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厦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届福建厦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届福建厦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届福建厦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届福建厦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福建厦门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任务一(40分)活动一:“星”耀古典诗文长河1、古诗文涵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九年级开展诵读、品味经典诗文的阅读活动。(10分)

班级将制作宣传展板,请补充以下信息。

李白始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①

”;白居易心系苍生,以“②

,心忧炭贱愿天寒”来叙写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刘禹锡身处绝境,用“③

,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阐明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韩愈善识人才,发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⑤

,⑥

”的感慨;范仲淹用“⑦

,⑧

”(《岳阳楼记》)来表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的精神;欧阳修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⑨

”;苏轼抒写了“但愿人长久,⑩

”的美好祝愿。

活动二:“典”亮中华传统文化

2、班级举行典籍评选活动,请参与以下讨论。(8分)

主持人:由央视①_____(cè)划的《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它讲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典籍的流传、源起的故事。

同学:我推选第一期节目中介绍的《尚书》,它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被称为“史书之源”。节目用一种别出心②_____(cái)的方式,让现代的读书人撒贝宁与秦朝博士伏生(

)时空对话,共读《尚书》。

我:我看了最近播出的第二季,班昭历时十余年续补父兄未完成的《汉书》。正是有无数这样的中国人(

)了先辈的遗志,并(

)地努力,我们的民族才能③_____(yì)立于世界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跨越

继承

坚持不懈

B.超越

继续

坚韧不拔

C.跨越

继承

坚韧不拔

D.超越

继续

坚持不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分)

活动三:追随诗圣人生足迹

班级开展关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22分)

材料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杜甫《石壕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材料二: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①。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②,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兵曹参军:官名。后文“右拾遗”“司功参军”“功曹”均为官名。②高适:唐代诗人。

3、下列对材料一的诗句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暮投石壕村”开篇寥寥五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也交代了整个事件的缘起。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句既描述了诗人之所见,又暗含着他强烈的爱憎情感。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直抒胸臆,推己及人,表达自己的愿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描写,同时也点明了时令。

4、阅读材料二,解释加点词。(3分)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①后徙河南巩县关联教材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1)徙:②请自帅师讨贼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帅:军队的主将。(2)帅:③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出:①由内向外走;②付出;③出发;④脱离,离开;⑤离京为官,外放。

(3)出:5、下列对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D.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6、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3分)

②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3分)7、杜甫的三首诗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8、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杰出的艺术成就,也在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杜甫的人格魅力。(4分)

任务二(50分)

活动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9-13题。(21分)

新衣服

佚名

①过年穿新衣是公认的习俗。大年初一,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可能,都会把最好最新的衣服穿在身上。新衣,笑脸,春联,让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也喜庆起来了。

②每年除夕,妈妈都会细心地把新衣服拿出来,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头,此时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欣慰。我们也因此兴奋得很晚才能入睡。

③鞭炮声或远或近不时地传来,小山村几乎一夜未眠。当隐约听到大门外有小朋友的嬉闹声,我们便会争相坐起来穿衣服。有时,我和弟弟紧挨脖颈的衣扣扣不上,需要妈妈逐一帮忙。那时,我就会清晰地听到妈妈皴裂的手接触新衣裳时发出的“嗤嗤啦啦”的响声。等穿戴整齐,我们便会冲出去,和邻家伙伴互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也会为衣服上多出两个口袋而高傲地挺起胸膛……

④记忆里的那个年代,也常会遭遇些窘迫和无奈。和许多家庭一样,父母几乎要倾其全年的收入才能为孩子们换上一身新衣裳。爸爸在外地教书,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妈妈因为繁重的劳动,每到冬季,手都会冻裂、发痒,揉搓时发出沙沙的声音,让我们非常心疼。类似这样的声音,也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个抹不去的符号。

⑤那时候,过年时穿上新衣裳,真是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梦想!为了圆梦,许多家庭还要自己纺花织布。我家虽然很少织布,但那不多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⑥织布,从古到今是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但母亲动手织布,更是为生活所迫,远不像如今这样,为的是享受棉布的诸多优点。从籽棉到织成布,工序十分繁琐。籽棉被弹成皮棉后,要撮成棉条,用纺车纺成线,经过络线、穿综等,再进入穿梭引线的织造。

⑦记忆中,大多是冬天纺花,春天织布。

⑧在那长长的冬夜,一盏昏暗的油灯映照着妈妈有节奏的扬手转臂的身影,纺车发出细微的嗡嗡的似蜜蜂忙碌的声音。有时半夜醒来,我迷糊着对妈妈说:“妈,睡吧。”妈妈会习惯地借机站起来活动一下手脚,给我拉拉被角,说:“纺完这根棉条便睡。”有的夜晚寒风凛冽,窗户纸被风刮得呼啦啦作响。间或有玉米秸秆被风从垛上掀下来,便会发出更大的声响。但有妈妈在身边,我们没有恐惧和噩梦。

⑨有些程序,常常需要邻里的婶子大娘们帮忙。参与这很有成就感的劳动,场面热闹而喜庆。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妈妈是那天最忙碌的一位。她端庄微笑,脚步轻盈,两条漂亮的辫子垂在腰际,有节律地摆动着。这就是妈妈年轻时留给我的最美印象!

⑩因为整个村子就一部织布机,也许后面有几家在等着用呢。所以,织布那阵儿,也会是妈妈最辛苦的日子。这样的耳闻目睹,让我对织布比较熟悉。记得八十年代曾有一首流行歌曲,叫《金梭和银梭》,很难想象,若现在为孩子们教唱这首歌,不知要对“金梭和银梭”做怎样的解释才能让孩子们弄明白呢。

⑪时光飞逝,童年离我已很遥远,但过年的情景常常让我回味。在春节将临的日子,更让我想起母亲亲手做的温暖我一生的新衣裳。妈妈为我弄扣子时皴裂的手摩擦衣服表面发出的声音,又会清晰地响起。这声音离我很远也很近……

(摘自网络,有删改)

9、对于文章的理解,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于“我”,在小山村过年喜庆的原因之一是可以穿新衣服。

B.文中的妈妈织布是受生活所迫,也是为了孩子有新衣服穿。

C.选文主要采用了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讲述美好的故事。

D.选文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质朴无华充满温情,使人动容。

10、第④段提及那个年代会遭遇些“窘迫和无奈”,请结合全文,概括是哪些事。(3分)

11、品析语言。

①等穿戴整齐,我们便会冲出去,和邻家伙伴互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也会为衣服上多出两个口袋而高傲地挺起胸膛……(赏析加点词语)(3分)②这声音离我很远也很近……(赏析句子)(3分)12、选文用大量的笔墨写“织布”,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13、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不言而喻的。选文中的妈妈和孟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5分)

链接材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活动二:思辨类文本阅读,完成14-16题。(12分)

服饰随想

王东

毫无疑问,服饰就是一种文化。

服饰首先体现生产、生活的实际意义。战国时期,为加强军事实力,赵武灵王毅然实行“胡服骑射”,脱下了代表中原文化的宽袍大袖。一千多年后,北魏孝文帝以汉服代替鲜卑旧服,以适应中原农业社会生活。这两位富有改革精神的封建君主,都向先进的、更富生命力的不同文化学习。

服饰一定程度上还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清初清兵入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大江南北不知上演了多少幕惊心动魄、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啊!这种啼笑皆非就在于,当初人们视剃头留辫子为蛮夷之辱,宁死不受,在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驯化”之后,面对清末革命党剔除蛮夷(剪辫子)的大刀,有的人又“宁死不受”。不同习俗、不同服饰之间的较量,其实质还是不同思想文化之间同化和反同化的较量。

服饰还可以反映个人的志趣和品味。有些人把服饰作为见心明志的手段。屈原“冠切云之崔嵬”“制芰荷以为衣”,以“奇服”来彰显自己的洁身自好。同样的,后来的魏晋名士,往往以奇特怪诞的服饰来表示自己的某种人生态度。

也可能正因如此,我们生活中习惯于以貌取人。改革开放初期,长头发、小胡子、大鬓角、喇叭裤是小流氓的行头;曾经,西装革履也是数典忘祖的“假洋鬼子”的装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凡新出现的为少数人所穿戴的一律斥之为“奇装异服”。

我们总习惯于这样一种选择定势,衣着打扮中规中矩的就是好孩子,花里胡哨的就是坏孩子。有那么一段时间,长头发青年让人畏而远之,可是不久后,这帮人却齐刷刷地剃了光头。现在搞艺术的留长发的不少,可同时也有相当的艺术家剃着光头。如果让这几类人同时站在这种直线思维的人面前,不知他该作出怎样的判断。

其实我们谁又不是奇装异服的俘虏?紧身束腰相对于峨冠博带是奇装异服,中山装相对于长袍马褂是奇装异服,西装相对于中山装是奇装异服……我们一路除去旧服,一路换上新装,一边口中嫌弃奇装异服,一边频频出入于时代的“更衣室”里试穿着新的奇装异服。较之那些我们认为离经叛道的着装前卫者,我们只是有点落伍而已,用不了几天,我们便“缴械投降”“同流合污”了。

(摘自网络,有删改)

14、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A.赵武灵王向少数民族文化学习,北魏孝文帝向汉文化学习,都是向不同文化学习。

B.清兵留辫子,革命党剪辫子,人们都不接受,反映思想文化同化和反同化的较量。

C.屈原“冠切云之崔嵬”“制芰荷以为衣”的行为都是把服饰作为见心明志的手段。

D.作者对人们“缴械投降”“同流合污”,成为“奇装异服的俘虏”,提出明确批评。

15、服饰除了用来蔽体御寒,还有哪些意义?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3分)

16、有人认为,“人的衣服跟人的思想一样,不断在变,凡是新的固然不一定是好的有价值的,但是,凡是好的有价值的,却差不多都是从新的中产生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及选文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奇装异服”的看法。(6分)

活动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问题。(11分)中国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文化的发展史就是穿在身上的中华美学史。

材料一:

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

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

材料二:

当下,“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

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

材料三:

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了时尚。

17、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句“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描绘的是唐代的妇女服饰。

B.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C.央视《衣尚中国》节目用更新颖的方式引导大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D.表二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2022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

18、请结合材料二,根据下面链接语段中孔明服饰的特征,谈谈作者描写的用意。(3分)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

19、学校“鹭岛汉服社”接受《衣尚中国》的采访,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谈谈看法。(5分)

活动四:名著阅读,完成问题。(6分)20、根据《水浒传》选文,写出对应的人物。(3分)

①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

②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③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21、根据如图的人物形象,判断他是谁?并写出两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情节名称。(3分)

任务三(6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能承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阔大胸怀,会容纳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淡然洒脱,也积蓄着艾青“终有一天,海水和泪都是甜的”的坚毅和勇气……

我们在真实的海边或在心灵之海,以文寄情,期许未来。请以“成为一片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千里马常有

⑥而伯乐不常有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⑨在乎山水之间也

⑩千里共婵娟

2.(1)①策;②裁;③屹。

(2)A

(3)示例:它讲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典籍的源起、流传的故事。

3D

4、①迁移,迁徙;②带领,率领;③⑤。

5C

6、①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很好),就召见他来写文章,并授予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②(杜甫)于是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7、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战争频仍,社会黑暗腐朽等);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等)。

8、示例,杜甫的人格魅力表现在:不畏强权,直言劝谏,在友人房琯被贬时,杜甫冒着被牵连的危险,敢于劝谏肃宗皇帝,说房琯有才,不宜罢免;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自己身处逆境,生活困窘,仍盼牺牲自我,大庇天下。

9C

10、①父母几乎要倾其全年的收入才能为孩子们换上一身新衣裳:②爸爸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③妈妈因为繁重的劳动,每到冬季,手都会冻裂;④妈妈熬夜给我们纺花织布:⑤爸爸在外地教书,父母两地分居,生活更辛苦等。

11、①从句子中的“冲”一词,可以看出孩子内心的狂喜。“高傲“一词能够表现出孩子的激动、得意又带有一点点傲娇,内心里溢满了过节的甜蜜和快乐。

②于我,这声音仿佛很远,绵延到了遥远的童年;这声音又很近,近得就像妈妈的轻声细语,正温婉地讲述着昨晚的故事。结尾余韵悠长,引人回味。

12、文章使用大量的笔墨写“织布”,是为了再次强调新衣服的来之不易。内容安排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妈妈辛勤劳作的尊重,对她的劳动成果的怀念与珍惜。

13、示例:文中的母亲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身体力行的。而孟母,看似严苛,但能形象地教育孩子珍惜光阴,认真学习。她们对孩子的教育殊途同归,为孩子做出了表率。

14D

15、服饰首先体现生产生活的实际意义,其次一定程度上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还可以反映个人的志趣和品味。

16、示例:对所谓“奇装异服”要有理性的态度和认识,不一味否定和排斥。服饰一定程度上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新思想和思想的新发展,往往由新事物带来,能容纳“奇装异服”等新事物,有利于保持思想的活力和思想的新发展。当然,从社会交往来说,也要注意着装得体,注重穿衣的场合。

17B

18、表现了诸葛亮洒脱、风度翩翩的特点,暗含诸葛亮足智多谋,表达对他的赞美与欣赏之情。

19、示例: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传统服饰新的审美表达;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推进传统服饰文化创造性转化;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渠道,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服饰文化)教育,加深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进行积极引导,让中国传统服饰成为影响更广、更深的服饰新时尚。

20、①戴宗

②吴用

③林冲

21、鲁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