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眼科诊治思路方法_第1页
中西医眼科诊治思路方法_第2页
中西医眼科诊治思路方法_第3页
中西医眼科诊治思路方法_第4页
中西医眼科诊治思路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眼科诊治思路方法第一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长期以来,由于中西医的学术体系不同,导致了中西医眼科诊治思路方法的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从而得到中西医眼科互补的最佳方案,是医学发展的需要。第二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一、存在的差异

1.注重整体联系与注重局部结构的差异

中医眼科学最显著的特点集中反映为整体观念,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气血沟通眼与全身联系的有机整体。眼的发育形成是五脏六腑精气作用的结果,正如《灵枢·大惑论》所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而眼之所以能辨色视物,亦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充养,《审视瑶函》指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若脏腑功能失调,既不能化生精气,亦不能输送精气至目,致使目失精气所养而影响视功能。《太平圣惠方·眼论》谓:“明孔遍通五脏,脏气若乱,目患即生”。明确地提出了眼与脏腑,尤其是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尽管在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史上,曾将眼局部由外向内划分为五轮,然仍未脱离五脏的约束,强调轮为标,脏为本。局部眼之五轮的外显症状,是内在脏腑病变的反应。如黑睛为风轮,隶属于肝,因而黑睛病变多责之于肝。第三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西医眼科学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对眼局部组织解剖结构的认识较为详尽。它把眼分解为若干组织结构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加以研究。不论是对眼生理病理的阐述,还是对眼病的诊断,大都从局部结构改变入手。认为眼局部病变的产生,一定具有相应的形态结构改变。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识,提出了“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学说。认为在DR早期,即有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变性丧失、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肥厚。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血-视网膜屏障主要由视网膜毛细血管中的内皮细胞、连续的基底膜及无细胞间隙的周细胞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逐渐引起视网膜内皮层和血管壁自身的代谢和营养障碍而发病。第四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注重调整功能与注重祛除病因的差异

中医眼科传统的诊治方法,缘于历史的原因,多建立在医生与病人主观感觉的基础上,症状的描述亦多为直观的、定性的。如“云雾移睛”是病人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物样黑影飘动,医生辨证的依据主要是病人机体功能的偏颇,如湿浊上泛或虚火伤络等,不去深究引起上述症状的特异性病因。治疗重视协调机体阴阳气血与脏腑功能。认为自身调整在疾病发生发展和病愈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调动机体的正气(抗病能力)就能对抗内外邪气(致病因素),从而促使机体趋向于有序稳定状态,恢复人体辨色视物的正常功能。第五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西医眼科诊治眼病,总是通过物理检查和实验方法,首先查明病因。强调特异性的病因在诊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临床虽亦顾及到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和功能异常,但施治时着眼于病因,给予“对因治疗”处理。如感染性角膜炎,认为不外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角膜组织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治疗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病因,因而首先选择具有特异性的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药物。第六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二、互补的设想

1.辨证与辨病的互补

中医眼科特色是辨证论治,而西医眼科以辨病施治见长。如“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眼科从宏观的高度,通过对视功能的改变及全身体征,包括舌脉的归纳分析,得出一定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除活血化瘀外,还常用涤痰开窍、平肝熄风等法进行各方面调控,以恢复视功能。而西医眼科从微观出发,针对引起血液流变学或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因素,给予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甚至血液稀释疗法以消除静脉的阻塞。这种中西医不同角度的治法,其实质是统一的第七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因为“病”是疾病在局部组织结构上的本质反应,“证”则是此时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紊乱的机能表现。中药和西药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干预机体内部代谢的过程,从而纠正机能上结构上的病理过程。若中医治疗本病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在治疗各阶段不断从微观上进行眼底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以及血液粘度、微循环等检查,以克服中医眼科宏观辨证“探微求索”的缺陷,通过大量的客观数据资料,总结出各阶段中微观变化与宏观变化之间的联系规律,用以指导治疗,必将会提高临床疗效。第八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整体与局部治疗的互补西医眼科学总的趋势是针对眼病各组织结构改变的研究越来越细,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不少眼病的病因逐渐被阐明。但这种从局部结构改变的研究,导致把精力集中于寻找局部治疗药物,包括新近开发的中药局部治疗制剂,它忽视了眼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使一些与全身关系密切的眼病不能根治而反复发作第九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例如与全身免疫有关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虽然目前已找到一些强有力的抗单疱病毒的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初发期病例,但不能解决复发问题。就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而言,初发期主要病理机制是单疱病毒对角膜组织的侵害,机体免疫反应次之;而迁延期和复发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单疱病毒对角膜的攻击是次要的,此时单纯的局部治疗难予奏效。而中医眼科进行整体调节,选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复方,既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拮抗单疱病毒。可见,合理地使用整体与局部治疗,能解决单方面治疗不能解决的问题。第十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3.药物与手术治疗的互补

西医眼科基于局部组织结构改变是病理关键环节的观点,治疗上发展了各种眼科手术,特别是眼科显微手术的开展,拓宽了治疗领域,对于不少急重眼病,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眼科手术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不能解决手术中的疼痛、感染、失血等问题,使中医眼科手术治疗不能向前发展和延伸,停留在镰洗、钩割、熨烙等水平上,而发展了具有独特优势的药物治疗,尤其是中医眼科的药物内治疗法,攻克了一些可手术可不手术的眼病,减少了手术创伤的机会,避免了病人遭受手术的痛苦。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中医眼科的药物治疗还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如青光眼减压术,由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施术后不能有效地控制眼压,若在手术前后进行中药的整体调控,比单纯手术的成功率高,后遗症、并发症少。由此,对于必须手术的病人在手术或前后给予中药的辅助治疗,将有利于手术治疗的更好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