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地理(适用于山东河北重庆湖北)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突破练四_第1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地理(适用于山东河北重庆湖北)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突破练四_第2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地理(适用于山东河北重庆湖北)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突破练四_第3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地理(适用于山东河北重庆湖北)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突破练四_第4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地理(适用于山东河北重庆湖北)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突破练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四(2022·八省联考)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环太平洋“火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00多座第四纪火山。位于堪察加半岛中北部的克柳切夫火山,是全球岩浆产率最大的火山之一(55百万吨/年)。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及其周边地区。据此完成1~2题。1.堪察加半岛活火山发育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火山喷发频繁B.海洋地壳薄,岩浆易喷出C.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D.岛弧发生断裂,裂隙发育2.组成堪察加半岛的主要岩石()A.可用作家庭装饰C.可找到化石B.片理结构明显D.存在气孔构造(2022·山东潍坊一模)艾尔萨克雷格岛(下左图)由岩浆活动形成,是英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岛上岩石致密坚硬、吸水性弱,成为制造冰壶(下右图)的最佳石材(冰壶需不断在冰面上移动,对石材的要求较高)。1851年,苏格兰K公司开始从岛上开挖石材生产冰壶,该公司每十年开采一次。据此完成3~4题。3.艾尔萨克雷格岛岩石出露的地质过程是()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堆积C.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侵蚀D.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堆积4.K公司每十年开采石材一次,主要是为了()A.保护石材资源B.减少地质灾害C.提高冰壶价格D.减小对鸟类的影响(2022·山东聊城二模)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冰蚀作用包括磨蚀作用和拔蚀作用。冰川移动经过地表岩石时,先对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磨蚀);后把岩块拔起带走(拔蚀)。羊背石是冰川作用与其他自然因素结合塑造的一种典型冰蚀地貌。下图为羊背石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形成图中羊背石的冰川的运动方向是()A.向东 B.向西C.向南 D.向北6.羊背石地貌形成条件不包括()A.移动的冰川B.松软的凸岩C.较大坡度的岩石D.适宜的温差(2022·广东茂名一模)张掖丹霞地貌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称奇,被称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下图为张掖丹霞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7~8题。7.推测6500万年前张掖地区的环境特征是()A.气候湿润 B.地势较高C.风力较大 D.植被稀少8.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表达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外力作用B.外力作用—内力作用C.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D.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2022·安徽合肥一模)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四个岩层中相对较老的岩层为()A.① B.②C.③ D.④10.据图可知,该地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为()A.1次 B.2次C.3次 D.4次(2022·福建龙岩一模)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105千米)频繁摆动、出汊、改道。2002年,小浪底水库实施调水调沙,显著影响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和地貌演变。图1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及观测断面,图2示意黄河尾闾河道不同河段冲淤强度变化(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据此完成11~13题。图1图211.2002年后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到下游冲淤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冲刷、淤积均增强B.冲刷、淤积均减弱C.冲刷增强,淤积减弱D.冲刷减弱,淤积增强12.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的原因是()①九曲回肠,水流不畅②河道宽浅,过水能力强③地势低平,泥沙易淤积④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水易泛滥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3.针对目前黄河尾闾河道状况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A.开挖新河,增加入海通道B.沿河植树,减少河流含沙量C.水沙调节,减少泥沙淤积D.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022·广东东莞高三期末)侧积体是在河漫滩上形成的一系列坝脊与坝洼交互相间的地貌,下图为侧积体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形成侧积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凹岸侵蚀作用B.季节性洪水周期作用C.凸岸堆积作用D.地转偏向力作用15.关于图中侧积体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①坝脊形成于洪水期沉积②坝洼形成于洪水期侵蚀③侧积阶段1形成最早④侧积阶段3形成最早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16.(2022·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富集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图1图2(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17.(2022·山东潍坊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阿斯哈图石林所属的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公园,在北大山上海拔约1700米的山脊区域。阿斯哈图石林属于花岗岩石林,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貌景观。为进一步了解该地貌景观,某地理研究小组深入该地进行调查,并发现了冰川留下的痕迹。图1示意北大山位置,图2为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图。图1图2(1)据图中的地理事物描述北大山的相对位置。(2)远望阿斯哈图石林,研究小组误认为它是沉积岩,但到达后细看才知道,该岩石为花岗岩。请说出影响他们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3)请你帮助研学小组描述阿斯哈图石林的形成过程。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横沙通道(下图)位于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两岸港口、码头众多。横沙通道潮流作用明显,涨潮时水流由横沙通道进入北港,落潮时水流由北港进入横沙通道。近年来,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和通道两侧的圈围造地工程的实施,水下地貌受到了深刻影响。(1)绘图表示沿A—A'一线2001年横沙通道北口附近断面形态。(2)分析2001年后横沙通道冲刷坑变化的原因。(3)分析横沙通道两侧港口、码头众多的自然原因。19.(2022·山东淄博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风化穴(岩石顶面上由积水风化作用形成)和壶穴(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貌。福建省长乐区三溪河地区(图a)花岗岩广布且多裂隙发育,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部分河床出露,在河床中发现有大量壶穴分布,在两侧的河流阶地上发现有风化穴存在。研究发现,与风化穴相比,壶穴坑内沉积物磨圆度更好,阶地上有些风化穴是由壶穴演化形成。图b示意风化穴和壶穴景观。图a图b(1)分析三溪水库下游河床有大量壶穴分布的原因。(2)与风化穴相比,说明壶穴坑内沉积物磨圆度更好的原因。(3)说明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对该地区岩石坑穴地貌演化的影响。答案:1~2.1.C2.D解析第1题,堪察加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地壳裂隙喷出形成火山。第2题,堪察加半岛多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存在气孔构造。3~4.3.A4.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艾尔萨克雷格岛由岩浆活动形成,岩石致密坚硬,孔隙率小,吸水性弱,是侵入岩。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海底基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致密坚硬、透水性弱的花岗岩,后地壳抬升,覆盖在花岗岩表层的物质被外力侵蚀、搬运,岩石出露地表。故艾尔萨克雷格岛岩石出露的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第4题,由材料可知,艾尔萨克雷格岛是英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K公司每十年开采石材一次,主要是为了减小对鸟类的影响。十年开采石材一次,开采量不一定少,所以保护石材资源、减少地质灾害、提高冰壶价格不是主要目的。5~6.5.D6.D解析第5题,羊背石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因此,图中形成羊背石的冰川向北运动。第6题,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呈流线型,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冰流面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拔蚀作用下,表面坎坷不平,形成锯齿状的陡坡。移动的冰川是必要条件;松软的凸岩易于冰川的侵蚀;较大坡度的岩石利于阻挡冰川,加大侵蚀力度;适宜的温差与羊背石地貌的形成无关。7~8.7.A8.C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可知,该地主要是流水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可推测6500万年前张掖地区的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势应较低;湿润环境,风力较小,植被较丰富。第8题,由材料“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可知,先是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层;由材料“交错分层、四壁陡峭”可知,再经过地壳抬升,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读图,向斜形成山地,断块抬升地区的表面波状起伏,可推知后又经过外力作用侵蚀、沉积等形成现在的地貌形态。9~10.9.D10.C解析第9题,根据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可以判断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最老的岩层是位于最下面的④岩层。第10题,根据图中岩层接触面状态可以判断,图中地下岩层有两处不整合面,分别为③与④之间和①与②之间,说明该区域岩层此前有两次升降运动,再加上地表所遭受的侵蚀,故该区域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是3次。11~13.11.D12.D13.C解析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2002~2017年,冲淤强度多为负值,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至下游,数值越来越接近0,下游部分数值最先转为正值,且逐年增加,表明冲刷强度减弱,淤积强度增强。第12题,九曲回肠,水流不畅出现在长江中游河段,①错误;由于泥沙淤积多,因此河道宽而浅,河道的过水能力弱,②错误;由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到了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容易在河口地区发生淤积,③正确;黄河下游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黄河下游的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流水量增大,水位升高,河水上涨溢出河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从而导致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④正确。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主要是因为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汛期时河水易泛滥,因此针对目前黄河尾闾河道状况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水沙调节,减少泥沙淤积。开挖新河,增加入海通道不能改变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改道状况;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河段,应在中游植树种草;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黄河尾闾河道状况影响不大。14~15.14.B15.A解析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漫滩形成于河流曲流凸岸处,其形成与洪水活动有关。读图可知,左侧坝脊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右侧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洪水期河水上涨,流量增加,水动力增强,河水开始对凹岸进行强烈的侵蚀和下切,使河水中含沙量增大,同时,河水主流线向凸岸移动,对凸岸早期沉积物有冲刷。洪峰衰减,主流线又向凹岸移动,随着主流线移动,这时河流凹岸所产的泥沙通过河道不断向凸岸方向移动、沉积,形成一个新的侧积体。每一次洪水事件,河曲外侧的凹岸就被强烈地侵蚀,相应的河曲内侧凸岸就侧积一层新的沉积物,曲流河就发生一次迁移,侧积作用就进行一次。侧积体是在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曲流处的侵蚀与地转偏向力作用关系不大。第1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坝脊形成于洪水期沉积,①正确;洪水对凸岸早期沉积物冲刷,洪峰衰减,在河流凸岸堆积,这样就形成坝洼,②错误;每一次洪水事件,河曲外侧的凹岸就被强烈地侵蚀,相应的河曲内侧凸岸就侧积一层新的沉积物,曲流河就发生一次迁移,侧积作用就进行一次,因此,侧积阶段1形成最早,侧积阶段3形成最晚,③正确,④错误。16.答案(1)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2)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3)“巴蜀湖”形成后,地形封闭,气候趋于炎热干燥,湖水不断蒸发,盐度增大到饱和并不断析出、堆积,盐卤富集;盆地封闭性好,沉积环境稳定,盐层被覆盖且保存于地层之中,形成盐矿。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侧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内流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比例减少,陆生生物的比例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经是古海盆,边缘隆起抬升,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形成湖泊,其后气候炎热干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不断析出、积累,四川古海盆富集了大量盐卤;四川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沉积环境稳定,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盐层被沉积物覆盖,保存于地层中,形成盐矿。17.答案(1)大兴安岭山脉的南(东南)缘;内蒙古高原的东侧;浑善达克沙地的东(东北)端。(2)岩石的颜色和形状;岩石结构和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岩石的硬度。(3)岩浆侵入,形成坚硬的花岗岩;地壳上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冰川对花岗岩地貌强烈侵蚀,冰川消退以后,冰蚀地貌出现在北大山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岗岩石林的雏形;再经过长期的风化、风蚀、冻裂及重力作用而形成。解析第(1)题,直接从图中找到三大地形区进行回答即可。第(2)题,辨别岩石主要从岩石的颜色、形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硬度等方面进行。第(3)题,阿斯哈图石林的形成主要从岩石的形成、出露地表、并结合材料中冰川的痕迹以及目前的环境条件下的外力作用方面回答。18.答案(1)(2)通道两侧圈围工程建设导致通道变窄,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增强;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使侵蚀基线变深,侵蚀作用增强,冲刷坑不断加深扩大。(3)靠近长江主航道,航行便利;两侧岛屿为冲积岛,地势低平,利于筑港;东西有岛屿作为屏障,避风条件好;潮流势力强,航道深。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冲刷坑大致南北延伸,更靠近横沙岛一侧,图中冲刷坑等深线为20米,可知坑内深度大于20米。根据图中比例尺,从A点到冲刷坑图上水平距离在1000米左右。而冲刷坑到A'水平距离约300米。这样首先确定冲刷坑的位置:水平距离在1000米、水深在20米以下(可取25米),图中A、A'海拔在0米左右,然后用平滑曲线绘制。第(2)题,由图中冲刷坑20米等深线变化可以看出,2017年冲刷坑与2001年相比,南北向长度增加且明显向南扩展,同时冲刷坑中心位置向东面偏移。分析原因:首先读图可知,横沙通道是一个南北向的通道,此处受长江水流和潮汐影响,根据材料“横沙通道潮流作用明显,涨潮时水流由横沙通道进入北港,落潮时水流由北港进入横沙通道”,通道内水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