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一、总论二、应激源三、应激心理中介原因四、应激反应五、应激控制与管理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页第一节应激总论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二、心理应激意义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页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一)应激学说演变应激(stress)一词来自拉丁文“stringer”,它意思是“费劲地抽起”或“紧紧地捆扎”在古法语和古英语中,它以“stress”和“straisse”形式出现,含有困苦和逆境意思在物理学上指“应力”、“张力”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页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一)应激学说演变1、生物应激学说应急稳态学说:生理学家坎农稳态概念和应急学说普通适应综合征:在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H借用应激概念概括机体在不利环境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精神担心、高温、严寒、放射线等)下出现一些非特异反应,将应激引入生物医学范围遗传发生论:生理遗传素质倾向决定器官脆弱性,也影响个体应激阈限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页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一)应激学说演变2、心理应激学说:强调心理社会中介原因如个人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在应激中作用3、社会应激学说:把个体与社会整合起来,个体应激担心本身就是社会一部分,也就是挫折-冲突理论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页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二)应激模型应激刺激模型应激反应模型应激交互作用模型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6页应激刺激模型Holmes&Rahe于1967年提出将应激作为自变量或刺激物源于物理学中Hooke弹性定律生活事件(lifeevents)量化研究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scale,LES)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7页应激刺激模型优点:生活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间亲密关系,预测患病可能性,并进而进行及早预防和干预,含有主要现实意义不足:假设不成立-难以建立应激与担心反应百分比关系;忽略了人类主观能动性和心理行为复杂性,不可能确定全部刺激原因,也不可能确定同一个体在全部场所中刺激原因,更不能建立担心刺激强度和担心水平数量关系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8页应激反应模型Selye.H于1936年提出最早从生理学角度进行探讨个体对刺激反应,即因变量以生物学机制为依据,强调应激过程中个体生理、生化方面感受性和反应性,因而被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所接收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9页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cortexaxis,HPACA)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应激反应模型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0页应激反应模型警觉期:为应对有害刺激,唤起体内整个防御能力。机体会发生激素与生化改变并动员起来进行防御,这就是动员阶段,称为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连续暴露在有害刺激中,机体便转入抵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后心率↑血压↑血糖↑方便应付环境刺激威胁衰竭期: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将会丧失所取得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威胁连续下去抵抗就会连续下去,必须适应能力可能耗尽,最终出现瓦解,这时机体就会被它本身防御力量所损害。结果会造成疾病状态,即所谓适应性疾病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1页应激反应模型优点:促进了生理心理学研究不足:把人类看成是对不良环境被动反应生物体,没有看到担心情绪中人心理和行为反作用,忽略了环境、知识、经验以及遗传原因对个体心理感受性和反应性,该学说并不能概括应激全貌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2页Lazarus于1966年提出应激视为个体与刺激相互作用中间状态环境变量应激个体变量应激交互作用模型RichardS.Lazarus(1922~)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3页应激交互作用模型优点:强调了刺激心理学意义及个体心理学反应不足:缺乏对生理反应及机制阐述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4页(三)当代心理应激概念1、“过程模型”对心理应激定义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经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原因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作用“过程”。即个体认识到需求与实际或满足需求能力不平衡时所作出适应过程。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一个适应和应正确过程。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5页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心理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应激源中间影响原因应激反应健康疾病心理应激过程模型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6页(三)当代心理应激概念2、“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定义应激系统模型基本特征:1.应激是多原因系统;2.各原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3.各原因之间动态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健康或疾病;4.认知原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原因起关键作用。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健康疾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心身反应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7页(三)当代心理应激概念
2、“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定义
个体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原因组成相互作用动态平衡“系统”,当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8页二、心理应激意义(一)主动意义
1、适度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效必要条件。
2、适度应激可增强有机体适应生活能力,提供给对经验。
3、适度应激使人体处于维持一定张力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在碰到突发性刺激时全方面动员。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9页二、心理应激意义(二)消极意义
1、强烈而突然应激造成有机体唤醒不足,使心身功效和社会活动快速出现障碍或瓦解。
2、持久慢性应激使人长久担心,个体心理和生理抵抗力均会耗竭,造成疾病。
3、屡次未转向良好适应应激,破坏适应力,造成原来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适应能力下降,甚至碰到新轻微应激时出现退缩反应和过分反应,或对强烈刺激出现“无反应”。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0页第二节应激源(生活事件)stressor(lifeevents)一、应激源(生活事件)概念应激源就是引发应激刺激,即引发应激原因,是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适应或应正确要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能够引发心理和/或生理反应担心刺激物。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1页二、应激源分类
按应激源性质属性分类躯体性应激源指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刺激物,包含理化原因、生物学原因和疾病原因。比如严寒、酷热、噪音、振动、毒物、感染、外伤、睡眠障碍、性功效障碍等疾病或健康问题。心理性应激源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造成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消极情绪。社会性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比如战争、动荡、天灾人祸、政治经济制度变革、失业、竞争、生活节奏加紧、喜庆事件等。文化性应激源指一个人从熟悉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迁移到陌生环境中所面临各种文化冲突和挑战。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2页按应激源现象学分类1.婚姻和家庭应激:是日常生活中最多见应激源2.工作应激:当代化工作环境或工作含有极强坚持性和刺激性,当超出承受能力,便可成为心理应激起源。3.人际应激:源于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问题出现应激。4.经济事件
5.社会和环境事件
6.个人健康事件
7.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事件
8.喜庆事件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3页按生活事件对个体影响效应分类
正性生活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带来主动效应或作用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个体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不愉快事件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4页
按事件主观和客观性质分类客观事件(objectiveevent)主观事件(subjectiveevent)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5页三、生活事件研究
(一)生活事件与健康和疾病研究国外早已证实那些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生活事件对健康危害最大,比如配偶死亡。研究表明,新近丧偶者在居丧之年,死亡率比同龄人高得多。有些人作过一个调查,美国5500个丧偶女性在丈夫逝世六个月之内,有213人相继逝世;另有些人对903名丧偶男性进行调查,并与同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觉在居丧之年其死亡率是对照组12倍。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6页三、生活事件研究
(二)生活事件量化研究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Holmes和Rahe经过对5000多人进行社会调查和试验所取得资料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ocialReadjustmentRatingScale,SRRS)。量表中列出了43种生活事件,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一样生活改变单位(lifechangeunits,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强度。其中配偶死亡事件心理刺激强度最高,为100LCU,表示个人去重新适应时所需要付出努力也最大,与健康关系也最为亲密。其它相关事件LCU量值按次递减,如结婚为50,微小违规最低为11。利用这个量表能够检测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所经历各种生活事件,并以生活改变单位LCU来度量。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7页改变事件LCU
改变事件LCU
1.配偶死亡
10022.所担负工作责任方面改变292.离婚7323.儿女离家293.夫妇分居6524.姻亲纠纷294.坐牢63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285.亲密家庭组员丧亡6326.配偶参加或停顿工作266.个人受伤或患病5327.入学或毕业267.结婚5028.生活条件改变258.被辞退4729.个人习惯改变(衣着、习俗、交际等)249.复婚4530.与上级矛盾2310.退休4531.工作时间或条件改变2011.家庭组员健康改变4432.迁居2012.妊娠4033.转学2013.性功效障碍3934.消遣娱乐改变1914.增加新家庭组员(出生、过继、老人迁入)3935宗教活动改变(远多于或少于正常)1936.社会活动改变1815.业务上再调整3937.少许负债1716.挚友丧亡3838.睡眠习惯变异1617.经济状态改变3739.生活在一起家庭人数改变1518.改行3640.饮食习惯变异1519.夫妻屡次吵架3541.休假1320.中等负债3142.圣诞节1221.取消赎回抵押品3043.微小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11(资料起源:HolmesTHαRaheRH.ThesocialReadjustmentRatingScale.J.Psychosom.Res.1967,11:213~218)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8页三、生活事件研究
Holmes早期研究发觉,LCU一年累计超出300,第二年有86%人将会患病;若一年LCU为150~300,则有50%人可能在第二年患病;若一年LCU小于150,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Rabkin(1976)研究发觉生活改变单位升高与突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结核、白血病、多发性硬化、糖尿病、运动创伤和交通事故有类似相关性。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9页第三节应激心理中介原因一、认知评价二、应对方式三、心理防御机制四、社会支持系统五、人格特征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0页一、认知评价(一)认知评价概念所谓认知评价(cognitiveappraisal)是指个体从自己角度对碰到生活事件性质、程度和可能危害情况做出预计。对事件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因而是生活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应激反应关键中间原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经过改变认知来防止不良应激反应。比如,郑板桥——不公平社会现实——“难得糊涂”——保持安宁。相比之下,屈原就不如郑板桥聪明,没有学会糊涂,结果跳进了汨罗江,再也没上来。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1页
Folkman和Lazaraus(1984)将个体对生活事件认知评价过程分为:初级评价(primaryappraisal)、次级评价(secondaryappraisal)和认知性再评价(cognitivereappraisal)。1、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马上经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2、次级评价是一旦得到相关系判断,个体马上会对事件是否能够改变即对个人能力做出预计,这就是次级评价。伴伴随次级评价,个体会同时进行对应应对活动:假如次级评价事件是能够改变,采取往往是问题关注应对;假如次级评价为不可改变,则往往采取情绪关注应对。
一、认知评价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2页一、认知评价3、认知再评价认知再评价结果是应激或者是无应激发应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3页认知、应对与应激过程(Folkman等)问题初评次评适应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反应(不适应)情绪关注应对有效无效有利害关系有效无效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4页一、认知评价(二)认知评价研究
1、认知原因在应激中作用:为中介变量,研究证实对事件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激之间确实起到决定性作用,本身同时受到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间接影响对事件认知。
2、认知原因量化:缺乏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5页二、应对(应付)方式(一)应正确概念和种类
应对(coping)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本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认知和行为办法。应正确种类:从应对与应激过程关系看,应对活动包括应激作用过程各个步骤,包含生活事件(如面对、回避、问题处理)、认知评价(如自责、幻想、淡化)、社会支持(如求援、倾诉、隔离)和心身反应(如放松、烟酒、服药)。从应正确主体角度看,应对活动包括个体心理活动(如再评价)、行为操作(如回避)和躯体改变(如放松)。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6页二、应对(应付)方式
从应正确指向性看,有应对策略是针对事件或问题,有则是针对个体情绪反应,前者被称为问题关注应对(problem-focusedcoping),后者为情绪关注应对(emotion-focusedcoping)。从应对策略与个性关系来看,可能存在一些与个性特质(trait)相关、相对稳定和习惯化了应对格调(copingstyles)或特质应对。比如,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习惯于幽默,而有些人习惯于回避。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作用,从而对健康产生有利或者不利影响来看,有主动应对和消极应对。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7页二、应对(应付)方式(二)应对研究
1、应对与心理病因学研究
2、应对与其它应激原因关系研究包含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
3、应正确量化研究应对方式量表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8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是精神分析理论概念,当本我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作用。
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根本区分在于:应对属于意识层面,心理防御机制属于潜意识层面。但也存在着内部联络:二者都是心理自我保护办法。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9页三、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分类Vaillant分类自恋型:防御机制精神病性,儿童早期幼稚型:不成熟防御机制,童年后期神经症型:少年期后成熟型:成年人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0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表现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9种防御机制,以后他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发展了防御机制理论。至今,已经有数十种防御机制被提出。主要心理防御机制表现有: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1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1、否定作用是指把已经发生灾难性事件加以否定,认为它不可能发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比如,小孩打坏了东西,往往用手把眼睛蒙住,这与鸵鸟在敌害迫近时把头埋在沙滩里一样,否定当前可怕现实。再如,有人听到亲人突然逝世消息,他会重复说“不可能,不可能”。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否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突如其来打击,使当事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过程,来接收不得不接收痛苦现实。不过否定并不能使被否定问题得到处理,长久否定也会妨碍对现实环境适应。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2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2、退行
退化
3、幻想
脱离实际空想,如“自我陶醉”“白日梦”等4、转移
正负移情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3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5、文饰作用是指人们在达不到自己所追求目标时,经常想出种种理由来自我抚慰,经过文饰,使自己行为得到合理解释,维护自己自尊心,又称合理化。常见形式: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4页三、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心理:酸葡萄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说是一只饥饿狐狸,看到葡萄架上有很多成熟葡萄,内心非常想吃,但因葡萄架过高,跳了三次都没有摘到葡萄,为了维护自己面子,狐狸就对身边动物说:“葡萄味酸,非我所欲也。”平时人们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又得不到,就会有意说它不好。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得不到某种东西说这种东西不好,就是酸葡萄心理。这种违反个人心愿解释是很常见。比如,有人谈恋爱,原来很喜欢对方,但被对方拒绝了,这时就会说对方不好,眼睛小、嘴巴大、个儿也不高,不值得爱。这种解释即使是违反自己心愿,但它确实能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平衡。不然,对方越是不和自己谈恋爱,越想对方好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超出心理承受能力时,将造成不良后果。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5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甜柠檬心理:甜柠檬心理也是借助《伊索寓言》中一个故事,有只狐狸想找些可口食物,但遍觅不得,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事,但狐狸却说“柠檬味甜,正是我所欲也”。柠檬明明是酸,却硬说柠檬是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有意夸大所获东西好处,借以减轻所失东西产生痛苦。比如,有人没有考上大学,就会抚慰自己到:没有考上大学,我能够去南方打工,打工挣钱比大学毕业生还多。这么一想,也就减轻了高考落榜痛苦。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6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6、反向作用普通情况下,人外在行为与其内在动机是一致,心里怎么想行为上就怎么做,心里想法在行为上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但在有些情况下则不是这么,一个人为了预防自认为不好动机外露,往往做出与动机方向截然相反行为。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相反现象称为反向作用。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冲动和欲望进行压抑一个心理表现。比如,林黛玉明明十分喜欢贾宝玉,但却经常表现出对宝玉不满和挑剔。有同学对某个异性同学有好感,内心很喜欢对方,但在见面时反而采取冷淡态度。凡是在他人面前自高自大、自我炫耀人,恰恰反应了他内心有害怕他人瞧不起强烈自卑感。“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都是反向作用表现。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7页三、心理防御机制
7、压抑作用压抑是指人们把自己意识所不能接收心理内容,不知不觉地排斥到潜意识之中过程。因为压抑,痛苦经历似乎被遗忘了,使人在现实意识中感觉不到焦虑和恐惧。比如,某大学生一时糊涂偷了本寝室同学几元钱,事后惭愧难当,内疚不已,可他又没有勇气向同学认可错误,心理冲突所带来痛苦时时折磨着他。过了一段时间,他努力把这件不光彩事忘记,恢复内心平静。然而这不是真正遗忘,而是压抑。以后每当碰到同学丢东西,他就怕被怀疑,甚至在同学面前举止失常、词不达意,以致发展到怕见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影响正常交往活动。压抑是行为主体一个主动遗忘,它和因为时间延续过久而发生自然遗忘不一样,只是个体把不为社会接收本能冲动、欲望、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意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防止痛苦。不过这些被压抑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一旦出现相同场景,被压抑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威胁和危害。心理分析学派认为,一切心理疾病都是因为过分压抑造成。压抑原本是希望忘记可怕刺激,结果反而会因潜意识活动引发更多相关刺激。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8页三、心理防御机制8、升华9、幽默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9页四、社会支持系统
1、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概念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含亲属、朋友、同事、搭档等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精神上和物质上联络程度。在应激研究领域,普通认为社会支持含有减轻应激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外部资源”。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0页四、社会支持系统
2、社会支持维度(分类)1)提供支持类型:信息、情感、被接纳和实际支持2)支持数量和态度:取得支持多少3)支持起源:家庭内和家庭外4)主客观支持客观支持:一个人与社会所发生客观或实际联络主观支持:个体主观体验到或情绪上支持,即个体体验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了解和满意程度。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1页四、社会支持系统3、社会支持与心理应激关系社会支持与应激事件引发心身反应成负相关,说明社会支持对健康含有保护性作用,并深入能够降低心身疾病发生和促进疾病康复。社会支持程度与各种应激存在交互作用。4、社会支持保护健康机制
1、独立作用假说
2、缓冲作用假说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2页五、个性特征(一)个性与应激原因关系应激系统中关键原因,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应激反应形成和程度都相关系(二)个性在心理病因学研究中意义个性-情绪-疾病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3页第四节应激反应一、应激反应概念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改变,常称为应激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response)。应激反应是个体对改变着内外环境所做出一个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原始动力。应激反应包括到个体心身功效整体平衡。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原因长久作用相关,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4页二、应激心理反应
1、内心冲突是造成应激反应内部原因
2、应激情绪反应焦虑焦虑(anxiety)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情绪反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事物时所表现担心、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恐惧恐惧(fear)是一个企图摆脱已经明确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情景时情绪状态。抑郁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伤、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愤恨愤恨(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相关情绪状态,因为目标受到妨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妨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恨。敌意敌意(hostility)是指憎恨和不友好情绪,与攻击性欲望相关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5页二、应激心理反应
3、应激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远离应激源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逃避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逃到另一现实中:比如,某大学生过去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因为某种原因考试失败而受到挫折后,他不但不从主观上分析原因,而是一改过去刻苦学习精神,转向消遣娱乐、谈情说爱,试图以学习之外活动避开因学习压力给自己带来焦虑与不安。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6页逃向幻想世界:比如安徒生笔下《卖火柴小女孩》,在饥寒交迫困境中,小女孩幻想自己飞到了一个没有严寒、没有饥饿天国,和她祖母一起过着幸福生活。现实中挫折使人感到痛苦,幻想中满足使人感到幸福,所以人们倾向于用幻想来应对挫折。逃向疾病: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要负担一定责任和义务,但若是一个病人则另当别论,不但会降低要求,而且还能赢得同情和关照。所以,有些人在遭遇挫折时,巴不得自己生病。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些人所以病倒了。比如,某大学生在面临英语四级考试时,因为准备不足,害怕考砸了丢面子,又无正当理由提出不考,于是在临考前半小时,突然发高烧,被送往医院治疗,当这次考试结束时,他高烧也奇迹般消退了。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出现考前担心性腹泻等疾病症状。这一类病不是诈病,而是机能性障碍。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7页3、应激行为反应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方式应付环境改变或满足自己欲望;依赖(dependence)即事事处处依靠他人关心照料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应自己去做事情。敌对与攻击敌对(hostility)是内心有攻击欲望但表现出来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他人;攻击(attack)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能够是人或物,能够针对他人也能够针对自己。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8页
依据攻击对象不一样,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直接攻击:是指受挫者把攻击矛头直接指向组成挫折人或物。比如,甲乙两同学在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甲同学就在背后散布乙同学坏话,乙同学听说后又打了甲同学一顿。转向攻击:是指受挫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把攻击矛头直接指向组成挫折人或物,而是把愤恨情绪发泄向与挫折不相干人或物。即平时我们所说“迁怒于人”、“迁怒于物”。比如,有同学挨了老师批评,不敢和老师争吵,于是回到寝室摔桌子、砸板凳,借以出气。再如,有人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里打孩子;孩子无故挨了打,憋了一肚子气,出去见到儿童看着不顺眼,再打别儿童。有时转向攻击表现为攻击自己,某高校一名男大学生失恋以后,不忍攻击他深深爱恋着女友,就用菜刀剁下自己两节手指,留下了终生残疾。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9页3、应激行为反应无助与自怜无助(helplessness)是一个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行为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省农产品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年电工工作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托福试题及答案
- 2025正式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保险利益原则对保险合同效力发挥的至关重要性研究
- 2025年缺乏有效租赁合同的房屋交易现象解析
- 供水供暖改造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二次供水试卷及答案
- 11-4、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纪要
- 工程业务划分方案范本(3篇)
- 感恩教师节幼儿园教师节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新版)
- 病人出入院的护理课件
- 电缆安全小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苏教版2025-202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
- 【里斯】年轻一代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 -新物种 新理念 新趋势(2024-2025)
- 2025年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基于MAXIMO的发电行业EAM解决方案
- (完整版)英语能力B级考试课件
- (中英)订购单-Purchase-Orde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