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1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2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3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4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文言文24篇专练一、七~九年级课标篇目逐篇梳理及训练九年级下册2023年中考语文第4篇

鱼我所欲也(《孟子》)考情搜索:近13年未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知识盘点一、字词检测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故不为<zzd>苟得</zzd>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所<zzd>恶</zzd>有甚于死者

恶:____________讨厌,憎恨(3)故<zzd>患</zzd>有所不<zzd>辟</zzd>也

患:____________

辟:________________祸患,灾难同“避”,躲避(4)<zzd>如使</zzd>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假如,假使(5)非独贤者有<zzd>是心</zzd>也

是心:________这种心(6)贤者能勿<zzd>丧</zzd>耳

丧:______丧失(7)一箪食,一<zzd>豆羹</zzd>

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

做的粥状食物(8)呼<zzd>尔</zzd>而与之

尔:__________用作后缀(9)<zzd>蹴</zzd>尔而与之

蹴:______踩踏(10)乞人<zzd>不屑</zzd>也

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1)<zzd>万钟</zzd>则不<zzd>辩</zzd>礼义而受之万钟:____________

钟:________________

辩:________________优厚的俸禄古代的一种量器同“辨”,辨别(12)万钟于我<zzd>何加</zzd>焉

何加:____________有什么益处(13)妻妾之<zzd>奉</zzd>

奉:______侍奉(14)所识穷乏者<zzd>得</zzd>我<zzd>与</zzd>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词(15)<zzd>乡</zzd>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向”,先前、从前(16)是亦不可以<zzd>已</zzd>乎

已:______停止(17)此之谓失其<zzd>本心</zzd>

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2.非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鱼,我所<zzd>欲</zzd>也

欲:______想要(2)<zzd>舍</zzd>鱼而取熊掌者也舍:____________舍弃,放弃(3)二者不可得<zzd>兼</zzd>

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词,同时占有几种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4)<zzd>故</zzd>不为<zzd>苟</zzd>得也

故:______

苟:______所以苟且(5)所恶有<zzd>甚</zzd>于死者

甚:____________超过,胜过(6)如使人之所欲<zzd>莫</zzd>甚于生

莫:______没有(7)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zzd>为</zzd>也

为:________做,干(8)由是则生<zzd>而</zzd>有不用也

而:__________________连词,表转折,却(9)<zzd>呼</zzd>尔而<zzd>与</zzd>之

呼: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没有礼貌地吆喝给,给予(10)所识<zzd>穷</zzd>乏者得我与

穷:______穷困(11)<zzd>是</zzd>亦不可以已乎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示代词,这,这种做法二、句子翻译(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答案]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022黔东南)[答案]

如果人们讨厌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22湘潭)[答案]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答案]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答案]

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答案]

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7)乡为身死而不受。[答案]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8)是亦不可以已乎?[答案]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三、文意探究◆内容理解(1)本文开篇运用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以__________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比喻论证鱼与熊掌(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以“______”和“______”的前后对比,讽刺了见利忘义的行为,论证了人不可“失其本心”的观点。对比论证不受为之(3)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教材“思考探究”第二题)[答案]

①“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文中侧重指羞恶之心。②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③“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教材“积累拓展”第四题)[答案]

第一问:①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动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正义之歌。②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第二问: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5)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例具体分析其作用。[答案]

示例一: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示例二:排比。如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之”,气势恢宏,层层推进,阐述了人要保持本心,不能见利忘义的道理。这样论述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的力量。金题集训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鱼我所欲也》全文

【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乞①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②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③,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④如此,是大可笑。适⑤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注】①乞:乞讨。②褐:粗布衣服。③营营:内心不安。④方寸:内心。⑤适:恰巧。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万钟于我何<zzd>加</zzd>焉

加:____________好处,益处(2)呼尔而<zzd>与</zzd>之

与:__________给,给予(3)不<zzd>衣</zzd>而出则心系念

衣:__________穿着衣服(4)<zzd>或</zzd>衣以出

或:_______有时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案]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答案]

过了几天见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3.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案]【甲】文中的“乞人”为了保持做人的尊严,在两难之中选择了饿死,这是对舍生取义最好的诠释和证明,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尊严重于生命。【乙】文中的“乞人”得到袍子之后,患得患失,过得很不愉快,最后把袍子送人了,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不为外物所累,安贫乐道。(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刘先生是河朔人,年纪有六十多岁,住在衡山紫盖峰下面。有时走到衡山县集市上,向人家讨到钱,于是买盐、酪后就直接回去,用完了再出来(讨)。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县城里的一个富人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刘先生高兴地道谢后走了。过了几天见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富人)问他,他说:“我差点被你拖累。我往常每天出去,庵有门不关,等回来了就睡,门也不上闩。自从得到袍子后,不穿它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内心不安,不能作出决定。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这样,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个人从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坦然,不再挂念着它。唉,我差点让你给拖累了!”二、(2022芜湖市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鱼我所欲也》第1段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宣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胁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节选自《史林测义》)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故<zzd>患</zzd>有所不辟

患:____________祸患,灾难(2)非独贤者有<zzd>是</zzd>心

是:__________这,这种(3)而终<zzd>为</zzd>杞陷

为:____被(4)<zzd>卒</zzd>缢杀之

卒:______________最终,最后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答案]

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