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提升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提升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提升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提升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提升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āo)急湍(tuān)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B.窥谷(guī)

鸢飞(yuān)轩邈(miǎo)直视无碍(ài)C.经纶(lún)

嘤嘤(yīng)俱净(jǜ)猛浪若奔(bēn)D.独绝(jué)飘荡(dàng)戾天(lì)横柯上蔽(kē)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C.猛浪若奔上善若水D.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4.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B.不亦说乎C.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7.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B.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C.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名词作动词,飞奔)8.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没有一点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翻译: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让人感觉寒冷的树。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从流飘荡从: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

(3)急湍甚箭甚:

(4)泉水激石激:

(5)鸢飞戾天者戾:

(6)经纶世务者经纶:

10.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文中总领全篇的句子是:

。(2)文中点明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是:

。(3)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4)文中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句子是

。11.综合性学习。(1)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模糊不清了,请你结合课文配上一个合适的下联。上联:千丈见底,异水呈现游鱼影下联:

(2)在绘制富春江的魅力旅游名片时,请你为该名片起一个别具特色的名字。答:

(3)为了保护富春江的环境,请你拟一个以环保为话题的标语或广告语。答:

12.填空。(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

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2)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特征。13.(2022山东济宁兖州东方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⑤被⑥径。风雨如晦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⑧。(吴均《与施从事书》)[注]

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③汉:银河。④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⑤春罗:绿萝,一种爬蔓植物。⑥被:同“披”,覆盖。⑦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昏暗。⑧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互相轩邈()②窥谷忘反()③清川万转()④千翼竞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猿则百叫无绝/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与朱元思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春冬之时/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文:

②绝壁干天,孤峰入汉。译文: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青山,请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答: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14.(2022陕西宝鸡凤翔期中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后面问题。[甲]《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縹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与顾章书》[南北朝]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③相杂绵绵④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茸⑤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

①仆:自称谦词。②薜萝: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之服。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③英英: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④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声。⑤葺:修建。⑥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⑦办:具备。(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泠泠作响()经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译文: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

(3)请用标点符号给下列句子断句。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答:

(4)两文都是写景抒怀,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之情,《与顾章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

。15.(2022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吴均就开始撰写《齐春秋》,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书不实”为由,派人责问,下令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材料二

吴均在南朝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以“吴均体”为后人所熟知。吴均诗中“清拔有古气”者,多在五言,而尤在五言拟古诗。无论写征战之激烈,北地之苦寒,报国之志气,皆骨力遒劲。“吴均体”无论是赠答送别好友,与好友重逢,还是思念友人,都亲切真挚,俊丽清爽,一洗南朝绮艳之诗歌风调,又有古诗的温丽悲远。“吴均体”诗能在当时讲求声律之风大炽的情况下注重炼字。(1)吴均好学有俊才,人称“古之狂者”。下面是有关“狂”字的解释,请你结合材料一、二,选择其中一个恰当义项,并说说具体表现。答:

(2)请依据材料二,试判定下面哪一句诗不属于“吴均体”,并说明理由。A.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B.泣听离夕歌,悲衔别时酒。C.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D.风急雁毛断,冰坚马蹄落。答:

参考答案1.答案

DA.缥piǎo。B.窥kuī。C.俱jù。2.答案

CA.独一无二的/断,停。B.向上/在上边。C.好像。D.笔直/直接。3.答案

C正确的划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答案

B骈句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以此为根据判断即可。5.答案

CA.“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的修辞。B.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C.此句没有运用修辞。D.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故选C。6.答案

AB.“说”同“悦”。C.“反”同“返”。D.“转”同“啭”。7.答案

D“奔”是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8.答案

C应该是“苍翠的树”,不应为“让人感觉寒冷的树”。9.答案(1)跟、随(2)表示约数(3)超过(4)冲击,撞击(5)至、到达(6)筹划、治理10.答案(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1.答案(1)(示例)万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2)(示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示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12.答案(1)吴均南朝梁叔庠吴均体(2)山水小品“千丈见底”“直视无

碍”“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3.答案(1)①向高处远处伸展②同“返”,返回③河流④飞鸟(2)C(3)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②笔直的峭壁直插云霄,陡立的山峰进入了银河。(4)①都抓住山高峻,植被茂密的特点;②都采用了多视角多感官的写法,有仰视、有平视、有俯视,还有远眺,有视觉、有听觉;③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山的动感与生机;④都使用了夸张等修辞手法;⑤都写了观赏山水产生的感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5)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不愿为世俗所累,暂时忘怀的欣慰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的能力。A.……的人。B.就。C.给/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的。(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将关键词落实到位,如“鸢”“戾”“绝”“汉”等。(4)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找出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如从景物特点、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修辞手法、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5)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在整体理解两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概括,如从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从乙文中“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可知,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内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参考译文][乙]

故鄣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笔直的峭壁直插云霄,陡立的山峰进入了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手臂相接。秋露变为霜,绿萝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14.答案(1)línglún(2)①这种地方被仁人智者所喜爱,岂是虚言啊!②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3)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