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B.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C.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D.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肆,在古代可以指商店、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衡阳就是位于衡山之北。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这些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4分)译文:(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4分)译文:14.当有人询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人增多?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答案解析】10.D(原文标点: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11.C(阳是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衡阳位于衡山之南)12.B(“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错,根据原文“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可知,应是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13.(1)有才能的人(君主)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能”“举”“下”各1分,大意1分)(2)因此贤士,是用来辅佐和接替(圣明的君主)的。(“故”“所以”“辅相”各1分,大意1分)14.使贤才富裕、显贵,拥有行使政令的权力;(2分)尊敬他们,赞誉他们。(1分)[参考译文]墨子说:“现在施政于国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这些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法和政治安定,然而结果是国家不能够富强反而却很贫困,人口不能够增多反而减少,刑法和政治不能够安定反而混乱,那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所想要的,而得到他们所厌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这是因为施政于国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这些人,不能够做到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因此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越高;如果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越低。因此执政者要做的事,就是如何使贤人增多罢了。”有人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将是怎样的呢?”墨子说:“譬如要使一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更何况贤良之士,他们确实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也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因此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贤能之人。即使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把这三件东西(爵位、厚禄、政令)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因此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君主)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因此古时尧从服泽的北边选拔舜,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大治;禹从阴方之中选拔益,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统一;汤从庖厨之中选拔伊尹,授予他政事,结果谋略得到施展;文王从从事渔猎的人之中选拔闳夭、泰颠,授予他政事,结果西方的各个部落被降服。因此在这些时候,即使享有厚禄、身居尊位的大臣,没有不敬惧并且戒惕的;即使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人,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道德的。因此贤士,是用来辅佐和接替(圣明的君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