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培优课时层级精练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1页
人教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培优课时层级精练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2页
人教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培优课时层级精练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3页
人教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培优课时层级精练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4页
人教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培优课时层级精练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基础巩固练1.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三国以前,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但也出现过几次短期的统一。下列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曹魏 ②前秦 ③西晋 ④北魏A.① B.①③ C.② D.③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是()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北魏4.“魏王下诏,以为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该诏令体现的是()A.改汉姓 B.说汉语 C.联汉姻 D.学汉礼5.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A.鲜卑改汉姓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6.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民族交融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7.(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阳平公融言于坚曰:“…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材料二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1)材料一中“秦王坚”指的是谁?他征兵的目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的成语是什么?(3)材料一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结合材料一试说明“秦兵大败”的原因有哪些?能力提升练8.(2022广东万山测试)淝水之战对东晋来说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此战的影响是()A.东晋统一了全国 B.东晋收复了北方 C.解除了北方威胁,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东晋因国力消耗过大而亡国9.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0.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A.魏主希望迁都平城 B.魏主希望以文治理天下 C.魏主希望迁都洛阳 D.魏主希望以武治理天下11.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穿着汉族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拓跋宏改名为元宏12.《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人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汉人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13.(2022玉林)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4.“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材料反映北魏的汉化改革的作用是()A.促进隋朝统一 B.促进民族交融 C.促进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 D.促进北方分裂15.(2022山东威海期末)下列选项中能起到促进北方地区民族交融作用的是()①各民族杂居相处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④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魏晋以来北方地区内迁的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混居杂处,互相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原姓氏新姓氏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材料三孝文帝带头娶汉族大臣李冲的女儿做皇妃,他的女儿也嫁给汉族地主。他又让几个弟弟娶汉族女子为妻。材料四公元494年,孝文帝对陆睿说:朕亲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材料五(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2)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五的图片,反映了魏晋以来黄河流域怎样的社会现象?(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所示现象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核心素养练17.(史料实证)“(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18.(历史解释)如图是北魏广陵惠王元羽的墓志铭。他拥护哥哥北魏孝文帝迁都成功,得到哥哥的称赞。下列姓氏中,属于他的鲜卑姓氏的是()A.拔拔氏 B.拓跋氏 C.贺兰氏 D.独孤氏【参考答案】[基础巩固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与东晋发生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都统一过黄河流域,但是少数民族政权是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故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时统治南方的是南朝宋,之后更替为齐。故D正确。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宜改姓元氏”可判断该诏令体现的是改汉姓。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鲜卑改汉姓、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汉人胡服,胡人汉服显然不属于“经济生活”的范畴。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无论是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还是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都体现了古代民族交融,所以A项符合题意。7.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朝臣皆不欲坚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坚”是指前秦皇帝苻坚,强征兵役的目的是灭亡东晋,统一全国,据此回答第(1)问。概括材料二中“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可以获知成语“风声鹤唳”,据此回答第(2)问。第(3)问材料一反映了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发动与东晋的战争,材料二反映了前秦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的情景,因而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前秦失败的原因,从前秦和东晋两个角度去分析,答案符合史实即可。答案:(1)人物:前秦皇帝苻坚。目的:企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2)风声鹤唳。(3)关系:因果关系。原因:①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②苻坚自恃兵多势强,骄傲自大;③前秦军队指挥不当,策略不对;④东晋团结一致,指挥得当等。[能力提升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对东晋来说解除了北方威胁,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前秦来说是灭顶之灾,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而东晋获得了有利的稳定时机。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强调了平城作为都城的不合理,所以要大规模迁都,一统中原,因此材料的中心意思是孝文帝希望迁都洛阳,故选C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B错。“孝文帝要求本族人改穿汉服”“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说明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当时民族大交融的历史趋势,最终取得了改革的成功。故选D由材料“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汉化改革推动民族大交融。故选B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是“促进北方地区民族交融”,依据所学知识对题干中四种历史现象一一辨析可知全都符合题意。16.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第(2)问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巩固北魏政权。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第(3)问据材料五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内容反映了魏晋以来黄河流域民族交融的社会现象。第(4)问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2)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巩固北魏政权。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民族交融。(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