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第四单元第3讲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救济时空定位医疗社会救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病坊针灸铜人《本草纲目》官方储备民间义仓养病坊众济院慈善组织兴起养济院时空坐标《千金方》《唐本草》常平仓制度族内创设义田春秋战国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四诊法一主干整合1中国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主干整合1.概况疫病概念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种类天花、鼠疫、斑疹伤寒、西班牙流感防治重视公共卫生:不少地方官在任期内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进行疫病防治: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防治天花,明朝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建立救治机构: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收治病人中医药战国时期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晚期①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②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朝①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②《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2.古代医学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我国古代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农耕经济发达。(2)政治因素:大多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动。(3)文化因素:统治者重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奠定了人才基础;儒家经世致用,明德修身以及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道家阴阳调和辩证思想的影响。3.传统中医与近代西医的区别

传统中医近代西医理论上把人置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强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注重考察整体间的功能联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把人作为一个客观独立的生物实体单独加以考察,注重局部证据技术上注重“辨证诊疗”,强调“望、闻、问、切”借助先进仪器,诊断讲求精确从医资格认定上没有统一的医疗教育体制形成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医疗实践上公共医疗设施不完善,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相对不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实践制度,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二对点训练11.(2022·昆明高三一模)据汉代医学著作《难经》阐述,人体之气在通过全身经脉运转周身的过程中,会随着时令阳气的升降而升降,故针刺治疗时针刺的深浅程度理应随之变化,如春夏之时,人气随阳气升而升,当浅刺。材料说明A.医学发展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中医理论体系逐步成熟C.《难经》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D.中医治疗注重实验总结√对点训练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对点训练3、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其中的相关材料已经涉及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传染科、皮肤科、寄生虫病等。据此可以推知A.中医在世界医学领域地位重要B.《说文解字》对中药学贡献大C.中国古代中医学体系建立完善D.汉代医学已得到了一定发展√对点训练4、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繁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对点训练一主干整合2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概况社会救济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表现①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②隋唐时期:既重视官方储备,也提倡民间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③宋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④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特点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意义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会赐给高龄老人鸠杖,以示尊重唐朝以后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明初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2.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特征(1)整体保障水平较为低下,覆盖面较广。(2)具有规范化法律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3)保障待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点在养老保障中体现最为明显。(4)社会保障水平与综合国力相互影响。(5)社会保障的水平受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影响。二对点训练21.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先后出土了8根王杖(又叫鸠杖)以及《王杖十简》等。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皇帝给高龄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老人凭王杖有诸多优待,王杖象征着长者不可侵犯的地位。据材料可知A.汉朝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B.王杖具有尊老敬老的意义C.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形成D.独尊儒术后赐杖制度建立√对点训练2.宋朝时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倡办义田,在家族和乡村开设义学,诵读经书,提高平民的认识水平,通过义田的平均分配来舒缓贫富分化。范仲淹通过这一做法A.实现民间组织与封建政府的相互平衡B.完善了宋代社会的救济体系C.寻求对社会基层实行有效控制的方略D.成为乡村教育儒学化的开端√对点训练3、王文素在《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中将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措施,依据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这体现了1赈给粮食、银钱、布帛、耕牛2赈贷,如赈贷种子和口粮3赈粜,国家把掌握的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灾民4蠲(juan)免、缓征赋税5对流民的救济保障A.救灾手段的多样性特征

B.政府与民间合力救助C.救灾对象单一性的特征

D.宗族内部的自我救助√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