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_第1页
GB-T 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_第2页
GB-T 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_第3页
GB-T 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_第4页
GB-T 51238-2018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用

人人文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buildingfoundationinkarstarea

GB/T51238-201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专用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194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8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专用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

GB/T51238-2018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3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三河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刷

印张千字

850mm×1168mm1/323.12576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181212018121

人人文库统一书号

:155182·0287

定价元

:19.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年第26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的公告

《》

现批准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专用为国家标准编号

《》,

为自年月日起实施

GB/T51238—2018,201941。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

()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11月1日

人人文库

前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2010

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

、〉》(〔2010〕43),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

,,

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

本标准共分章和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

74,:、

符号基本规定勘察与评价地基计算和基础设计岩溶地基处理

、、、、

与施工检验与监测等

、。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华专用东交通大学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东交

。,

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双港东大街号邮

(:808,

政编码

:330013)。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

主编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人人文库深圳市粤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贵州理工学院

湖南大学

·1·

广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郑福焱钱力航谌润水黄志广高文生

陈进宋泽华蒋伟袁志英刘小敏

曾马荪宋建波张振栓赵明华郝江南

陈忠平周光孔杨成斌张和平江中乐

曹忠民邬国锋吴春萍张红芹刘晓明

王冠亚张留俊刘洪春

主要审查人:龚晓南顾晓鲁宫剑飞刘汉龙康景文

柳建国裴捷周同和卢专用玉南唐建华

刘献刚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和符号

2………………(2)

术语

2.1……………………(2)

符号

2.2……………………(3)

基本规定

3…………………(5)

勘察与评价

4………………(7)

一般规定

4.1…………………专用……………(7)

红黏土地基

4.2……………(8)

岩溶地基

4.3………………(11)

地下水

4.4…………………(15)

地基计算和基础设计

5……(18)

一般规定

5.1………………(18)

地基稳定性计算

5.2…………(19)

地基基础设计

5.3……………(22)

抗浮设计

5.4………………(24)

基坑工程设计

5.5……………(25)

岩溶地基处理与施工

6……(28)

一人人文库般规定

6.1………………(28)

充填法

6.2…………………(29)

跨越法

6.3…………………(30)

桩基法

6.4…………………(31)

高压喷射注浆法

6.5…………(31)

褥垫层法

6.6………………(33)

其他处理方法

6.7……………(33)

·1·

检验与监测

7………………(35)

一般规定

7.1………………(35)

检验

7.2……………………(36)

监测

7.3……………………(37)

附录红黏土石芽溶蚀溶洞分类表

A、、、…(40)

附录石芽地基或基岩的稳定计算

B………(43)

附录溶洞的稳定计算

C……(45)

附录泡沫轻质土充填处理的配合比

D……(48)

本标准用词说明

………………(50)

引用标准名录

…………………(51)

附条文说明

:……专用……………(53)

人人文库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3)

3Basicrequirements………(5)

4Surveyandevaluations…………………(7)

4.1Generalrequirements………专用……………(7)

4.2Redclaysubgrade………(8)

4.3Karstsubgrade…………(11)

4.4Groundwater……………(15)

5Foundationcalculationandfoundationdesign…………(18)

5.1Generalrequirements……(18)

5.2Stabilitycalculationoffoundation………(19)

5.3Foundationdesign………(22)

5.4Anti-floatingdesign……(24)

5.5Excavationengineeringdesign……………(25)

6Found人人文库ationtreatment……(28)

6.1Generalrequirements……(28)

6.2Packingmethod…………(29)

6.3Crossmethod……………(30)

6.4Pilefoundationmethod…………………(31)

6.5Grountingconsolidation…………………(31)

6.6Mattresslayermethod…………………(33)

6.7Otherprocessingmethod………………(33)

·3·

7Inspectionandmonitoring………………(35)

7.1Generalrequirements……(35)

7.2Inspection………………(36)

7.3Monitoring………………(37)

AppendixAClassificationofredclay,clint,karst

andcaves……(40)

AppendixBStabilitycalculationofclintsubgrade

andbedrock…………………(43)

AppendixCStabilitycalculationofcave…(45)

AppendixDMixproportionoffoamedlightweight

soil……………(4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专用……………(50)

Listofquotedstandards……(51)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53)

人人文库

·4·

1总则

1.0.1为在岩溶地区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

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保护

,、、、、

环境制定本标准

,。

1.0.2本标准适用于岩溶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和地基基础的设

计施工与检测

、。

1.0.3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与评价综合考虑工程结构类型材料与施工条件等因素因地制

,、,

宜精心设计与施工专用

,。

1.0.4岩溶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和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与检

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

规定

人人文库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岩溶

karst

可溶性岩层被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各种地质现象和形态又

称喀斯特

2.1.2岩体结构面

rockdiscontinuitystructuralplane

岩体内开裂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

,、、、,

不连续构造面

。专用

2.1.3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compositesubgrade

在建筑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伏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

地基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

;;

地基

2.1.4红黏土地基

redclaysubgrade

地基主要受力层由碳酸盐岩系露出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

的颜色为棕红褐黄色的高塑性黏土组成的地基

、。

2.1.5岩溶地基

karstsubgrade

岩体中存在溶洞溶蚀裂隙或岩体表面在石芽溶沟槽溶

、,、()、

蚀漏斗或覆盖层中存在可溶岩类残积土包括经搬运沉积次生的

,(

沉积土冲人人文库积土伴生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基

、)、。

2.1.6石芽地基

clintsubgrade

由溶沟槽间突起的石芽与红黏土在水平方向上交替分布组

()

成的地基

2.1.7溶洞地基

cavesubgrade

岩体中存在溶洞的岩石地基

2.1.8溶蚀裂隙漏斗地基

(、)dissolution(fractures,funnel)

·2·

subgrade

基础持力层为溶蚀裂隙漏斗岩石的地基

(、)。

2.1.9发泡倍率

foamingratio

泡沫与产生该泡沫的发泡剂原液的体积比

2.1.10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depthofclimateinfluenced

markedlylayer

在自然气候作用下由降水蒸发地温等因素引起的升降变形

,、

的有效深度

2.2符号

2.2.1作用及作用效应

E主动土压力

a———;专用

F浮力作用值

———;

G恒载

———;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或截面的弯矩

———;

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

p———;

p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力

o———;

Q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k———,。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c黏聚力

———;

E土的压缩模量

s———;

e孔隙比

———;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人人文库;

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rk———;

q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pa———;

q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

sa———;

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

γ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

·3·

v泊松比

———;

内摩擦角

φ———;

w土的含水量

———;

w液限

L———;

w塑限

p———。

2.2.3几何参数

A基础底面面积

———;

b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

d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

———,;

H基础高度

o———;

H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f———;

H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g———;专用

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

l基础底面长度

———;

s沉降量

———;

u周边长度

———;

z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n———;

z标准冻深

0———。

2.2.4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

a压缩系数

———;

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

边坡与水平面的坡角

β———;

δ填土与挡土墙墙背之间的摩擦角

———人人文库;

δ填土与稳定岩石坡面之间的摩擦角

r———;

θ地基的压力扩散角

———;

土与挡土墙基底之间的摩擦系数

μ———;

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b———;

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ψs———。

·4·

3基本规定

3.0.1岩溶地区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GB50007。

3.0.2岩溶地区的勘察应查明建设场地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分布

规律地基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地下水埋藏条件并应对场地及地基

、,

做出综合评价

3.0.3岩溶发育程度的划分应符合表的规定

3.0.3。

表3.0.3岩溶发育程度

专用

等级岩溶场地条件

地表有较多岩溶塌陷漏斗洼地泉眼

、、、;

溶沟溶槽强发育石芽密布相邻钻孔间存在临空面且基岩

、,,

面高差大于

岩溶强发育5m;

地下有暗河伏流

、;

钻孔见洞隙率大于或线岩溶率大于

()30%20%;

溶槽或串珠状竖向溶洞发育深度达以上

20m

岩溶中等发育介于强发育和弱发育之间

地表无岩溶塌陷漏斗

、;

溶沟溶槽弱发育

岩溶弱发育、;

相邻钻孔间存在临空面且基岩面相对高差小于

2m;

人人文库钻孔见洞隙率小于或线岩溶率小于

()10%5%

3.0.4岩溶地区的地基根据地层组成状况可分为下列类型

1土质地基根据土的特性可分为红黏土地基软土地基填

:、、

土地基和混合土地基

2土岩组合地基根据岩土组合特征可分为半岩半土多岩

:、

少土多土少岩上岩下土等土与岩石组合的地基

、、;

·5·

3岩溶地基根据埋藏条件可分为裸露型浅覆盖型深覆盖

:、、

型和埋藏型等地基根据岩溶发育条件可分为溶洞地基溶沟槽

;、()

地基溶蚀裂隙漏斗地基石芽地基土洞地基

、(、)、、;

4岩石地基

3.0.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发育

的地段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未经处理不应作为建筑物地基

。:

1浅层溶洞成群分布洞径大洞体不稳定的地段

,,;

2溶沟槽溶蚀裂隙漏斗石芽等强发育其中充填物

()、(、)、,

为软弱土体的地段

3溶洞土洞以及塌陷等岩溶强发育的地段

、;

4岩溶水排泄不畅可能造成场地淹没的地段

,;

5导水构造破碎带或断层交汇的地段

6岩溶中等发育且存在层流越流潜蚀专用形成土洞条件的

地段

3.0.6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GB50007。

3.0.7岩溶地区地基基础的勘察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GB50011。

人人文库

·6·

4勘察与评价

4.1一般规定

4.1.1岩溶地区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和地基复杂程

度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

中有一项为一级

,;

2乙级除甲级和丙级以外均为乙级

:;

3丙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

均为三级专用

4.1.2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的划分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

《》GB50021。

4.1.3岩溶地区红黏土的状态结构复浸水特性和均匀性分类

、、

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第条的规定石芽地基根据空

A.0.1~A.0.4,

间产状分类并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规定

A.0.5。

4.1.4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综合运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

查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查明下列内容

、、、,:

1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产状

、、;

2岩溶发育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岩溶类型发育程度形

;、、

态大小人人文库分布充填情况发育成因

、、、,;

3岩溶顶板和覆盖层厚度性质岩面起伏形态

、,、;

4地下水赋存条件类型动态特征水位变化补给径流

、,,,、、

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覆盖层与岩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

5溶洞土洞和塌陷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

6溶沟槽地基溶蚀漏斗地基石芽地基溶洞隙地基

()、、、()、

土洞岩溶地区地基的治理经验

·7·

4.1.5岩溶地区勘察报告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的规定外应重点评价下列内容

》GB50021,:

1拟建场地岩溶地下水的赋存动态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地表水覆盖层地下水与岩溶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

2岩溶发育的成因类型发育程度形态和分布特征溶洞充

、、;

填程度与充填物覆盖层厚度性质

;、;

3溶洞隙溶沟槽溶蚀漏斗石芽土洞岩面形态岩

()、()、、、、、

溶顶板和覆盖层等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4溶洞土洞和塌陷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

5对岩溶中等发育和强烈发育的浅覆盖层岩溶地基当基岩

面上部存在软弱土混合土和易产生潜蚀土层时应评价地下水的

、,

渗流与土洞塌陷的形成发育关系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对

、,;

稳定性不良地段应提出工程治理措施专用

,;

6溶洞隙地基溶沟槽地基溶蚀漏斗地基石芽地基

()、()、、、

土洞地基的处理措施和基础方案的建议降水排水截渗方案的建

议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的建议等

,;

7岩溶治理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建筑地基基础地下水等监

,、

测要求的建议

4.2红黏土地基

4.2.1红黏土地基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不同地貌单元红黏土的分布厚度组成性质等特征及其

、、、

差异人人文库

2下伏基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与红黏土的性质厚度

、、

变化的关系

3地裂缝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

、、,

隙的密度深度延展方向及其发展规律

、、;

4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变化

、;

5红黏土状态竖向分带并确定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

·8·

6既有工程经验

4.2.2红黏土地基的勘探孔应沿建构筑物轴线布置各勘察阶

(),

段勘探孔的间距和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步勘察勘探孔间距宜取其中控制性勘探孔

30m~50m,

宜为勘探孔总数的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

1/5~1/3,

孔对均匀地基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确定对不均匀地基

;,4.2.2;,

勘探孔应深入稳定分布的岩层

表4.2.2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m)

勘察等级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

甲级

≥15≥30

乙级

10~1515~30

丙级

6~1010~20

2对均匀地基详细勘察勘探孔的间距宜专用取对不

12m~24m,

均匀地基宜取独立基础宜按一柱一孔布置勘探孔施

6m~12m,,

工顺序宜先疏后密先鉴别土性后取土试样

,。

3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应大于红黏土地基主要受力层的

深度对于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倍对于单独柱基

,3,

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倍且不应小于

1.5,5m。

4对高层建筑和需进行变形计算的地基详细勘察控制性勘

探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大于地

1/3;

基变形计算深度

5当基础底面下红黏土层厚度小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详

细勘察深人人文库度应按本标准第条的规定执行

4.3.7。

6在浅层岩溶发育地区的红黏土中分布有土洞软弱土时

、,

应采用物探方法初步查明土洞的成因形态规模和下伏基岩岩溶

、、

发育状况并应采用加密加深勘探孔的方法验证确定勘探孔进

,、,

入土洞或溶洞洞底完整土岩层的深度不应小于

()3m。

4.2.3初步勘察时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宜为勘探

孔总数的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数量均不应少

1/4~1/2,

·9·

于个组详细勘察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不应小

6();

于全部勘探孔的且每栋主要建筑物不应少于个钻探取土

1/2,3;

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

1/3;

位测试的数量均不应少于个组

6()。

4.2.4红黏土的勘探取样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钻探施工应采用干作业

2鉴别孔质量等级为级的取样孔可采用锤击钻进

Ⅲ、Ⅳ,

方式

3质量等级为级的土样应采用静压法重锤少击法

Ⅰ、Ⅱ,、、

探井取样法

4质量等级为级的土样和原位测试位置以内的

Ⅰ、Ⅱ1.0m

深度不得采用锤击钻进

;专用

5对红黏土地裂缝的勘探应采用井探或槽探钻孔和探井

槽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

6原位测试应根据土性采用静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轻型圆

、、

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旁压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

、、;

7室内试验除测定红黏土一般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外对裂

隙发育的红黏土尚应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评价边坡稳定性时宜进行重复剪切试验判别红黏土的胀缩性时

,;

应做自由膨胀率试验膨胀试验收缩试验并宜做复浸水试验

、、,;

8土试样质量等级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的规定

》GB50021。

4.2.5红人人文库黏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和其他原

位测试理论公式计算并结合当地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

4.2.6当基础浅埋外侧地面倾斜或有临空面以及存在较大的水

平荷载时红黏土地基的承载力应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

1土体结构和裂隙对承载力的影响

2开挖面长时间暴露裂隙发展和浸水对承载力的影响

、;

3地表水渗入深度的影响

·10·

4临空面水平荷载对承载力的影响

4.2.7红黏土的胀缩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轻型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应大于当地大气影响急剧层

深度

2炉窑等高温设备的基础应分析地基土不均匀收缩变形的

影响

3开挖明沟时应分析土体干湿循环过程胀缩的影响

,;

4基坑开挖时宜采取保湿措施边坡应及时维护防止失水

,,,

干缩

4.2.8红黏土地基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工程需要划分红黏土类型的空间分布并应分别提出

特性参数及工程评价

;专用

2分析地表水地下水红黏土裂隙及土洞发育特征评价场

、、,

地有无土洞形成的可能性

3分析地表水滞水土岩界面水岩溶水分布及相互连通补

、、、

给关系评价其对基坑工程基础施工及建筑地基正常使用的

,、

影响

4评价场地内地裂缝分布和发育规律并应对密集带或深长

地裂缝提出避让或处理建议

5评价石芽露出地段地表水下渗冲蚀对地基的影响并应

、,

提出处理建议

6在大范围挖方区应提出保湿和防浸泡措施和建议

,;

7对人人文库一般轻型建构筑物应确定大气影响急剧层的深度

(),,

提出基础埋深建议

4.3岩溶地基

4.3.1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

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等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可行性研究勘察应调查溶洞隙溶沟槽石芽溶蚀漏

()、()、、

·11·

斗伴生土洞塌陷等岩溶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做

、,

出判断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做出评价

,;

2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溶洞隙溶沟槽石芽溶蚀漏

()、()、、

斗伴生土洞塌陷的分布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并对建筑地段的

、、,

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3详细勘察应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及影响地段的溶洞隙溶

()、

沟槽石芽溶蚀漏斗伴生土洞塌陷的位置规模埋深岩溶堆

()、、、、、、

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并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的治理提出

建议

4针对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和施工过程中需进一步查明的专

门问题应进行施工勘察

4.3.2初步勘察钻探勘探线点的间距可按表确定对

()、专用4.3.2。

下列地段应进行重点勘察

,:

表4.3.2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孔的间距(m)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线间距勘探孔间距

一级复杂

()40~8025~40

二级中等复杂

()60~12035~80

三级简单

()100~15050~100

注表中间距不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

:。

1地面塌陷或地表水消失的地段

2地下水强烈活动的地段

3碳酸盐岩层与非碳酸盐岩层接触的地段

4碳人人文库酸盐岩埋藏较浅且起伏较大的石芽发育地段

5软弱土层分布不均匀的地段

6物探成果异常或基础下有溶洞暗河伴生土洞分布的

、、

地段

7构造导水断层或导水破碎带以及交汇地段

8存在采空区和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段

4.3.3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确定

4.3.3。

·12·

表4.3.3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m)

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

一级重要工程

()≥15≥30

二级一般工程

()10~1515~30

三级次要工程

()6~1010~20

注控制性勘探孔应为勘探孔总数的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

:11/4~1/3,

勘探孔

勘探孔包括钻孔探井和原位测试孔等

2、。

特殊用途的钻孔除外

3。

4.3.4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初步勘察宜增减勘探孔深度

,:

1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不一致时应按

预计整平地标高调整勘探孔深度

2在预定深度内遇碳酸盐岩时控制性勘探孔钻入基底下完

整碳酸盐基岩的深度不应少于一般性勘专用探孔至基岩面下能

5m,

确认为碳酸盐岩时即可终止

3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混合土等特殊土层时控制性勘

、,

探孔应穿透特殊土层

4.3.5岩溶发育地区综合物探应作为初步勘察阶段首选的方

法并宜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结果结合地质条件确定勘探

,,,

方法和测点布置点距宜符合表的规定物探测线应布置

。4.3.5,

在岩溶发育的构造破碎带褶皱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和

、、

岩溶洞穴塌陷地带等处

、。

表4.3.5主要物探方法及点距(m)

人人文库物探方法

电法电磁法地震波法声波测井层析成像

岩溶地基类型

裸露型岩溶地基

3~53~53~50.2~0.50.1~0.2

浅覆盖型岩溶地基

3~53~53~50.2~0.50.1~0.2

深覆盖型岩溶地基

5~105~105~100.5~10.1~0.2

埋藏型岩溶地基

5~105~105~100.5~10.1~0.2

4.3.6详细勘察勘探孔应沿建构筑物周边和角点布置高层建

(),

·13·

筑中心应布置勘探孔勘探孔间距可按表确定对于岩溶

,4.3.6。

强烈发育地段应加密勘探孔对一柱一桩基础应在每柱点下布置

;,

勘探孔

表4.3.6详细勘察勘探孔的间距(m)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孔间距

一级复杂

()8~15

二级中等复杂

()15~20

三级简单

()20~25

4.3.7详细勘察勘探孔的深度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GB50021,:

1当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不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倍或

3

条形基础宽度的倍且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条件时全

6专用,

部勘探孔进入完整基岩的深度不宜小于

5m;

2当预计深度内有溶洞存在且可能影响地基稳定时全部勘

探孔进入洞底基岩面下的深度不应少于并宜增加勘探孔和

5m,

孔间物探剖面圈定洞体范围

3采用桩基础时勘察深度不应小于桩底面下倍桩径且

,3,

不小于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加深勘探孔的

5m,

深度

4.3.8岩溶地基岩体的完整程度可采用声波测井方法定量划分

也可采用电磁波测井放射性测井电阻率辅助测井等方法划分

、、。

测点间距宜根据岩性结构及岩体破碎程度确定为

0.2m~0.4m。

4.3.9当人人文库需要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和确定岩溶水的连通性时应进

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井孔宜按不同岩溶发育地段布置岩溶强

。,

烈发育地段不宜少于个岩溶中等发育地段不应少于个当抽

2,1,

水试验可能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时应采用压水试验或注水

试验

4.3.10取样原位测试现场试验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

、、《

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外尚宜符合下列规定

》GB50021,:

·14·

1当追索隐伏洞隙的联系时可进行物探或连通试验

,;

2评价洞隙稳定性时可采取洞体顶板岩样和充填物土样进

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宜进行现场顶板岩体的静载荷试验

,;

3当需查明土的性状与土洞形成的关系时可进行复浸水

,、

胀缩可溶性和剪切试验

、;

4当需查明地下水的动力条件潜蚀作用与地表水或地下

、、

水径流的联系预测土洞和塌陷的发生发展时宜进行流速流

,、,、

向流量的测定和水位水质的观测

、、。

4.3.11施工勘察工作量应根据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要求和场

地复杂程度确定应重点查明基底以下对地基稳定性影响范围内

的溶洞隙溶沟槽石芽溶蚀漏斗伴生土洞塌陷的分布发

()、()、、、、

育程度和发育规律并应对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

,专用。

4.3.12岩体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以及基本质量等级划

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

《》GB50021。

4.4地下水

4.4.1岩溶地区地下水勘察宜采用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水

、、、

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当地下水

、。

对地基稳定地下结构抗浮工程降水等有重大影响时应进行专

、、,

门水文地质勘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水文地质测绘应在现场踏勘收集并初步掌握场地水文地

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应重点调查微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

,、、、

表岩溶发人人文库育井泉等内容

、()。

2水文地质物探应在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

勘察需要布置

3水文地质勘探点布置数量应满足查明和评价岩溶场地地

下水特征的要求勘探点深度应根据场地地层地下水条件和地下

;、

结构基底埋深确定基底位于上覆土层时勘探点深度应至上覆

。,

土层中最下一层含水层的底板以下不少于基底位于岩溶

3.0m;

·15·

层时勘探点深度应至岩溶主要含水层底板以下不少于

,2.0m。

4水文地质参数应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抽水试验连通

试验注压水试验流速流量测试等试验测定方法确定试验测

、()、,

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

《》GB50021

规定

5应对与工程相关的地表水地下水水位和水量进行动态

观测

4.4.2岩溶地区地下水勘察应重点查明下列特征

1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布范围水位与动态变化特征等

、、;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上覆土层孔隙水

、、;、、

上覆土层含水层与岩溶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3当存在多层地下水时应查明每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动

,、

态特征及各层地下水之间的越流渗透关系专用

4存在管道型地下水地下暗河时应查明其空间分布与走

(),

向流速与流量等形态要素

、。

4.4.3当工程需要降排地下水时地下水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提供含水层降深与补给水量查明可压缩土层厚度等

,;

2勘探孔应穿过含水层至其下可压缩土层的下限并应进

,,

行原位测试及采样进行土工试验

3应分析评价降排岩溶层中的地下水对上覆土层或岩土接

触带中已有土洞或引发新土洞的影响

4分析评价降排水对地面沉降坍陷地基沉降基坑与边坡

、、、

稳定和周边人人文库环境的影响分析降排水的可行性及方式

,。

4.4.4当埋藏型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基底位于上覆土层时宜进

行孔隙水压力测试测试孔数量不应少于个平面上测试孔宜沿

,3,

地层变化大的方向布置测试孔竖向应按土层布设每隔

,,2.0m~

设置一个测点每层土不应少于个测点

5.0m,1。

4.4.5地下水作用评价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的规定外尚应重点分析评价下列内容

》GB50021,:

·16·

1水位变化对基础地下结构基坑和挡土墙的静水压力或

、、

动水压力作用

2因水头压差水位波动渗流等对地基产生潜蚀破坏作用

、、;

3地下水补给排泄产生的水位升降对地基沉降或地面抬升

的影响

4根据地下水渗透条件进行分析判别基底产生管涌流土

,、

砂等的可能性

()。

4.4.6地下结构物抗浮设防水位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当地有长期地下水观测资料时宜采用长期观测期间的地

下水最高水位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

2当地无长期地下水观测资料时应根据当地抗浮设防水位

经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勘察期间的地下水水位与预测远期

、,

地下水位最大变幅综合确定专用

3当场地地下水受地表水补给且对地下水位变化有直接影

响时宜取地表水最高水位时的地下水位

,;

4位于山区坡地的场地应根据地形地貌特征与地表冲沟和

汇水区分布绘制沿坡地的地下水位分布线按基础或地下结构埋

,,

置深度取最不利条件下的最高水位

,;

5当地下结构的基底位于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时宜通过

竖向一维渗流分析及现场孔隙水压力测试等确定基底相应位置最

大孔隙水压力并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计算抗浮水位确定最大孔

,,

隙水压力时宜以弱透水层上下相对稳定含水层不利条件下最高水

位作为边界条件

人人文库。

·17·

5地基计算和基础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岩溶地区地基基础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GB50007,:

1当满足地基稳定性和变形要求时基础宜浅埋

,;

2稳定溶洞的完整顶板经验算满足强度要求后可作为基础

持力层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

分析专用

5.1.2岩溶地区地基基础设计时应进行下列分析

1有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

2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采空区溶洞和土洞

、、、;

3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对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

、、;

4基岩面的起伏变化有无影响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岩层倾角

和临空面

5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5.1.3岩溶地区的基础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

时应采取地人人文库基土岩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于易

,()。

风化易软化裂隙发育的岩石上时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浇

、、,

筑垫层进行封闭当地下水有腐蚀性时应对基础采取防腐措施

。,。

2置于红黏土地基上的三层或三层以下砌体建筑确定其基

础埋深时应分析红黏土的胀缩性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其埋深宜大

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当基础埋深小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时

;,

宜采取防水保湿等措施

·18·

3当地基为斜坡时基础宽度方向的埋置深度不宜有差异

,;

条形基础在长度方向可设置台阶土质地基每级台阶高度不宜大

于长度不宜小于台阶高度的倍岩石地基基底台阶的

500mm,2;

高宽比可根据岩石原表面的坡度及基础材料确定但台阶高度不

,,

宜大于长度不宜小于台阶高度

1000mm,。

4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质量桩径

、、、

和桩长等因素确定当桩端全断面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

。、

硬岩时基桩嵌岩深度不宜小于倍桩径且不应小于当

,0.2,0.2m;

桩端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时基桩全断面嵌入深度不宜小

于倍桩径且不小于当桩端嵌入倾斜度大于的中

0.4,0.5m;30%

风化岩时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加大嵌入深度

,。

5.2地基稳定性计算

专用

5.2.1当地基中下伏基岩面为单向倾斜岩面坡度大于基

,10%,

底下的土层厚度大于时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5m,:

1当结构类型和地基承载力符合表的规定时可不

5.2.1-1,

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表5.2.1-1下卧基岩表面允许坡度值

四层及四层以下的有和以下吊车的

地基土承载力150kN150kN

砌体承重结构三层及一般单层排架结构

特征值f,

ak(kPa)三层以下的框架结构带墙的边柱和山墙无墙的中柱

≥150≤15%≤15%≤30%

≥200≤25%≤30%≤50%

≥300人人文库≤40%≤50%≤70%

2当不满足表的条件时应考虑刚性下卧层的影

5.2.1-1,

响并应按下式计算地基的变形

,:

s=βs

gzgzz(5.2.1)

式中s具刚性下卧层时地基土的变形计算值

:gz———,(mm);

β刚性下卧层对上覆土层的变形增大系数按表

gz———,5.2.1-2

采用

·19·

s变形计算深度相当于实际土层厚度按现行国家标准

z———,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确定的地基

《》GB50007

最终变形计算值

(mm)。

表5.2.1-2具有刚性下卧层时地基变形增大系数βgz

hb

/0.51.01.52.02.5

β

gz1.261.171.121.091.00

注h基底下的土层厚度b基础底面宽度

:—;—。

3在岩土界面上存在软弱层时应验算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

4当土岩组合地基位于山间坡地山麓洼地或冲沟地带存

、,

在局部软弱土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及不均匀变形

,。

5.2.2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石芽及溶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石芽地基的稳定性可按本标准附录验算溶洞地基的稳定性可

B,

按本标准附录验算专用

C。

5.2.3对于承受较大水平推力的建筑物其水平抗滑移稳定性应

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E

K

H≥S(5.2.3-1)

E=μW

(5.2.3-2)

式中E水平抗滑力总和

:———(kN);

H作用于基础底面的水平推力

———(kN);

K水平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可取K

S———,S=1.3;

岩土体对建筑物基底的摩擦系数由试验确定也可

μ———,,

人人文库按表选用

5.2.3;

W作用于基础底面的竖向压力

———(kN)。

表5.2.3岩土体对建筑物基底的摩擦系数

岩土体的类别摩擦系数μ

可塑

0.20~0.25

黏性土硬塑

0.25~0.30

坚硬

0.30~0.40

·20·

续表5.2.3

岩土体的类别摩擦系数μ

软质岩

0.40~0.60

表面粗糙的硬质岩

0.65~0.75

5.2.4具有外倾结构面的岩石地基应考虑岩体结构面的最不利

组合按刚体极限平衡法验算稳定性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

,,

1.35。

5.2.5地基稳定性计算时应根据岩土实际性状选择物理力学指

标当土层已经扰动或施工中可能扰动宜取土的残余抗剪强度

。,

指标新近填土或尚未固结土宜取土的直剪指标地下水以上应取

;;

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应取浮重度

,。

5.2.6在地下水强烈活动于岩土交界面的岩溶地区应预估地下

水在施工和建筑物使用期间的变化分析地下专用水作用对地基稳定

性的影响

5.2.7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且荷载较小的建筑物当地基

遇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

1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倍或条形

3

基础宽度的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

6,。

2基础底面与洞顶之间的岩土层厚度虽小于独立基础宽度

的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

36,

形的条件但遇有下列条件之一时

,:

1溶洞溶隙或岩溶漏斗的堆积物充填密实地基承载力特

)、,

人人文库征值大于上覆土层均匀且无地下水影响

150kPa,;

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或级洞体顶板岩石厚度大

)ⅠⅡ,

于或等于跨度经验算顶板稳定

,;

3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

),,

长度不存在伴生土洞形成条件

,;

4竖向洞隙落水洞的宽度或直径小于且不存在伴

)、1.0m,

生土洞形成条件的近旁地段

·21·

5.2.8当不符合本标准第条的条件时应进行洞体地基稳

5.2.7,

定性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顶板不稳定洞内堆积物充填密实无地下水影响时可

、、,

按堆积物受力的不均匀地基进行评价

2当能取得计算参数时可将洞体顶板视为结构自承重体系

进行力学分析

3有工程经验的地区可按类比法进行稳定性评价

,;

4在基础近旁有洞隙和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或沿

裂面滑移的可能并应分析岩溶作用的不利影响

,。

5.2.9对位于溶沟槽溶蚀漏斗石芽岩石陡坎近旁的基础

()、、、,

当岩体中有倾向临空面的不利软弱结构面时应验算地基滑移稳

定性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宜由试验确定初步分析时可按现

。,,

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专用选用当稳定系

《》GB50330。

数大于或等于时可不考虑地基滑移

1.35,。

5.3地基基础设计

5.3.1岩溶地区基础设计选型应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

、、

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可采用无筋

、、。

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岩石锚杆基础筏形基础桩

、、、、、

基础等类型基础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GB50007。

5.3.2红黏土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人人文库用天然地基时宜充分利用上部硬塑或可塑土层作为持

力层

2当红黏土层的厚度或沿深度的状态急剧变化时地基变形

除应控制总变形外尚应验算沉降差在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基

,,

岩时应按刚性下卧层条件下的附加应力验算地基变形

,。

5.3.3土岩组合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置于土岩组合地基上的建筑物不宜采用独立基础并应采

·22·

取增强基础和上部结构整体刚度的措施且应进行沉降变形验算

,;

2在土岩组合地基上不宜建造底部框架及多层内框架建筑

3土岩组合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石芽稳定性对地基稳定性

的影响

4当土岩组合地基局部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

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计算土中附加应力和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应

,,

考虑坚硬基岩的影响

5在地基压缩性相差较大的部位宜根据建筑物平面形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