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第2课时课题文言文二则单元5单元学科语文年级6年级学习目标1.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辩”字,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难点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复习检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奕》,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的意思?弈:诲:善:援:俱:弗若:然:2、回顾一下课文,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的好,一个学的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孔子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但是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然难倒了孔子。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两小儿辩日》。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思考、讨论问题。通过复习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biàn辩指名认读,相机正音。(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日中:正午。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及:到,到了。盘盂:盛物的器具。圆的为盘,方的为盂。沧沧凉凉:寒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孰:谁为:同“谓”,说。汝:你。4.翻译重点句子。(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2)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3)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的就像车盖,等到中午时就(小的)像盘子,这难道不是远处小而近处大吗?”6.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7.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1.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2.简介《列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5.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1):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故事的起因)第二层(2-5):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故事的经过)第三层: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故事的结果)(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孔子东游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在为日出离人近还是日中离人近辩论无果,于是问孔子,孔子也不能决断。(3)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5)文中“两小儿笑曰”,“笑”有什么含义?A.嘲讽的笑,大圣人也有不知道的。B.骄傲的笑,我们难倒了最有学问的人。C.痛苦的笑,孔子都不知道,那谁还能知道答案呢?……(6)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7)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A.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B.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三、生字书写出示生字:辩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生字归类游戏:送字宝宝回家左中右结构:辩(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辛+讠+辛=辩(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辩-讠+纟=辫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辩”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出示生字:辩:“讠”要小,第一个“辛”竖变撇,舒展有活力。组词、造句(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思考、表达。作探究,披文入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探究。理解、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通过分析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道理。通过汉字的书写,提高对字词的理解。课堂练习一、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二、相似字组词。辩()盖()凉()辫()善()掠()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课堂小结《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两个小儿争持不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的故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