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系(纪)统(世)阶(期)第四系(纪)Q全新统(世)Qh0.010.012.605.323.33256.56596137205227241250257277295320354372386410438更新统(世)Qp新近系(纪)N上新统(世)N2中新统(世)N1古近系(纪)E渐新统(世)E3始新统(世)E2古新统(世)E1白垩系(纪)K上(晚)白垩统(世)K2下(早)白垩统(世)K1侏罗系(纪)J上(晚侏罗统(世)J3中侏罗统(世)J2下(早)侏罗统(世)J1三叠系(纪)T上(晚)三叠统(世)T3土隆阶(期)T32亚智梁阶(期)T31中三叠统(世)T2待建青岩阶(期)T21下(早)三叠统(世)T1巢湖阶(期)T12殷坑阶(期)T11上(晚)二叠统(世)P3中二叠统(世)P2冷坞阶(期)P24茅口阶(期)P23祥播阶(期)P22栖霞阶(期)P21下(早)二叠统(世)P1隆林阶(期)P12紫松阶(期)P11上(晚)石炭统(世)C2逍遥阶(期)C24达拉阶(期)C23滑石板阶(期)C22罗苏阶(期)C21下(早)石炭统(世)C1德坞阶(期)C13大塘阶(期)C12岩关阶(期)C11上(晚)泥盆统(世)D3邵东阶(期)D34待建锡矿山阶(期)P32佘田桥阶(期)D31中泥盆统(世)D2东岗岭阶(期)D22应堂阶(期)D21下(早)泥盆统(世)D1四排阶(期)D14郁江阶(期)D13那高岭阶(期)D12待建顶(末)志留统(世)S4上(晚)志留统(世)S3中志留统(世)S2下(早)志留统(世)S1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显生宇(宙)PH古生界(代)PZ奥陶系(纪)O上(晚)奥陶统(世)O3钱塘江阶(期)O32艾家山阶(期)O31中奥陶统(世)O2达瑞威尔阶(期)O22大湾阶(期)O21下(早)奥陶统(世)O1道保湾阶(期)O12新厂阶(期)O11寒武系(纪)∈上(晚)寒武统(世)∈3凤山阶(期)∈33长山阶(期)∈32崮山阶(期)∈31中寒武统(世)∈2张夏阶(期)∈33徐庄阶(期)∈23毛庄阶(期)∈23下(早)寒武统(世)∈1龙王庙阶(期)∈14沧浪铺阶(期)∈13筇竹寺阶(期)∈12梅树村阶(期)∈11元古宇(宙)PT新元古界(代)Pt3震旦系(纪)Z上(晚)震旦统(世)Z2灯影峡阶(期)Z21下(早)震旦统(世)Z1陡山沱阶(期)Z11南华系(纪)Nh上(晚)南华统(世)Nh2下(早)南华统(世)Nh1青白口系(纪)Qb上(晚)青白口统(世)Qb2下(早)青白口统(世)Qb1中元古界(代)PtZ蓟县系(纪)Jx上(晚)蓟县统(世)Jx2下(早)蓟县统(世)Jx1长城系(纪)Ch上(晚)长城统(世)Ch2下(早)长城统(世)Ch1古元古界(代)Pt1滹沱系(纪)Ht太古宇(宙)AR新太古界(代)Ar3中太古界(代)Ar2古太古界(代)Ar1始太古界(代)Ar0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系(纪)统(世)阶(期)第四系(纪)Q全新统(世)Qh未建137137更新统(世)Qp萨拉乌苏阶(期)[马兰阶(期)]QP3周口店阶(期)[离石阶(期)]QP2泥河湾阶(期)[午城阶(期)]QP1新近系(纪)N上新统(世)N2麻则沟阶(期)N22高庄阶(期)N21中新统(世)N1保德阶(期)N14通古尔阶(期)N13山旺阶(期)N12谢家阶(期)N11古近系(纪)E渐新统(世)E3塔本布鲁克阶(期)E32乌兰布拉格阶(期)E31始新统(世)E2蔡家冲阶(期)E24垣曲阶(期)E23卢氏阶(期)E22岭茶阶(期)E21古新统(世)E1池江阶(期)E12上湖阶(期)E11白垩系(纪)K上(晚)白垩统(世)K富饶阶(期)K26明水阶(期)K25四方台阶(期)K24嫩江阶(期)K23姚家阶(期)K22青山口阶(期)K21下(早)白垩统(世)K1泉头阶(期)K16孙家湾阶(期)K15阜新阶(期)K14沙海阶(期)K13九佛堂阶(期)K12义县阶(期)K11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系(纪)统(世)阶(期)侏罗系(纪)(J)上(晚)侏罗统(世)J3大北沟阶(期)J33待建土城子阶(期)J31中侏罗统(世)J2头屯河阶(期)J22西山窑阶(期)J21下(早)侏罗统(世)J1三工河阶(期)J12八道湾阶(期)J11三叠系(纪)(T)上(晚)三叠统(世)T3瓦窑堡阶(期)T33永坪阶(期)T33胡家村阶(期)T31中三叠统(世)T2铜川阶(期)T22二马营阶(期)T21下(早)三叠统(世)T1和尚沟阶(期)T12大龙口阶(期)T11二叠系(纪)P上(晚)二叠统(世)P3中(晚)二叠统(世P2下(晚)二叠统(世)P1孙家沟阶(期)待建(期)下石盒子阶(期)待建(期)太原阶(期)石炭系(纪)C上(晚)石炭统(世)C3晋祠阶(期)C24本溪阶(期)C23羊虎沟阶(期)C22红土坳阶(期)C21下(早)石炭统(世)C1榆树梁阶(期)C13臭牛沟阶(期)C12前黑山沟阶(期)C11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表1-3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宇(宙)界(代)系(纪)亚系统(亚纪)(世)阶(期)年龄代号(G.S.Odin)Ma+/-阶统系显生宇(宙)PH新生界(纪)CZ第四系(纪)全新统(世)·········1.753.45.307.3011.014.315.820.323.52833.737.04046.065.05365.00.01.010.51/0.511/Q2Q更新统(世)Q1新近系(纪)上新统(世)格拉斯阶(期)n9N2皮亚琴察阶(期)n8赞克尔阶(期)n7中新统(世)墨西拿阶(期)n6N1托尔托纳阶(期)n5塞拉瓦勒阶(期)n4兰海阶(期)n3(期)n2阿基坦阶(期)n1古近系(纪)渐新统(世)夏特阶(期)e9E3E吕珀尔阶(期)e8始新统(世)普利亚阶(期)e7E2巴顿阶(期)e6路特阶(期)e5伊普尔阶(期)e4古新统(世)塔内特阶(期)e3E1塞兰特阶(期)e2丹尼阶(期)e1显生宇(宙)PH中生界(代)Mz白垩系(纪)上白垩统(晚白垩世)··72.083878892961081131171231311351411461541601641701751841912032002030.5111223/135/26/245/5?/55224/33334/73k6KK坎潘阶(期)k5桑顿阶(期)k4科尼亚克阶(期)k3土伦阶(期)k2塞诺曼阶(期)k1下白垩统(早白垩世)阿尔必阶(期)b6K1K阿普特阶(期)b5巴列姆阶(期)b4欧特里沃阶(期)b3凡兰吟阶(期)b2贝里阿斯阶(期)b1侏罗系(纪)上侏罗统(晚侏罗世)提塘阶(期)j7J3J基默奇阶(期)j6牛津阶(期)j5中侏罗统(世)卡洛维阶(期)j4J2巴通阶(期)j3巴柔阶(期)j2阿伦阶(期)j1下侏罗统(早侏罗世)图阿尔阶(期)I4J1I3西涅缪尔阶(期)I2赫唐阶(期)I1续表宇(宙)界(代)系(纪)亚系统(亚纪)(世)阶(期)年龄代号(G.S.Odin)Ma+/-阶统系显生宇(宙)PH中生界(代)Mz三叠系(纪)上三叠统(晚三叠世)瑞替阶(期)···220230233240250295295655355t7T3T诺利阶(期)t6卡尼阶(期)t5中三叠统(世)拉丁阶(期)t4T2安尼阶(期)t3下三叠统(早三叠世)t2T1印度阶(期)t1古生界(代)Pz二叠系(纪)乐平统(世)长兴阶(期)p9P3P吴家坪阶(期)p8瓜德鲁普统(世)卡匹敦阶(期)p7P2沃德阶(期)p6罗德阶(期)p5乌拉尔统(世)空谷阶(期)p4P1p3p2阿瑟尔阶(期)p1显生宇(宙)PH古生界(代)Pz石炭系(纪)(亚纪)格舍尔阶(期)···············3253453553703753803904004104154254304354355555558/556/466/4c7C2Cc6莫斯科阶(期)c5c4密西西比亚系(亚纪)c3C1维宪阶(期)c2杜内阶(期)c1泥盆系(纪)上泥盆统(晚泥盆世)法门阶(期)d7D3D弗拉斯阶(期)d6中泥盆统(世)吉维阶(期)d5D2艾费尔阶(期)d4下泥盆统(早泥盆世)埃姆斯阶(期)d3D1布拉格阶(期)d2d1志留系(纪)s8S4S拉德洛统(世)s7S3戈斯特阶(期)s6文洛克统(世)侯默阶(期)s5S2申伍德阶(期)s4兰多弗里统(世)特列奇阶(期)S3S1埃隆阶(期)s2鲁丹阶(期)s1奥陶系(纪)上奥陶统(晚奥陶世)····4655405005405555O3O中奥陶统(世)达瑞威尔阶(期)O2下奥陶统(早奥陶世)O1寒武系(纪)上寒武统(晚寒武世)ε3ε中寒武统(世)ε2下寒武统(早寒武纪)ε1续表宇(宙)界(代)系(纪)·▲▲▲▲▲▲▲▲▲▲年龄(分会)Ma54065085010001200140016001800205023002500280032003600代号系界前寒武系元古宇(宙)PR新元古界(代)新元古Ⅲ系(纪)(末元古系)NP3成冰系(纪)NP2拉伸系(纪)NP1中元古界(代)狭带系(纪)MP3延展系(纪)MP2盖层系(纪)MP1古元古界(代)固结系(纪)PP4造山系(纪)PP3层侵系(纪)PP2成铁系(纪)PP1新太古界(代)未再分系NA中太古界(代)MA古太古界(代)PA始太古界(代)EA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是显生宙(宇)。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如寒武纪、奥陶纪等。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HYPERLINK"/view/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