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第一页,共40页。访兰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PPT合并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第二页,共40页。

《访兰》优质课综合课件第一部分:《访兰》三疑三探PPT(自带板书)第二部分:《访兰》说课稿(本PPT配套设计)第三部分:《访兰》三疑三探教案(本PPT配套设计)第三页,共40页。第一部分:《访兰》PPT第四页,共40页。

孩子们,有一种花,享有“花中君子”的美誉,请欣赏--这就是---兰花今天我们就要和作家贾平凹一起去“访”兰!第五页,共40页。19.访兰贾平凹第六页,共40页。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贾平凹先生作为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作品《秦腔》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很多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播,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课下我们可以走进贾平凹先生的其它作品,跟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第七页,共40页。

1.文章写谁去访兰?到哪里访兰?为什么要去访兰?2.访兰的经过如何?兰草有什么特色?3.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赏”?设疑自探:问题梳理:

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呢?请亮出你的勇气大胆提出来?第八页,共40页。解疑合探一:自探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边读边思考刚才梳理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3.在小组内讨论,小组长总结,做好发言的准备。问题再现:1.文章写谁去访兰?到哪里访兰?为什么要去访兰?2.访兰的经过如何?兰草有什么特色?3.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赏”?第九页,共40页。小组展示已经能解决的问题:作者同他的父亲一起到深山去访兰。第十页,共40页。解疑合探二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还未解决的问题吧!自学提示1:1.按照提示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一)访兰缘由---(二)深山访兰---(三)访兰后的感想

2.品读“深山访兰”“访兰后的感想”两部分:找出描写野兰生长环境的句子用----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2.找出描写野兰生长状态的句子,用()括出来,并抓关键词说说野兰的特点。第十一页,共40页。品读描写“野兰生长环境”的句子: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随堂拓展:

本段话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谁能说一说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幽谷流瀑,日光映照,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了野兰的高雅不俗,正是这充满灵动之气的山野水畔滋养了兰草这儿的兰草长得怎么样呢?第十二页,共40页。品读描写“野兰”的句子

生长茂盛,花色淡但香气浓。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野兰的特点:第十三页,共40页。“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3.结合“深山访兰”和“访兰后的感想”完成下表:

自学提示2:1.找出写“我”和父亲对话的段落,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长点评。2.思考:我和父亲的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第十四页,共40页。

兰草生长环境

外形

两个味

访兰感悟品味香味野兰家兰空谷僻野庭院花盆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叶更嫩、花更繁更大,美,但美得太甜、太媚。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成了玩赏的盆景,格调也就俗了,失去了纯朴、自然的本性。做人应像野兰保持本真有个性,有风骨,不媚俗。献媚处事,随波逐流,会降低自己的品格。香气浓烈极了。?第十五页,共40页。小结:完成了表格,谁能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1.我与父亲的对话,具体写出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发人深思。2.借物喻人(先写野兰的特点,再赞扬它的品格及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回顾课前大家提出的问题,看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已解决:1.文章写谁去访兰?到哪里访兰?2.访兰的经过如何?兰草(家兰、野兰)有什么特色?未解决:1.为什么要去访兰?2.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赏”?第十六页,共40页。

“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野兰,正如一位隐居深山的雅士,以高雅纯朴的品性,吸引他的敬仰者前去拜“访”。若换做“赏”字,就降了幽谷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问题1合探:问题2合探:

父亲邀作者一起去深山访兰,父子就野生兰草与家养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带儿子访兰的目的: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做人当如野兰,保持本真,有个性,不媚俗,做个让人敬重的人,才更有益于社会。

第十七页,共40页。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2.“我”对兰花的态度自始至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赏玩----要挖----不敢挖----敬仰)预设:1.文章结尾说“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作者为什么“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思想感情:喜爱、敬佩野兰;人生态度: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第十八页,共40页。

19访兰清爽、纯朴、有灵性甜、媚、俗,失了本性保持本真才会令人敬仰家兰:野兰:板书设计访兰原因访兰经过访兰感悟→→(线索)第十九页,共40页。精彩回顾: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精彩语句: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高雅纯朴的兰草本当受人敬仰,此时却因栽于庭院而让兰草失去了纯朴自然的本真,失了本真的兰草被人玩赏,这是对兰草的不敬重。喜爱兰草的父亲怎么会不愠怒呢?)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访兰,改变了作者对兰草的看法,此刻的野兰成了他心目中敬重的“君子”,所以,他“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让野兰在深山幽谷展示它的趣姿,散发它的芬芳,保持它的高雅纯朴,那样才是真正的喜爱它尊重它!)第二十页,共40页。拓展积累:让我们带着

对兰草的敬仰,来诵读两首小诗:

兰花

(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幽兰

[当代]陈毅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第二十一页,共40页。一起来总结:(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作者笔下的野兰“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作者赞美野兰的不俗,更赞美像野兰一样具有质朴纯真品性的人们,愿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能与兰为伍,做个品性如兰,个性纯朴率真,不随波逐流,受人敬重的人!第二十二页,共40页。拓展运用:根据自己本节课所学内容当个小老师自编题考考同桌。自编题小提示:1.看拼音写汉字。2.根据意思写词语。3.说说你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4.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想。5.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生长环境外形两个味访兰启示香味品味野兰家兰预设作业:1.学了本文,你认为自己应做个什么样的人?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第二十三页,共40页。第二十四页,共40页。第二部分:《访兰》说课稿第二十五页,共40页。

《访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访兰》的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访兰》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了父亲带我去空谷僻野访兰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美了野兰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的品格和气质。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重点句段,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野生兰草高雅不俗的品格。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对野兰这一品格的向往,从而懂得做一个有特色的自己,有价值的自己。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野兰的品质,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学本文,我教学本文时,整体上采用了三疑三探法,其中有渗透其他教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采用各种阅读法,如:第二十六页,共40页。1.学习父亲与“我”的对话部分,采用了分角色表演读的方法,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好地领悟了文章主要内容。2.结尾的“再次品读文中精彩语句”,让学生在再次读这些内容时加深对野兰品性的认识。3.品读重点句时,我灵活采用“齐读、个人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重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2、自主探究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很注意这一点。比如通过填表,拿家兰和野兰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强调要做保持本真的自己。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学生做小老师评价激励法、合作学习讨论法等。三、说教学过程【导入语】:根据“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谈话激趣导入1、孩子们,有一种花,有“花中君子”的美誉,请欣赏----出示兰花图片2.

诵读了解:梅:凌寒独开,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独守情操,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宁折不弯,坚韧不拔,清雅澹泊,是为刚毅之士;菊:傲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今天我们就要和作家贾平凹一起去“访”兰!出示课题:访兰了解作者:出示作者简介【设计理念:这一导入过程既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丰富学生积累,了解了花中四君子,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设疑自探: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有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就亮出自己的勇气大胆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第二十七页,共40页。然后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梳理,作为下一步合作探究学习的提纲。解疑合探第一环节:合作互动我让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作为小组发言人,围绕梳理的问题对教材进行学习,收集讨论结果同时把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作好记录。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将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点拨。【设计理念:本环节让学生针对学习重点,通过交流形成小组意见,相互取长补短,使小组同学人人参与。】第二环节:展示评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这一环节上台展示的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做题依据,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评价,小组代表就是小老师,他要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这一过程中我也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进行品读,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家兰和野兰的不同,明白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真正目的。【设计意图:因为孩子每一双眼睛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感悟也是不同的,表达出来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因此此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这里就像一个报节目的主持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启发学生体会野兰的品格有帮助意义。】质疑再探在学生解决了所有梳理的问题后,我让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我预设的问题是:1.文章结尾说“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作者为什么“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我”对兰花的认识自始至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预设这两道题,还是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有“教学相长”的观念,不惧怕学生的自由质疑,即使课堂解决不了,也可以放在课外,要让我们的课堂野保持本真,要和学生一起在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探讨,在探讨中提高认识。第二十八页,共40页。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拓展延伸首先,我让学生带着

对兰草的敬仰,诵读两首赞美兰花的小诗,以起到“升华情感,陶冶情操,丰富积累”的目的。

另外,为了让本节课的学习落到实处,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编题考考同桌,并出示了自编题小提示,目的是让学生出题时做到有方向,有范围,不至于无从下手,当小老师考同桌的兴趣会更高些。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9访兰(线索)野兰:清爽、纯朴、有灵性访兰原因

访兰经过

访兰感悟保持本真才会令人敬仰家兰:甜、媚、俗,失了本性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全文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抓住关键句理解家兰和野兰的特点,感悟到“做有特色的自己”这一人生哲理。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因为是在尝试摸索阶段,课堂上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直言不讳多提宝贵意见,我一定会慢慢改进。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

第二十九页,共40页。第三部分:《访兰》教案第三十页,共40页。

19.访兰

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重点)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野兰的品质,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3.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谈话激趣1.孩子们,有一种花,享有“花中君子”的美誉,请欣赏----出示兰花图片2.

诵读了解:梅:凌寒独开,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独守情操,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宁折不弯,坚韧不拔,清雅澹泊,是为刚毅之士;菊:傲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今天我们就要和作家贾平凹一起去“访”兰!出示课题:访兰了解作者:出示作者简介第三十一页,共40页。设疑自探: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呢?请亮出你的勇气大胆提出来?问题梳理:1.文章写谁去访兰?到哪里访兰?为什么要去访兰?2.访兰的经过如何?兰草有什么特色?访兰后对访兰人有什么启示?3.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赏”?解疑合探一:自探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边读边思考刚才梳理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3.在小组内讨论,小组长总结,做好发言的准备。小组展示已经能解决的问题:作者同他的父亲一起到深山去访兰。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还未解决的问题吧!解疑合探二:出示自探提示1:.按照提示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一)访兰缘由---(二)深山访兰---(三)访兰后的感想.品读“深山访兰”“访兰后的感想”两部分:找出描写野兰生长环境的句子用----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找出描写野兰生长状态的句子,用()括出来,并抓关键词说说野兰的特点。第三十二页,共40页。小组合探展示:品读描写“野兰生长环境”的句子:(读)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随堂拓展:

本段话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谁能说一说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品:幽谷流瀑,日光映照,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了野兰的高雅不俗,正是这充满灵动之气的山野水畔滋养了兰草。)

品读描写“野兰”的句子:(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品:野兰的特点:生长茂盛,花色淡但香气浓。)出示自探提示2:1.找出写“我”和父亲对话的段落,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思考:我和父亲的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第三十三页,共40页。生长环境外形两个味访兰启示香味品味野兰家兰3.结合“访兰后的感想”完成下表:第三十四页,共40页。小结:完成了表格,谁能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1.我与父亲的对话,具体写出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发人深思。2.借物喻人(先写野兰的特点,再赞扬它的品格及具有这种品格的人。)问题再探:回顾课前大家提出的问题,看还有哪些没有解决:1.为什么要去访兰?2.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赏”?问题1合探:父亲邀作者一起去深山访兰,父子就野生兰草与家养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带儿子访兰的目的: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做人当如野兰,保持本真,有个性,不媚俗,做个让人敬重的人,才更有益于社会。

问题2合探:“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是啊!野兰,不正如一位隐居深山的雅士,以高雅脱俗的品性,吸引他的敬仰者前去拜“访”吗?若换做“赏”字,就降了幽谷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第三十五页,共40页。质疑再探:课文学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预设:1.文章结尾说“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作者为什么“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思想感情:喜爱、敬佩野兰;人生态度: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2.“我”对兰花的态度自始至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赏玩----要挖----不敢挖----敬仰)板书设计:19访兰(线索)野兰:清爽、纯朴、有灵性访兰原因访兰经过访兰感悟保持本真才会令人敬仰家兰:甜、媚、俗,失了本性

一起来总结:

作者笔下的野兰“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作者赞美野兰的不俗,更赞美像野兰一样具有质朴纯真品性的人们,愿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能与兰为伍,做个品性如兰,个性纯朴率真,受人尊敬的人!

第三十六页,共40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精彩语句:1.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高雅纯朴的兰草本当受人敬仰,此时却因栽于庭院而让兰草失去了纯朴自然的本真,失了本真的兰草被人玩赏,这是对兰草的不敬重。喜爱兰草的父亲怎么会不愠怒呢?)2.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3.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4.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