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读准“还、教、将”三个多音字。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并学习运用“查找资料”这一理解诗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能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渴望国泰民安的思想感情。能有韵律地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 1.能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渴望国泰民安的思想感情。能有韵律地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难点:对古诗创作背景的理解有欠缺。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早就耳闻咱们舜耕的同学个个腹有诗书,闻名不如见面。下面我们就做个“飞花令”的小游戏。我们以“月”字为主题字,看看谁诵出的含有“月”字的诗句多,开始!(一)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出示单元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我们来进行第七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这句话。谁来读一读。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家国情怀。围绕这个主题一共有四篇课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单元的首篇课文。齐读课题。21古诗三首”2.我们先看第一首《出塞》。齐读课题。3.谁知道“塞”是什么意思?那么现在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小结: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时经常用的题目,人们看到出塞这两个字就能想到边塞诗,(板书:边塞诗)他可以说是边塞诗的标志。你了解边塞诗吗?(生谈,师补充)“作者王昌龄就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接下来就让我们感受他的名作。”(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出塞》: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请你来读。”3.多音字指导。“这首诗里有多个多音字,其中这三个特别容易出错,下面结合着注音自己再来读一读吧。”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诗的韵律,那就是在朗读时进行恰当的停顿(出示带斜线的诗文)。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再来读一读吧。”4.学生自己练习有韵律的朗读。5.指名再读。“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6.齐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诗意了吧。(三)学习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教室配乐诵诗,学生想象画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提问:这是什么时候的明月照着边关啊?有不同的理解吗?是的,这里是说“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3.师:既然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边关,我们把它直接改成“秦时汉时明月关”不是更好理解了吗?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好吗?4.小结:这里“秦时”“汉时”分开写,更能突显出时间感和历史的悠长。自秦朝建立起防边筑城的措施以来,直至盛唐时期,近千年来战事就没有停止过,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5.那么这句话该怎样读呢?自己先来读读。指名朗读。谁再来读一读。6.诗中还写到了明月,结合课前我们背诵的含有“月”字的诗句,你发现诗人常用月亮表达什么?”小结:自古以来,好多诗人都是借月亮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7.在该句中有没有这层意思呢,自己再来读读这两句,说说你的理由。8.那么,由“人未还”你想到了什么?小结:“是啊,连年战事,使得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由年轻到年老。因为战争没有结束,他们就无法回到家乡。”9.同学们你们知道戍守边关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自由说)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这只是边关生活一个小小的缩影。下面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谈谈你的体会。10.指导朗读、渲染: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将士战骨埋荒外———读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眼欲穿、哭断肠———读刚刚,我们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的方式理解了诗文的前两句。贴板贴: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四)学习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作者面对着近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自己读一读3、4句吧2.提问: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话呢?(预设:借助注释)贴板贴:借助注释小结:“针对这句话,课文中提供了大量的注释,结合注释自己理解一下这两句的意思。”3.学生理解诗意。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提问:刚才大家提到了李广将军,那么你对李广有什么了解?(生介绍李广)小结:这位同学不但查找到了资料,还用自己的话概括了出来,值得我们学习。贴板贴:查找资料6.补充:李广曾经驻守在龙城,他骁勇善战,使得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闻风丧胆,数年来不敢侵犯。7.“同学们自己再来读读这2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8.从中表达出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小结:是啊,作者希望朝廷重用良将,渴望国家国泰民安。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爱国情怀。(板书:渴望国泰民安爱国)9.那么,体会着这种情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指名2人读。有同学能背过吗?我们一起背一背。(配乐朗读或背诵。)“王昌龄的《出塞》共有两首。同学们课下可以找来另一首品读一下。”(五)迁移学法,学习《凉州词》1.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学习了第一首古诗。(出示课件。)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首古诗《凉州词》板书:凉州词齐读。2.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运用这些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二首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3.汇报(换成诗歌页面)。哪个小组来说说诗作者。哪个小组向来读读这首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诗句的意思。4.那么从这两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哪个小组有感情的读读这首诗?(六)结束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边塞诗,虽然都涉及沙场,内容和情感却有所不同,但无论是“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是“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的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关于家国情怀的诗文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下节课我们用这些方法学习第三首诗。(七)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边图文结合塞出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