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引文意思是“皇天没有固定不变的亲人,只是对有德之人亲近有加;民众之心是变化无常的,只是会记住那些给予他们恩惠的人”,商人失国是他们德行败坏。由此可见,天命与君德、民心有着紧密关系,天命依据君德和民心状况发生变化和转移,故选D项。2.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抛弃聪明和智慧,人民才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归孝慈;抛弃巧和利,盗贼自然消失。这三样东西(圣智、仁义、巧利)全是巧饰的东西,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归属,即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减少私欲,抛弃所谓(圣智礼法的)学问,达到没有忧虑的境地。这体现了老子师法自然、返朴归真的观点,故选A项。3.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河水的的冲力”、“鼓风皮囊”、“高炉加氧”等可判断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一一水排,它的发明与汉代高炉炼铁扩大,对鼓风技术提出新要求有关,水排的使用大大推动了高炉炼铁,故选C项。其它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儒学正统地位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并不断强化,而儒学独尊是由于儒学在西汉确立之后不断强化,说开始强化太绝对。材料主要突出唐宋两朝提升孔子地位,这表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正统地位进一步加强,故选D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A项;B项只能体现材料部分信息;儒学独尊开始于汉代,故排除C项。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内阁的一定决策权得到皇帝支持与批准才可以左右政局”,故内阁本身不能与皇帝共同决策,内阁也不是延续宰相之权,排除B、D两项;从材料看,内阁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的权力,故A项不符合题意。6.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字体各具特色。下列评述符合唐代颜真卿《祭姪文稿》的是A.笔画圆弧,字形斜长交错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不真不草,字体舒展流动D.结体扁平,笔画方劲古拙【答案】C【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唐代颜真卿《祭姪文稿》被后人评价为“天下第二行书”,再结合四个选项可判断出A项是指小篆,B项是指楷书,C项是指行书,D项是指隶书,故正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并未开始全面的近代化历程,全面近代化应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排除B、D两项;从材料本身不能体现“社会变革”,故C项错。10.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答案】B【解析】由“‘埃政府’也就是‘我们的政府’”可知题干材料强调苏区农民对苏维埃政府的拥护,这主要是因为中共在苏区开展土地革命得到农民的拥护,故答案为B项。苏区人民是否赞同中共学习苏联经验,材料无法体现,A项错误:C项是对材料的变相重复,不是原因;D项不是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11.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答案】C【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说一些中国人的愚昧落后思想阻碍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传播,故选C项。有轨电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排除A项。B项说法以偏概全,可排除;D项仅仅反映材料部分信息,且过于绝对化,可排除。12.1927年,胡适访问某国后颇有好感,便写信与人说:“此间的人正是我前日信中所说有理想与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们的理想也许有我们爱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赞同的,但他们的意志的专笃,却是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佩服的。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据此判断,该国最有可能是指A.英国B.美国C.法国D.苏联【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他们的理想也许有我们爱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赞同的”、“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等信息可知是指开创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故选D项。13.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史实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①驻守淞沪的19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②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③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④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美梦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③④13.C【解析】淞沪会战是在1937年8月一1937年11月;台儿庄战役是在1938年3月至4月中旬;驻守上海的19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发生在193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从1942年开始的。根据时间可排除①②,故答案为C项。14.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①三教合一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②三角贸易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③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④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A.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14.D【解析】①错在“宋代开始出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故③解读错误,只有②④解读正确。15.下表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①和②分别是哪一年项目①②增幅(%)钢(万吨)135535296煤炭(万吨)66001310098布(亿米)38.350.532粮(万吨)163921950519A.1912年;1919年B.1952年;1957年C.1949年;1952年D.1978年;1984年15.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工业大幅增长,而农业增长相对较慢,符合表格数据变化的特点,故选B项。1949~1952年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成就是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未出现钢铁的近三倍增长,排除C项;1912~1919年是“一战”期间,这一时期主要是纺织和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不是钢铁的大幅增长,排除A项;1978一一1984年是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主要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粮食大幅增长,不可能是钢铁的大幅增长,排除D项。16.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这主要说明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B.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16.A【解析】从题干材料看,深圳物价体制改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深圳的变化主要还是率先对外开放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导致的结果,故选A项。B、D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1984年10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C项说法错误。17.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合理逻辑关系的是材料结论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两国革命的性质相同B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揭开了筹建新中国和多党联合执政的序幕C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加强和扩大D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7.D【解析】革命性质由革命任务所决定,不是由领导阶级决定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项错: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筹建做了准备,且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不是联合执政,故B项错;1953年的普选不属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故排除C项,只有D项正确。18.“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材料表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C.保障罗马人的私有财产D.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18.B【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的价值和及其影响,故B项正确。罗马法具有阶级性,保障对象主要是罗马自由民,故A、C项错误oD项表述绝对化,可排除。19.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19.A【解析】16世纪以来,西欧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历史必然性;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是出于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义愤,但结果却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一场大规模的改革就此展开,这体现出历史偶然性,故比较四个选项,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20.“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____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上的是A.法国1875年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C.英国《权利法案》D.德意志帝国宪法20.A(解析】根据材料中“四年多斗争与妥协”、“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残缺不全”等信息可判断出是指法国1875年宪法,故选A项。21.据某史料记载: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21.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看出A、B、D三项都是具体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C项是最主要条件。22.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22.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和商品的出厂价格”和时间“1927、1928”23.1934年4月,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据此推理,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特征是A.社会主义垄断倾向明显B.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C.浪漫主义色彩比较突出D.民族性和统一性相结合23.D【解析】由“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可知此时苏联文学是多个民族文学发展的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己确立,社会主义应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方向,苏联文学出现民族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现象,故D项为正确答案。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24.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D.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24.B【解析】从题干材料看,这两大事件对强化“冷战”具有决定性意义,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及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及中国为保家卫国而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揭开了长达20多年的中美“冷战”对抗,加剧了“冷战”,故选B项。选项A、C内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合,D项与史实不符。25.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B.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C.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D.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25.A【解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世界安全需要文明的共存,接受文明的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才能有助于减少文明的冲突,维持世界的稳定。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多元文明的并存与发展,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西洋各国议院员绅由民推选,大抵皆取器识明练、才辩锋生者,而尤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群谓之‘体面人”……盖视此为扬名成业之具,而非为养身肥家计也。议员中资深望重者,可举为宰相及各部尚书,或为伯理玺天德(总统),或有稍玷其声誉者,则终身无再选之理。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1)根据材料一比较秦朝和明朝官制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所反映的当时政治发展趋势。(12分)(2)据材料二提炼薛福成所记述的政治制度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政治制度的认识。(8分)26.(20分)(1)不同点:秦朝侧重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地方上设郡县,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明朝侧重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8分)趋势: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反映了地主阶级要求巩固政权的愿望;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概况:西方国家是由家道殷实的“体面人”通过选举进入议会乃至成为国家领导人,故可有效防止腐败。(4分)看法:国家领导人和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性,但当选者需具有一定的资产和其它条件,限制了穷人的民主权利,是一种不完善的民主制。(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像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西欧十分普遍,而且没有被经济萧条打断,这主要依靠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欧洲食物产量的提高是在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稳步减少的情况下获得的……50年代,欧洲由于工厂的兴建,产业工人的数量迅速膨胀,但是到了60年代,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而产量却持续提高。服务领域的人员,如教师、职员、医务人员、保险和银行业人员以及从事“休闲工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却迅速增加。欧洲和美国一样,开始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向具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服务产业的社会过渡,但是并没有危及工业产量的提高。——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二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首先,冷战的终结和系统性国际冲突模式的缺乏意味着全球联系的新机会和对全球联系的新关注……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因素,并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27.(18分)(1)特征: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西欧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超过美国。(4分)原因:科技的迅速发展(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