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书本课题2008年5月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08020417。参与课题研究的有邢台学院的顿淑兰、许存格、陈秀英、席明静、马雪玉,还有邢台市五中的闫军英和邯郸学院的郭海英。1.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价值(1)概念界定地方高校:指本世纪以来由专科层次升为本科层次的院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尽量吻合,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教学型本科院校。逃课:是指学生在未经请假情况下的一种旷课行为,也泛指学生在课堂上做着与课堂内容无关事情的旷课行为。前者称显性逃课,后者称隐性逃课。本课题的研究包括以上两种。(2)问题提出学校升本以来,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我们观察到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减少逃课的发生,学校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如上课点名、督导团日常检查、出勤与期末考核挂钩、学生出勤和教师考核挂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显性逃课现象,却加大了隐性逃课现象的发生。在逃课发生的概率上,我们发现专业课总体上好于公共课,小班课好于合班课。但对学生逃课的深层原因需做理性思考。从学生角度看,专科升至本科,学生素质提高,相应地要求教师素质提高,并且提高幅度应尽量吻合;从培养目标上看,专科层次单一培养目标应朝多元化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从而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从管理看,建立适应本科层次的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以保证人才质量。从班容量到教师素质、教学方式方法,再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体制及评价,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成为学生逃课的原因。探讨该类院校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在学校资源等条件许可范围内作出调整和改变,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3)研究目的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减少甚至基本消除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4)课题价值对邢台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三所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逃课现状及逃课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大学生逃课的深层原因,提出改进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为以上三所学校管理者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到课率、减少逃课现象(尤其是隐性逃课现象)提供指导。2.研究现状目前对学生逃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之外的其它院校。研究包括: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现象,逃课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集中在公共课和基础课两种课程类型;男生逃课率高于女生;逃课率随年级增高而呈递增性;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在学历方面,本科与博士学历教师授课的逃课率较高,硕士学历的教师所授的逃课率较现的问题,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3)课程论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是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课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各类课程等。从课程论出发,探讨课程结构合理性,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关系,减少逃课想象。(4)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个性心理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学的流派有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行为学派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通过奖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可以控制行为增减或改变的方向。认知行为学派认为,人行为的原因不是因为事件,而是因为人对事件的认识决定的。因此,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或情绪,需要改变一个人的认识。4.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1)研究内容:研究对象:邢台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的在校本科生;逃课发生概率及目前逃课状况;逃课原因: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师素质、教学方式方法、考核体系、班容量。(2)解决的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减少逃课想象的发生。5.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教师问卷主要考查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情况。问卷在参照以往研究基础上自主编写,涉及与逃课有关的因素。为保证材料的真实性,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学生问卷预计发放问卷1000份,采取随堂调查的方式,由任课教师协助完成;(2)访谈法:选取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逃课情况和原因。对共性问题作出总结。在调查中尽量照顾到性别、年级和文、理、音体美、专业课和公共课、小班课和合班的比例平衡;(3)文献法:收集三所院校的课程计划、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督导档案等资料。6.研究路线研读有关大学生逃课的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档案,编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资料进行处理,撰写有关论文和报告,检验有关措施,撰写终期论文和报告。7.预期研究目标和成果(1)阶段性预期目标:调查报告: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报告论文:=1\*GB3①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报告;②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思考;③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2)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8.研究基础(1)课题组共8人,6人专业为教育心理学,1人为汉语言文学,1人为会计学专业;,副教授4人,讲师3人,中一一人;硕士学位6人,本科2人。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2)相关研究课题已经结题4项,论文数篇;(3)研究人员全部为教学一线教师,对学生逃课深有体会,有改变学生逃课的积极愿望;课题组成员责任心强,教学优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4)课题主持人已经和其他两所院校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9.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课题主持人负责确定课题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和安排研究步骤及内容、引导督促课题组成员按时完成与其任务,承担问卷的制定、完成最终研究报告;许存格、郭海英,负责衡水学院和邯郸学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参与问卷编写,负责完成阶段性成果;顿淑兰、陈秀英,负责搜集文献,协调各方关系;并负责完成部分阶段性成果;席明静、马雪玉、闫军英,从事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统计的教学工作,在本课题中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处理。10.经费预算经费开支8000元,项目如下:印制问卷及材料打印2000元;购买资料1000元;调查差旅费3500元;电话通讯费1000元;小型会议费500元。11.参考文献【1】黄彬,大学生逃课的成因及矫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5【2】冯焱,大学生逃课现象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9【3】吴淑娟,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06,4【4】程芳玲,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4,4【5】李介,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6】乔颖,大学生逃课元以及对策探悉[J].中国高教研究,2006,3【7】叶继林,对大学生逃课的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