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250字六篇_第1页
弟子规读后感250字六篇_第2页
弟子规读后感250字六篇_第3页
弟子规读后感250字六篇_第4页
弟子规读后感250字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弟子规读后感250字六篇品味名著后,书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调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250字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弟子规读后感250字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

这本书分为几个段落,分别是:总叙、入则孝、出则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诚信对人。

人生在世,品性不是天生的,它必需在幼小的时候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除此之外,它又教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而且要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学习《弟子规》,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提高人修养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让人思想升华的过程。要学会爱周边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得以发展。事;那些带有传奇色调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第2篇:弟子规读后感250字

在这之前,我几乎没有细心的阅读过整篇《弟子规》,趁这个寒假,我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读完之后,感受颇深。

《弟子规》是古圣先贤留下的教化,至今还影响深远,这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读着整本书,好像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讲到人与人的关系,兄弟之间应当“兄道友,弟道恭〞,这样才能和气相处,在财物上要看轻些,伤感情的话要忍住不说,这样才不会伤和气。朋友之间交往要避免“闻过怒,闻誉乐〞,否则就会“损友来,益友却〞,而且我们平常要多接触品德高尚的人,假如我们的道德,学问和才干不如他人时,就应当自我勉励,努力赶上,做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

第3篇:弟子规读后感250字

学了《弟子规》后,最使我受到启发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话的意思是,父母召唤时,应及时回复,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马上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指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应当恭敬的凝听;做错了事,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悲伤。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后,我不由得深感内疚:平日爸爸妈妈叫我,我总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做事,我也总会毫不踌躇地说让爸爸去做……

学了弟子规后,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听爸爸和妈妈的话,不再让爸爸妈妈悲伤,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第4篇:弟子规读后感250字

《弟子规矩》这本书教会了我好多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12个字:鲁豫长,病越来越重,他长而无声,他往后站。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当你在路上遇到长辈时,你应当立刻向他们打招呼、敬礼。当你向长辈提问,但他们在和别人说话或思考时,我们只能袖手旁观。这四句话也改变了我好多。之前,我问老师一个问题。当时,我的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谈话。我总是喊:老师,老师!直到老师听到。但是现在我不会这样了。譬如我准备问王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在和家长说话,我就逐渐等老师。

《弟子规矩》就像一面魔镜,它发现了我自己的缺点。

第5篇:弟子规读后感250字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繁茂。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逊恭敬善良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注: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靠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开心。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由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终究,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注:每句话,每个行动。]一举一动[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注:古:指古代的社会风俗。旧时指人心奸诈、尖酸,没有古人淳厚。],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心,创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特别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注: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当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化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边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6篇:弟子规读后感250字

11月3日,我今天背的是《弟子规》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尊敬长辈。在长辈面前,不要有意表现自己很有才能的样子,要谦逊小心。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所写。我读了这本书,不但体会很深,而且也学习到了大量新的知识。我还懂得了学习要有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其中,有一则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则的意思是:读书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都要切切实实地做到。这则有一个故事叫《落李不动》,故事是讲杨愔小时候特别爱读书,而且学习十分专注。有一次,杨愔坐在一颗李子树下看书。熟透了的李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其他的孩子都纷纷跑来抢夺,但杨愔还是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读自己的书。后来,正是由于学习时一心致志,他的学识也就很高,并成为了当时的宰相。我自己与杨愔比起来真是差远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