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用)第一页,共68页。第二页,共68页。命题探究考情解读1.2018年高考命题形式有何变化?据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命题继续为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道主观题。分值保持不变。这一变化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第三页,共68页。2.从体裁、作者和题材的角度切入,你能发现什么命题规律?①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②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③从题材上看,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第四页,共68页。3.分析高考题目设置和考点分布,对我们高考备考有什么启示?①题目设置直问直答,考查点明确。②考点方面,重点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2015年全国卷Ⅱ开始涉及语言的考查,形象的考查一般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第五页,共68页。第六页,共68页。第七页,共68页。古代诗歌诗古体诗唐以前的诗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严格规定,可算自由诗。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各句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第八页,共68页。古代诗歌诗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词词萌生于南朝盛于宋。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第九页,共68页。古代诗歌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小令一般以一支曲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第十页,共68页。第十一页,共68页。第十二页,共68页。第十三页,共68页。第十四页,共68页。第十五页,共68页。第十六页,共68页。第十七页,共68页。第十八页,共68页。第十九页,共68页。第二十页,共68页。一二三四五六(1)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南北朝时期何逊的《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七第二十一页,共68页。第二十二页,共68页。第二十三页,共68页。第二十四页,共68页。第二十五页,共68页。一二三四五六②宾语前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七第二十六页,共68页。一二三四五六③主、宾换位。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林暗风惊草),将军夜引弓”等。④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七第二十七页,共68页。一二三四五六1)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中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2)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下句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七第二十八页,共68页。第二十九页,共68页。一二三四五六(3)省略压缩词语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作者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七第三十页,共68页。第三十一页,共68页。第三十二页,共68页。一二三四五六②意象组合古典诗词的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皆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再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七第三十三页,共68页。第三十四页,共68页。第三十五页,共68页。第三十六页,共68页。第三十七页,共68页。第三十八页,共68页。第三十九页,共68页。第四十页,共68页。读懂诗歌的基本程式:(一)看标题,抓题眼;(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解,抓暗示信息;(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第四十一页,共68页。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Ⅱ卷)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1分)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1分)题目:地点、季节、边塞诗注释:作者身份、背景第四十二页,共68页。第四十三页,共68页。第四十四页,共68页。第四十五页,共68页。第四十六页,共68页。第四十七页,共68页。第四十八页,共68页。第四十九页,共68页。第五十页,共68页。(二)看作者,知人论世;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或者寄情山水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第五十一页,共68页。[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第五十二页,共68页。解析:有了注解对诗人的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第五十三页,共68页。(三)看注解,抓暗示信息;注解是诗歌鉴赏题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时代背景或是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第五十四页,共68页。[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五十五页,共68页。第五十六页,共68页。1、用“秋”表达诗人关注时局之感。“秋风”意味着古代边境的战事紧急。2、汉关、朔云、边月、西山:暗示边塞的环境特征。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4、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渲染悲凉的氛围。5、杜鹃:哀怨、凄凉或思归的象征。6、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四)看(典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第五十七页,共68页。第五十八页,共68页。第五十九页,共68页。第六十页,共68页。第六十一页,共68页。第六十二页,共68页。第六十三页,共68页。第六十四页,共68页。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之类。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第六十五页,共68页。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格律诗中的转句与合句。词中上下片的首句尾句,及过片等。
典故句:辨析所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学设计-5.2 动画的制作-
- 2025年航空《民航基础知识教程》试题及答案
- 校园应急安全教育基地
- 生活垃圾收集信息公开机制建设方案
- 中小学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水配套用户接入管理与实施方案
- 生活垃圾焚烧厂消防系统建设方案
- 热力系统低碳技术应用方案
- 酒店建设环保措施实施方案
- 校园周边安全教育课件
- 呼吸道合胞病毒护理查房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项目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及村民的协调措施
- 2024澳大利亚技术移民与留学服务协议
- 名著阅读《童年》导读课课件
- 《无人机测绘技术(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国有企业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 合规风险管理制度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赢”与“迎”写作指导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