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北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涡北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涡北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涡北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涡北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一般部分为涡北煤矿1.5Mt/a新井设计涡北煤矿位于省亳州市境内交通便利。208.5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井田工业储量为168.46Mt,可采储量为102.33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Mt/a。矿井服务年限为52.5a,涌水量不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0m3/h,最大涌水量为280m3/h。6.77m3/t21.3m3/min,为低瓦斯矿井。煤,采用矿车进行辅助。矿井通风方式为并列式通风。81018.5m24°。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采滚筒采煤机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采用“三八制”0.6m1.2m72m。方法;7、井下;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10、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专题部分题目是浅析矿井瓦斯与防治技术,主要是介绍了矿井瓦斯,煤与瓦andPracticestoControlFireinUndergoundCoalMines。 并列式通风;放顶煤采

Thisdesignincludesthreeparts:thegeneralpart,thespecialsubjectpartandtheThegeneralpartisabouta1.50Mt/anewdesignforGobeimine.GobeimineislocatedBozhouCity,Anhuiprovince.thetrafficisconvenient.Thelengthofthecoalfieldis6km,thewidthisabout3.2km,andthetotalareais18km2.The8thisthemaincoalseamswithaveragedipof18°.Thethicknessofthemineisabout8.5minall.Thegeologicstructureofthiscoalfieldissimple.Therecoverablereservesofthecoalfieldare168.46milliontonsandtheminablereservesare102.33milliontons.Thedesignedproductivecapacityis1.5milliontonspercentyear,andtheservicelifeofthemineis52.5years.Thenormalflowofthemineis250m3perhourandthemaxflowofthemineis280m3perhour.Therelativeminegasgushis6.77m3/tandtheabsolutegushis21.3m3/min,soitisalowgasmine.Themineisaverticalshaftdevelopmentwithtwomininglevelsandtheextensionofblindinclinedshaft.TecentrallanewayusesBeltConveyortotransitcoal,andtrolleywagonsareusedforaccessorialtransportationintheroadway.TheventilationmodeofthismineiscenterjuxtaposeThedesignappliesdistrictpreparationagainstthefirstdistrictofEastOnewhichdividedintofivelongwallfacestotally,andconductedcoalconveyance,ventilation,gangueconveyanceandelectricitydesigning.Thedesignconductedcoalminingtechnologydesignagainstthe8101face.Thecoalseamaveragethicknessofthislongwallfaceis8.5mandtheaveragedipis24°,Thefaceappliesfully-mechanizedcoalcavingminingmethod,andusesdoubledrumshearercuttingcoalwhichcutstwiceeachworkingcycle.“Three-Eight”workingsystemhasbeenusedinthisdesignandthedepth-webis0.6mwithtwoworkingcyclesperday,andtheadvanceofaworkingcycleis2.4m.Sotheadvanceis72mpermonth.Thisdesignincludestenchapters:1.Anoutlineoftheminefieldgeology;2.Boundaryandthereservesofmine;3.Theservicelifeandworkingsystemofmine;4.developmentengineeringofcoalfield;5.miningdistrictpreparation;6.Themethodusedincoalmining;7.Undergroundtransportationofthemine;8.Theliftingofthemine;9.Theventilationandthesafetyoperationofthemine;10.Thebasiceconomicandtechnicalnormsofthedesignedmine.ThetopicofspecialsubjectpartsisysisofCoalMineGasDisasterandPreventionTechnology.Itmainlyintroducesthegasdisasterandregularity,coalandgasoutburstpreventionandcontrolandgasdrainagetechnology.Translationpartisastudyoncontrolfireinundergoundcoalminesnumericalmoddllingofpillarstrength.TheEnglishtitleis:RecentDevelopmentsandPracticestoControlFireinUndergoundCoalMines.:Verticalshaft;Blindinclinedshaft;Twolevel;miningdistrictCenterjuxtaposeventilation;Coalcaving 一般设计部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 矿区概 矿区地理位置、交 地形特 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概 区域水源、电 矿区气候条 矿区的水文情 井田地质特 地 地质构 水文地 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 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的综合评 矿井涌水 其他有益矿 地质勘探程 煤层特 煤 煤层顶、底 煤 瓦 煤尘及煤的自 煤尘及煤的自 井田境界和储 井田境 井田范 开采界 井田尺 矿井工业储 储量计算基 井田地质勘 工业储量计 矿井可采储 安全煤柱留设原 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 矿井可采储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 矿井工作制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 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主要因 矿井设计生产能 服务年 井田开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 工业场 开采水 主要开拓巷 方案比 矿井基本巷 井 井底车场及硐 主要开拓巷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 煤层地质特 采区位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 采区范围及区段划 煤柱尺寸的确 采煤方法及首采工作面长度的确 确定采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 采区巷道的联络方 采区顺 采区生产系 采区内巷道掘进方 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出 采区车场选型设 采煤方 采煤工艺方 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 确定采煤工艺方 回采工作面参 回采工艺及设 回采工作面支护方 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 各工艺过程注意事 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 回采巷道布 回采巷道布置方 回采巷道参 井下概 井下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 距离和货载 矿井系 采区设备选 设备选型原 采区设备的选 大巷设备选 7.3.1大巷设备选 辅助大巷设备选 矿井提 概 主副井提 主井提 副井提 矿井通风及安 变电所、充电硐室、 确定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时 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时期的最路 特殊的预防措 预防瓦斯和煤尘的措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 参考文 专题设计部浅析矿井瓦斯与防治技 概 瓦斯的基础知 瓦 瓦斯导致矿毁人 瓦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瓦斯的基本条件、原因及效 瓦斯的条 造成瓦斯事故的原 瓦斯效 瓦斯瓦斯燃烧、瓦斯的过 影响瓦斯发生的因 矿井瓦斯的致 瓦斯喷 瓦斯事 矿井瓦斯防治技 总 参考文 翻译部英文原 中文译 致 矿区概矿区地理位置、交

1涡北井田位于淮北平原西部,行政区划属省涡阳县管辖。井田中心南距涡阳县城4km,地理坐标东经116°09′58″~116°12′45″,北纬33°30′53″~33°34′48″。濉(溪)~阜(阳)铁路从井田东南约3km处通过,该线往东北经符离集可接入津沪线,往西南经阜阳可接入京九线。井田附近在濉~阜铁有涡阳和龙山两个车站,距井田中心分别为5km和11km。区内公路四通八达。涡阳~永城公路纵贯井田东部,涡阳往阜阳、蚌埠、亳州、淮北、永城等邻近市、县均有公路相通。涡河是淮河的支流,距矿井工业场地最近处仅2km200t~400t级船。由涡河经怀远可进入淮河,还可经洪泽湖于转入京杭运河进入长江。因此,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矿井具备铁路、公路和通航河流三种条件。交通位置见图1.1.1。1.1.1渦北矿交通位置图地形特本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9.49~+31.8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矿内河渠, 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概井田位于淮北平原西部,以农业为主,工业欠发达。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红薯、玉米等。井田8煤组赋存区内共有大小村庄22个,其中初期移交采区范围村庄61110户。投产工作面影响范围需搬迁村庄1134户。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应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的妥善处理征地和迁村事宜。矿井建设中的钢材、木材、水泥等材料主要由外地供应,砖、瓦、砂、石等土产材料均可由当地解决。区域水源、电可作为矿井的生活水源。矿井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用水。本区电源充沛可靠。涡阳县城南现有220/110/35kV区域变电所,其变压器容量为1×120MVA+1×90MVA,为双回路供电方式。设计矿井供电电源引自涡阳县城南220/110/35kV区域变电所,采用35kV向矿井供电,每回线路长约14km。目前矿井供电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供电。矿区气候条冷多风。1956~1990年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196479日)41.2℃,最低气平均风速为3.2m/s。年平均降水量为811.8mm,雨量多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全年蒸发量1890.6mm2151110日(1968年316日(1959年19cm(197716日矿区的水文情本区内涡河及其支流武家河为长年性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径井田西南部,涡阳县城关涡河节制闸上游最高洪水位(196387日)标高为+30.45m。区内沟渠纵横,均为人工开挖的灌溉沟渠,较大的涡新河长年有水。井田地质特地根据该《省涡阳县涡北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为全掩盖区,第三、四系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在400~420m左右,古地形东高西低。区内地势平坦,潜水面较浅。本矿井内古生界岩层均隐伏于新生界松散层之下,经钻孔,自下而上分别为奥陶系山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第三系、第四系,见图1.2.1。各组岩性特征由老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O2t)山组:厚度10.76,为深灰色略带肉红色块状微晶白云质含泥质灰岩,含燧石结核,裂隙尤为发育。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与下伏山组假整合接触。厚43.73m,为深灰色钙质泥岩、暗紫色~杂色铝质泥岩、铁铝质泥岩为主,上部夹浅灰白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两层。上统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厚127.70m。根据岩性特征分段叙述如下:下段:为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有孔虫、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中段:浅灰色~灰色细中粒石英砂岩、泥岩夹薄煤三层及生物碎屑灰岩一层。上段:灰~深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5层夹深灰色泥岩及薄层细砂岩。灰岩中含较多蜓类、腕足类、珊瑚、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底界以太原组L1灰岩之顶为界,上界至铝质泥岩下骆驼钵砂岩之底,厚66.85~108.11m,平均厚87.76m。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10、11两煤层(组)。下统下石盒子组3K3砂岩之底,246.73~255.31m250.04m,岩性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本组为本矿主要含煤段,含4568等四个煤组,其中8为本矿主要可采煤层。上统上石盒子组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下界从K3砂岩之底,上界至平顶山砂岩之底,厚642m。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泥岩、粉砂岩颜色变杂,紫色和绿色增多。1、2、3三个煤层(组),其中3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上统石千峰组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厚度>310m下段:厚约80m。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夹砖红色细砂岩、粉砂岩薄层,石英含量可达85~90%,含长石及重矿物,接触式、基底式胶结,填隙物主要为硅质、少量泥、钙质,局部可见泥岩角砾,厚层状,层理不发育。上段:砖红色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薄层,镜下鉴定石英含量可达75~85%,长10%左右,含有重矿物,基底式、接触式胶结,填隙物主要为钙质,少量泥质,常见钙质结核,平行层理发育,层面含白云母片。上第三系(1)中新统本统与下伏二叠系呈不整合接触。厚度111.20~147.80m,平均为133.50m,一般可分为三段:下段:为残坡积相沉积,岩性较杂,其厚度变化大,为0~11.35m3~4m,为深黄、灰白、灰绿及棕红色砂砾、砾石、粘土砾石、粘土质砂及钙质粘土组成,多呈半固结状。中段:为湖相沉积,岩性为灰绿色粘土和半固结及固结状灰白色泥灰岩及钙质粘土。泥灰岩坚硬有溶蚀现象,具溶孔或小溶洞。一般厚度10m左右。上段:为湖相沉积,岩性由灰绿、灰白、灰黄色厚层粘土及砂质粘土间夹5~8层细砂或粘土质砂组成。粘土单层厚度大,分布稳定,质纯致密,具静压滑面。一般厚度110m左右。(2)上新统与下伏中新统呈整合接触,为河湖相沉积物,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棕黄、灰绿、灰白色中细砂及粉砂、粘土质砂间夹3~6层砂质粘土及粘土组成。一般厚度55m左右。3~5层粘土或砂质粘土,砂层单层厚度大,结构松散。局部夹1~3层薄层呈透镜状分布的砂岩(盘),钙泥质胶结,岩性坚硬。本段厚度95m左右。上段:灰绿、浅黄、棕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夹2~3层细砂及粘土质砂。顶部富含钙质及铁锰质结核组成古土壤层,相当于沉积间断古剥蚀面,是第三系与第四系地层的分界线。厚度32m左右。第四系该地层假整合于上第三系之上,厚度83~99m91m左右。更新统为河流相沉积,岩性变化大,由浅黄色细砂、粉砂和粘土质砂间夹多层粘土和砂质粘土组成。顶部有一层约1~2m厚的深灰色砂质粘土,富含腐殖质,含螺、蚌壳化石碎片。厚度一般70m左右。全新统假整合于下伏更新统之上,厚度为30m左右,本统属河流~河漫滩相沉积,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土黄色、浅黄色粉砂、细砂及粘土质砂间夹薄层砂质粘土,砂层较松散,具有2~3个韵律和微薄水平层理。上段:褐黄色、灰黄色砂质粘土,垂深5~7m,富含钙质结核(砂礓)。顶部近地表0.5m为褐灰色耕植土。地质构涡北煤矿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的东北部,地处宿北断裂、光武~固镇断裂及夏邑~固始断裂和丰涡断裂所围成的菱形地块内。主体构造表现为一断层(块)切的西倾单斜。矿井构造明显受到区域构造的制约。涡北煤矿总体上为一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在20~30º。其南、北自然边界分别为F3、F3-1和断层。区内的F2、F4(纵向)和F1(横向)三条正断层将矿井分割成六个小区。Ⅰ区:断层~F2间,F1~矿井浅部边界;Ⅱ区:F2~F4间,F1~矿井浅部边界;Ⅲ区:F4~F3-1及F3间,F1~矿井浅部边界Ⅳ区:断层~F2间,F1~矿部边界;Ⅴ区:F2~F4间,F1~矿部边界;Ⅵ区:F4~F3间,F1~矿部边界。褶皱构造本矿褶曲不甚发育,仅存在一些宽缓的波状起伏。F1断层以东的Ⅰ、Ⅱ小区,地层倾角变化不大,一般在18º左右;F1断层以西的Ⅲ、Ⅳ小区,地层倾角则相对较为平缓,但沿也有一定的变化,北部宽缓,地层倾角在11~21º之间,一般在18º左右。自8勘查线向南~-700m水平以深的地段,地层倾角变陡,由21º逐渐变为27º,致使南部水平宽度减小,地层也逐步拐向西南方向。根据《涡北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全区共发现断层6条,分别为断层、F1、F2、F3、F4、F4-1。其中断层为北部井田边界,F4、F4-1为南部井田边界。F1、F2、F3为井田内断层。(1)断层:为矿井北部边界。正断层,近EW,倾向N,长度>3km,落差>1000m,倾角30~50º。断层控制严密,属查明断层。F4断层:为矿井南部边界。正断层,总体为NE方向,在矿井浅部逐渐转向EW方向。倾向SE,长度>2.3km,落差>280m,倾角70º。属查明断层。F4-1断层:为矿井东南部边界。正断层,总体为NE方向,倾向SE,长度>900m,落差>270m,倾角50º,南部被F4所截。为查明断层。F1断层:为分区断层。正断层,SN,倾向E,长度>6km,贯穿整个矿80~250m不等,北部较小,一般<100m,向南变大。断层倾角变化也较大,10~50º之间,局部呈舒缓波状,由北向南倾角逐渐增大,无煤带水平宽度在30~300m之间,一般为200m左右。属查明断层。F2断层:为分区断层。正断层,NEE,倾向NNW,长度>3.7km,切割整个矿井。落差在40~310m之间,倾角为40~70º。属查明断层。F3断层为分区断层正断层EW倾向N长度2200落差在20~150m,70º。属查明断层。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强烈,仅在井田边缘有两个钻孔(61、127孔)见到。根据已有资料分析,岩浆岩的侵入时代应属于燕山期,岩浆岩对井田内煤层、煤质影响的可能性较小。岩溶塌陷通过三维勘探在勘探区内没有发现直径大于30m的陷落柱水文地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井田内煤系地层均被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松散层厚度受古地形所控制,总体趋势是自东向西逐渐增厚,两极厚度378.80~445.40m,平均厚度为404.28m。按其岩性组合及区域资料对比,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1)第一含水层(组)底板深度在31.30~35.40m33.66m14.85~26.00m,20.85m。该层(组)主要由浅黄色细砂、粉砂及粘土质砂,夹2~3层薄层状砂地层层标岩石界系统组古二下统下细砂含互层状粉砂质,平行节泥6煤炭质泥石细砂粉砂灰色,粉砂质结构,垂直裂生叠含铝泥盒细砂理,裂隙发育,为方解石充砂质泥行节理,端口平坦,岩芯破8煤泥子细砂理,裂隙发育,为方解石充界系粉砂灰色,粉砂质结构,垂直裂泥组10煤玻璃光泽,属半亮光亮型砂质泥行节理,端口平坦,岩芯破细砂理,裂隙发育,为方解石充1.2.1煤层地质综合柱状27.13~29.22mq=0.534~1.536L/s,富水性中等。矿化度0.299~0.747g/L,水质类型为HCO3-K+Na·Mg·Ca型水。第一隔水层(组底板深度45.60~52.60m,平均为48.35m。隔水层厚6.40~13.50m,平均厚度10.10m。由浅黄色及浅棕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夹1~3层粉细砂及粘土质砂,富含钙质结核及铁锰结核。分布稳定,隔水性能较好。第二含水层(组86.30~97.10m91.39m12.00~28.50m20.50m,由浅黄色细砂、粉砂及粘土质砂,夹5~8层砂质粘土或粘土组成。据供水总结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24.46~28.01m,q=0.099~0.564L/s·m,富水性弱~中等。矿化度0.830~1.51g/L,水质类型为HCO3-K+Na·Mg型和SO4·HCO3·CL-K+Na型水。第二隔水层(组底板深度116.40~142.30m,平均为121.48m。隔水层厚度12.80~46.50m,平均22.70m,由棕黄、灰黄及棕红色砂质粘土及粘土,夹1~3层细砂及粘土质砂组成。分布稳定,隔水性能好。第三含水层(组260.20~297.60m269.70m69.50~124.10m,平均100.60m,由深黄、棕黄、棕红、灰白色中砂、细砂、粉砂及粘土质砂,夹5~8层粘土或砂质粘土组成。顶板一般夹有1~2层细砂岩(盘),195~225m1~2层厚粘土可把该含水层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砂层较厚,一般大于50m,含水较丰富;下段砂层较上段薄,一般为20~40m,砂层泥质含量高,含水性比上部差。据供水总结抽水试验资料:上段水位标高14.56~22.31mq=0.491~0.8901L/s,富水性中等。矿化度为0.791~1.245g/L,水质类型为HCO3·CLK+Na型和HCO3·CL·SO4-K+Na型。经矿泉水指标,本层水中锶、碘、偏硅酸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下段水位标高22.61m,q=0.232L/s.m。矿化度为1.245g/L,水质属HCO3-K+Na型,但水的矿化度、氟含量及色度多项指标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该层水不宜饮用。第三隔水层(组374.80~442.20m403.23m59.90~125.90m,平均93.90m,由灰绿、棕红、灰白色粘土、砂质粘土及钙质粘土,夹4~10层粉细砂及粘土质砂组成。底部在6~12线之间有泥灰岩分布,其厚度1.40~32.30m,平均厚10.59m。该层组为井田内重要隔水层(组),使其上部的地表水及一、二、三含水与下部四含及煤系砂岩裂隙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第四含水层(组该含水层(组)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其厚度变化主要受古地形控制,含水0~11.35m3.43m,其岩性较复杂,多为半固结及固结状砾石及粘土质砂组成。本矿第四含水层(组)分布极不稳定,只是在局部地段呈透镜状分布。据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33.312m,q=0.0327L/s·m,富水性弱。矿化度3.16g/L,水质类型为CL·SO4-K+Na型。基岩含、隔水层(段)1~2煤组隔水层(段)该层段主要由泥岩、粉砂岩及1~4层薄层状砂岩组成。一般隔水层厚50~80m。岩性致密完整,裂隙不发育,钻探仅在48孔的2煤组上中砂岩发生漏水,漏水孔3%,该层段隔水性能较好。3煤上下砂岩裂隙含水层(段)5.00~28.50m17.25m。由中、细粒砂岩夹少量泥岩及粉砂岩组成。该层段砂岩裂隙程度发育不均一,钻探仅在46孔发生漏水,漏水孔率占2.6%,富水性弱。4~5煤组隔水层(段)该隔水层段主要由灰色泥岩、粉砂岩、煤层及2~4层细粒砂岩组成。隔水层厚30~80m,一般厚度为60m,岩性致密,裂隙不发育,钻探仅在12孔4煤组下砂岩漏水,漏水孔率占2%,隔水性能好。6煤组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含水层厚3.50~21.00m,平均厚度9.95m,由中、细粒砂岩夹泥岩及粉砂岩组成,该层段一般裂隙不发育,钻探无漏水现象。8煤组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3.50~40.00m21.43m,由浅灰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夹泥岩和粉砂岩组成,裂隙不甚发育,钻探时无漏水现象。719227.675~33.564mq=0.008~0.0065L/s。0.537~3.365g/L,水质类型为HCO3-K+Na·Ca·Mg、CL·SO4-K+Na型水。该含水层段水质差,补给水源有限,迳流条件差,富水性弱,以量为主。8煤组下隔水层(段)隔水层厚17.26~66.41m,一般30m左右,以铝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砂岩,裂隙不发育,钻孔时无漏水现象,隔水性能较好。10~11煤间砂岩裂隙含水层(段)该段主要以中、细粒砂岩和砂泥岩互层夹少量泥岩和粉砂岩组成。含水层厚17.40~53.96m,平均厚度为32.77m,裂隙一般不发育,富水性弱,钻孔时无漏水现象。11煤下隔水层(段)该段以泥岩及粉砂岩为主,隔水层厚度为7.63~19.77m14.49m性致密完整,钻孔时无漏水现象,能起一定隔水作用。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本井田据61孔资料,太原组厚度127.70m,由灰岩、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灰岩752.60m41.2%L3、L4、L12层灰岩单层厚度大且分布稳定,为主要含水层段。L1灰上距112煤平均间距为14.49m,是开采112煤层时底板进水直接充水含水层(段)。灰岩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一般浅部较发育,向深部逐渐减弱。个别孔有漏水现象,漏水孔率占2.4%8-92和邻区漏水37号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27.17~34.599m,q=0.0286~0.287L/s·m~CL·SO4-K+Na型和SO4·HCO3-K+Na·Mg型。本溪组隔水层(段2~336.72m,岩性致密完整,钻探时无漏水现象,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断层破碎带岩性较混杂,主要以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砂岩,挤压揉皱现象严重,但钻探时均未发生漏水。断层的富水性弱,导水性差。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的综合评本井田应属以裂隙充水矿床为主,底板进水岩溶充水矿床为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矿井涌水经计算,矿井正常涌水量250m3/h,最大涌水量280m3/h其他有益矿各煤层及其夹矸、伪顶、底均作了光谱半定量分析,无明显富集带,未发现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微量元素。地质勘探程本井田勘探经历了找煤、普查、详查、精查四个阶段,勘探面积约19km2勘探采用了高分辨率数字技术与钻探、数字测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井田可采煤层构造形态及主要褶曲、断裂、煤层厚度、储量、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已查明或基本查明。因此本井田地质勘探程度较高,高级储量比例大,勘探工程质量较好,分析准确、资料齐全。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经中国煤田地质批准,资源部矿产咨源储量评审中心给予认定,设计认为基本可以满足矿井设计、生产建设建要。煤层特煤本井田二叠纪含煤地层总厚约990m,含煤20~30余层煤层总厚约20~26m。上石盒子组下部含1、2、3三个煤组,多为薄煤层。下石盒子组含4、5、6、8四个煤组,为井田主要含煤段。山西组下部含10、11二个煤组,煤层薄。10.10m,占煤层总厚的44%8#煤为主要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总厚度7.37m,占可采煤层总73%;其它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1)32煤层位于上石盒子组下部,为本组唯一可采煤层。煤层厚0.22~1.75m,平均可采指数58%。结构简单,部分见煤点具一层夹矸,夹矸为炭质泥岩或泥岩。F2断层以北厚约0.9~1.10m,仅个别点不可采,厚度变化不大,可采区连续,趋向于较稳定煤层。F2断层以南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可采区零星分布。F1断层以东,32煤层仅个别点达可采厚度,无利用价值。F1断层以西厚度一般为1.00m左右,但南部和北部各有一个不可采区。因此,32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并有少量粉砂岩和细砂岩。2)62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上距32煤层平均间距为211.25m,煤层厚0~1.66m,平均0.58m,可采指数30%。结构简单,少数见煤点具一层夹矸,夹矸为炭质泥岩。F2断层以北煤层厚度薄,均为可采;F2断层以南煤层厚度在临界可采附近,可采区零星分布,因此,62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并有少量粉砂岩。3)63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上距620.92~8.96m3.58m0~1.21m,平均0.53m,可采指数24%。结构简单,少量见煤点具一层夹矸,夹矸为炭质泥岩。F3断层以北煤层厚度薄,均不可采;F3断层以南可采区零星分布,因此,63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底板一般为泥岩,少量粉砂岩或细砂岩。4)8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上距6329.01m。全区大部可采,煤类单一。8煤层为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细砂岩次之,粉砂岩、细砂岩下常发育泥岩伪顶,底板一般为泥岩。煤层最大厚度9.0m7.98m,平8.5m。5)112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8煤层平均间距为103.03m0~1.58m平均为0.74m,41%。结构简单,少量见煤点具一层夹矸,夹矸为泥岩或炭质泥岩。112煤层厚度较薄,见煤点厚度一般均在临界可采附近,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底板一般为粉砂岩。煤层特征见表1.3.1煤层顶、底32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有少量粉砂岩和细砂岩;底板为泥岩。62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并有少量粉砂岩;底板为泥岩。63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有少量粉砂岩;底板一般为泥岩。8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细砂岩次之;当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时,常发育有泥岩和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一般为泥岩。112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有少量粉砂岩;底板一般为粉砂岩。煤32、63FM外,其余均为我国稀缺的优质JM8煤层均为中高发热量、中等挥发分、中等偏强粘结性的优质JM。8各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3-2。瓦本矿3煤层瓦斯含量较高。钻孔瓦斯含量没有>10ml/g.daf,全矿井的相对6.77m3/t21.3m3/min(2011年煤尘及煤的自各煤层之煤尘燃烧时均有一定长度的火焰,最大火焰长度可达250mm,各煤层爆1.28~28.03%。因此,各煤层均存在性。根据,32煤层为不自燃;62煤层属不易自燃~不自燃;8煤层为很易自燃~不自燃;112煤层属易自燃~不自燃。1.3.1煤层特征厚度顶 板 结 简简简 8简 简煤尘及煤的自各煤层之煤尘燃烧时均有一定长度的火焰,最大火焰长度可达250mm,各煤层爆炸指数1.28~28.03%。因此,各煤层均存在 性。根据,32煤层为不自燃;62煤层属不易自燃~不自燃;8煤层为很易自燃~不自燃;112煤层属易自燃~不自燃。1.3.2煤层煤质特征煤层水Mad灰AdVdaf碳Cdaf氢Hdaf氮Ndaf全St,d磷Pd厚度煤05010139337220031000030021253127767979017036276971292442302887249088484553182333204621199635270290000030023082925676938610021189233226248754908849155306533320451021373526037000005002156282586993891902923102323352588068988488558036311251281902610000300248331285289681115251856216819452622886291894665531503433047311512272009252000300259830287889788165251849810718382521883991894585433井田境井田范涡北矿井井田范围:南起F3断层及其分支F3-1断层,北至断层;东起太原组第一32煤层-1000m等高线的地面投影线。开采界岩,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暂不作勘查对象。二叠纪含煤地层,总厚约990m,含煤20~30层,煤层总厚20~26m。上石盒子组下部含1、2、3三个煤组,多为薄煤层。下石盒子组含4、5、6、8等四个煤组,为矿井主要含煤段。山西组下部含10、11两个煤组, 等五层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0.10m,其中8煤层为主要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平均厚度8.5m。开采上限:32号煤层以上无可采煤层。开采下限:112井田尺井田南北长5.62~6.53km,平均6km左右;东西宽2.33~3.71km,平均3.2km左右;18km2。矿井工业储储量计算基0.7m40%,最高硫分不得超3%;50%时,以各煤分层总厚度作为储量计算厚度;8煤层,采用地质块段的算术平均法。煤层容重:81.40t/m3井田地质勘19.2km2。本次估算资源2.2.1。工业储量计82.2.113~28º20煤层垂直厚度及煤层水平投影面积估算储量,估算如下:ZiSi×Mi×Ri×10- (Si——各块段的真实面积,m2;Mi——各块段煤层的厚度,m;Ri——1.40t/m3。2.2.2。2.2.1地质块段划分2.2.1资源储量钻探工程基本线各级储量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2.2.2各块段资源储量真实面积储量ABCDEFG2-2-2331和控制的资源量332,经分类得出的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和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2M112M22333的大部。

探明的资源量控制的资源量

经济的基础储量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工业资源/储推断的资源量

70%、30%分配,次边际经济基础储量不计。ZgZ111b+Z122bZ2M11Z2M22 (k——可信度系数,取0.7~0.9,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k值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k值取0.7,本井田地质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因此k值0.9。2.2.3矿井工业储量计探明储量控制储量推断储量2.2.3Zg矿井可采储安全煤柱留设原各类保护煤柱按垂直断面法或垂确定用表土层移动角和岩层移动角确定工业场带宽度:工业广场带宽度取15100m50m20m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50m宽,则井田边界保护煤柱损失量270.71t。100m,根据地质报告及生产矿井实际经验确定断层上下盘煤柱均留设50m则断层保护煤柱损失量为1515.21万t。剖面法作图确定,如图2.3.1。经计算并除去与断层重合的部分工业场地保护煤柱损失量为1310.1t2.3.1。ABDC

2.3.1工业场地保护煤柱表2.3.1矿井地质条件及冲积层和基岩移动层深度度φδγβ4)2.3.2。2.3.2保护煤柱损失煤 类损失量/万 矿井可采储式中:Zk——矿井可采储量

(ZgP)

(0.750.80.7。则矿井设计可采储量:Zk=(168.46-矿井工作制(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确定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6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主要因资源/储量丰富、煤层生产能力较大的矿区,因井筒、工业场地的选择和布置比较,以建设技术装备是提高矿井生产能力的技术。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基础是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和数目。当前,中国普通机械化采煤面单产水平为30~60万t/a;普通综合机械化采煤90~150t/a300t/a以上。为发挥投资效益和保证矿井正常生产与稳定发展,矿井与第一开采水平的设计服3.2.1的数值。3.2.1矿井及第一开采水平服务年第一开采水平服务年限煤层倾角煤层倾角3.0矿井设计生产能涡北煤矿井田储量丰富,煤层赋存较稳定,煤质为优质焦煤,交通便利,市场需1.5Mt/a。服务年ZkAT

A

(T=102.33/(1.5×1.3)=3.2.2(2010年版)表3.2.2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设计服务年限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Mt×a-6.0矿井设计服务年限Zk157.25Mt,T1为:

A

57.25=29.36(a)3.2.1(2010年版)井田开拓的基本问、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必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要建立完善的通风、、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状态。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4.1.1。14°~27°20°,为缓倾斜煤层;水文地质情况比较简单,2)主要大巷的布置,石门工程量少。不受崖崩滑坡和洪水。工业广场宜少占耕地,少压煤。距水源、电源较近,矿井铁路线短,道路布置合理.27工业场450m,400m。4.1.1井筒形式优缺点及适用条优缺适用条优缺1、煤由平硐直接外运,环节少,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43、井筒工程量大煤层埋藏浅;表特殊施工井筒的4、井筒易;厚或水文情况复水平开采的急斜煤层;凡不适合开采水813°~28°20°,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基岩露头线-350m,埋藏最深处-1000m650m。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2010年版)200~350m,因此宜采用多水平开采。南北断层F1贯穿整个井田,并且落差较大,因此宜将F1断层之上沿-700m划分为一个水平,阶段垂高满足要求。标高在-700m主要开拓巷本矿8号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煤的硬度小,裂隙非常发育,而大巷的服务年限较年版)10~30m830m处为细砂岩,围岩岩性好,适合将大巷布置在这一层位。岩石大巷优点是巷道条件好在煤层底板中布置两条大巷,分别为轨道大巷和大巷方案比水平采用暗斜井延深至-900m,上下山开采。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的岩层中,距离煤层底板30m左右。采用并列式通风,如图4.1.1。

4.1.1方案一井两水平开拓上下山开采,暗斜井延1—主 2—副 3—风

水平设在-700m,上山开采,部分地方上下山开采;第二水平采用立井直接延深至-900m,上下山开采。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的岩层中,距离煤层底板30m左右。采用并列式通4.1.2.二水平采用暗斜井延深至-1000m,上下山开采。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的岩层中,距离煤层底板30m左右。采用并列式通风,如图4.1.3。

4.1.2方案二井两水平开拓上下山开采,立井直接延1—主 2—副 3—风

4.1.3方案三井两平开拓上山开采,暗斜井1—主 2—副 3—风底板30m左右。采用并列式通风,如图4.1.4。

4.1.4方案四井两水平开拓上山开采,立井直接延1—主 2—副 3—风410m左右,四种开拓方案主副井均采用立井。各方案粗4.1.24.1.5。方案二开立井井筒、石门、大巷以及立井井底车场,并相应地增加了井筒和石门的、提升、排水费用。粗略估算后认为:方案二的费用比方案一高出约5.61%,并考虑到方案一的生产与施工的干扰小;原有井筒的提升能力不降低,设备可以继续使用,可简化4.1.44.1.53.15%简化系统,故方案三和方案四比较选方案三。4.1.2方案一粗略估算费用基价(元元(万元(万元煤量((元费用(元时间(元费用(元石门煤量((元费用(元元4.1.3方案二粗略估算费用基价(元(元(万元(万元煤量((元费用(元(元费用(元石门煤量((元费用(元合计(元4.1.4方案三粗略估算费用基价(元元(万元(万元((元涌水(元费用(元石门((元费用(元表4.1.5方案四粗略估算费用基价(元元(万元(万元煤量((元费用(元(元石门煤量((元费用(元合计(元4.1.6开拓方案汇总(3)4.1.64.1.74.1.8。4.1.6方案一详细费用项数基(元费用(元费用(元初期基费(万元主井开表土基岩副井开表土基岩风井开表土基岩井底车岩一水平石岩一水平大岩小 后期基建费(万元主暗斜井凿斜井斜井二水平车斜井二水平石岩二水平大岩小 系煤量(提升高基(元费用(元立井提暗斜井提排涌水时服务年基(元费用(元大巷及石系煤量(平均运基(元费用(元一水平大二水平大一水平石二水平石大巷大巷数大巷长服务年基(元费用(元一水平大2二水平大2小合4.1.7方案三详细费用项数基(元费用(元费用(万元初期基费(万元主井开表土基岩副井开表土基岩风井开表土基岩井底车岩一水平石岩一水平大岩小 后期基建费(万元主暗斜井开斜井副暗斜井开斜井二水平车斜井二水平石岩0二水平大岩小 合系煤量(基(元立井提暗斜井提排涌时服务限基(元费用(元系煤量(基(元一水平大二水平大一水平石二水平石0大巷大巷数大巷长服务限基(元费用(元一水平大2二水平大2小3.02%掘进:下山掘井期间的装载、等工序比上山掘进复杂,掘进数度慢、效率低、成本高,而且要比上山采取的安全措施,特别是防止跑车事故的发生;4.1.8开拓方案费用汇费用(万元的情况下只能是一进一回,通风能力小,且新鲜向动,阻力大,两下山间风压差矿井基本巷井矿井共有三个井筒,分别为主立井、副立井、风井6.5m33.18m²,井筒内装备16t的双箕斗,井壁采用混凝土砌壁支护方式,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此外,还4.2.14.2.1。7.2m40.71m²,井筒内装备1t1t矿车双层四车宽罐笼,井壁采用混凝4.2.2主要参数4.2.2。6m28.27m²,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井400mm4.2.34.2.3。4.2.5。井4.2.1主井井筒断表4.2.1主井井筒主要参数特征1.516t6.575033.184505044.1844.18井井表4.2.2副井井筒主要参数特征1.51t矿车双层四车窄罐笼1t7.274140.715005066.4778.54井井600图 风600表4.2.3风井井筒主要参数特征11.526.03741428.27536.32650.26 断面特征 围类断面掘进尺 净掘宽高长方岩每米工程量及材 围类掘工程量锚杆数(根巷墙喷射材铺锚杆重岩图 主暗斜井井筒断 断面特 断面锚净掘宽高每米工程量及 工程量(根图 副暗斜井井筒断井底车场及硐井底车场是连接矿井井筒和井下主要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它联系着井筒提升和井下两大生产环节,为提煤、提矸石、下料、通风、排水、供电和升降人员等各项工作服务,是井下的总枢纽。(2010年版)要求:井底车场布置形式应根据大巷方式,通过车场的货载量、井筒提升方式、井筒与主要大巷的相互位置,地面生产系大巷采用固定式矿车时,宜采用环形车场当井底煤炭和辅助分别采用底卸式及固定式矿车时,宜采用折返与环形相当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辅助采用无轨系统时,宜采用折返式或折返式与环形相结合形式的车场;若辅助采用有轨系统,则宜采用环形形式的车场;采用综合开拓方式的新建矿井或扩建矿井,井下采用多种方式时,应结合(2010年版)之规定,确定本矿井底车场采用卧式环形井底车场,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采用电机车牵引矿4.2.6。15%~25%4798.08t959.6t5m,有效装18m712t,能够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直立煤仓通过装载输、副井系统硐室由水泵房水仓清理水仓硐室变电所调度及等候室组成,为节省管材,电缆及方便管理,同时考虑到锚索的安装,故把变电所和水泵房布、(2011年版)1000m3/h以下时,8h的正常用水量。250m3/h280m3/hQ0=280×8=2240根据水仓的布置要求,水仓的容量为 (S——水仓有效断面积,8.15m2;L——水仓长度,279.76m。则有:Q8.15×279.76=2280由上式计算得知:QQ0、、1-主井2-副井3-风井4-变电所5-水泵房6-水仓7-大巷8-轨道大 等候 10-主、副井联络巷11-卸载 主要开拓巷

图4-2- 卧式环形井底车大巷、辅助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距煤层底板30m的砂岩中,大巷间距30m,为便于大巷的交叉,设计使轨道大巷高于大巷15m。大巷中布置胶带输送1)大 B——输送机边缘至巷道壁的最小距离,主要巷道取800mm,采区巷道一般取300~500mm;d1——胶带输送机宽度,d1=1400+120=1520d2——蓄电池式电机车的宽度,d2=1060mm;d3——蓄电池式电机车与皮带机间距,d3=310mm;c——910mm。 +310+910=4600大巷的断面和特征表如图4.2.7,石门选用的断面与大巷相同2)辅助大辅助大巷为一条双轨巷道,并作进风巷使用,设人行道 a——1300b——车辆边缘至巷道壁的最小距离,主要巷道一般取580mm,采区巷道一般取300~500mm610mm;d1、d2——蓄电池式电机车的宽度,d1=d2=1060mm;c——蓄电池式电机车的间距,630mm。B2= +630=4660轨道大巷的断面和特征表如图4.2.8,回风石门选用的断面与大巷相同各主要开拓巷道的断面尺寸均按设备的外形尺寸以《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第1920条有关安全间隙的要求而确定其断面尺寸并按通风要求验算其风速,1010大巷断面设计喷B=4600)33围岩类别断面围岩类别断面(m净掘进尺高喷射厚度 杆型式长度方式外露排列间距锚 规格净周长 备岩石00 00 宽掘每米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表掘掘进围岩工程量类别巷道墙角岩石锚杆数(根喷射材(m3材料消耗表铺底锚杆重 注眼树脂(m3铁(k)钢筋(个 粉刷面104 图 大巷断 断面特征断面掘 杆净掘宽高每米工程量及材料消耗 工程量(根图 轨道大巷断煤层地质特采区位设计首采区东一采区位于井田东翼,F1断层东部,F2采区煤层特条痕,玻璃~油质光泽,半亮~f2.3,不规则断25°1.40t/m3。6.77m/21.3m/min区本采区煤尘具性煤尘性指数在25%左右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地显现不明显。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0.92~2.61m1.86m,浅灰~灰白色,层状,垂直直接底为泥岩,1.69~5.28m3.5m,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断口较基本底为砂岩,5~7.75m6.60m,浅灰~~中粒砂岩。以水文地72.08煤组顶、40m3/h50m3/h100m3/h120m3/h。地质构22°~29°33°,平均24°。采区西部边界为F1断层,该断层为贯穿整个井田的正断层,落差在80m,倾角为10°~50°;采区北部边界为断层;采区南部边界为F2,该断层为贯穿整个井田120~180m40°~70°。地表情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采区范围及区段划邻东五采区西临东三采区该采区南北平均长约1917m,东西倾向平均长约630m。225m左右。煤柱尺寸的确50m20。m的保护煤柱。采区轨道上山和上山布置在岩层中,水平间距30m,外侧各留设30m保护煤柱。各区段巷道采巷掘进与布置的方法,上区段平巷与下区段回风平巷间留10m宽的煤柱,作为挡矸、阻水或阻隔采空区有害气体的煤柱。。采煤方法及首采工作面长度的确首采区煤层平均厚度为8.5m,倾角24°,属缓倾斜煤层。由于煤层较厚,采用综采放顶煤长壁采煤法,确定工作面割煤高度为3.0m,放煤高度5.5m,工作面采放比为1:1.831.2m200m870m确定采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准备巷4040mm1600mm5.2.1回采巷区段巷道的尺寸应能满足综放工作面运煤、辅助和通风需要,确定区段平巷采区巷道的联络方由于矿井采用并列式通风,副井进风,风井回风。开拓巷道布置两条大巷,轨道大巷承担进风和辅助任务,大巷承担着煤炭和回风任务。通过采区下部车场与轨道上山和上山相连接。在采区内部,每个工作面各设一个溜煤眼。采区顺5.2.3,顺序见表 断面特征 杆净周长备注净掘宽高每米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根铁木(个图 胶带上山巷道断 断面特征 围断面掘进尺 杆类净掘宽高长方间岩每米工程量及材料 围类掘工程量锚杆数(根巷墙喷射材铺锚杆重注岩图 轨道上山巷道断图图5.2.3 表5.2.1工作面 12312345工作面→区段平巷→溜煤眼→采区上山→采区煤仓→大巷→采区石门→大巷→井底煤仓→主井→地面。地面→副井→轨道石门→轨道大巷→采区轨道石门→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轨道上山→采区上部车场→区段轨道平巷→工作面。地面→副井→轨道石门→轨道大巷→采区轨道石门→轨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轨道上山→采区中部车场→区段回风平巷→区段联络巷→区段平巷→工作面。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上山→采区下部车场→大巷→采区石门→大巷→石门→风井。工作面→区段轨道平巷→采区上部车场→采区轨道上山→采区下部车场→轨道大巷→轨道石门→副井→地面。地面变电站→副井→变电所→石门→大巷→采区上山→区段平巷→工作面。工作面→区段平巷→采区轨道上山→轨道大巷→轨道石门→水仓→副井→地面采区内巷道掘进方EL-90型掘进机、ES-650型机SSJ650/2×22(SJ-44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STD800/40(SD40P型)带式输送机、JD11-4调度绞车、JBT-52-2局部扇风机和梯形金属支架组成的成套设备。锚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由于综放工作面产量大,只布置一个工作面即可满足矿井产量要求。工作制度采用0.6m一放,即一个循环,每天两循环。 (L——工作面长度,m;MγA=200×0.6×8.5×1.4×0.854×330=1.60Mt/a (式中:AB——采区生产能力k1k21,k2=1;A——工作面生产能力,1.60Mt/a。1.50Mt/a1.76Mt/a,因此能满足矿井的产量要求。4)采区采出率 东一采区工业储量为:18.5Mt。P1(1230501910 30m,30m,即上山保护煤柱的总宽度95m。P2956028.51.40.68P3935935

33pp'i

(P'ZgP1P2P318.51.190.680.330.050.82MP=0.82+1.19+0.68+0.33=3.02Mt=(18.5-3.02)/18.5×100%=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2010年版)0.75,0.80.850.834,符合规定。采区车场选型设4523145231

5.3.1采区上部车1-上山2-轨道上山3-区段回风平巷4-平车场5-回风石657342165734215.3.2采区中部车1-上山2-轨道上山3-区段平巷4-下区段回风平巷5-区段轨道石门6-甩车7-区段溜煤采取下部车场选用大巷装车式。煤通过采区煤仓进入大巷。采区下部车场如图5.3.3226157345.3.3采区下部车1-上山2-轨道上 3-采区煤仓4-大巷5-轨道大巷6-材料车场7-绕采煤工艺方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88.5m14~27°20°,为缓倾斜f2.31.40t/m31.86m,浅灰~m,浅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