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最后课件2_第1页
《春江花月夜》最后课件2_第2页
《春江花月夜》最后课件2_第3页
《春江花月夜》最后课件2_第4页
《春江花月夜》最后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2

张若虚约生于660-720年间

扬州人曾官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间(李显复辟用则天年号705-706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同以吴越名士,驰名京都。开元初(713-741年),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3《全唐诗》仅存其二首。《代答闺梦还》(五言排律)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4诗题就令人心驰神往集中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7合作探究假如你是摄影家,请欣赏诗歌的景致美;假如你是哲学家,请感悟诗歌的哲理美;假如你是文学家,请品位诗歌的情调美;假如你是音乐家,请鉴赏诗歌的韵律美。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9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1011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1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14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516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7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1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9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0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1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22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2425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带“月”的诗句,用优美的散文化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并说出来让其他同学猜你描绘的是哪个诗句。动动笔猜猜看2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与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27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春之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一层洁白的雪,这是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28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光涤荡了世间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29

这是月色构造的纯净世界和一轮孤月带来的遐思冥想。宇宙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限与有限,令人深思。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景象,一种淡淡的伤感和烦恼迷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句始终围绕月,感性动人。

3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人把笔触由上半篇的自然美景转向了人生图象。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思念。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3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月光入室,隔不断、卷不起、拂不去。

“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表现出思妇内心的烦恼和惆怅。缠人的月色,恼人的月色。3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月圆人未归,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思念尤甚,只愿跟随月光照游子。但一切都是徒劳,传信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迅。

所有描写,均紧扣月。3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江水流掉了春天,也流掉了游子思妇的青春和幸福。

月已斜,花已谢,春已去,但人未归。34西落的明月伴着离情把一片伤感惆怅洒满江边的树林

月光之情,游子思妇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处,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的心上。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35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36

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人生真谛的追寻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37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

383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041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424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44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4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

46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47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注:(宕,同荡)。

4849

1.

构思精巧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月502.在语言风格上,既有名歌的清新明朗,又有文人的婉丽华美。顶真句法、问答句式,双声叠韵词语的运用使《春江花月夜》具有浓郁的民歌情调。与南朝民歌《西州曲》若,给人一种续续相生,连拊接萼,摇曳多姿的感觉。词藻华美,音韵婉转,具有文人诗的风味。51▲“月照花林皆似霰”,这个比喻,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

▲“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不过,在比喻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这就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3.在修辞上,使用了比喻5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二字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4.在修辞上,还使用了拟人53▲“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

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5.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541.春江月色的赞美与思离别的感伤,这二者在诗中的关系。55

两种情感有主次之分(l)从意象上看作品中出现的多是自然意象。春江花月夜是自然意象,离情别绪是人事意象,从作品总体看,自然意象胜于人事意象。(2)从层次上看:相思离别只是全诗的一部分。无论从全诗或笫三段来看,相思离别只占一部分,而对春江月色的描写一直贯串全篇。56

(3)从诗的感情来看,由爱春赏春到惜春伤春,都是对青春的歌颂。诗先写春天的景色,以及春天迷人的气氛,也就是写那种爱春赏春的情绪,由春天迷人的景色激发起人们对爱情的珍重情绪,男女的相思离别烘托了一种惜春伤春之情,这种相思离别更加衬托出春光对人的诱惑力。57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惜春)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伤春-惜春)

58伤感情绪是诗中寄观存在的。(1)这种伤感不是表现为对生活的绝望,不是表现为颓废,而且这种伤感不是反映生活的贫乏苦难,而是产生于对生活、对自然的如痴如梦的陶醉。《吴歌》中一些的相思离别是一种凄苦之音。《子夜歌》:今日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相思离别是一种无奈和渺茫。

2.

如何看待诗中的伤感情绪?59(2)这种伤感包含着对人自身,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