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之《诸将(其二)》(杜甫)阅读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诸将(其二)》(杜甫)阅读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诸将(其二)》(杜甫)阅读解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将(其二)杜甫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独使至尊忧社稷,

诸君何以答升平?

注释

①诸将:《诸将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边患却未根除,诗人痛感朝廷将帅平庸无能,故作诗以讽。②韩公:张仁愿。唐中宗神龙三年,张仁愿到朔方军,构筑三座受降城(城墙),以防止突厥南侵。拟绝:打算断绝。天骄:胡人自称为天之骄子。拔汉旌:拔去汉人的旗帜,即侵犯。③岂谓:哪里料到。尽烦:太劳烦。回纥马:回纥骑兵。肃宗时朔方军借回纥骑兵收京,败吐蕃。后来,回纥联合吐蕃入寇。翻然:反而,反倒。朔方兵: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所以称他统率的部队是朔方兵。④隘:险要的地方。犹闻:过去听说,现在又听说。晋水清:相传唐高祖在晋阳起兵时,晋水为之变清,此暗指代宗复兴唐室。⑤至尊:皇帝的代称,此指唐代宗。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升平:太平。白话文唐中宗神龙三年,韩国公张仁愿本意修筑三座受降城,打算以此来断绝号称“天之骄子”的突厥来拔取我们汉人的旌旗。哪曾料到,唐肃宗时期,我们都要烦劳回纥的兵马,反过来赶往远地去救我们的朔方兵。(殊不知,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后患无穷。)当那些胡人攻来的时候,从来都不觉得潼关是什么险要的关隘。(靠天险是守不住国家,守不住京城的。)回想当年,先皇真龙天子起兵之时,可以听到多少将领“心似晋水清”,奋勇杀敌报国。(国家社稷的安定,靠的是将领们“德比岱云布,心似晋水清”这样的品德与心灵。)而如今,你们这些将领却独使至尊的皇上自己担忧着国家社稷。请问诸君,你们何以报答这来之不易的太平之世呢?真题考练【天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歌题目可知,题意重在“诸将”,但诗歌并未从这里说起,而先引述前贤事迹。

B.首联指出“筑三城”这一举动的意图是制止外族入侵大唐,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颔联落笔于“诸将”,追述了肃宗朝借兵之事,指出当年的祸患缘于缺乏远见。

D.全诗以叙事抒情为主,以写景议论为辅,“岂谓”“犹闻”“何以”等词语使全诗意脉流贯。14.D

【解析】“以叙事抒情为主,以写景议论为辅”错,从诗歌所写内容可知,该诗重在议论中叙事,兼有抒情,没有写景。15.尾联“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15.答:①对比。心忧社稷的一国之君与国家危亡之际坐享“升平”的诸将形成对比,“至尊”心忧国家,独自食不甘味,而诸将坐享其乐。②反问(反诘)。诗歌在“诸君何以答升平”的诘问中戛然而止,简洁有力,对诸将只知坐享太平,不图报国的行为严厉批评。(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词的上阕全都是对画作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