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提升训练 32 项脊轩志含解析_第1页
2020-2021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提升训练 32 项脊轩志含解析_第2页
2020-2021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提升训练 32 项脊轩志含解析_第3页
2020-2021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提升训练 32 项脊轩志含解析_第4页
2020-2021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提升训练 32 项脊轩志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提升训练32项脊轩志含解析[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室始洞然 始:才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C.大母过余曰 过:到,这里意为“看望”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D[D项,“宴”应为“吃饭"。]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eq\b\lc\{(\a\vs4\al\co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eq\b\lc\{(\a\vs4\al\co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eq\b\lc\{(\a\vs4\al\co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D项,两个“凡”都是副词,“共”。A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副词,已而,然后/副词,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B项,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意为向下,朝西,亲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室仅方丈C.往往而是D.三五之夜A[A项,“修葺”,古今义皆为修补。B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C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D项,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今义: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句)D[D项,只是一个问句,不是宾语前置句.]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每到)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有时低下或昂起头,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C.其制稍异于前-—它的形式稍微和以前不同。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B[B项中,“偃仰"译错,应是“悠然自得”.]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注重的是过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能获得期待的结果,过程和手段在所不计.好的说理要求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然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一定能起到说服的效果。如果你跟对方说的理与他的利益不符(或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好的说理也无法对他产生实际影响。相比之下,说服指的是一种实际受影响的行为。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这样的说服效果-—“依从”。[答案]①而说服只着眼于结果②即便是好的说理③他根本不愿意说理(他不可理喻)8.下面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的顺序排一下。(只填序号)①而在传递这种情感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②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③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④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⑤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⑥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记事以抒情⑦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⑧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读这八句话可知,这组句子是围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进行阐述的。⑧句提出观点,应为首句。③④两句紧承⑧句,写古人吟诗作文时对该观点的体现及所具体营造的情感氛围。①句转折,说明古人营造情感氛围的特点-—委婉曲折.⑥句承①句,解释古人怎样“委婉曲折”地营造情感氛围,⑤句进一步用比喻描述这些方法给人的感受。最后②⑦两句用归有光的例子说明这一观点。⑦句中的“他”指②句中的“归有光”,故②在⑦前。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⑧③④①⑥⑤②⑦。[答案]⑧③④①⑥⑤②⑦[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选自《明清散文》)【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缗(mín):这里指杂芜。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B.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C.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D.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D[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把握大意。然后根据语法关系、结构特点、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对语意的理解等进行灵活断句,可采用排除法。由语段“盖去县三十里”(大概离县城三十里)的语意可知,此处不宜断开,可以排除A、C两项。由文言文中的“如积灰”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来看,这一比喻句是对“山颓然”的修饰,故不宜断开,可排除B项,故答案选D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指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的文体。它取材范围较广,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B.“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三十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C.“阳”指山岭的南面或河流的北面。一般在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就可能是“阴”或“阳”,如“江阴”.D.“靖节”,陶渊明的私谥。靖,在古代有“报"“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陶渊明以此来表明保守节操,显身之志。B[B项,“嘉靖三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时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僦居、悠然自得的生活.B[B项,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此山之后.]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3)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参考译文】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座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作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蕴,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县峄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