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基于公共治理视角LtDPAGEPAGE4目录TOC\o"1-2"\h\z\u一、绪论 3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4(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4(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4(三)公共治理理论 5三、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困境 6(一)政府方面 6(二)媒体方面 7(三)网民方面 8(四)NGO方面 9四、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 9(一)政府——掌舵者 9(二)媒体——引导者 10(三)网民——参与者 11(四)NGO——合作者 12网外秩序,干扰网络正常运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事件。”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7(09)也有学者认为“网络群体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7(09)杨久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模式、趋势及其防范策略[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曹银忠,石维富.“网民群体”研究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04)(三)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范式变革的产物,它是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发展的结果。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相比,公共治理理论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①政府理念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这一点构成了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统治者,而是与公民处于平等的合作关系;政府的行为方式也不再是依靠权威对人民发号施令实行统治,而是与人民处于协商、谈判的互动关系。②公共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的公共事务实行不同主体治理的原则,并以此对不同的实施主体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分工,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管理。③公共治理机制和手段的巨大变革。公共治理不仅要求从组织规模、活动范围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改革,而且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公共部门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就要求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同时积极推进第三部门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生产。三、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困境随着中国网络的普及化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媒体、网民、相应NGO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也面临各不相同的困境。(一)政府方面政府代表的是民众利益,执行政策是为了配置公共利益,而一些政府官员把政府所代表的利益切换成政府自身的地方利益或官员的个人利益,并以之为政策执行的终极目标。他们追求某些政绩,把本应用于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及人民利益的行政权力用于追求个人政绩、私利,这种现象反应了政府“经济人”的自利特性。欧文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二)媒体方面媒体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媒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新闻媒体号称“第四力量”,号称“无冕之王”,不可否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意志和力量,那就是对事情真相的追求,不受约束、不怕阻力,直到一切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顽强追求。开放的媒体环境是公民平等交流、争辩、反驳甚至对抗的平台,同时也是公共政策制定和修改的对话平台,能够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多方位的民意信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媒体至少需要起到两点作用:宣传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前者针对网民和公众、后者针对政府。所谓宣传引导是指媒体要对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和宣传,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事实不清的事件,要及时引导公众理性思考,而非妄下结论;所谓监督是指媒体必须对政府的作为进行监督,发现政府的不作为现象或是作为不当,要敢于揭发、敢于批评,给政府敲响警钟。然而,中国媒体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媒体的这两项功能均未得以充分发挥,中国的媒体在客观报道真相、敢于揭露政府弊病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通常,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媒体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对于重大舆情,还设置相关论坛或专栏以供讨论,保障公众对事件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不过,媒体自身发声的频率并不多,对事件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导致众多网民在一些激烈言论的煽动下片面看待事实。再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少数媒体还在事件中对事件真相进行了再加工,不但不利于公众知晓真相,还给事件的调查和真相的还原增加了难度。(三)网民方面马克思·韦伯在社会变迁分析中,探讨了三种情况:第一,权利、财富与声望三者高度相关,当经济精英同事也是社会的和政治的精英,或反过来也同样如此的情况下,那些被排除于权利、财富与声望之外的人会愤愤不平,甚至铤而走险,采取对抗的姿态。第二,在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权或者不平等是,必然会加剧不同等级之间的紧张和仇恨。这种仇恨进一步触发那些没有权利、声望与财富的人对战友这些资源的人进行对抗。第三,低水平的社会流动也在加剧冲突。当那些处于低等级的人很少有机会进入社会上层或者进入新的阶级、正当或身份群体时,必然使仇恨累积,从而触发下层不满上层的冲突。森•H•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邱泽奇,张茂元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P225目前,国家大力推进民主建设,领导重视民意、倾听民意的谦恭态度,政府主动搭建网民议政、问政平台的举措,,这些使人们处于一种想表达、敢表达的状态。民主、开放是网络的优点,相对于其他舆论而言,网络舆论因其虚拟性和开放性而更显真实。同其它辩证法则一样,任何事物都会有正反两方面一样,网络同样不能例外。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和行使监督权力的同时,网络监督的双刃剑效应也在不断凸显,一些无效、虚假、甚至恶意的信息广为传播,网络监督演变为网络暴力。因此,必须对网民舆论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四)NGO方面NGO面临的困境是其自身难以有效介入网络群体性事件。NGO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NGO在社会中的作用相比,中国的NGO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NGO难以有效介入到事件中,无论是对事件本身进行调查,还是对事件中涉及的利益群体进行协调,都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四、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一)政府——掌舵者公共治理视野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虽然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但并非等于无核心。保障网络群体性事件良性运行已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公共治理理论的多元治理思路中,政府需要扮演核心主导角色。唐逢九.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电子政务,2011(11)第一,健全网络法制体系。要制定、完善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将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其中必须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约束,并与时俱进,实时加以修改、补充,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涉及的一个突出的法律问题是隐私权保护,因此,立法时有必要对网络社会中的隐私权、政府官员信息公开等作相关的规定。只有有法可依,才能充分保证网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网民行为,遏止不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二,创新网络管理手段。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但目前的管理理念还不能有效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很多做法和思路还是依靠过去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经验。与传统的以行政区域划分行政管理的方式相比,虚拟社会管理在管理对象和运作方式上都更为复杂,表现在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同共享、网络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并存与协调等问题上。虚拟社会促使管理思想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从孤立性走向协调性。第三,畅通网络沟通渠道。政府应把通过网络了解民意、体察网络民意、汇聚民智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把学习、掌握和使用现代网络技术作为基本功,努力把握网络发展规律,了解网民舆论的表达特点,学会用网民和广大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在与网民的交流互动中有效地引导网络民意,使其以一种有序、合理和公正的方式表达,成为促进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进步力量。(二)媒体——引导者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新媒介技术的特殊类型的社会事件,具有复杂的性质特征和社会动因。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规律性以及过程性,因此应重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机制以及疏导策略。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大学学报,2010(5)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多中心治理思路中,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应主动扮演引导者角色。这个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大学学报,2010(5)(三)网民——参与者网民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治理中,扮演着双重角色,网民既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主体。这种双重性决定了网民在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除了从法律,政府行为等外部环境改善网络环境外,网络公众理性素养、责任意识的培育也是一个核心腰间。哈贝马斯认为,蓬勃发展的公共领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而公众参与则是公共领域形成的前提和得以扩展的保障,在中国,网络媒体上的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相对开放、互动的网络公共空间,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先于制度“的话语平台和利益表达渠道,大大促进了公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的决心和增强。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公民在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树立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为核心的全面的公民意识及公共道德规范,以锻炼公众对情绪化、偏激化舆论和行为的辨别能力,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回避那些有违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言论,合理合法地表达心声。(四)NGO——合作者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与现代化国家越来越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共同推动了公共问题和危机发生的频繁性和复杂性。发达NGO所具有的快速、稳定的社会信息沟通能力和力量整合优势必然成为公共治理模式中政府行为的强大支持。由于NGO与民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会涉及到弱势群体利益,因而需要根据事件涉及的具体群体等实际情况引入NGO参与治理。在此类事件的治理中,NGO扮演着政府机构的合作者和协助者角色,同时又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民间性。
参考文献[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下册)[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P566-567[2]康德颜.浅析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J].学理论,2010(8)[3]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7(9)[4]杨久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模式、趋势及其防范策略[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3)[5]曹银忠,石维富.“网民群体”研究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04)[6]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森•H•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邱泽奇,张茂元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P225[8]唐逢九.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电子政务,2011(11)[9]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大学学报,2010(5)PAGE14-后记这些天做毕业论文以来,痛并快乐着,但更多的是苦中有乐。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怎样登陆电子期刊网、维普期刊网下载免费的电子资源和资料,为我后期阶段写论文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写论文形成稿件。我觉得修改对于写论文是极其重要的。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总有一种越修改越觉得有许多不足的感觉,对于初涉论文写作的我,那真是一种“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4555:2025 EN Welding - Arc stud weld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21:2002+AMD1:2004 CSV EN-D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2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storage water heaters
- 物理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java路由配置方法面试题及答案
- 赌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石油测井考试题及答案
- 长春燃气考试题及答案
- 函数极限试题及答案
- 货币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乌海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
- 绿色建筑课件-绿色建筑设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含答案)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GB 9706.202-2021医用电气设备第2-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及高频附件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GB/T 4728.1-201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
- GB/T 276-2013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失智老年人走失风险评估表、“十人四追”法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