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详解_第1页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详解_第2页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详解_第3页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详解_第4页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当前1页,总共81页。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君子远庖厨(—20世纪初)

大义微言(20世纪初期—20世纪中期)

海外关注(20世纪中期—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热兴(改革开放以后)当前2页,总共81页。海外关注

韩国重视:大学开讲热起日本:餐饮需求,学者关注港澳台呼应:主题意识,侧重历史欧美关注:西东比照,视野拓宽当前3页,总共81页。中国热兴

烹饪文化热兴饮食文化世界瞩目当前4页,总共81页。中国饮食历史的分期方法:1、以生产力水平和烹饪艺术水平分:史前熟食、陶器烹饪、青铜器烹饪、铁器烹饪等。2、以历史期代来划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等。3、以饮食发展的进程来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等。当前5页,总共81页。(1)人工取火阶段

大约5万-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无考古资料)。《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人工取火不仅表明人类对火有了支配能力,也为人类熟食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保障。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三皇之首当前6页,总共81页。二、中国饮食的起源与萌芽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始于约公元前6000年,延续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1、中国饮食萌芽的条件(1)食物原料来源相对稳定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掌握了种植谷物和养殖禽畜的技术,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农业和畜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谷物方面:粟、黍、稷(即为粟或黍)、稻、麦禽畜方面:猪、狗、鸡、牛、羊、马当前7页,总共81页。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为黄米,性黏,可酿酒。蜀黍:高梁玉蜀黍:玉米又称包谷、棒子粟:谷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小而密,子实去皮后为小米。旧时泛称谷类。黍稷当前8页,总共81页。稻珍珠稷又称御谷,珍珠粟(拉丁学名Pennisetumglaucum),主要分布南亚和非洲的谷物。原产非洲,史前传到南亚。其性质和用处大概类似粟米。御谷耐旱,是很多干燥地区贫穷农民生存离不开的重要作物。

麦当前9页,总共81页。炊餐器具炊具:罐、釜、甑、鼎、斝(jiǎ)、鬲、簋(guǐ)、甗(yǎn)等。餐具:碗、盘、杯、钵、壶、豆、盆、缸、瓮、簋、瓶等。当前10页,总共81页。鼎釜与灶结合的饮具当前11页,总共81页。斝煮饭用当前12页,总共81页。鬲煮烧用当前13页,总共81页。簋烧水用当前14页,总共81页。釜当前15页,总共81页。甑有孔,放在釜或鬲上蒸煮食物当前16页,总共81页。甗甑与鼎、鬲结合的连体形炊具,蒸锅的祖先。蒸煮食物当前17页,总共81页。瓮当前18页,总共81页。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食物原料开始初步加工:有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石杵等可用来碾磨粮食,有磨制的石刀、贝刀、骨刀以及陶刀、陶釜、俎案等。当前19页,总共81页。

蒸煮等烹饪方法的出现:调味方法的产生:出现了原始的“调羹”,无任何调料,称为“太羹”,只烹不调。后来人们学会了“煮海为盐”,《世本》《说文》等书记载黄帝之臣夙沙氏最早煮海水取盐的,5000多年历史。当前20页,总共81页。中国饮食初步形成时期的特点当前21页,总共81页。炊餐器具种类多样(1)青铜炊餐具种类多炊具:青铜的鼎、镬、甑、罐、釜、甑、斝(jiǎ)、鬲、簋(guǐ)、甗(yǎn)等。餐具:碗、盘、杯、钵、壶、豆、盆、缸、瓮、簋、瓶等。切割器或取食器:刀、俎、匕、箸、勺等。盛食器:簋、豆、盘、敦、簠(fǔ)等。盛酒器:爵、角、瓿、斗、舟、觯、杯、等。鼎是炊餐具、礼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鼎的种类多样,专供烹饪用的镬鼎,供席间陈设用的升鼎,准备加餐用的羞鼎等,用鼎数量按地位高低确定,地位最高的用九鼎,其次是七鼎、五鼎、三鼎。当前22页,总共81页。食物原料迅速增加(1)食物原料以种植、养殖为主种植、养殖的产品已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品种稳定而丰富,周朝时五谷、五菜、五果、六禽、六畜齐备。谷物:黍、稷、菽、麦、稻、粟、麻等。蔬菜:瓜、瓠、葵、韭、芹、芥、藕、芋、蒲、莼、莱菔、菌等。果品:桃、李、枣、榛、栗、枸、杏、梨、橘、柚、桑葚、山楂等。家禽家畜:马、牛、羊、犬、豕、鸡、鹅、骆驼等。由于狩猎和捕捞工具的改进,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更进一步。当前23页,总共81页。当前24页,总共81页。当前25页,总共81页。当前26页,总共81页。当前27页,总共81页。优质原料和系列调料开始涌现

《吕氏春秋.本味篇》列举了商周时中国各地的优质原料,肉中佳品有猩猩之唇、烤獾獾鸟、隽燕尾、大象鼻等;鱼中佳品:洞庭湖的鲋鱼、东海的鲕鱼等;菜中佳品有昆仑之苹、阳华之芸、云梦之芹等;饭中佳品有玄山之禾、不周之粟等;果中佳品有江朴之橘、云梦之柚;调味佳品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大夏之盐等。当前28页,总共81页。已有“五味”一词,常用的咸味调料有盐、醢、酱、豆豉;酸味调料有梅、醯(醋)等;甜味调料有蜂蜜、饴糖、蔗桨等;辛味调料有花椒、姜、桂、蓼、襄荷、蒜、薤及芥酱、酒等;苦味调料已被人认可,但还没出现常用的品种。当前29页,总共81页。当前30页,总共81页。当前31页,总共81页。饮食品分类细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

当时的饮食品已分为食、饮、膳、羞、珍或饭、饮、膳、酒、羞等类别。食类:黍、稷、菽、麦、稻、粟、麻等。饮类:水、浆、鳢等;酒类:事酒、清酒、昔酒等;膳类:牛、羊、猪的炙、脍以及雉、兔、鹑等;羞类:鸡、鱼、犬、兔制作的羹和濡鸡、濡鳖、麋腥及各种果品等。饮食品已渐显出地区特征,如周朝的宫中八珍和楚国宫中的名食。当前32页,总共81页。饮食市场初现雏形

商朝的都邑市场上已开始有饮食店铺,出售酒肉饭食,有饮食品的经营者,专业厨师与服务员。朝歌屠牛、孟津市粥、宋城酤酒、齐鲁市脯等,均是有影响的饮食品经营活动。商朝名相伊尹曾是一名厨师,也有资料说是“酒保”。谯周《古史考》:吕尚“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西周时商业发展较快,出现了供人饮食与住宿用的综合性店铺。《周礼》:“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春秋战国时各种饮食店铺不断增多,厨师烹饪技艺不断提高。《韩非子、外储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俞儿、易牙、专诸等当过专业厨师,有很高的烹饪技艺,易牙因善于调味受到齐桓公的宠爱。当前33页,总共81页。第三节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一、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

从秦开始(公元前221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到汉朝(公元前206年)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后经历魏晋南北朝的长时间分裂、隋朝(公元581年)又重新统一,唐(618)宋(960)成为封建社会第二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中国饮食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279年南宋灭亡。当前34页,总共81页。.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的特点当前35页,总共81页。炊餐具新突破炊具新突破:铁制炊具开始使用。餐具新突破:漆器和瓷器的使用。当前36页,总共81页。

唐莲瓣纹金碗

唐。刻花赤金碗

金碗,宋,四川彭州出土莲瓣形金碗当前37页,总共81页。3、食物原料来源更加丰富《汉书.召信臣传》记载,汉朝时已开始利用温室栽培蔬菜,使韭芽、葱等在冬天的暖房中长出来,超越了自然时令。最迟在宋代,已会种韭黄。豆腐在汉代出现,《本草纲目》:“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在河南密县出土的汉画砖中有“豆腐作坊”。新原料大量引进,张褰出使西域后,中外交流有很大发展,引进了苜蓿、葡萄、石榴、大蒜、黄瓜、胡荽、胡桃、胡葱、胡豆、西瓜、南瓜、海枣、海芋、莴苣、菠菜、丝瓜、茄子、占城稻等。大部分在饮食烹饪中广泛应用。当前38页,总共81页。4、特色菜点大量涌现最令人瞩目的是包括食品雕刻在内的花色菜点。食品雕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卵,隋唐时有了极大发展。另有组合拼盘,象形菜点,有时甚至用模具拓印,造型美观,还有美称。《烧尾宴食单》记载了数款,如木模拓印的“八方寒食饼”、造型为蓬莱仙人的“素蒸音声部”,还有“花形、馅料各异”的生进二十四气节混饨等。当前39页,总共81页。

“烧尾宴”的品种有饭、粥、点心、脯、酱、菜肴、羹汤等等。这些饭点菜肴采用米、面粉、牛奶、酥油、蜂蜜、蔬菜、鱼、虾、蟹、鸡、鸭、鹅、牛、羊、鹿、熊、兔、鹤等原料制作,取名华丽,制法不同,风味多样。6、饮食市场渐渐兴盛7、饮食著述迅速增多当前40页,总共81页。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一、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的历史背景

元(1279)明(1368)清(1644)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1911年灭亡。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大变化,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进入成熟定型时期。当前41页,总共81页。中国饮食成熟定型时期的特点1、餐饮器精美绝伦(1)陶瓷餐饮器具元明清三朝是中国瓷器的繁荣鼎盛时期,景德镇成全国制瓷中心,餐具品种多样,造型新颖。当前42页,总共81页。明代青花压手杯当前43页,总共81页。

清朝一对釉里红压手杯粉青开片压手杯当前44页,总共81页。清康熙时釉里红瓷器当前45页,总共81页。明代青花瓷器当前46页,总共81页。当前47页,总共81页。(2)金属餐饮器具数量和质量上有很大提高,造型独特考究。清朝御用酒具云龙纹芒式金执壶;孔府银制餐具“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由小餐具、水餐具、火餐具、点心全盒共404件。当前48页,总共81页。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牛头尊(一对)

清晚期

铜胎掐丝珐琅莲纹龙耳薰炉

清末

牛头尊

当前49页,总共81页。当前50页,总共81页。当前51页,总共81页。2、食物原料十分广薄清末已达2000作种,凡可食之物均可用于烹饪。(1)新原料的开发①继续发现和新的野生动植物品种。②不断培育和创新新品种。如豆腐在明朝已发展成了1个大家族。(2)新原料的引进从国处引进了番薯、番茄、辣椒、吕梁芒果、洋葱、马铃薯等,影响最大的是辣椒。辣椒产于秘鲁,15世纪传入欧洲,明朝传入我国称为番椒。最初作为花卉,后用作调料,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指出了它的食用价值。清朝在中国南部、西部广泛种植,对川、滇、黔、湘的烹饪有划时代意义。当前52页,总共81页。番薯、当前53页,总共81页。当前54页,总共81页。当前55页,总共81页。洋葱、马铃薯当前56页,总共81页。(3)已有原料的巧妙利用①一物多用,将一种或一类原料制成多种多样的菜点。如全猪席、全牛席、全羊席。清朝《调鼎记》,以猪蹄为原料20余道菜。②综合利用,将多种原料组合在一起烹制出更加丰富的菜点。清黄云鹄《粥谱》记的粥品达247种。③废物利用。如豆渣用于炒食,名“雪花菜”,四川“豆渣烘猪头”。当前57页,总共81页。当前58页,总共81页。3、烹饪工艺有较完善的体系面点制作:面团的制作按水温可分为冷水、热水、沸水面团;发酵面团按发酵方法可分为酵汁法、酒酵法、酵面法等面团;面点的成型技术分擀、切、搓、抻、包、裹、捏、卷、模压、刀削等;面点的成熟方法有煮、蒸、炸、煎、烤、烙等方法并出现了各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如扬州的“伊府面”。菜肴制作:切割、配菜、烹饪、调味、装盘等技术及环节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烹饪方法三大类,直接用火熟食的方法如烤、炙、烘、熏、火煨等;利用介质传热的方法,又分水熟法(蒸、煮、炖、氽、卤、煲、冲、汤煨等)、油熟法(炒、爆、炸、煎、贴、淋、泼等)、物熟法(盐、沙炒、泥裹等);通过化学反应制熟的方法(泡、渍、醉、糟、腌、酱等)。每一的烹饪方法(母法)下还会派生出许多方法(子法)。如炒法在清朝已有生炒、熟炒、生熟炒、爆炒、小炒、酱炒、葱炒、干炒、单拌炒、杂炒等。清末,母法已有50余种,子法有数百种。当前59页,总共81页。4、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稳定的格局饮食地方风味流派的形成与政治、经济、地理、物产、习俗等密切相关。早在周朝,周朝八珍与楚宫名食代表南、北方菜肴不同的特点,开始了中国饮食南北地区风味的分野。秦汉以后,区域性地方风味更明显,各地方风味流派出现雏形。宋朝时已有南食、北食、川食等名称。清朝中晚期各地烹饪技术全面提高,加上长期受地理、气候、物产、习俗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主要地方风味形成稳定的格局。清末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描述了当时四方的口味。清朝的地方风味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京味菜、上海菜、黄河流域山东菜、长江流域四川风味菜、珠江流域的广东风味菜、江淮流域的江苏风味菜。现今的“四大菜系”的川菜、鲁菜、粤菜、苏菜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前60页,总共81页。苏菜当前61页,总共81页。鲁菜当前62页,总共81页。粤菜当前63页,总共81页。上海菜当前64页,总共81页。5、饮食市场持续兴盛(1)专业饮食行增多专业饮食行主要依靠专门经营与众不同的著名菜点而生存发展,有风味超群、价格低廉、经营灵活的特点。在各地饮食市场中数量不断增多,地位越来越重要。清时便宜坊、全聚德;上海的糕团铺,专营酱肉、酱鸭、火腿的熟食店,专营猪头肉、盐鸭蛋的腌腊店;《成都通览》成都名吃:澹香斋之茶食、抗饺子的饺子、大森隆的包子、开开香的蛋黄糕、陈麻婆的豆腐、青石桥观音阁的水粉。当前65页,总共81页。第五节: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一、中国饮食繁荣创新时期的历史背景

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饮食进入繁荣创新时期。民国时期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文革时期”经济停滞不前,工商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中国的谷类、肉类、花生、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和钢、煤等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今生活基本达到小康,饮食呈现出繁荣与创新有局面。当前66页,总共81页。二、中国饮食繁荣创新时期的特点1、烹饪工具与生产方式逐步趋于现代化(1)烹饪工具的改变与现代化烹饪工具的改变集中表现在能源和设备上,人们主要使用煤、煤气、天燃气、液化石油气、电能、汽油、柴油、太阳能、沼气等。微波炉烹饪速度比普通炉灶快4-6倍,还能保持食物原来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当前67页,总共81页。(2)生产方式的改变与现代化①传统手工烹饪部门,烹饪机械在某些工艺环节替代了厨师的手工操作。②食品工业逐渐兴起,出现了食品厂,全用机械甚至自动化生产食品,减少了劳动强度,使食品生产具有了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特征。当前68页,总共81页。2、优质食物原料快速增加(1)新型优质原料的引进与开发从世界各国引进了许多新的优质食物原料。禽畜类有肥牛、鸵鸟、牛蛙、火鸡、珍珠鸡等;水产海鲜有挪威三文鱼、太平洋鳕鱼和金枪鱼、西非鱼等;蔬菜有芦笋、朝鲜蓟、西兰花、玉米笋、菊苣、樱桃番茄等;水果有美国提子、泰国山竹、火龙果、榴莲等。原料的开发主要在转基因食品和人造食品上。(2)珍稀原料的种植与养殖人工培殖成功的植物原料有猴头菇、竹荪、虫草和多种食用菌;珍稀动物原料有竹鼠、鲍鱼、牡蛎、刺参、对虾、镢鱼、鳗鲡、鳄鱼、肉用孔雀等。当前69页,总共81页。(3)传统优质原料的品种增多最引人著目的是粮食、禽畜及加工品。粮食中仅米的名品就有广东丝苗米、福建过山香、云南接骨糯、湖南乌山大米、天津小站米、江苏胭脂米等。禽畜类原料中,猪的优良品种有四川的荣昌猪、小香猪、浙江金华猪、湖北宁香猪、苏北淮猪、云南乌金猪等;鸡的优良品种有寿光鸡、狼山鸡、泰和鸡、固始鸡等。加工制品火腿有南腿、北腿、云腿等;板鸭有江苏南京板鸭、福建建瓯板鸭、四川什邡板鸭、重庆白市驿板鸭子等;豆腐名品有八公山豆腐、榆林豆腐、五通桥豆腐、泰安豆腐等。当前70页,总共81页。3、国内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广泛交流(1)国内饮食文化的交流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菜点有满族的萨其马、维族的烤羊肉串、傣族的竹筒饭等。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地区间的饮食交流也更频繁,在食物原料、烹饪技法和菜点品等方面出现了相互交融、渗透的现象。四川引进生猛海鲜制出菜肴;借鉴广东煲法制作各种煲,借鉴山东的脆酱炸制作炸烹菜、炸熘菜等。全国的烹饪大赛。当前71页,总共81页。(2)国外饮食文化的交流交流频繁,不仅涉及食物原料,烹饪技法、菜点品种,还涉及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管理营销等。如包面、蛋糕、西式快餐、日本料理、泰国菜、韩国烧烤等异国风味菜竞相登陆。西方先进的厨房设施、简易的烹饪方法、先进的管理方式正在被学习和借鉴。中国饮食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72页,总共81页。你所知道的传统食物有哪些?当前73页,总共81页。馒头当前74页,总共81页。馒头起源

说糕饼业的祖师爷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因为他发明了馒头。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回师时路过泸水河,也就是现在的雅礱江时,“风浪横起,兵不能渡”,那时迷信,认为需要用人头来祭祀水神。有人出了一个主意:杀些刚俘虏的“南蛮”,用他们的头颅去祭。诸葛亮是胜利班师,当然不会杀俘虏的,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团,裹上些牛肉、马肉,做成人头模样后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结果成功了。当前75页,总共81页。过桥米线当前7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