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700字(3篇)_第1页
桃花源记700字(3篇)_第2页
桃花源记700字(3篇)_第3页
桃花源记700字(3篇)_第4页
桃花源记700字(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桃花源记700字(3篇)下面是我精心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作文700字大约有3篇左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桃花源记作文700字

坐在船上前行,两旁全都是桃树,桃花的香味扑鼻而来,眼前的景物美好至极。

不久,面前出现了一座大山,山上有一个洞,洞的那头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我迅速走下船,穿过那个洞,洞内的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只见面前有一条小路,道路两旁都是田地,阡陌纵横、井然有序,远处的房屋排列整齐、错落有致,袅袅炊烟从屋顶的烟囱里升起来,感觉回到了田园风光的偏远乡村。我看着眼前的世界,不禁楞住了。正当我看的入迷,迎面走来了一个人。他同我打了个招呼,问我从何而来。

“我来自洞外面的世界。〞我向他解释到。“原来如此,可否请你到我家里坐上一坐?〞听后,我礼貌性地点了点头,随他走去。路上,我看见道路两旁在田中劳苦耕作的男女,身上穿的衣服虽然简朴,但神情悠闲自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着。

房屋门口,坐着各家的老人。他们有的照料孩子,有的闲聊,有的眯着眼睛看天,生活安逸舒适。门前的小孩玩耍着、跳着、闹着,有着这个年纪的孩童应有的开心。

走进带路的人的家里,特别安逸。院子里有棵桃树,树下坐着一个小孩,正在读着书。我向那小孩走去,看着他读书。回过头,便发现那人已走出院子,不一会儿,他便带着好多人走进院子围着我。

我问他们为什么住在这里,他们一一告诉我后,便问我外面的世界。我说着外面无聊的、循规蹈矩的生活,他们叹息,但也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安逸祥和的世界。

“我们带你四处转转吧。〞说罢,人们便争先恐后地带着我欣赏了一下这桃花源内的世界。

眼前的一幕幕都让人感到美好但不真实。这里的人都很豁达,不会为生活所烦扰,和气相处、平安喜乐。而洞外世界的人,朝九晚五地生活着,为了生计,不再留心身边的美好,不再抬头仰望星空。我们想要星辰大海,但却在人间烟火中碌碌无为,尝尽了酸甜苦辣。

“唉,想什么呢?〞回过神,看着眼前画,看着画中人,我慨叹不已。

篇二:桃花源记作文700字

《桃花源记》出自陶渊明的《陶渊明记》,其中令我感想最为深刻的的是陶渊明写这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第一类是普通的渔人,他误打误撞的进入桃花村;其次类人是桃花村中淳朴的村民,;第三类人是像刘子骥一样的高尚人士,他们是的化身。

阅读时我很好奇,陶渊明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描绘出了桃花源中的小山庄?他们都憧憬桃花源村中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陶渊明在创作时的境遇并不乐观,陶渊明却在作品中将桃花源村写的如此的令人神往。

真令人为之钦佩。当我真正的深入文本后,结合他的时代背景,我逐渐明白了,此文并非写景之文,而是透过桃花源来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我们身边也有种种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在憧憬着一个像桃花源村那样阳光无虑的乐土。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是对于陶渊明而言,可能这种繁杂感情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在他心里胸怀大志是她他的梦想,怀才不遇是他的境遇,世外桃源是他想要去的地方,所以把刘子骥幻化成自己的化身,去寻觅这方乐土。但是刘子骥没有找到桃花源村,也说明笔下的桃花源村可能并不存在。

我曾也遇到过大量人,大量事,看见过好多由于生活不顺而选择放弃自己梦想的人。我也时常遇到这种想要放弃的时刻,但每当此时,我都会想起桃花源村,我希望那个宁静而又祥和的地方是现实,而不是的一个空想。于是我把这座令人安详的小山村放在了自己的心中,我告诉自己,只要心里有桃花村,那么桃花村便每个地方都是。每当想到这个时候,我总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向着美好的生活去努力。

桃花源村的朴实着实令所有人憧憬,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不能被现实击败,即使心里再难受,也不要忘了像陶渊明一样,心里装有一个桃花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让桃花村的漂亮永远在我们心中,让桃花源的桃花永远在我们心中盛放。

篇三:桃花源记作文700字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在心里叹道:哎,世上竟有人可以描绘出如此美好的小世界。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祸连年的东晋末年,他看到人民生活困苦,百姓流离失所,四处一片哀戚,心中的良心促使他哀民不幸,从而对那时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因此,在他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寡国小民、民风淳朴、恬静安乐、风景幽美的小世界。

文章第一段写了渔人遇见桃花林,描写了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漂亮风景,示意渔人即将到往一个漂亮的去处。

文章其次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恬静喜乐的景象。写老人幼童“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男女往来种作,村内鸡犬相闻,一片和乐融融之景。渔人生活在东晋末年的现实社会,亦是看到民生疾苦,自己也是穷困潦倒,如今看到眼前一片和平景象,不知心内作何感想?

第三段写村中人与世隔绝已久,“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写村内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村内人的热心好客,友善温情。村内人若想到放渔人离开桃花源,很可能会给桃花源内的人带来灾难,但是他们只是提醒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也可能和乐已久,心地纯善,料不到世外人心险恶,故而纵虎归山。

第四段写渔人背弃诺言,“四处志之〞,将自己所见桃花源说与太守听。这真是可恶极了。但是时代如此,或有内里详情,渔人何辜!

结尾写品德高尚的南阳人士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寻病终〞。自他以后,桃花源再无人问津了。即使是现在,世人虽然不知道桃花源如何去,也心憧憬之。

中国现在是个和平的国家,但是社会上仍旧会发生让人咬牙切齿的恶事,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