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青洛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青洛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青洛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青洛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青洛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青洛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CuSO4溶液中投入Na:

Cu2++2Na=Cu

+2Na+B.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3++3SCN-=Fe(SCN)3↓C.向NaHCO3溶液中加过量Ca(OH)2溶液:Ca2++HCO3-+OH-=CaCO3↓+H2OD.向BaCO3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BaCO3+2H+=Ba2++CO2↑+H2O参考答案:【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判断B1【答案解析】C

解析:A、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CuSO4溶液反应,故A错误;B、生成物Fe(SCN)3不是沉淀,故B错误;C、向NaHCO3溶液中加过量Ca(OH)2溶液,NaHCO3溶液完全反应,故C正确;D、向BaCO3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发生沉淀转化生成BaSO4,故D错误。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注意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2.运用盖斯定律可方便地计算出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反应热.已知:P4(白磷,s)+5O2(g)=P4O10(s)△H=﹣2983.2kJ/molP(红磷,s)+O2(g)=P4O10(s)△H=﹣738.5kJ/mol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P4(白磷,s)=4P(红磷,s)△H=﹣29.2kJ/molB.P4(白磷,s)=4P(红磷,s)△H=+29.2kJ/molC.P4(白磷,s)=4P(红磷,s)△H=﹣2244.7kJ/molD.P4(白磷,s)=4P(红磷,s)△H=+2244.7kJ/mol参考答案:A解析:红磷转化为白磷的化学方程式为:4P(s、红磷)=P4(s、白磷),可以看成是下列两个反应方程式的和:P4(s、白磷)+5O2(g)=P4O10(s);△H=﹣2983.2kJ/mol;P4O10(s)=4P(s、红磷)+5O2(g);△H=738.5×4kJ/mol=2954kJ/mol;根据盖斯定律,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P4(s、白磷)=4P(s、红磷)△H=﹣2983.2kJ/mol+2954kJ?mol=﹣29.2KJ/mol,即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故选A.3.俗称“一滴香”的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一滴香”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6O3B.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C.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D.该有机物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发生眼镜反应参考答案:C【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C=O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OH,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7个C原子,8个H原子和3个O原子,则分子式为C7H8O3,故A错误;B.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为C=C和C=O键,则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C=O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OH,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为还原反应,故C正确;D.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4,则对应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只含有苯环,不含醛基,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故选C.4.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

3:1

D1:3参考答案:C略5.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mol/L和bmol/L.则a与b的关系为()A.a=b

B.a=2bC.2a=b

D.a=5b参考答案:Cn(CuO)∶n(MgO)=∶=∶=1∶2,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的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所以==,即2a=b,故选C.6.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工作地重点之一,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是当务之急。下列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研制电解水法提供氢能的技术

B.开发煤液化制取汽油的技术C.研制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 D.开发太阳能路灯代替传统路灯参考答案:A7.向一定量的Mg2+、NH4+、A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Mg2+、NH4+、Al3+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2

B.2∶2∶1C.1∶2∶2

D.9∶2∶4参考答案:C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干冰气化时碳氧键发生断裂B、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C、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蒸气被木炭吸附时共价键被破坏参考答案:B9.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鉴别的下列各组溶液是()①AlCl3溶液和NaOH溶液②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③NaAlO2溶液和NaHSO4

④Al2(SO4)3溶液和氨水⑤AgNO3溶液和氨水.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参考答案:A①向AlCl3溶液加NaOH溶液,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而向NaOH溶液中加AlCl3溶液,先没有沉淀后生成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故正确;②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改变加入顺序均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③NaAlO2加入到NaHSO4溶液,先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但把NaHSO4溶液滴加到NaAlO2先有沉淀生成,然后溶解,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故正确;④Al2(SO4)3溶液和氨水,改变加入顺序均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⑤向AgNO3溶液加氨水,先生成沉淀后溶解,而向氨水中加AgNO3溶液,无现象,现象不同,能鉴别,故正确;故选A.10.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①非金属置换金属的反应②弱酸反应可以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④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⑤铜置换出氢气⑥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A.①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D略11.下列试剂可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存放的是()A.NaOH溶液B.Na2SiO3溶液C.盐酸

D.氢氟酸参考答案:C略12.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达到平衡,n(H2)和n(NH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c点表示NH3.生成速率与NH3分解速率相等Bc点和e点H2的转化率相等C平衡后再升高温度,不利于氨的合成D.d点时:参考答案:略13.下列选项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污染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暗箱中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参考答案:D考点:胶体的应用.

分析:根据胶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答:解: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有关,故A错误;B.工厂烟尘属于气溶胶,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是应用了胶体的电泳性质,故B错误;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与胶体有关,故C错误;D.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与胶体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胶体常见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胶体的聚沉、电泳等,利用胶体性质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释.14.下列化学用语或名称正确的是A.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H2COOCH2CH3C.CH4Si的结构式:

D.

的名称:2—甲基乙醇参考答案:C略15.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c[(NH4)2SO4]<c[(NH4)2CO3]<c(NH4Cl)B.0.1mol/L的HCOOH溶液中:c(HCOO—)+c(OH—)=c(H+)C.0.1mol/L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c(A2-)+c(HA-)+c(H2A)D.10mL0.5mol/LCH3COONa溶液与6mL1mol/L盐酸混合:c(Cl-)>c(Na+)>c(OH-)>c(H+)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4分)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KCl

B.KNO3

C.Na2S

D.CuO(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参考答案:(1)Na3N,(2)2N2O2+4CO2+2H2O=4NaHCO3+O2

(3)6Na+2Fe2O3=3Na2O2+4Fe,红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氮化钠分解产生的金属钠(金属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和碱性有害物质),提供大量的热量用于氮化钠的迅速分解。(4)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与氮气反应。故选择D.CuO。(5)实验目的:检验Na2O2在空气中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即检验NaOH和Na2CO3或NaHCO3。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定量分析法。步骤:1、称量混合固体的质量。2、将混合物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气体则无NaHCO3,石灰水变浑浊则有NaHCO3无NaOH,称量石灰水质量变化量mg。3、加入过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称量石灰水质量增加量ng。4、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果。实验设计二:实验原理:测定盐酸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关系确定混合物成分。1、不产生二氧化碳则混合物只有NaOH。2、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前,与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直到最大量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1:1则只有Na2CO3。大于1:1则为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小于1:1则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即比较图中a,b的大小。本题知识载体很新鲜,很生活,很化学。简答式的题目首先要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的物质及反应才能完成各小题的内容。题目关键词:粉末分解释放氮气,粉末仅含Na、Fe、N、O,水溶性试验部分溶解,可溶部分为化合物甲,不溶物红棕色可溶于盐酸。13.0g甲完全分解为N2和单质乙,N2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解题分析:1、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2、红棕色物质可能为Fe2O3\Fe(OH)3等,根据题意只能是Fe2O3。3、甲只有两种元素,且含N,必含Na。3、计算:N(6.72/22.4)*2*14=8.4g,则Na的物质的量为:(13-8.4)/23=0.2mol,N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0.2=3:1,则化合物甲为Na3N。4、在高温下Na与Fe2O3反应的产物为Na2O2和Fe。教与学提示:题型的难点1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其中Na3N又是学生很不熟悉的。难点2是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及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难点3是实验设计,通过定量来定性。但,题目设计与问题设计都在平时的练习与讨论中必然会涉及。比如实验设计部分,在省市多次统考中均有有关碳酸盐与酸反应定量问题出现过,或反复练习过。但,在简答的环境中也还是有难度的。解题中要动用到平时知识的积累,决定成败还是在平时。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14分)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__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3)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4)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由R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略18.(8分)2005年,苏丹红造成了全球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被称为自英国发生疯牛病以来最大的食品工业危机事件。苏丹红常见有Ⅰ、Ⅱ、Ⅲ、Ⅳ4种类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归类为三级致癌物。由于苏丹红颜色鲜艳、价格低廉,常被一些企业非法作为食品和化妆品等的染色剂,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因此,加强苏丹红的监管对维护人们健康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苏丹红Ⅰ号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1)苏丹红Ⅰ分子中的氮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其分子中所有原子是否有可能在同一平面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