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调查5100字(论文)》_第1页
《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调查5100字(论文)》_第2页
《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调查5100字(论文)》_第3页
《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调查5100字(论文)》_第4页
《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调查5100字(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合同作为契约的基本形式在合同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合同双方地位以及谈判优势不同,不公平现象时常存在,就产生了合同的赔偿损失责任问题。由于不同类型的合同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赔偿损失责任制度方面也具有显著性不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当前针对合同的赔偿制度问题相对较多,针对不同类型合同的解除和赔偿损失责任问题界定则相对较少,说明针对合同的赔偿损失责任问题长期受到重视。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共存,这为合同赔偿损失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合同类型的特点不同,在现有的合同法理论研究中,主要围绕着一时性合同的理论与制度来展开分析和研究,对于继续性合同的基础理论与具体制度,几乎都抱着一种沉默甚至是漠视的态度,使得继续性合同在合同法理论中,似乎表现为“那种一目了然却又常常视而不见的东西”(福柯)。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与合同法的立法逻辑有关,自古典契约法以来,合同立法一直是以一时性合同为模型来建构法律规则的,在这种法律规则体系中,继续性合同被刻意地遮蔽或压制,因此,从规范角度呈现在法律文本阅读者面前的,多为一时性合同的规则,法律文本也因而显得更为粗略和简单。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常州市金坛区合同纠纷案件(二)调查方法访谈法(三)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是是想了解企业之间在缔结合同时,是否对合同法有过详细了解,是否对一方违背合约给另一方造成极大损失的违背合同行为有过过多了解。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经过对公司负责人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合同法的了解是知之甚少,主要表现如下:1.合同法中赔偿损失责任的性质界定2.对赔偿损失责任的法律认定3.合同法中赔偿损失责任的承担(二)分析根据上述问题,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将进行详细分析。1.合同法中赔偿损失责任的性质界定虽然《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明确规定了一方当事人违反预约合同时应承担的是违约责任,但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预约合同应承担责任的性质一直有较大争议。概括言之,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1.1缔约过失责任该种观点认为,预约合同是在买卖合同的磋商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前契约阶段合同,当一方当事人违反预约合同而导致买卖合同未签订,当事人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据前文所述,该观点在对预约合同性质的认识上明显是坚持了“前契约说”的观点。该学说把当事人从开始谈判,到签订预约合同,最后到买卖合同的签订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双方当事人为了达成最终的交易而开始接触或磋商时,双方当事人己然进入一种特别结合关系,一方的行为会对对方的利益产生影响,比如在商品房买卖中,购房人因为与售房人签订了商品房预约合同而信赖售房人会如期履行合同义务即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因此购房人就丧失了与他人进行交易的机会,售房人一旦不履行预约合同义务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签订,将会给购房人带来经济损失。1.2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07条对违约责任作出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违约责任,我国合同法采用了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违约责任具有四个特征:其一是要以存在有效的合同为前提,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就成立违约责任;其二是违约责任发生在缔约双方之间,具有相对性;其三是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其四是违约责任可以由缔约当事人之间进行约定。在预约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除非具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事由出现,否则一方当事人一旦不履行签订合同的义务,就应承担违约责任。1.3违约过失与违约的竞合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预约合同是在缔结买卖合同的过程中成立的,一方当事人违反预约合同应成立缔约过失责任,但是预约合同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合同,当事人违反预约合同的义务同时也要承担违约责任。另一方当事人同时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此时发生两种责任的竞合。2.对赔偿损失责任的法律认定违约责任是合同义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所必须承受的不利后果。对违约责任的理解还有另外的视角,即认为违约责任是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产生的第二性义务,诸如损害赔偿义务、支付违约金义务等,这些第二性义务即为违约责任。但当事人违约责任的认定应当满足哪些要件?是要符合民事责任的四个要件即损害行为、损害后果、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违约人主观过错,还是有其特殊性?均需要进行专门的探讨。2.1违约行为2.1.1违约行为的概念违约行为,即合同义务人违反合同约定、不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该合同义务不仅包括缔约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也包括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就预约合同中当事人的违约行为来讲,主要是包括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与另一方当事人所签订的买卖合同的义务、未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通知义务。2.1.2违约行为的形态笔者经过对大量合同纠纷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所有合同中当事人违约的形态主要包括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迟延履行,有的学者也称之为逾期履行,指的是合同义务人能够履行,但是直至履行期限届满仍未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在预约合同中,当事人的迟延履行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约定,在签订合同的时机成熟之时,当事人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前去协商签订合同的相关事宜,但是当事人未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还是以商品房合同为例,其中两个典型案例是“陈荣根案”和“张励案”。在这两个案例中,当事人双方约定,在预约合同中约定的房屋达到销售条件后以书面形式通知购房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售房人未履行书面通知的义务,最终导致双方之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签订。其二是合同当事人约定在将来某个确定的时间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但是时至约定时间售房人仍未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义务。典型案例是“张某案”。该案中购房人与售房人签订《认购合同》,向售房人认购房屋一套,并约定预售许可证办理完毕起7个工作日内,售房人与购房人签订正式的预售合同。其后,售房人主张认购合同无效。拒绝履行,指的是合同义务人对合同权利人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在预约合同中,违约方拒绝履行义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合同中规定的交易品价格出现了浮动,在利益的驱使下,违约方拒绝按照预约合同约定的义务与当事人签订合同。综上分析,在预约合同纠纷中,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会直接导致当事人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并且会直接导致另一方当事人经济损失。因此,违约行为作为合同中违约方违约责任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追究违约方违约责任的出发点。2.2损害结果违约责任中的损害结果,指的是合同违约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当事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笔者认为,守约方受有损失并非违约责任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因为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多种,比如违约金责任、继续履行责任、赔偿损失责任等。在赔偿损失责任的成立中,损害结果是必备要件。但是在违约责任中,守约方受有损害结果不是必须具备的要件。如果认为损害结果是违约责任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那么混淆了赔偿损失与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这种观点颠倒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2.3因果关系违约责任中的因果关系,指的是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与守约方的损失之间具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即违约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守约方的损失。根据前文分析得知,在预约合同中,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并不是全部要求一方当事人受有损失。既然当事人受有损失并非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必备要件,那么违约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是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必备要件。因此,在预约合同中,当事人要求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责任、违约金责任、定金责任等,并不需要因果关系这一要件。笔者认为,在违约方承担赔偿损失责任时,需要当事人证明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与自己所受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2.4主观过错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对预约合同一方当事人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影响到认定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是否满足主观过错这一要件。过错责任是因故意或过失而成立的责任,故意或过失是该责任的归责事由,无过错即无责任。无过错责任是在特定情况下,不论违约方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其不履行合同债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无过错也有责任。3合同法中赔偿损失责任的承担3.1责任承担方式3.1.1支付违约金关于合同中违约金的问题,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违约金作出约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未对违约金问题作出约定。(1)合同中有违约金条款的情形《合同法》第114条对违约金的高低作出一定的规定,当事人之间约定的违约金与造成的损失相比,违约金低于损失或者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或者减少。由此可见,合同法上的违约金具有以“赔偿守约方损失为主,惩罚违约方违约行为为辅”的双重性质。(2)合同中没有违约金条款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应当证明因违约人的违约行为而给自己造成损失的存在和大小。违约人具体承担赔偿违约金的数额,应以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原则为参考标准。3.1.2.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方解除合同,并可以主张损害赔偿。通过该规定我们可以看出预约合同的解除可以与损害赔偿一并主张。《合同法》第97条确立的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用的规则,在商品房预约合同中也同样适用。笔者认为,《合同法》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之所以允许守约方同时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是由于合同双方在缔约之后,一方违约,相对方即便要求解除合同,仍会受有一定的经济损失。守约方当事人主张损害赔偿,可以对受有的损失进行进一步填补。3.2赔偿损失的范围界定3.2.1.信赖利益损失对于当事人所受之损害,应当包含在信赖利益损失的范围内,但对机会损失是否包含在信赖利益损失的范围,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机会损失的赔偿应当包含在信赖利益损失的范围内,原因如下:首先,预约合同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就是为了把握住交易机会,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在当事人订立预约合同之后,守约方当事人完全相信预约合同可以得到履行,即签订正式买卖合同;最后,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守约方期待预约合同得到履行,必然会丧失与其他交易主体的交易机会。但是,机会利益的损失在如何认定上存在较大困难。笔者认为,法院如果支持守约方的机会利益损失,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其一,守约方可以与第三交易主体缔约机会是现实的;其二,守约方机会利益损失赔偿必须符合《合同法》第113条所规定的可预见规则;其三,违约一方的违约行为会造成相对的守约方机会损失;其四,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3.2.2.期待利益损失期待利益,也称为履行利益、可得利益。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相关规定,损失赔偿应当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数额相当,包括可期待利益。但是对违反商品房预约损害赔偿的范围是否包含期待利益,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王泽鉴教授认为,缔约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的义务,守约方有权请求违约方依据预约合同缔结本合同,但不能直接依据预约合同中关于本约之规定直接要求违约当事人赔偿本合同的期待利益。王利明教授在《预约合同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也认为预约合同损害赔偿不能等同于本合同的损害赔偿,认为违反预约合同的损害赔偿不包括期待利益,因为在预约损害赔偿中,本合同尚未成立,并未产生期待利益。但是,德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订立本约的利益与履行本约的利益是相同的,当可以确定预约的守约方在违约方违反预约的履行义务时就存在主张与请求履行本约相同的权利,那么无论是履行不能还是延迟履行,在预约中的赔偿范围应当与在本约中违约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害一致,即均为履行利益的损害赔偿,这时就出现了当事人期待利益的损失。笔者赞成后者的观点,即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具备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双方之间签订买卖合同的时间相对确定时,当事人在违约方违反商品房预约合同时就可以主张期待利益的赔偿。3.3惩罚性赔偿违约责任中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