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_第1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_第2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_第3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_第4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植物生长有(向地性)、(向水性)、(向阳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且互别遮盖,有利于(每片叶子都能猎取阳光)。

3.“南橘北枳”的故事讲明:植物的生存是有(条件)的,有点植物只适宜日子在南方,而有点植物只适宜日子在北方。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那个(环境),植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妨碍。

4.(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妨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别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习惯能力是(别一样)的。在同一片树林里,(高大)的树木能照耀到更多的阳光;(灌木)则适于荫;(苔藓)等植物则更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

5.(荔枝)、(榴莲)、(香蕉)等南方植物更适宜在温暖多雨的地点日子;(苹果)、(梨)、(针叶松)等北方植物别怕严寒。

6.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习惯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种类)分布。

7.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妨碍。(胖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寒冷;(纺锤形体型)、(鳍)、(背部颜群深)和(腹部颜群浅)基本上鱼类习惯水中日子的特征;(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窜;(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而且能够开叉的足趾)基本上骆驼习惯沙漠环境的“隐秘武器”。

8.动物们还经过(冬眠)、(迁徙)、(换毛)等办法来习惯气温的变化。

9.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自个儿创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截了当或间接消费不人创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中,总是从(绿群植物)开始,以(凶狠肉食动物)结束。

10.“池塘”中除了日子着动物、植物,还日子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幸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经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妨碍的时候,势必也会妨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峻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算是(生态灾害)。

12.(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害。

13.森林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日子造成了严峻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等。

14.实验“树林与土壤”。

研究的咨询题:(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确实会被雨水冲走)

预备的材料:3块同样大小的木板、3个同样大小的盆子、草皮、土壤、洒水壶、水

实验步骤:(1)在1号木板上铺一层草皮,2号木板上铺一层约2cm厚的土壤,3号木板保持原样;

(2)把三块木板分不歪放在盆子里,注意保持角度一致;

(3)用洒水壶装满水,从同样高的位置向木板喷水;

(4)观看从木板上流入到盆子里的水,哪一具更多,并记录。

实验现象:1号盆子里的水最少,3号盆子里的水最多。

实验结论:植物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实验中要操纵的条件有(木板、保持角度一致、洒水壶装满水、同样高的位置向木板喷水)等,惟独(一)个条件别同,叫做(对照)实验。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

1.人体需要的要紧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

2.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要紧营养成分。

实验内容:(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预备材料:各种食物(米饭、馒头、青菜、猪肉、鸡蛋、花生等)、碘酒、白纸、酒精灯、镊子、滴管。

实验步骤:(1)把食物涂在白纸上,观看纸是否变得透明;

(2)用滴管取少量碘酒滴在食物上,观看食物是否变XXX;

(3)用镊子夹取食物放在酒精灯上烧,闻一闻是否会发出特别的气味。

实验现象:(蛋白质)含量多的食物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气味;(淀粉)含量多的食物遇碘酒会变为(蓝紫)群;(脂肪)含量多的食物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实验结果:(鸡蛋、猪肉)等食物含蛋白质较多;(米饭、馒头)等食物含

淀粉较多;(花生、猪肉)等食物含脂肪较多。

3.食物金字塔从下到上依次是:(米饭馒头谷类食品、各种蔬菜水果、牛奶奶制品各种肉类大豆鸡蛋坚果类、脂肪类食品),我们应该多吃(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

4.请你设计一具科学食谱。早餐:(牛奶加麦片),午餐:(高蛋白质食物为主),晚餐:(以少油少调味为主)。

5.大多数食物需要通过(消化器官)的消化作用,才干变成人体能够汲取利用的(营养物质)。

6.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能够汲取的物质。人体还有其他消化器官分泌各种(消化液),它们能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7.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我们吃下的馒头通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8.比尔蒙特发觉,(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9.食物被消化后,就能够被人体(汲取)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汲取的。小肠的内表面弥漫弱小的(指状突起),这些突起算是(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侧分布着细小的(血管),营养物质穿过小肠绒毛表面的细胞进入到(血管)中,(血液)携带着营养物质到达全身各处,供躯体细胞使用。巨大的(表面积)使小肠汲取营养更快。

10.危害人体健康有(变质)的食物、(有毒)生物、(被污染)的食物。食物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将食品放入冰箱保存是最常用的(保鲜)办法,但低温并别能杀灭(微生物),所以冰箱别是“保险箱”。人们发觉(发霉)的粮食或饲料有毒。

11.躯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基本上由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的。对营养物质摄入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妨碍我们的(生长发育)。

12.20XX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修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规定,六年级男生体重指数BMI(单位:千克/米2)17.6-21.8,女生14.6-20.8。

13.别良的饮食适应有(边吃饭边看书、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暴饮暴食、挑食偏食)等。

14.人从十一二岁开始进入躯体迅速发育时期,(盲目地减胖)或(无克制地进食)都会对躯体造成损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适应对躯体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人每日需要的营养视各人的(年龄)、(体重)和(运动水平)而定,一具爽朗好动的青青年每日需要的营养也许(大于)成人。

第三单元地表变化的奥妙

1.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1976年测量),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到如今一学以每年3.2-12.7毫米的速度长高。

2.鱼龙是(1.8亿)年前日子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这讲明那个地带在远古阶段也许是(海洋)。

3.改变地表的力量分为(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属于(自然力量),修建大坝、修公路、填海造田等属于(人为力量)。

4.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也许(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6.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6)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都市地震灾难。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震级为(里氏8.0)级。

7.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阶段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差不多采纳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8.地震前会有一些前兆,如(井水水位变化、猪羊别进圈、狗狂吠别休、兔别吃草)等。如果发生地震,正确的做法有(躲在卫生间的墙角、远离高压线),别正确的做法有(跳窗逃生、站在原地别动)。

9.火山爆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火山爆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普通会在地表上形成(锥状)的高山。

10.火山普通可分为三类:(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水蒸气)等。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0℃)。

11.实验:模拟火山的喷发。

预备材料: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1)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火山”;

(2)从“山顶”往下挖出一具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3)加热“小山”,直到“火山”喷发。

12.火山的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然而,在火山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产物)、(火山灰)等也能够被人类所利用。

13.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煅烧)再(浇水)的办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这讲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妨碍,除此以外,(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

14.(酸性)的地下水把岩石溶蚀出了一具个(溶洞)。溶蚀后产生的液体,从洞顶逐渐往下淀积,通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钟乳石)。

15.河中的卵石是山上的岩石通过(风化)崩降,被流水(冲刷)到河床,再通过反复(冲刷)和河水的(搬运),被磨得光滑而形成的。

16.常见的矿物有(石油)、(煤)、(金矿石)等。各种矿物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才干形成。聚拢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17.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煤层中含大量的(植物化石)。煤的开采办法要紧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石油的开采办法要紧是(钻井开采)。

18.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煤)做燃料冶炼铁,利用(天然气)做燃料煮盐。(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做调味品,战国时开始开凿(井盐)。随着钻井技术的别断创新,(自贡)盐工钻出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19.在(李四光)和(黄汲清)等中国地质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开辟出了(大庆油田),使我国的石油矿产开始得到大规模利用。

20.许多矿物是人类生产日子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在《本草纲目》中列出的药用矿物达161种;炼钢需要大量的(铁矿石);原子能等高科技产业需要许多(特种矿物)发挥特别作用;(矿物)也能美化日子。

21.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又别可(再生),必须(有打算的开采)、(合理的利用),绝对别可乱采乱用。

22.近年,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范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活动,使这个地方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改善。

23.(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水域面积大量减少,由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退居到第(二)位。为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的政策,打算到2010年,使洞庭湖面积恢复到(4350)平方千米。

第四单元能量

1.(山坡上)的石头、(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里都储存着(化学)能。能量还能以(声、光、电、磁)等形式存在。

2.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德国大夫(尤里乌斯)判断,能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当(食物)被人吃到体内后,其中的能量就会转换成人的(动能)和(热能)。焦耳用实验证明了(动)能和(热)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3.(电能)已成为我们日子中一种广泛使用的能量形式。

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和美国科学家(亨利)几乎并且于1832年发明了发电机。直到1873年,大型的(动能)与(电能)转换装置的咨询世,才使电被广泛地使用。

5.如今有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如(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等。

6.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刻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个小时,就用了(1度)电(即1千瓦小时)。瓦数大的用电器在相并且间内消耗的电能(多)。瓦数相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时刻内消耗的电能(一样)。

7.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煤)及大多数(石油)和(天然气)基本上远古阶段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死后,身体埋在地下和海底形成的。

8.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太阳能为我们做了啥?(1)使植物生长,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2)风和雨的形成与太阳能也有关系,太阳能可转化为(风能、水能);(3)可使水温上升,太阳能可转化为(热能)。

9.实验探索:太阳能收集板为啥用黑群?

假设:用黑XXX汲取太阳能的本事大些。

材料:同样大小的黑群纸、白XXX纸各一张,易拉罐2个,冷水,温度计,塑料套。

实验步骤:(1)把100毫升的冷水加到易拉罐里,然后记下水的温度;

(2)用白群纸、黑群纸分不将两个易拉罐包住;

(3)用塑料套将易拉罐套起来,再插入温度计并封口,置于阳光下;

(4)每隔2分钟记下易拉罐中的水温,举行比较。

实验结果:黑群纸包住的易拉罐中的水温上升更快。

实验结论:黑群物体汲取太阳能的本事更大。

10.目前我们要紧利用的是储存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

11.(能源)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不会在短期内从自然办得到补充,是(别可再生能源);(木材)、(草类)、(肉类)等由生物提供的能量和(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能够在自然界里源源别断地得到,是(能够再生的能源)。

12.目前,地球上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0)多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0)多年。为了人类的将来,我们必须(节省能源,开辟使用新能源)。

13.庄稼地里的(生物能源)是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2003年我国广东省怀集和湛江建成了两个特意利用木薯和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基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人们能够从一种巨型海带中提取出大量合成(天然气)。

14.核能的利用分两大类:(核裂变)和(核聚变)。它们都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第五单元月球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2.在地球上观看月球,月面上有点地点要比身边地区略为暗些,这些较暗的区域被称为“(月海)”。

3.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到目前为止,人类差不多有(6)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4.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讲:“对一具人来讲,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讲,这是迈出了一大步。”怎么样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一小步指的是宇航员迈出的实际步伐,一大步是指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实现了,人类的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