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南方新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配套课件]第一页,共50页。第二部分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二页,共50页。考纲要求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理解)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力层级:理解)第三页,共50页。考纲阐释文言文部分的考纲在2014年进行了修订,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1.从考点来看,删去了“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及题型设置如下:(1)重点词语的解释。主要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所选的词语出自多篇文章,但基本不会超出考纲规定的篇目。(2)句子翻译。2016年翻译两句话,要求考生翻译全句。(3)内容理解。2016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综合近三年的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的热门考点有:重点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主旨理解、思想感情。题型分值1.重点词语的解释,近3年为填空题,3分。2.翻译句子,4分。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近3年为选择题,3分。(续表)第四页,共50页。一、(2016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桃花源记第五页,共50页。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第六页,共50页。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答案:(1)感到诧异(2)类(3)计划第七页,共50页。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1)(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到都感叹、惋惜起来。第八页,共50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在本文。
答案:D第九页,共50页。二、(2015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第十页,共50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第十一页,共50页。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答案:(1)大约(表示估计数)(2)凄清、冷清(3)留、停留第十二页,共50页。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答案:(1)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第十三页,共50页。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第十四页,共50页。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解析:“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答案:C第十五页,共50页。三、(2014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十六页,共50页。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第十七页,共50页。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答案:(1)仔细(2)偏爱(3)间或、偶然第十八页,共50页。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案:(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第十九页,共50页。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第二十页,共50页。解析:“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答案:D第二十一页,共50页。相关知识归纳详见《必备锦囊》。第二十二页,共50页。一、考情简析及备考策略概述【题型总特点】
1.选文源自考纲推荐的24篇。总分10分,分为三道题。第6题以填空方式考查3个文言词汇,每题1分;第7题考查两句翻译,每题2分;第8题以四选一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理解,3分。2.文言词汇多考查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第二十三页,共50页。
3.选择题的考查涉及关键语句的理解、主要人物的评析、写作特色的赏析、重要内容的分析、行文思路的概述、写作意图的把握和比较阅读。【备考建议】1.逐篇熟读成诵,至少要求背诵精彩段落和名句。2.逐篇梳理课文常见文言词汇,并在理解基础上熟记:(1)古今异义词;(2)通假字;(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典型虚词;(6)其他常见文言词汇。第二十四页,共50页。3.掌握翻译的方法,逐篇筛选课文可能翻译的重点句子,逐句过关。4.逐篇整体把握基本内容和写作意图。5.通过反复训练、自编试题、过关测试等方式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第二十五页,共50页。二、具体考点梳理(一)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就是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两个知识点:一是一词多义现象,二是重点文言实词的释义。从近三年中考来看,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文言实词释义。内容主要是所选文段的重点词语,题量一般为3小题,分值为3分。
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第二十六页,共50页。—概念分类及举例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如“亡”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本义:逃亡)②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引申义:丢失)③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通“无”,没有)第二十七页,共50页。—概念分类及举例古今异义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①词义扩大。例:“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②词义缩小。例:“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③词义转移。例:“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④感情色彩变化。例:“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⑤单双音节的变化。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续表)第二十八页,共50页。—概念分类及举例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近或相同,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①音同(近)通假。例:“食之不能尽其材”中“材”通“才”,才能。②形似通假。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愉快。(续表)第二十九页,共50页。—概念分类及举例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①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福”(赐福)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例:“远小人”中“远”(疏远)③名词活用作状语。例:“斗折蛇行”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④动词活用作名词。例:“虽乘奔御风”中“奔”(奔驰的快马)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吾与汝毕力平险”中“险”(险峻的大山)⑥使动用法。例:“凄神寒骨”中“凄”(使……凄凉)⑦意动用法。例:“渔人甚异之”中“异”(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续表)第三十页,共50页。【考题举例】(2016年安徽省卷)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成语)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第三十一页,共50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第三十二页,共50页。【习题】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交错相通(3)完全、都
[答案](1)开阔敞亮的样子(4)清澈
(5)摆开陈列第三十三页,共50页。[答题指导]
从今年的具体题型来看,对实词的考查依然是偏重于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方面的考查。其中“豁”“洌”属一词多义中的本义;“悉”“陈”属引申义;“交通”属古今异义中的词义转移。第三十四页,共50页。(二)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就是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中的句子,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主要是文段中的重点句、关键句、难句、特殊句、特色句、主旨句等。第三十五页,共50页。【考题举例】[原文见“(一)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的考题举例]【习题】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答案](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第三十六页,共50页。[答题指导]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中的重点词汇为“平旷”“俨然”。其中“俨然”的“然”较常见,有“……的样子”之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中,重点词汇为“临”“渔”。其中“渔”是“钓鱼”之意。第三十七页,共50页。1.翻译的标准和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可概括为“信”“达”“雅”。
(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2)达。所谓“达”,就是译文要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3)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要规范、得体、生动、优美。第三十八页,共50页。2.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运用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例:“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第三十九页,共50页。 (2)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两者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第四十页,共50页。3.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扩”“换”“留”“删”“补”“调”六字,即六字诀。 (1)扩。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单音节词与另一个字组合,扩充为双音节词,或者直接用对应其意义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译为:晋朝的陶渊明偏偏喜爱菊花。
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于是”“虽然”“妻子”“以为”“交通”“可以”“卑鄙”等。第四十一页,共50页。
(2)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用法已经改变,语法已经不用,在翻译时,应将这些古语换为今语。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如:①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汤”应翻译为“热水”。②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应翻译为“案件”。第四十二页,共50页。 (3)留。现代汉语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翻译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词语。这主要指:①古今通用的词语,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大”“小”“长”“短”等。②古代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
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帝王年号)、“承天寺”(地名)、“张怀民”(人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第四十三页,共50页。
(4)删。凡是古代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因而翻译时无须译出。 如: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对于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翻译时则不能删去。
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译为:渔人对这(桃花林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之”为代词,代指前文渔人看到的景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不能删去。第四十四页,共50页。
(5)补。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及介词的宾语等。如:①(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补主语)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补谓语)③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补宾语)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医药现代化在立陶宛市场的拓展策略分析报告
- 甘肃兰州2024中考数学试卷
- 高唐县中考二模数学试卷
- 阜阳小学面试数学试卷
- 改大学期末考数学试卷
- 家国情怀在大学生国际化视野与全球责任中的体现
- 演讲实践对学生语言规范和修辞技巧的影响
- 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农民收入多元化路径
- 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 大车司机安全培训
- 罐体吊装施工方案
- 广州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面试考核参考题库
- 天耀中华合唱简谱大剧院版
- 疾控中心慢病培训课件
- 夜市防恐防暴应急预案
-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
-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300道及答案
- 【大数据背景下汤臣倍健公司物流成本管理8900字(论文)】
- 2024年华为HCIE H13-831-V2.0云服务认证考试必备题库(汇总)
- 《SO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自考高级英语上册课文中英文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