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概念性规划项目名称: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单位: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编制单位: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完成时间:二○○六年六月十日1规划总论11.1项目摘要11.2规划依据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项目背景22.1中国家具业的发展现状22.2全球化情势42.3区域特点53市场描述73.1国内市场73.2国际市场74地方产业分析84.1四川家具产业状况84.2新都家具产业状况114.3新都家具产业发展趋势134.4新都家具产业集聚发展的保证135企业调查155.1企业调查表统计结果155.2企业需求186产业集聚理论基础和成功案例196.1产业集聚的含义196.2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196.3国际成功案例206.4新加坡裕朗工业区266.5中国产业集聚发展287创新驱动产业的研究与案例297.1情势分析297.2传统企业的创新297.3国内产业集群的创新307.4创新机制317.5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328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定位359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的指导思想3510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要点3510.1环境与交通规划3510.2产业布局3610.3公共服务区布局3611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基本功能规划3611.1经济功能3611.2组织协调功能3711.3配套功能3711.4社会功能3712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产业结构与结构要求3712.1核心企业3712.2中间企业3812.3辅助企业3812.4公共服务企业3812.5结构要求3912.6入驻企业标准4013工业集中发展区地址4014工业集中发展区土地规划4114.1生产区4114.2公共服务区4114.3绿地4214.4水域4214.5道路与广场4215基础设施4216环境保护4316.1全面实施GB/T24000-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4316.2认真实施绿色选择评定标准4316.3全面通过“CTA环保产品认证”4316.4大力提倡绿色环保型家具4316.5建立集中污水、粉尘处理站4317物业管理与保安4318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318.1投资概算4318.2资金筹措4419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4419.1经济效益4419.2社会效益4420开发模式建议4520.1政府主导性开发4520.2政府委托开发4521区内创新机构建议——新都家具研究开发中心和新都家具教育学院4621.1建设目标4621.2经营定位4621.3服务对象4621.4组织机构4621.5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4721.6关于创新的补充4722结论471规划总论1.1项目摘要项目名称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负责单位提出单位:新都区人民政府建设单位:新都区人民政府组织单位:新都家具产业发展局项目规划单位规划单位: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负责人:侯克鹏参与人员:侯克鹏(院长、兼职教授)许柏鸣(名誉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赴意访问学者,受教育部委派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从事意大利家具制造业、家具产业工业区研究)邵汉青(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深圳市原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曾国华(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高级顾问)胡景初(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彬渊(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敬艳(副院长、博士)李军(博士、硕士生导师)赖珍珍(硕士)袁秋枫(硕士)李慷(硕士)杜娟陈选云陈亮张慧郑颂强王新军王珺(硕士研究生)刘海波(硕士研究生)项目建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1.2规划依据1.本项目根据成都市经委《成都家具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明确指出的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地位与作用、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进行编写;2.根据项目地址土地使用现状、交通现状进行规划;3.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以国际著名成功工业发展区为借鉴进行编写;4.本报告受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办公室的委托而进行编写;5.依据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在本项目中所作的产业、企业调查结果进行编写。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2.总投资:47亿元人民币,包含征地、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入驻企业厂房建筑及设备投入。3.生产规模:工业区产业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生产能力150亿元人民币。4.年利税总额:以12%计算,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利税18亿元。5.项目实施进度:a.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b.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完成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c.2006年8月至2023年3月,完成区内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并要求入驻企业完成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d.至2010年1月1日,区内企业入驻率达90%以上并且全部建成投产。2项目背景2.1中国家具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使中国家具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入世也给中国家具业带来巨大影响。市场经济的强大推动力使家具企业得到了自由与蓬勃的发展,传统僵化的国有企业机制被灵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民营企业逐步取代。中国家具产业的快速成长从正面看,家具业的产值和出口额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家具大国,2005年国内家具生产总值达3300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的2730亿元增长了21%,出口达137.67亿美元,比2004年的103.53亿美元增长了33%,并且正以3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发展着,2006年的第一季度全行业已完成出口39.7亿美元,估计全年家具出口可达160亿美元。从表一可以看出,美国是中国家具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而对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国的出口增长也非常快。表一2004年家具分国别出口统计国别(或地区)金额(亿美元)金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金额同比增减(%)总计103.53100.0039.30美国50.8349.1033.4香港10.8810.5120.58日本8.808.5035.24英国5.465.2762.32加拿大3.102.9959.22德国2.602.5161.21澳大利亚2.912.8157.39台湾省0.800.7715.35法国1.431.3871.58荷兰1.751.6954.77意大利1.141.1065.7新加坡0.440.42-17.11比利时0.780.7565.79韩国1.411.3644.16西班牙1.231.1958.25沙特阿拉伯0.930.9033瑞典0.650.6357.5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840.8159.09马来西亚0.420.4140.23丹麦0.790.76101.11欧盟合计16.6116.0464.73中国家具产业的制造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少数企业的产品品质接近欧洲水平。由于各地的生长土壤不同,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主体,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地区为主体的中国当代家具产业格局和一些重点产业区域,在这些地方,家具产业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在全国家具产业中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在市场研究、产品研发、生产技术、设备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中国家具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模式、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推动着中国家具产业的篷勃发展。可以说,特色区域和优势区域的家具产业成为中国家具产业的栋梁。2005年中国家具出口并没有因为美国“反倾销”而下滑,反而呈现出比以往更快的发展速度,这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在全球家具制造的强国地位。中国家具产业存在的问题从负面来看,中国家具产业在数量上形成了优势,但在产品开发、品牌建立、制造业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以及产业组织上,都还只是发展中的家具大国,而远未成为家具强国。尽管中国家具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但我们的出口产品一直以OEM(来样加工)为主体,逐渐伴随着少量的ODM(设计制造),而意大利和北欧则基本上都是以ODM(设计制造)为主,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引导性,产品附加值高,中国的家具设计不仅缺乏对国际市场、异域文化和现代生活以及当今世界的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足够认知,而且在国内市场也彰显出原创设计的严重不足。中国家具尚无叫得响的国际品牌,目前“中国家具”只是低廉产品的代名词,企业个体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异常艰难,需要漫长的时间,如果行业、社会和政府能够做点什么,如果有一批中国企业甘当绿叶,象众星捧月般地来衬托、支持一些终端企业,那么无疑地将有助于加速这一进程和夯实这一基础。中国家具企业的制造水平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含量略显不足,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恰当的优化,尚未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普遍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运行模式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产值不足意大利的十分之一(意大利全国平均家具劳动生产率为4.5万美元/人/年,而中国家具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仅为0.3万美元/人/年),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定位模糊,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劳动力素质低下且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市场反映迟钝、基础数据匮乏且不能加以有效的处理和应用,决策不规范,缺乏科学性,随意行事,对未知领域缺少理性的探索导致摇摆不定,企业波动大。产业集聚发展趋势如前所述,由于各地生长的环境不同,中国当代家具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格局、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区域,产业地域集群发展现象增多、趋势也十分明显。按照产业特征,我们将产业集聚分为地域集聚和产业集聚两种:1.地域集聚中国家具生产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广东为中国主要的家具生产基地。具体来说有下列区域:a.华南区——以广东为代表,尤其是深圳、广州、东莞、顺德、中山等环珠三角地区,该区域家具出口占全国一半的份额;b.华东区——以上海和江苏、浙江为代表,发展历史长,具有一批知名品牌;c.华北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为代表,具有一批大型企业;d.东北区——以大连、哈尔滨为代表,实木家具知名;e.西部地区——以成都和西安为集聚地,具有一批占据二三级市场绝对优势的地方品牌。2.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指某个地区以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为主,生产成熟,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产品具有地方品牌,有代表性的是:a.广东中山市大涌镇的红木家具;b.浙江安吉县的椅业;c.山东宁津县的桌椅;d.广东顺德的龙江镇的家具材料;e.河北廊坊胜芳镇的金属玻璃家具;f.福建安溪的铁艺家具;g.中山的办公家具等。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家具企业个体对空白的市场机会所作出响应的结果。二十世纪的中国家具业基本处于迅速与无序的发展状态,运作模式较为粗犷。而无序、缺乏规范的竞争导致了重复建设加剧,技术层次低下与单一,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和平面化状态,纵深发展迟缓,无机化程度高,有机性差,社会化分工合作受到意识规范及收益分配方面的制约。一个健康有效的工业生态系统尚待建立。尽管有种种不利因素和问题的存在,但随着国内家具产业研究在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家具企业对于自身的特点越来越清晰,对于产业要走品牌提升、提高综合竞争力之路也越来越明确,产业有效集聚成为全国各大重点产业区域研究和发展的重点。这预示着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大规模生产将成为未来的趋势。2.2全球化情势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是当代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市场的自由化,包括商品、服务、技术、信息、劳动力、货币资本的交易和市场竞争;而国际规则全球化、消费全球化(包括精神消费)也随之伴生。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严重冲击。在生产力发展阶段上全球化与国际水平型产业分工的推进相伴随,国际分工由各工业部门之间的专业化转向部门内部专业化。原有的部门内国际生产专业化主要形式是:同类产品的品种系列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工艺流程的专业化。接着,专业化扩展到产品经营的全过程,从设计、研制、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或总装,到销售等,这些经营环节都可在国际范围内安排定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这种全球配置成为可能。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此当中,发达国家往往掌握核心技术,而将各个经营环节依据不同的比较成本扩散到全球。从表面看,发展中国家会有机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得到技术外溢的好处,实际上是在参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研究,在自己进步的同时给了发达国家更大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主要发生在国际竞争加剧以及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加大。由此看来,经济全球化给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带来的压力与风险更大。全球化趋势带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分工的量也迅速增加。随着成本的降低,国际分工的模式也出现了重要的变化,由国家间的分工,进一步表现为产业内的分工,也就是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产品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使一个最终产品已难以准确认定它就是哪一国的产品。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自身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分别布局在不同的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一个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之中。这种跨国分工变化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跨国公司大量出现后,不仅在全球采购、加工与销售,而且进行全球投资、全球融资。随着所有权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国籍特征日益弱化。加入WTO,促进了中国家具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中国家具的出口额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家具输入国——美国的最大供应者;同时,世界家具生产强国——意大利在国际上的传统市场正在被中国家具逐渐蚕食。近十年来,中国家具协会、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等具有前瞻性的行业组织通过组织中国家具业前往海外参加展览会,包括全球知名的意大利米兰展、德国科隆展、美国高点展、阿联酋迪拜展、印度展、俄罗斯展、澳大利亚展、新加坡展、马来西亚展、日本展、韩国展以及越南展等,逐渐把中国家具产业的地位由世界家具的生产车间提升为全球家具制造基地。全球化情势促进了中国家具产业的快速成长,我们已经形成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全球化资源的整合运作将使我们视之为防线的廉价失去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的先进理念及综合优势对我们来说自然是一种很大的威胁,IKEA在北京与上海的成功抢滩就是成功的一例,仅山东省就有50多家企业依附这一品牌,制造着它需要的各种零部件。全球化情势已经给缺乏对国际市场、异域文化和现代生活以及当今世界的技术发展没有足够认知,缺乏原创设计,缺乏国际品牌,技术含量不足,产业结构尚待优化的中国家具产业敲起了警钟。2.3区域特点目前,在中国大陆,家具生产区域有: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中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东三省为主体的东北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等。家具业较为发达的有华南、华东与华北三大区域,后两个区域发展势头强劲,但家具业最为集中、产值最高(占全国市场的四分之一)和综合配置能力最强的还是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广东省是中国最大的家具生产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深圳、东莞、顺德、中山、广州等五个发达地区和佛山、南海两个发展中地区,2004年底共有家具生产企业6000余家,其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出口则占一半以上。广东家具生产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企业多,国际化程度高。该地区既有完整生产体系,又有发达的销售市场,还有健全的配套产业,包括了木工机械、五金配件、油漆涂料、木材皮革布艺等原辅材料,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几个地区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顺德市有全国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集散地——乐从,有家具产业重镇——龙江,有家具木工机械生产基地——伦教,有家具涂料生产基地——容奇,还有家具原辅材料配件市场。这样已初步形成了从起始到终端的家具产业链的雏形(稚型)。东莞是合资企业的集中地,大龄山已成为出口家具生产基地,尤其是美式家具生产,厚街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并兼具仅次于乐从与苏州蠡口的专业市场。中山则以办公家具和大涌的红木家具为特色,500家红木家具生产厂的产值占了全国红木家具市场的三分之一,而更多数量的办公家具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深圳,二十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内高档家具的代名词,一直领导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家具的潮流,其间产生了家具零售业巨头——香江集团,出口家具领衔企业——迪高乐,本土品牌集中于民用家具生产,有一批优秀的亿元企业。凭借每年两届的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率领参加的其它国际展会平台,“深圳家具”成为出口占全国20%以上、产值占全国10%以上、国内市场知名度最高的区域品牌。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家具产业以上海和江苏、浙江为代表,发展历史长,拥有一批知名品牌。江苏、浙江、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处于国内家具产业的第二梯队,以民营企业居多,产品有特色,专业化程度高。长三角地区制造产业基础比较好,人才集中,交通便利,信息业发达,市场容量大,产品档次较高,营销模式也灵活、丰富,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近年浙江的家具产业异军突起,其中杭州、绍兴、温州、玉环、海宁、嘉兴等八大区域的家具企业成长的速度、强度和档次都令世人瞩目。江苏在常州、昆山等地都集聚很大的能量。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出口之和占全国总量的38%。市场的日新月异,为地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推力,使得江、浙、沪的家具产业的效益指标逐年攀高,现已拥有安吉办公椅生产、玉环县的欧式古典家具和温州的板式家具群等特色区域。江苏共有大小家具企业约4000余家,年销售总额在60至70亿元人民币之间,成品家具的市场容量约500亿元人民币/年。上海家具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辉煌到90年代的相对回落,经过产业调整后,现在再一次快速发展。长三角家具产业适应市场的变化快,产品结构调整也及时。近两年来兴起的家具投资热潮,使得这一地区的家具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广东。华北地区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为代表,具有一批大型企业,依托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而发展。这个地区拥有巨大的家具消费群体,有庞大的家具专业销售市场和销售企业,且家具制造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积聚了能工巧匠,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山东的宁津有木制餐台椅产业群,在河北的胜芳有金属玻璃家具产业群,山东庄寨镇的桐木家具产业群,在山东荷泽和河北正定均有相当规模的家具产业集群。由于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随着产业链的日趋完善,投资环境的日益提升,华北地区家具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也日益凸现。这里也集中着成熟的家具市场和家具营销企业。东北地区东北家具产业区,主要以黑龙江、沈阳、大连为主。该地区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实力以及自产木材、俄罗斯进口的木材资源的基础得以发展。实木家具是主要产品种类,该地区实木家具生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在全国均处领先地位。但是这一地区的家具市场培育不是很好,产业链也不够完整。以俄罗斯进口的木材为主的木材市场正在成长之中,大连庄河和黑龙江伊春地区的实木家具产业群具有一定代表性。西部地区以成都和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家具市场容量很大,企业发展的空间也很大。近年成都附近的板式家具生产突起,一些企业也成为发展最快的家具企业之一。由于地区市场的发育成熟,具有一批占据二三级市场绝对优势的地方品牌。由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西部地区建设和规划了几个产业集聚发展区。四川是全国五大家具生产基地、四大流通基地之一,家具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家具产业近十年来保持着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省现有大小家具制造企业近5000家(其中外资企业40多家,总投资达6000多万美元),有集群发展的良好基础。四川家具制造业的投资和家具企业的发展都处于上升趋势,家具商贸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成都市为中心,辐射至整个西部地区。随着产业的快速成长,在成功占领并有效巩固二三级市场之后,一批企业加大投入打造全国著名家具品牌,夺取更多的一级市场。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全友、明珠、双虎等全国知名的家具企业。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推动下,陕西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家具产业作为陕西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呈现出空前的增长趋势。陕西目前共有家具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7万人,其中年产值5,000~9,000万的企业有十几家,年产值1,000~5,000万的家具企业大约有50家。家具产品主要有民用家具、酒店家具、办公家具、教学家具和厨房家具等几大系列,产品的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陕西家具生产企业产值和流通企业销售额连续三年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截至2004年底,全行业全年生产销售总值为38亿元。西安及周边的家具零售和批发市场日益成为西北地区家具流通与集散的中心。3市场描述3.1国内市场一般需求分析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中国进入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据统计显示,广东省2004年全省人均GDP达2380美元,已迈进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行列。政府重视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和水平,把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快住宅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6年~2000年,中国城乡共新建住宅约64.7亿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12.9亿平方米。2000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0.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4.8平方米。城镇新建住宅小区和部分旧居住区实行了市场化物业管理体制,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均有了很大提高,城乡面貌和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较大的住房使得居民有了更好的购买家具的条件。从全国的需求来看,国内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将使投资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将推动住宅、旅游、教育、医疗等消费持续扩大。国内市场巨大潜力的不断释放,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发动机。在供给方面,劳动力、资本、技术装备等生产要素都具备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成本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加和劳动力素质的逐步提高,将进一步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准备条件。面对一系列有利环境,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等,家具工业的发展空间广阔。市场需求的个案分析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的居住面积和设施大为改善。人们开始寻求适合自己家居环境、喜好的定制家具,对于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Tounhouse”、“SOHO”、“数字住宅”、“e住宅”、“互联网家”、“OFFICEWORLD”的兴起将给家具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办公家具、学校用家具,宾馆家具,厨房家具也是发展迅速的亮点。办公家具市场的主要增长在大批外资企业与机构的进驻、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家具更新。学校家具是随着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整个教育系统的大发展和大变革而大幅增长。宾馆家具是随着北京2023年申奥成功和上海2023年世博会申办成功,以及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厨房家具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促成的,根据预测,2000-2023年期间,中国平均每年的住房需求量为5亿多平方米,按平均每单元住宅100平方米3.2国际市场截止2005年底,全世界家具生产总值约为2500亿美元,世界主要的七个工业经济强国(按照家具产值排序,依次是: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法国)的家具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56%。发达国家的家具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3%。新兴国家的家具产值大约占全球的27%。其中,中国和波兰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近期在两国的新工厂投入增多,尤其是专门针对出口而设计和兴建了许多新的工厂。全球家具贸易基本上涉及到60多个国家。其中,主要的进口国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从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美国家具进口额增加非常大(由1995年的6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38亿美元——按现值美元计算),英国进口则由17亿美元增长到了67亿美元。增长幅度较小的是法国、德国和日本。出口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意大利、德国、波兰和加拿大(详细情况请见图1)。图1图11995-2005世界五个主要家具出口国的变化情况(单位:十亿美元)由于近十年来全球家具市场的开放,到2000年国际家具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家具生产本身的增长速度还要快,而且家具贸易的增长比普遍的国际制造业贸易增长速度快。尽管2001年是国际家具贸易的缩减期,但2002年又重新恢复了增长,其后几年家具贸易也保持着增长趋势。随着全球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制造业的贸易也将快速增长。据预测,2006年,全球家具贸易额将达到8600亿美元(如图2所示)。全球贸易额的增加,意味着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正向中国敞开。图21997-2006世界家具贸易(单位:十亿美元)图21997-2006世界家具贸易(单位:十亿美元)4地方产业分析4.1四川家具产业状况四川家具产业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家具产业在四川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在国内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出现了一些主打二、三级市场的知名家具企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四川已成为全国五大家具生产基地、四大流通基地之一。四川省家具产业近十年来保持着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省现有大小家具制造企业近5000家(其中外资企业40多家,总投资达6000多万美元),有集群发展的良好基础。四川的家具生产销售以成都市为中心,辐射至整个西部地区。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大区域范围内,家具制造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约45万人。其中成都占1000多家,从业人数达5万余人,2005年成都市家具行业创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第三。四川家具制造业的投资和家具企业的发展都处于上升趋势,家具商贸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代表西部家具产业规模与水平,并引领西南家具潮流与发展方向的四川家具,经过行业的激烈竞争与大洗牌后,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家具产业链,为四川家具的品牌形象与升级换代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与支持。随着产业的高速成长,家具业逐渐意识到品牌建设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成功占领并有效巩固二三级市场之后,一批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加大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和优秀设计,提升产品品质,致力于打造全国著名品牌,夺取更多的一级市场。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全友、明珠、双虎等全国知名的家具企业。四川家具产业存在的问题尽管四川省家具发展具有诸多优势,但产业整体起步较晚、技术含量也不高。由于大多数家具企业是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和不够充分,产业链不完善,缺乏全国知名品牌,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四川家具在市场上暂时处在中低档水平并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与全国的总量和国内几大生产集中区域相比,是在总量、产值和出口方面都还有很大空间待开发。表二2004年中国家具产量分布地区产量(件)地区产量(件)全国258165510河南3837712北京3157938湖北1666728天津3322165湖南530514河北2211090广东116475897山西136817广西122170内蒙古58027海南1192742辽宁7427952重庆493335吉林234698四川990978黑龙江2580418贵州207670上海3174928云南87153江苏6102130西藏1534浙江34112053陕西121139安徽459500甘肃91579福建54973698青海6448江西272382宁夏29984山东12662118新疆1424014表三2004年家具分省市出口统计省市金额(美元)金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金额同比增减(%)总计100.0039.30北京市1387831511.3435.51天津市2918993202.8222.96河北省517259040.5047.04山西省22023970.0261.13内蒙古自治区32911470.03-14.59辽宁省3106450173.0039.56吉林省421459160.4188.69黑龙江省807688630.7862.36上海市9649189489.3261.45江苏省8598958388.3150.08浙江省137730924413.3087.08安徽省198995980.1978.96福建省7489380047.2328.70江西省99550550.1014.32山东省5717302975.5250.87河南省162936110.1674.23湖北省351534580.3473.04湖南省193901590.19147.93广东省453616680543.8224.01广西壮族自治区238743830.2396.90海南省546135230.5333.70重庆市32511590.032966.29四川省391793821.34116.82贵州省14909432.82538.51云南省233422150.50606.06西藏自治区7320410.02-16.99陕西省167970270.03114.95甘肃省4134303.00-33.44青海省12688680.415.63宁夏回族自治区12734870.78-50.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54112029.3221.91从表二、表三可见,2004年四川省家具产量仅占全国家具总产量的3.83%,出口虽然比2003年增长了116.82%,但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仅为1.34%。纵观四川家具产业,主要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来看中小型企业多,产业集群发展不够,各区域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2.家具制造在原材料、成品和流通体系方面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公共配套体系建设滞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贸易展览会;3.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设备落后、工艺制作差的手工作坊不在少数,产品质量水平低;4.企业产品自主开发设计、创新设计和品牌建设严重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5.品牌提升和流通体系的环境差,低价风、降价风导致区域产业评价不高;6.家庭式经营管理在企业规模扩大后成为企业发展阻力;7.虽然企业数量多,劳动力成本低,但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短、生产上技术水平较低,8.企业普遍的生产能力不强,产品单价较低,影响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4.1.3四《四川省家具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力争在未来5年把四川培育成中国家具制造基地的全面计划。规划指出,到2023年,四川省家具工业总产值将达350亿元,这将为四川家具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根据规划,四川家具产业发展将以集群发展、扩大规模、专业协作、塑造品牌、加强配套、完善公共设施为重点,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重点锁定新都区、崇州市、彭州市三大区域。此外,还计划组建“四川家具职业技术学校”,对家具企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此外,打造品牌,已经成为四川省龙头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会组织的共同认识和奋斗目标。4.2新都家具产业状况新都家具产业发展概述新都家具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成长过程。早在上世纪50年代,新都家具开始了萌发,真正起步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市场需求的激增令新都家具产业发展迅速,到1998年底,全区已有家具生产企业520多家,从业人员20,000人,年销售收入5亿元人民币。到2000年,新都共有木质建材、装饰材料和家具企业553户,占地面积3,904亩,固定资产投入338,829万元,其中土地征用费占5.76%,厂房建设费占7.82%,设备购置费占6.69%,流动资金投入占79.73%。从业人员达11,993人,完成工业总产值8.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93%。其中,家具企业共409家,占地面积3,285亩,固定资产投资810万元,从业人员8,636人,完成工业总产值6亿元。二十年来,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机械设备被应用到家具生产领域,新都家具产业已基本实现了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转变,拥有“先驱”、“列维士”、“好风景”、“三叶”、“华龙”、“宏基木业”等知名企业。新都家具产业的区域特点为:1.全区17个乡镇均有家具企业的分布,主要沿交通道路分布但相对集中,沿成彭公路的2.大丰、龙桥和新繁三镇成为主要产业地带;3.产品种类齐全,市场覆盖面广;4.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5.原材料及配套产品来源广泛,劳动力价格低廉。但是,虽然全区家具产业分布较为集中,但多是中小型企业,而且终端企业占绝大多数,中间企业十分稀少,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重复性大,互补性弱,整体运营成本高,严重影响着企业及新都区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2.2新都家具产业地位至2004年底,新都区家具生产和木材加工经营企业数量达到528家,从业人员28,000人,年销售额达31.8亿元(含床垫业),实现利税7640万元。近3年,新都家具行业年增长均在30%以上,已成为全国家具行业四大板块中西部最大,被中国家协认定为全国五大家具生产基地之一。新都家具已经占据了成都家具市场的一半份额,一些产品走向全国、成为知名品牌,部分企业勇于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也在不断增长。新都家具产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4.2.3新都家具产业优劣势分析.1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新都位于西部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成都平原经济圈中心,地处成都市北面的近郊,距成都仅16公里,是成都市的科技、文化、旅游卫星城。成都是西部智能资源密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地,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三中心和交通、通信两枢纽,又是成都城市圈的核心。对周边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激励、带动和辐射作用。新都发展家具产业,成都的市场、信息、人才等优势条件均可为我所用。2.产业基础优势新都是家具之乡,以新繁为中心的家具、木材加工及原辅材料生产企业530家,年产值35亿元,市场占有率高,已拥有“好风景”、“华龙”、“繁清木业”、“天骄”、“海涛”、“成龙”、“三叶”““宏基木业”等知名企业。成彭路沿线已有400家家具生产和木材加工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达20000人。3.交通优势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与成都市外环高速公路、成彭高速、成(都)彭(州)公路、新犀路相联,以及已动工新建的北新干线,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两廊一环的区域交通骨架、三横一纵的区域联系支撑网络。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铁路交通也很便利,距新都火车站17km,成都火车站北站25km,清流货运站12km。便捷的交通为建设现代化、高效率的集中发展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新都木质建材、装饰材料和家具产业带主体多聚集在大丰、龙桥、新繁沿成彭公路沿线20公里一带,与成都市区和成都市外环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与四川省的所有高速公路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通讯等极为便利,为商贾来往云集、商机不断创造了有利条件。4.人才与劳动力资源优势新都家具经过长足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全区家具产业从业人员近12000人,其中,工程设计人员占3.28%,技术工人占65.4%,他们在生产销售中学习和积累多种技术与知识,成为家具产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技术创新的力量源泉。另外该地区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较低,为集中发展区的建立和后期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5.土地资源优势成都市人民政府已规划并批准了6平方公里的发展基地,为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6.市场优势新都木质建材、装饰材料和家具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优势:a.产业分布广且相对集中。新都家具及相关产业的集中在成彭公路新都段两旁,以大丰、龙桥、新繁等镇为主体,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传递、技术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b.名牌效应。新都鸿基木业的木地砖、装饰线材、佳龙木业餐椅等知名品牌,已开始在向连锁经营,协作化生产发展。新都家具品种齐全,从卧室、办公、宾馆、电视柜、餐桌椅和茶几等的品种齐全,供商家选择性大。“美琦”、“卧龙”、“繁清”、“香丽榭”、“一代天骄”和“佳龙木业”等30余个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对客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新都家具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条件;c.市场影响面广。新都家具的销售不仅在成都市场占据了“半壁河山”,而且面向西南、西北、华北的十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销点,近年已远销到国外的日本、瑞典等欧美和东南亚10个国家和地区。.2劣势分析1.产业链不完整,没有科学完善的家具产业链,严重制约家具产业的做大做强;2.畸形带状,夹路发展严重,严重影响家具产业的发展;3.配套设施差,配套成本高:a.基础设施不配套,现有企业的公共服务设施无统一配套,均由各企业独自架牵,成本较高;b.功能设施不配套,现有企业均由单一生产加工功能为主,并无其相应的配套功能设施,使其延伸产业链得不到有利发展。4.企业产品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水平低,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5.数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造成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6.国内市场为主,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和产品少;7.缺乏包含行业研究、信息收集与发布、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生产顾问、法律咨询等行业性服务机构,企业单体运作,造成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损失;8.工商和税务管理难以掌握生产经营真实情况,造成税收流失,行业竞争不公平。4.3新都家具产业发展趋势1.集聚发展趋势;2.企业进一步分化重组;3.产品多元化趋势;4.国内国际市场并行发展;5.品牌竞争逐渐占据竞争主导地位;6.制造水平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7.管理水平提高;8.联合打造区域整体品牌;9.增进与产业发达地区的交流、加强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10.重视人才教育和工人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4.4新都家具产业集聚发展的保证4.4.1土地资源四川省土地总面积中,耕地占13.48%,园地占1.21%,林地占38.01%,牧草地占31.1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点2.54%,交通用地占0.56%,水域占2.29%,未利用地占10.75%。全省土地总面积占全国5.1%,居全国第5位,但人均土地为0.6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人均耕地0.08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全省未利用土地多,但可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少是四川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全省未利用土地面积525.32万公顷,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139.78万公顷,仅占26.61%,宜耕后备资源24万公顷,仅占4.38%,主要集中分布于攀西地区。可开发为林地的26.58%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5.06%,可开发为牧草地28.04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5%。根据四川省“工业强省”的要求,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计划向工业用地倾斜,新上工业项目必须进入工业集中区,同时实现集约用地的目标;利用现有存量土地,鼓励需要搬迁改造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区(园区);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先期介入、预审协调、快速办理”,建立并畅通“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保证方便、快捷地办理审批手续。同时,在土地政策上将为中小优势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土地资源和工业用地新政既说明了大面积的家具工业集中用地的可贵,也表明了政府对于重点工业项目的支持态度和新都家具工业集中发展区后续发展的可持续性。政策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党中央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使基础设施投资能够相对集中,使一个县、一个地区成为经济的凝聚点,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显示,自“九五”以来,四川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高,2004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其中工业为48.2%,是GDP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第一动力。只有工业强,竞争力才强,财力才强,未来才有希望。但是,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四川省第一、三产业以及建筑业增速均快于全国,唯独工业慢0.2个百分点,2005年工业总量增加值仅占全国的3%,与人口占6.7%、面积占5%的地位不相匹配。多数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仅为全国水平的73%,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名牌少,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外向度差……建立工业强省,是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四川要在2023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必须保持年均9%以上的经济增速。从2005年到2023年,用5年时间集中整合发展4大工业优势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在布局上重点打造成都-德阳-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及川南制造业城市群、攀西资源开发基地、成渝经济走廊、秦巴山区绿色经济走廊、川西民族特色经济带,重点抓好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科技城3个国家级工业园区,重点建设44个省级工业园区,形成一批有县域经济特色的工业集中区,将重点发展饮料产业链、烟草产业链、食品产业链、纺织丝绸制品产业链、皮革制品产业链、竹木制品产业链、旅游商品产业链等农产品深加工业7条产业链。成都市2005年城乡规划工作会议落实中央精神,提出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大城市做强、中小城市做优、区域中心镇做特、农民新居做靓,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行业发展规划“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导,以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链、完善集群地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体系、提升西部商贸中心地位、打造家具区域品牌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鼓励出口,把成都家具产业培育成为中国重要的家具制造基地”是成都家具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根据四川省家具工业发展规划,到2023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增幅保持在14%以上,规划建设的集群区域家具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成都家具”区域品牌提升,基本形成西部第一、全国重要的家具制造基地。根据《成都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要求,依据家具产业发展目标和现状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家具产品制造、原材料、商贸流通,形成相互协调、便于运输和交易、相对集中的集群式发展,形成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最终实现跨镇、跨区(市)县的产业集群。家具制造群以新都区新繁镇、崇州市、彭州市现有企业为基础逐步形成家具制造集群区域,其中新的投资重点为集群区域中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点,按照各有侧重、突出特色、互为补充的原则,家具产品和配套原材料生产以家具集群区域为主,构建较为完善的家具产业链,从家具制造向制造业外部扩展,形成木材等原材料供应渠道,家具及配套产品制造,商贸流通的完整产业链,以板式家具、桌椅家具、沙发床垫、办公家具、塑料家具、钢家具等制造产业链为重点,积极促进木材加工业、人造板业、皮革制品业、纺织品业、金属制品业及胶粘业、涂料油漆业、五金配件业、装饰材料业等的发展,大力支持家具制造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扩展产业链,提高分工与合作程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涉及到新都区的具体内容为:1.重点打造新都区家具制造集群区域;2.在新繁镇重点发展五金配件(除表面涂、镀工艺);3.在龙泉驿区、新都区、高新区、双流县、都江堰市重点发展家具生产用机床设备及工具;4.在新繁镇重点发展全国性家具批发市场;5.家具综合性原材料市场(配送中心)和专业性五金配件市场、木材及木材制品市场;项目的提出过程新都区家具产业是全区工业支柱。1998年成立新都家具协会,加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从2001年开始,新都区政府着手进行家具产业整合的调研,对全区528家家具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和相关调研与科学论证,综合分析了全区家具行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并制定了《中国西部(新都)家具产业带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西部(新都)家具市场规划纲要》、《中国西部家具展销中心可行性报告》、《新都区新繁镇家具产业集群规划工作方案》等论证和规划。成都市政府于2005年9月以成府发[2005]52号文正式批准新都区成立中国西部(成都)家具产业集群。集群区规划建设用6平方公里,以构建完善的家具产业链为目标,依托现有家具企业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区域家具产业的整体合力与竞争优势。2005年成立新都家具集群建设推进办公室,推进区域产业有效集聚进程。5企业调查5.1企业调查表统计结果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近来在研究家具产业集聚发展趋势、完成深圳市行业状况白皮书过程中做了多次大范围的企业调查,在企业情况方面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下面的企业调查与结果分析方法与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在2005年底配合上海《家具》杂志社所做行业调查相同,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在此次项目规划中对部分四川企业进行调研并做了如下综合统计结果分析。因受时间、地理及其它条件限制,我们在调查中选择了大中小型代表企业,分析时选择的回馈信息较全的数据。但本结果不能用来代表四川省的家具产业的平均水平或者整体情况,仅为本次项目研究参考用。5.1.1企业基本情况1.2005年工厂规模与生产效率企业名称工人数(人)年产值(万元)占地面积(平方米)人均年产值(万元/人/年)单位面积产值(元/平方米)成都市双虎实业3100300001000009.73000成都市明珠家具3000100001300003.3800成都三叶家具70090003000012.93000成都市华龙家具装饰155110618863.327.1600新都区大丰镇蓉丰家具厂32040006000012.5700成都好迪家具40045004666711.251000卧龙家具企业150600110004500成都南方家具800900020000011.25500成都千树家具有限责任公司30040002000013.32000成都天骄家具12080092006.7900成都千禾家具装饰17639213.7700成都先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60086003000014.32900成都市新都区银龙家私制造厂606050001120海涛家具(办公)1201300500010.82600成都市新繁镇清霖家具厂50500(2004年)1334010370成都好风景实业100000成都市繁清木业2001400630072200成都市香迪木业4003500600008.75600总计8.41200紫荆花制漆(成都)253100002300039.54300注:因涉及到部分不公平竞争现象(税务),部分数据不排除不真实性,尤其是产值;统计仅含填写全面的调查信息。依据统计,四川家具企业的人均产值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土地面积产值低;制漆企业(紫荆花)的人均产值接远远高于家具生产企业水平。2.企业职工人数工厂规模/工厂职工总人数(人)100以下100-299300-9991000-29993000以上3000万元以下37.562.53000万-6000万元25.075.06000万-1亿元16.078.55.51亿元以上3.3.32..064.7总计15.033.031.412.77.93.工厂管理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百分比工厂规模/管理人员百分比1%-5%5%-10%10%-20%20%以上3000万元以下50.025.025.03000万-6000万元28.244.115.312.46000万-1亿元34.765.31亿元以上8.549.638.03.9总计35.241.519.63.7注:管理人员指不直接参与生产的,不包括营销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1.电脑使用范围电脑使用范围设计财务库存生产销售高管办公室所有流程百分比10089.468.168.178.776.685.163.82.企业内部局域网与企业网站企业内部局域网拥有率(%)企业网站拥有率(%)百分比62.289.63.信息化系统软件应用信息化系统软件应用MAPIIERP财务系统进销存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百分比8.529.336.825.727.7生产管理情况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库存式生产订单式生产库存与订单结合式生产百分比24.836.938.32.生产线布置生产线布置按工段分车间大车间流水线大车间U型生产单元模块化组织生产其它百分比65.719.15.23.86.23.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计划安排方式人工安排电脑辅助计算使用专门程序百分比52.438.78.94.零部件外协比例零部件外协比例0%1%-5%5%-15%15%-30%30%-50%50%-85%85%以上100%百分比10.928.923.925.84.92.72.95.供货周期工厂规模/供货周期3天以内1周内2周内3周内3周以上3000万元以下25.050.025.03000万-6000万元28.628.628.614.26000万-1亿元57.114.314.314.31亿元以上4.212.537.520.825.0总计2.223.934.817.421.76.产品合格率工厂规模/产品合格率98%以上95%-98%90%-95%90%以下3000万元以下35.01052.033000万-6000万元28636.12.96000万-1亿元43.841.712.521亿元以上62.525.510.71.3总计39.131.926.52.5工人管理情况1.工资计算方式工资计算方式计件计时绩效百分比70.456.228.4注:本问题一些企业有一个以上选择2.工人周平均工作时间周平均工作时间(小时)40以内40-5050-6060以上百分比4.245.143.773.工人上岗前培训时间岗前培训时间无3天以内1周以内2周以内2周以上百分比52645.115.98生产中的瓶颈问题瓶颈问题材料利用率低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定制需求过大在制品种过多生产排程不畅产品库存过多交货不能保证返修率过高基本没问题百分比30.040.027.557.522.510.025.012.512.5注:本问题一些企业有一个以上选择增加客户的渠道工厂规模/增加客户的渠道展览会业务员展厅代理商广告其他3000万元以下12.5%75.0%37.5%12.5%12.5%12.5%3000万-6000万元100%100%100%66.7%6000万-1亿元100%100%66.7%100%66.7%1亿元以上100%100%100%100%总计65%90%53.3%56.7%33.3%5%注:本问题一些企业有一个以上选择结果分析上述调查结果表明:1.亿元以上规模企业不多,企业对产值问题的关注高过效率;2.企业管理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百分低于10%的企业占70%以上,企业管理层级普遍扁平化,管理力度不足;3.单纯库存式生产方式已不占到主流,生产以订单来拉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4.产品零部件外协的比例不高,一半以上企业的外协比例在15%以下;5.“在制品种过多”是企业生产中的第一瓶颈,说明企业多为大而全、小而全局面,对于本身定位还有待研究;6.“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是生产中的第二瓶颈,说明目前要采用即时生产方式还有不小的难度,企业的采购策略有待改善;7.工人上岗前培训时间较短,企业规模越大,越重视岗前培训;8.在信息化方面,信息化程度较高,所有的企业都使用电脑,93.6%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9.在增加客户渠道方面,3000万以下规模企业主要依靠业务员和展厅,规模大的企业除通过业务员之外,专业展览会、经销商和广告是推广的主要选择。5.2企业需求在本项目规划过程中,我们专程走访了全友、明珠、金虎、华龙、繁清木业、天骄、海涛、成龙、三叶、鹏达、宏基木业、蓝色海洋等多家企业,在此之前也与好风景和双虎等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综合上述企业的意见,我们得出如下十条带共性的要求与建议:1.现有企业都是通过原始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的规模与场地条件使得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都想另找地方拓展,但在自己找地的时候往往较为盲目,感到势单力薄,而且也不赞同这种自由式拓展,认为会影响区域产业协作和区域品牌的建立;2.企业想做品牌,最好能建立成气候的产业基础,若不做品牌,只追求短期利益,则成都就无优势,会逐渐被其它地区取代,希望工业区的起点和定位要高;3.企业集中,对客户来访比较方便,希望有产品集中展示空间,也提升企业和工业区形象;4.对工业区的管理与协调非常关注,希望配套设施齐全,有专门机构进行物业管理、物流服务、生活文化服务,希望配套企业进入;5.各企业之间配套生产时,希望相关协会和政府部门能够解决好各自的利益分配问题;6.要建立一些防止互相仿造政策、统一税收政策、定价政策等游戏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影响个产业健康发展;7.对工业区的可发展性提出要求,因为企业发展规模与步伐往往难以预测,当需要进一步发展时应能有可拓展的空间;8.希望获得政府担保的贷款支持,以减少筹措资金压力;9.关注地价;10.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提供透明的政策,各项优惠措施和服务便利条件要尽早出台。6产业集聚理论基础和成功案例6.1产业集聚的含义产业集聚(industrialcluster),也有学者称为产业集群,一般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者是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产业集聚是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工业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集群都是通过企业的繁衍与扎堆等方式逐步自发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只能事后被发现,集群可能通过有意识地规划发展而成,但是如何才能规划发展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政府在集群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很多国家都在制定集群的相关政策,我国也正在寻求促进集群的合理模式并制定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保山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阳原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怀安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体育赛事组织委托与赞助商采购合同
- 2025版进口生鲜产品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版碳晶片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治理合同
- 2025年度私人商铺租赁合同(含能耗管理及环保责任)
- 2025版快递快递运输合同快递业务转包与分包规定
- 2025年度房地产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度绿色建筑企业法人股权转让与绿色建筑技术实施合同
- 开学安全教育课件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日本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大学生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芜湖市鸠江区医院招聘16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T-CBDA 86-2025 建筑幕墙、采光顶及金属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厨房消防安全培训
- 小陈 税务风险应对常见指标与答复思路
- 2025云南昭通昭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