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一页,共106页。目录Contents考情精解读考点1考点2考点4考点3A.知识全通关B.题型全突破C.能力大提升归纳1归纳2归纳3归纳4归纳5归纳6归纳7归纳8第二页,共106页。鉴赏评价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考情精解读1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三页,共106页。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年份文章题材题型考题考点2016全国Ⅰ《金陵望汉江》李白唐诗两道问答题,11分①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②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①鉴赏诗歌的形象;②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2016全国Ⅱ《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唐诗两道问答题,11分①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②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情精解读2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四页,共106页。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年份文章题材题型考题考点2016全国Ⅲ《内宴奉诏作》曹翰宋诗两道问答题,11分①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②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①鉴赏诗歌的语言;②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2015全国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唐诗两道问答题,11分①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②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考情精解读3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五页,共106页。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年份文章题材题型考题考点2015全国Ⅱ《残春旅舍》韩偓唐诗两道问答题,11分①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②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①鉴赏诗歌的语言;②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2014全国Ⅰ《阮郎归》无名氏宋词两道问答题,11分①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②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2014全国Ⅱ《含山店梦觉作》韦庄《宿渔家》郭震唐诗宋诗两道问答题,11分①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②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考情精解读4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六页,共106页。考纲解读命题规律返回目录命题趋势1.近几年侧重对鉴赏表达技巧、语言与评价思想内容进行考查,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以唐宋作品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和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会成为考查的热点内容。3.从体裁上看,仍会以律诗为主。4.从设问方式上看,小切入点是命题的趋势考情精解读5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七页,共106页。知识全通关第八页,共106页。知识全通关1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或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类型多,难度大,考试频率高,因此考生应格外重视,加强训练。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九页,共106页。继续学习正确把握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和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正确分析这两类人物形象,应做到:1.知人论世,注重背景。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结合作品的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如【典例1】,通过作品注释,我们可以初步肯定陆鸿渐是个隐士,之后结合诗歌内容规范作答即可。2.要抓住关键词,从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往往是通过一些关键的字词,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如【典例2】中“醉眼”这一神态,正是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的体现。【考向1人物形象】知识全通关2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十页,共106页。继续学习正确把握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3.要抓住周围的景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古典诗歌经典《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孔雀东南飞》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4.要适当地想象补充。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考向1人物形象】知识全通关3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十一页,共106页。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②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③有人认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④比较两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异同。【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形象,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第二步,分析文本,即阐述为什么是这种特点,从诗中的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三步,指明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考向1人物形象】知识全通关4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十二页,共106页。【参考句式】这首诗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群)(

)的形象。诗歌通过(

)(如语言、手法、内容等),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诗人(或“主人公”)(

)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考向1人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知识全通关5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十三页,共106页。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包括概括单个景物的形象特点,赏析单个或几个景物的形象内涵,分析某类景物的形象特征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考向2景物形象】分析描写对象,把握景物特征知识全通关6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十四页,共106页。【考向2景物形象】分析描写对象,把握景物特征知识全通关7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十五页,共106页。【设问方式】①某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②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该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描摹诗歌形象(意境)。第二步,概括出这种形象(意境)的特点。第三步,分析形象(意境)的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参考句式】这首诗描写了(

)的景象,构成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

)的氛围,从而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诗人(或“主人公”)(

)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考向2景物形象】知识全通关8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十六页,共106页。继续学习(1)表示比喻意。【考向3事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技巧事物形象即物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等。在鉴赏咏物诗的形象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知识全通关9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十七页,共106页。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其中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考向3事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技巧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全通关10继续学习第十八页,共106页。【设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②诗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形象(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③诗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参考句式】这首诗中的()具有()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或“抒发”)了()的情感(或“追求”)。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考向3事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全通关11继续学习第十九页,共106页。若想准确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形象中的感情,需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准确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形象中的感情【考向4诗歌中的形象与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1.明确诗歌形象和作者感情联系的方式。诗歌形象和作者感情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寓情于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托物言志等。1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全通关12继续学习第二十页,共106页。2.抓住景物和感情的基调。这是准确判断诗歌形象和作者感情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景物基调是明丽的,而思想感情是感伤的,那么所描写的景物对思想感情起反衬作用,如【典例6】。如果景物基调是凄凉的,并且思想感情是感伤的,那么所描写的景物对思想感情起到衬托、渲染作用。23.抓住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个艺术境界,它包括思想感情和形象两部分,因而准确判断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也是正确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与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的切入点,如【典例7】。3【考向4诗歌中的形象与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准确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形象中的感情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全通关13继续学习第二十一页,共106页。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词)有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②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③本诗(词)“……”句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第一步,结合诗(词)句内容,描述诗意,概述形象的特点。第二步,点明形象和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如寓情于景、以乐写哀等。【参考句式】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的景象(或“形象”),通过()(如语言、手法、内容等),写出了()的情形(或“心情”),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追求”)。【考向4诗歌中的形象与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返回目录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全通关14第二十二页,共106页。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近年来,高考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的艺术效果,即“炼字”,如2015年广东卷“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2015年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2015年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二是对整句诗句进行赏析,即“炼句”,如2015年四川卷的“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知识全通关15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二十三页,共106页。巧解古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1.套用法。试题中常见“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虚词等。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典例9】中的“清”字。虚词往往能起到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2.删换法。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在赏析时往往是答题的要点。3.倒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考向1炼字】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16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二十四页,共106页。古代诗歌的“炼字”【设问方式】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一个更好?为什么?③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④请简要分析某字的妙处。【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考向1炼字】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17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二十五页,共106页。古代诗歌的“炼字”【参考句式】某字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考向1炼字】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18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二十六页,共106页。鉴赏古代诗歌“炼句”题的“三大注意”1.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等。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等往往对诗句表情达意起很大的作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叠词“暧暧”写出了相隔很远的村庄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之态,画面给人平静安详之感。12.注意诗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典例10】“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中的“从……入”和“逐……来”生动地表现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和叶声与烟缕相伴升起的动态美,“从……入”和“逐……来”是理解两句诗的关键。2【考向2炼句】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19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二十七页,共106页。鉴赏古代诗歌“炼句”题的“三大注意”3.注意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的含意。我们在赏析某一句诗时,只有结合全诗的内容来作分析,才能弄清诗句的多层意思,明了诗句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3【考向2炼句】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20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二十八页,共106页。古代诗歌的“炼句”【设问方式】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某联)的妙处。②某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③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④某版本将某句写作“……”,请结合全诗,比较哪句更好,并说明理由。【答题步骤】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参考句式】这句诗运用(

)的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或“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或“情操”)。【考向2炼句】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21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二十九页,共106页。全面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考向3赏析语言特色】1.了解熟知的诗人的风格,举一反三。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等。了解了这些熟知的诗人的风格,就对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了感性认识,在解题时往往能够举一反三。2.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先要整体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然后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判断,如【典例12】中的“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就是判断整首词语言风格的重要语句。3.掌握常见的语言特色,对号入座。常见的语言特色有:清新明丽、色彩绚丽、平淡质朴、自然流畅、言简意丰、雄浑豪放、含蓄隽永、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活泼……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22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页,共106页。返回目录【设问方式】①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②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③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具体诗(词)句分析。④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特色,即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明丽、雄浑豪放、婉约细腻、幽默活泼等。第二步,析文本,即用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析感情,即指出这样的语言特色对表现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有怎样的效果。【参考句式】本诗的语言具有(

)的特点,本诗通过(

)的描写(或“刻画”“运用”),写出了(

)(分析效果、作用),表达(或“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考向3赏析语言特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全通关23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三十一页,共106页。“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热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四川卷、浙江卷、辽宁卷、山东卷、广东卷、重庆卷等均对此进行了考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值一般为3-5分。一种是从小处设题,即题干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如2013年四川卷问“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另一种是从宽处设题,即宽泛设题,不明确要求。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借景抒情、拟人、比喻、用典等表达技巧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全通关24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二页,共106页。“步步为营”,全面解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1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2【考向1表达技巧】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知识全通关25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三页,共106页。“步步为营”,全面解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3.把握答案特点。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有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主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诗歌中找出具体诗句进行说明。3【考向1表达技巧】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全通关26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四页,共106页。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设问方式】①诗歌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②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③请从“……”角度赏析这首诗。④在表现手法的运用方面,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点?【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概念判断要准确。第二步,指出诗中哪些诗句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并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表达技巧。第三步,指明作用,要从作者的思想情感、诗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句式】这首诗运用了(

)的手法,通过(

)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写出了(

)(分析作用、效果),表达(或“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考向1表达技巧】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全通关27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五页,共106页。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整体脉络1.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对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线索的设置。②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为顺序等。③过渡照应。④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等。⑤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2.掌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2.掌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例如问开篇诗句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的内容构成对比等。问诗中诗句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等。问诗歌结尾的作用,一般可回答: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考向2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全通关28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六页,共106页。返回目录【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②这首诗歌开篇(结尾)有什么特点?③“……”和“……”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④这首诗歌的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谋篇布局的特点,指出其作用。第二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参考句式】这首诗具有(

)的特点,通过(

)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点),写出了(

)(分析作用、效果)。【考向2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古代诗歌的结构布局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全通关29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三十七页,共106页。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从高考命题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评价”题非常少见,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题目大多要求考生回答“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等。

近几年高考题所涉及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壮丽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愉悦、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悲苦、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惆怅、时光易逝之悲凉、怀古伤今之感伤……知识全通关30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八页,共106页。全面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是怀古伤今之情。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清清楚楚。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4.抓住意象特点。如在段克己的《满江红》中,菊花这个意象的特点是孤寂、高洁,抓住了这个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怀便容易揣摩了。【考向1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全通关31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三十九页,共106页。全面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5.抓住注释。命题者给出注释,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6.看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意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的意思;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考生平时备考时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7.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考生就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全诗的思想情感。【考向1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全通关32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四十页,共106页。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④某一意象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参考句式】这首诗通过(

)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考向1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全通关33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四十一页,共106页。客观、公正地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1.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于熟知的作者,考生可从其生平、思想、风格和所处时代挖掘出解读全诗所需要的信息。如陆游,身处民族矛盾尖锐、国势衰微的南宋,始终把洗雪民族耻辱、收复失地作为毕生的事业,因此解读其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对于不十分了解的作者,考生则要抓住注释中介绍其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的关键词,挖掘出隐性信息来解读全诗。2.理解诗歌中富有理趣或有深意的诗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富有理趣或有深意的诗句主要是指诗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考向2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全通关34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四十二页,共106页。客观、公正地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3.从辨析典故入手,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典,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化繁为简,使语言精练的同时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让人联想、玩味。这是诗歌创作中用典的“规矩”,也可运用于鉴赏,考生如懂得典故则能将诗歌理解得更深刻。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组织答案时,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词不达意、答非所问的情况,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考向2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全通关35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第四十三页,共106页。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②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过分析诗歌和某人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要注意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析)。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参考句式】这首诗描写了(

)(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写出了(

)(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某人的评价分析作用)。返回目录【考向2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全通关36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四十四页,共106页。题型全突破第四十五页,共106页。继续学习【考法示例】原文展示[2016·全国新课标卷乙卷(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题型全突破1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四十六页,共106页。继续学习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诗人眺望汉江远去的感想。前四句描写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五、六两句写六朝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最后四句写道: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而罢竿了。诗人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而是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借用典故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哀愁。题型全突破2【考法示例】文脉梳理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四十七页,共106页。继续学习诗歌类型唐诗、写景抒情类思想感情歌颂盛世、怀才不遇所用意象汉江运用手法比喻、用典、寓情于景

题型全突破3【考法示例】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四十八页,共106页。继续学习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与分析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考法示例】题型全突破4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四十九页,共106页。【考法示例】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点出要结合典故来分析,因此,解题时要先弄清任公子这个典故的内涵。通过注释可知,任公子的典故是写他已无鱼可钓,而水无巨鱼是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说明大唐盛世平安,表明了作者对其的歌颂之情;而自己好比任公子,既然这是太平盛世,那么也就没有机会施展才干,故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之感。这样一分析,答案便不言而喻。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返回目录题型全突破5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五十页,共106页。能力大提升第五十一页,共106页。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能力大提升1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特色说明示例赏析冲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第五十二页,共106页。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能力大提升2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特色说明示例赏析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新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第五十三页,共106页。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能力大提升3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特色说明示例赏析自然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第五十四页,共106页。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能力大提升4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特色说明示例赏析豪放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语气高昂,感情悲壮,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