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模拟题_第1页
第三单元模拟题_第2页
第三单元模拟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模拟题一、选择题1.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此后,北宋又逐步设立了转运使和通判,从而形成了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2.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和改革之权从三司分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著定式”这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3.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该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政体制()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4.宋高宗,下令商船不得“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宋朝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5.宋朝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贱者贵,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6.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他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朱熹意在说明()A.仁义王道与依法治国相结合B.改善民生与治理军政相辅相成C.民本思想以轻徭薄赋为根本D.无为而治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二、非选择题7.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八个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官衔。唐中期以后失于外重,节度使成为雄踞一方的势力,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2)据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