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讲稿·中华慈善的传承转型与创新_第1页
北大讲稿·中华慈善的传承转型与创新_第2页
北大讲稿·中华慈善的传承转型与创新_第3页
北大讲稿·中华慈善的传承转型与创新_第4页
北大讲稿·中华慈善的传承转型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慈善的传承转型与创新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秋光一、中华传统慈善的千年传承(一)中华传统慈善思想的源流

源流是两个含义:一是渊源;二是流变。渊源是找它的源头;流变是源头之外新汇入的慈善之源。中华慈善思想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华慈善思想的根就扎在中囯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思想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慈善思想。儒家讲求由仁而趋善,并以“仁爱”为中心构筑起包括大同思想、民本理念在内的理论体系。道家主张“赏善罚恶、善恶报应”,要“损有余,补不足。”提倡“知足”,所谓“知足常乐”、“知足者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要“爱无差等”,“远施周遍”使“天下之人皆相爱”,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境界。法家主张重视农耕,发展生产,丰仓裕廪,由政府来调节贫富悬殊,倡导富者散利施财,对贫者进行救济,使其摆脱困境,从而实现社会安定。外来慈善文化之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东汉以后传入的佛教文化。二是从唐宋至元明传入中囯的伊斯兰教文化。三是明清时期和近代传入的基督教文化。

这些外来的慈善文化之源,经过与中国固有的慈善文化之源交融汇合,使得中华慈善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成为中华大地从事慈善事业实践者的动力之源与思想基础。(二)中华传统慈善事业的历史格局宗族慈善

先秦就有慈善活动,在宋代特盛,但进入近代便已式微;宗教慈善

东汉以后次第出现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的慈善活动,且从古到今一直努力坚持维持;社会慈善

是民间绅商为改变身份地位和出于社会责仼感,到明清时才开始出现;官办慈善

即来自民间的善源由官方执掌使用,从宋代才开始有,但时有时无,或退出或停顿。(三)中华传统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传统中国社会的慈善救助是以政府为主体来承担的,中央集权制度使财富集中于政府手中,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实施救助,民间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处在辅助和补充的位置。第二个特征,传统中国慈善救助的方式是以养济为主。是一种消极的救助。只救人的身体,不救人的灵魂。二、中华近代慈善的转型发展(一)转型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与动因1、造成这第一次转型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冲击开始走向没落,使得原以家族慈善为主体、以善会善堂为载体的传统慈善,已经难以维持现状再有作为。二是政局动荡、常年战乱,使经济几达崩溃边缘,政府财税收入减少,自顾不暇,已无力承担社会救助的重任。三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社会灾害频增多发,使得社会救济的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2、造成这第一次转型发展的动因也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西方社会福利观和公益慈善思想观念的启迪和引导。二是人力资源与物质条件方面的具备。三是近代社会民族救亡思潮的涌动。(二)传统慈善观念的更新转型

转型发展首先是从慈善观念上开始的。近代西方的社会福利观和公益慈善思想传入中囯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土经过审视和比对,发现中华传统慈善思想中的一些观念已经不相适应。需要进行近代转型。因为传统慈善中固然有许多优良传统,但也有的已经过时与滞后,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改造,才能适应近代发展的需要。近代传统慈善理念更新转型的结果传统慈善把做慈善视作积德行善,是一种道德操守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行善也主要以个人行为居多,范围局限在以农业为本的乡土熟人社会,家族慈善是其主体。慈善救助的范围也不再以家族和自然村落为限,而是在逐步扩大,救助对象更加多元,完全从熟人社区走向了陌生人社区。对于受助对象已无明显的道德评核要求,而是发扬人道精神。近代慈善救助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救人的身体,即“输血”式救助;而且更注重去救人的灵魂,开展慈善教育,即“造血”式救助,让被救助之人习得谋生技能,最终达到能够自救。不仅要救助贫困弱势群体,还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良社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都受益。(三)传统慈善事业的更新转型

从晚清到民国,传统慈善事业转型的突出的标志就是慈善的民间性。其具体表现是:慈善救助的主体已经改变,不再是政府,而是民间社会;民间社会出现了大批的慈善家群体;民间慈善组织大量涌现;在善款来源上表现出广泛性;在救济方式和手段上表现出先进性;在救济范围和区域上表现出广阔性;在制度层面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慈善法制建设。三、中华现当代慈善的转型与创新(一)第二次转型的推动及其创新与突破

中华慈善由传统发展到近代,在民国时期巳经转过一次型了,而且很成功。到了2008年,以这一年所出现的“全民慈善”为标志,中国慈善才开始由近代向现当代的第二次转型。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全民慈善”造成了“全民问责”,从而才有可能在相当的程度和范围推动当代慈善快速转型发展的进程与步伐。

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些现象:一方面是政府仍在极力地倡导和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公募的和非公募的各种基金会均按照各自的运营模式开拓各自创新发展的空间,而难免又会有一些基金会运营不当。2011年到2016年初所发生的一系列回应之事和创新之举要之有如下一些方面: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民政部和地方政府在重大决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创新突破。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6年3月16日颁布了由习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民间社会慈善界的积极发力以在活动与形式上的自主创新突破。(1)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从2004年成立,在2011年的6月超过了公募基金会。(2)2011年5月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创造了两个第一两个唯一。(3)2011年这一年出现了依托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微博、微信)所产生的微公益,开创了“人人可慈善”的新时代。(4)2013年4月,中国慈善领域联合性、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国慈善联合会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5)2014年8月从美囯传入中囯的“冰桶慈善”通过微信、微慱等新媒体的传播,在短短一周阅读人士达45亿,捐款达800多万元。(二)当代慈善转型发展中的抉择1、传承中国慈善的优良传统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政府在慈善发展中的责任担当慈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教养并重”的救济方式2、创新当代慈善发展的理念创新当代慈善思想发展的理念尊重捐赠者个人或团体自愿自主的理念追求当代慈善纯粹性的理念增进现代慈善的专业性理念明晰当代慈善主体权责的理念3、完善当代慈善组织的运行机制推广慈善组织董事会管理体制引入慈善资本主义理念指导慈善组织运行塑造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