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学案:第4章 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1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学案:第4章 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2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学案:第4章 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3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学案:第4章 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4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学案:第4章 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学案:第4章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考试说明]1。掌握氮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4。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命题规律]氮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高考的热点,考查形式主要有:一是结合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二是以NOx和HNO3的性质考查相关实验及计算;三是以框图推断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四是结合相关工业生产考查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五是以实验题形式考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探究。考点1氮气及其氧化物知识梳理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2.氮气(N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eq\o(□,\s\up1(01))难溶于水,熔点、沸点很低。(2)化学性质N2的电子式为eq\o(□,\s\up1(02))eq\o\al(·,·)N⋮⋮Neq\o\al(·,·),结构式为eq\o(□,\s\up1(03))N≡N,由于分子中含有的氮氮三键键能很大,分子结构稳定,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①与氧气反应:eq\o(□,\s\up1(04))N2+O2eq\o(=,\s\up7(放电))2NO(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②与氢气反应:eq\o(□,\s\up1(05))N2+3H2eq\o(,\s\up7(催化剂),\s\do5(高温、高压))2NH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③与Mg反应:eq\o(□,\s\up1(06))3Mg+N2eq\o(=,\s\up7(点燃))Mg3N2。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1价的N2O、+2价的eq\o(□,\s\up1(01))NO、+3价的N2O3、+4价的eq\o(□,\s\up1(02))NO2、N2O4、+5价的eq\o(□,\s\up1(0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eq\o(□,\s\up1(04))N2O3、N2O5.(2)NO和NO2性质的比较性质NONO2颜色、状态、气味无色无味气体eq\o(□,\s\up1(05))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解性难溶于水与水反应毒性有毒(跟血红蛋白结合),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续表性质NONO2与水反应不反应eq\o(□,\s\up1(06))3NO2+H2O=2HNO3+NO与氧气反应eq\o(□,\s\up1(07))2NO+O2=2NO2不反应对环境的影响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破坏臭氧层(1)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2NO2+2NaOH=NaNO2+NaNO3+H2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2)NO2气体存在平衡:2NO2N2O4,故常温时没有纯净的NO2或N2O4气体。(3)NO2虽然与水反应生成HNO3,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O2不是酸性氧化物。(4)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原因是二氧化氮先与水反应生成HNO3,HNO3再将碘化钾氧化为I2,最终淀粉遇I2变蓝。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1)NH3+HCl=NH4Cl,这个反应属于氮的固定。(×)错因:游离态的氮(单质)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才叫氮的固定。(2)NO2溶于水时生成HNO3,故NO2是硝酸的酸酐。(×)错因:HNO3的酸酐是N2O5。(3)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错因: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硝酸会将Fe2+氧化为Fe3+,且自身被还原为NO气体。(4)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错因:3NO2+H2O=2HNO3+NO,由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5)溴蒸气和NO2都为红棕色气体,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鉴别。(×)错因:溴蒸气和NO2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故无法用其鉴别。2.已知常温常压下在1L水中可溶解40LNO2,N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NaOH+2NO2=NaNO3+NaNO2+H2O.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吸收NO2气体的是()答案B题组训练题组一氮气及氮的循环1.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上将NH3和CO2在高温高压下制成CO(NH2)2B.空气中的O2和N2在闪电时化合成NO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氮气变成NH3D.工业上用N2和H2来合成NH3答案A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A项不符合题意.2.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①N2→NO2②NO2→NO③NO2→HNO3④N2→NO⑤N2→NH3A.① B.②⑤C.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一步反应就能完成。反应①、③、④从化合价角度来看都升高,但反应①N2→NO2不能一步反应完成;而反应③NO2→HNO3,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实现,如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反应④N2→NO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题组二NO、NO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3.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eq\o(=,\s\up7(催化剂))4CO2+N2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O2=2NO2,2NO2+4CO=N2+4CO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eq\o(=,\s\up7(催化剂))4CO2+N2.4.某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有SO2、O2和NO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答案B解析该混合气体为无色气体,不含Cl2和NO2,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含有SO2;剩余气体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所以还含NO,则一定不含O2。题组三氮的氧化物与水的反应5.将充有amLNO和bmL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amLO2。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且b〉a,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A.eq\f(b-a,3)mL B。eq\f(a-b,3)mLC.eq\f(4b-1,13)mL D。eq\f(3,b-a)mL答案A解析已知反应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由这两个反应可得NO+NO2+O2+H2O=2HNO3,b〉a,则同温同压下反应中NO2过量(b-a)mL,而过量的NO2与水反应生成eq\f(b-a,3)mLNO。6.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①1.2mL②2。4mL③3mL④4mL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4NO2+O2+2H2O=4HNO3若剩余的气体是O2,则V(NO2)=eq\f(4,5)×(12mL-2mL)=8mL,V(O2)=12mL-8mL=4mL。若剩余的气体是NO(2mL)⇒6mLNO2,则V(O2)=eq\f(1,5)×(12mL-6mL)=1。2mL.氮的氧化物和O2、H2O反应的计算方法(1)关系式法①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由4NO2+O2+2H2O=4HNO3可知:V(NO2)∶V(O2)eq\b\lc\{\rc\(\a\vs4\al\co1(<4∶1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4∶1恰好完全反应,>4∶1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②NO与O2同时通入水中:由4NO+3O2+2H2O=4HNO3可知:V(NO)∶V(O2)eq\b\lc\{\rc\(\a\vs4\al\co1(<4∶3剩余O2,=4∶3恰好完全反应,>4∶3剩余NO))③NO2、NO、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a.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处理.b.也可先将NO2和H2O反应转化为NO,再按4NO+3O2+2H2O=4HNO3情况处理。(2)得失电子守恒法当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混合,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考点2氨和铵盐知识梳理1.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分子结构分子式:eq\o(□,\s\up1(01))NH3,电子式:eq\o(□,\s\up1(02)),空间构型:eq\o(□,\s\up1(03))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2)物理性质无色有eq\o(□,\s\up1(04))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eq\o(□,\s\up1(05))小,易液化可用作eq\o(□,\s\up1(06))制冷剂,极易溶于水(约1∶700),可由eq\o(□,\s\up1(07))喷泉实验证明。(3)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eq\o(□,\s\up1(08))NH3+H2ONH3·H2O,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eq\o(□,\s\up1(09))NH3·H2ONHeq\o\al(+,4)+OH-.a.组成:三种分子:eq\o(□,\s\up1(10))NH3、H2O、NH3·H2O;三种离子:eq\o(□,\s\up1(11))NHeq\o\al(+,4)、OH-、H+。b.性质:氨水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eq\o(□,\s\up1(12))小。c.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eq\o(=,\s\up7(△))eq\o(□,\s\up1(13))NH3↑+H2O(可用于制备少量NH3)。②氨气与酸反应a.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eq\o(□,\s\up1(14))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eq\o(□,\s\up1(15))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eq\o(□,\s\up1(16))HCl+NH3=NH4Cl,eq\o(□,\s\up1(17))NH3+HNO3=NH4NO3。b.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eq\o(□,\s\up1(18))NH4HCO3或2NH3+CO2+H2O=eq\o(□,\s\up1(19))(NH4)2CO3。③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eq\o(□,\s\up1(20))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与CuO的反应:eq\o(□,\s\up1(21))2NH3+3CuOeq\o(=,\s\up7(△))3Cu+N2+3H2O.④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eq\o(□,\s\up1(22))红褐色沉淀eq\o(□,\s\up1(23))Fe3++3NH3·H2O=Fe(OH)3↓+3NHeq\o\al(+,4)AlCl3溶液生成eq\o(□,\s\up1(24))白色沉淀eq\o(□,\s\up1(25))Al3++3NH3·H2O=Al(OH)3↓+3NHeq\o\al(+,4)2.氨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eq\o(□,\s\up1(01))N2+3H2eq\o(,\s\up7(高温、高压),\s\do5(催化剂))2NH3.(2)实验室制法①原理:eq\o(□,\s\up1(02))2NH4Cl+Ca(OH)2eq\o(=,\s\up7(△))CaCl2+2NH3↑+2H2O。②实验装置装置类型:固+固eq\o(→,\s\up7(△))气体。③净化装置:如图Ⅰ或图Ⅱ所示(不能用浓H2SO4、P2O5、CaCl2、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④收集方法:eq\o(□,\s\up1(03))向下排空气法。在集气管口塞一团干燥的棉花,目的是:eq\o(□,\s\up1(04))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收集到较纯净的NH3。⑤验满方法: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eq\o(□,\s\up1(05))蓝色,说明NH3已收集满。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eq\o(□,\s\up1(06))白烟产生,说明NH3已收集满。3.铵盐及NH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一般是eq\o(□,\s\up1(01))白色晶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eq\o\al(+,4)的检验未知液eq\o(→,\s\up7(OH-),\s\do5(△))湿润的eq\o(□,\s\up1(05))红色石蕊试纸变eq\o(□,\s\up1(06))蓝色,则证明含NHeq\o\al(+,4).(1)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无水CaCl2(8NH3+CaCl2=CaCl2·8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2)吸收氨气时要注意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3)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能生成NH3,如5NH4NO3eq\o(=,\s\up7(△))2HNO3+4N2↑+9H2O。(4)制氨时铵盐不选(NH4)2CO3、NH4HCO3、NH4NO3等,因它们受热易分解,使产生的NH3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气体,另外NH4NO3易爆炸;选碱时,用Ca(OH)2而不用NaOH或KOH,因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且在高温下均能腐蚀玻璃。(5)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两种简易方法①加热浓氨水(图甲)反应原理:NH3·H2Oeq\o(=,\s\up7(△))NH3↑+H2O。②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图乙)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eq\o\al(+,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6)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①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②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使气压减小。③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7)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说明:装置②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或双手捂热烧瓶,松开后片刻即形成喷泉现象。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1)液氨和氨水在组成上相同。(×)错因:液氨为纯净物,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混合物,组成不同。(2)氨水可用作制冷剂。(×)错因:是液氨可用作制冷剂,不是氨水。(3)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错因: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生成[Ag(NH3)2]OH,故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4)检验NHeq\o\al(+,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错因:检验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5)NH4Cl为强酸弱碱盐,所以可用加热法除去NaCl固体中的NH4Cl。(×)错因: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利用的是氯化铵的不稳定性,而与NH4Cl为强酸弱碱盐没有因果关系.2.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挥发出的HCl反应生成了NH4Cl,与浓H2SO4不反应B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CFeCl2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FeCl2与NH3反应生成的Fe(OH)2被NH3氧化为Fe(OH)3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与H2O反应生成的NH3·H2O电离出OH-答案D题组训练题组一氨与铵盐的性质、NHeq\o\al(+,4)的检验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答案C2.(1)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写出NH4H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浓NH4Cl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H4H+H2O=NH3·H2O+H2↑(2)NH4Cl分解吸热,使温度降低,且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题组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答案B解析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与氯化氢,但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很快生成氯化铵,所以不能得到NH3,A错误;可用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与浓氨水制备NH3,B正确;倒置的漏斗插入液面太深无法防止倒吸,C错误;应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防止与空气对流,D错误.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并探究氨的有关性质。(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五氧化二磷e.烧碱(2)若探究氨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下表装置中的________(填序号)装置,当装置D中集满氨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选装置(其中水中含酚酞溶液)ⅠⅡⅢ(3)若探究氨的还原性,需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分别盛有________、________的洗气瓶。②D中氨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e(2)Ⅱ(或Ⅲ)用热毛巾将装置D的烧瓶捂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①饱和食盐水浓硫酸②3Cl2+8NH3=6NH4Cl+N2③NaOHCl2+2OH-=Cl-+ClO-+H2O解析(1)在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eq\o\al(+,4)+OH-,向其中加入生石灰[发生反应CaO+H2O=Ca(OH)2]或烧碱,都会使平衡左移,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氨水的挥发.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烧碱和生石灰,原理同上,都可快速制备氨。(3)②探究氨具有还原性,氯气与氨反应产生白烟,联系NH3+HCl=NH4Cl可知,“白烟”的成分为氯化铵,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必为氨的氧化产物,可推知为氮气。题组三喷泉实验5.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答案B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形成较大压强差,不能引发“喷泉”现象。6.(1)图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如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气球逐渐变大(2)①有白烟生成两瓶中压强A〉B,打开旋塞1后A瓶中的氯化氢移动到B瓶中,与B瓶中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能看到白烟②液体进入B瓶中,溶液的颜色变红解析(2)A瓶的压强大于B瓶的,因此A瓶中的氯化氢进入B瓶中,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可以看到B瓶中有白烟生成。由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导致B瓶中的压强降低,且B瓶中的氯化氢相对过量,因此当打开旋塞2时,石蕊水溶液会被倒吸入B瓶中,遇氯化氢溶液变红色。喷泉实验的原理(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类型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气体HClNH3CO2、Cl2、SO2、H2SNO2NO、O2(4∶3)NO2、O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水(3)喷泉实验的引发加入某种试剂;采取一定操作使烧瓶内的气体与烧杯中的液体接触。考点3硝酸知识梳理1。物理性质(1)纯硝酸为无色、有eq\o(□,\s\up1(01))刺激性气味的eq\o(□,\s\up1(02))液体.(2)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eq\o(□,\s\up1(03))白雾。2.化学性质(1)强酸性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eq\o(□,\s\up1(01))红。(2)不稳定性①见光或受热分解:eq\o(□,\s\up1(02))4HNO3eq\o(=,\s\up7(△),\s\do5(或光照))2H2O+4NO2↑+O2↑。②硝酸保存在eq\o(□,\s\up1(03))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常温下,铁、铝遇冷的浓HNO3能发生eq\o(□,\s\up1(04))钝化.稀硝酸与铜反应:eq\o(□,\s\up1(05))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浓硝酸与铜反应:eq\o(□,\s\up1(06))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与非金属反应如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eq\o(□,\s\up1(07))C+4HNO3(浓)eq\o(=,\s\up7(△))CO2↑+4NO2↑+2H2O。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q\o(□,\s\up1(08))3Fe2++4H++NOeq\o\al(-,3)=3Fe3++NO↑+2H2O。(4)与有机物反应①硝化反应(与反应):eq\o(□,\s\up1(09))。②颜色反应: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eq\o(□,\s\up1(10))黄色.3.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染料、炸药等。(1)硝酸能与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的所有的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能够被氧化为最高价态。(2)硝酸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原因是HNO3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硝酸。(3)浓、稀硝酸均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一般对应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越高。(4)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褪色。在这一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可将红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5)NOeq\o\al(-,3)的检验试液(浓缩后)eq\o(→,\s\up7(浓硫酸+Cu片))蓝色溶液+红棕色气体。若待测液较稀,相当于Cu与稀硝酸反应,反应较慢,现象不明显.因此可将稀溶液浓缩后再检验。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1)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故稀硝酸的氧化性更强。(×)错因: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与还原产物的价态无关。(2)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错因:HNO3与金属反应既体现酸性又体现强氧化性。(3)硝酸与活泼金属Mg、Al等反应产生H2,而与Cu反应产生NO或者NO2。(×)错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4)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错因:硝酸与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H2S生成.(5)久置的浓HNO3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3+。(×)错因:久置的浓HNO3呈黄色,是因为HNO3分解生成的NO2又溶于HNO3所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入铁片产生H2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Mg2+、SOeq\o\al(2-,4)、NOeq\o\al(-,3)B.可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C.1.0mol·L-1的KNO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Fe2+、Cl-、SOeq\o\al(2-,4)D.硫化铜溶于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uS+2H+=H2S↑+Cu2+答案B题组训练题组一硝酸的性质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答案D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①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②浓HNO3久置或光照变黄色HNO3不稳定易分解③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④用玻璃棒蘸取浓HNO3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浓HNO3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A.①② B.③④C.②③④ D.②④答案D解析过量的铁粉加入稀HNO3,生成Fe2+,加入KSCN溶液时,颜色不变,故①错误;浓HNO3久置变黄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HNO3,故②正确;Al箔遇浓HNO3钝化,稀HNO3会使Al箔溶解,故③错误;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故④正确,选D.题组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3.某稀溶液中含有4molKNO3和2.5molH2SO4,向其中加入1。5molFe,充分反应(已知NOeq\o\al(-,3)被还原为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L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C.所得溶液中c(NOeq\o\al(-,3))=2。75mol·L-1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答案B解析A项,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NO的体积;C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浓度;D项,K+不会参与反应,因而溶质必定有K2SO4;B项,首先考虑酸性条件Fe被氧化为Fe3+,进行过程计算,H+不足,按H+完全反应计算消耗Fe和NOeq\o\al(-,3)的物质的量:Fe+NOeq\o\al(-,3)+4H+=Fe3++NO↑+2H2O1.25mol1.25mol5mol1。25mol剩余的Fe再被Fe3+氧化Fe+2Fe3+=3Fe2+0.25mol0.5mol0.75mol则剩余n(Fe3+)=1.25mol-0.5mol=0。75mol则反应后溶液中n(Fe2+)=n(Fe3+)=0。75mol,故B正确。4.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下列问题:(1)NO的体积为___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____L。(2)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3)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mol·L-1。(4)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________g。答案(1)5.8245。376(2)1。52mol(3)eq\f(aV×10-3+0.5,0.14)(4)57。8解析(1)n(Cu)=eq\f(32。64g,64g·mol-1)=0。51mol,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e-)=2×0.51mol=1。02mol。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n(NO)+n(NO2)=0.5mol,n(NO)×3+n(NO2)×1=1。02mol,则n(NO)=0。26mol,n(NO2)=0.24mol,V(NO)=0.26mol×22.4L·mol-1=5.824L,V(NO2)=0。24mol×22。4L·mol-1=5。376L。(2)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n[Cu(NO3)2]×2+n(NO)+n(NO2)=2×0.51mol+0.5mol=1。52mol。(3)加入NaOH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此时溶质为NaNO3,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NO3)=n(NaOH)=V×10-3L×amol·L-1=aV×10-3mol,由N原子守恒可得n(HNO3)=n(NaNO3)+n(NO)+n(NO2)=(aV×10-3+0。5)mol,c(HNO3)=eq\f(n(HNO3),V)=eq\f(aV×10-3+0.5,0。14)mol·L-1.(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双氧水得到的电子等于NO、NO2失去的电子,则0。26×3+0。24×1=30%×eq\f(m(H2O2),34)×2,m(H2O2)=57.8g。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

高考真题实战1.(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019·江苏高考)N2的结构式:N=N.()(2)(2017·江苏高考)由于NH3易溶于水,因此可用作制冷剂。()(3)(2017·江苏高考)利用NH3eq\o(→,\s\up7(O2),\s\do5(催化剂,△))NOeq\o(→,\s\up7(H2O))HNO3完成物质间的转化。()(4)(2017·北京高考)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程中气体被还原。()(5)(2016·江苏高考)下述变化可以实现:N2eq\o(→,\s\up7(H2),\s\do5(高温、高压、催化剂))NH3eq\o(→,\s\up7(HCl(aq)))NH4Cl(aq).()(6)(2016·全国卷Ⅰ)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答案(1)×(2)×(3)×(4)×(5)√(6)×解析(2)NH3可作制冷剂是由于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与其溶解性无关,错误。2.(2017·北京高考)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浓HNO3具有不稳定性,①中浓HNO3受热发生分解反应:4HNO3eq\o(=,\s\up7(△))4NO2↑+O2↑+2H2O,故①中所得红棕色气体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A正确;②中红热木炭加入浓HNO3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为NO2,但不能说明浓HNO3与木炭发生了反应,可能是浓HNO3在红热木炭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了NO2,B正确;③中红热木炭未插入浓HNO3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浓HNO3具有挥发性,且挥发产生的HNO3被还原生成NO2,故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C正确;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HNO3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红热木炭与浓HNO3分解产生的O2反应生成CO2,D错误。3.(2019·江苏高考)N2O、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1)N2O的处理。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O和NO2的处理。已除去N2O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NO+NO2+2OH-=2NOeq\o\al(-,2)+H2O2NO2+2OH-=NOeq\o\al(-,2)+NOeq\o\al(-,3)+H2O①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的有________(填字母)。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NaNO2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3)NO的氧化吸收。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NO转化为NOeq\o\al(-,3)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和NOeq\o\al(-,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NH3+2O2eq\o(=,\s\up7(催化剂),\s\do5(△))N2O+3H2O(2)①BC②NaNO3NO(3)①3HClO+2NO+H2O=3Cl-+2NOeq\o\al(-,3)+5H+②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解析(2)②由尾气吸收的主要反应NO+NO2+2OH-=2NOeq\o\al(-,2)+H2O、2NO2+2OH-=NOeq\o\al(-,2)+NOeq\o\al(-,3)+H2O可知,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NaNO2晶体,该晶体中含有的杂质为NaNO3;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NO.(3)②在酸性条件下,ClO-转化成HClO,溶液的pH越小,生成的HClO浓度越大,HClO的氧化性越强,则NO转化率越高。4.(2018·江苏高考节选)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1)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mol.答案(1)2HNO2+(NH2)2CO=2N2↑+CO2↑+3H2O(2)eq\f(24,7)5.(2017·北京高考)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①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器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