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
首学案学习目标.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于反复朗读中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学习难点: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学习过程一、学习《登幽州台歌》(一)作者作品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所作诗歌以38首《感遇》最为杰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二)写作背景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多次向他进言,武攸宜皆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三)整体感知.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明确: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明确:这两句写诗人登台望远,空间辽阔,天地悠悠,人生匆匆,孤单寂寞,怆然涕下。“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上幽州台,茕茕孑立,怀才不遇的苦闷涌上心头,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联想——天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想象——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如何理解《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明确: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阐述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道理。二、学习《望岳》(一)作者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其诗沉郁顿挫,格律严谨,感情真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极为深远。代表作品有《春望》《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二)写作背景《望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诗人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三)整体感知.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明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总括泰山全貌,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青未了”写出青翠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绵延不尽的特点。第二句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明确:“钟”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感情,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颔联写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明确:呈现画面: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颈联写凝望所见,写的是实景。诗人抓住“曾云”“归鸟”两个景物,表现了心胸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明确:思想感情:这既是诗人想要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也是诗人想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想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哲理角度: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勇攀高峰才能俯视一切,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三、学习《登飞来峰》(一)作者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二)写作背景《登飞来峰》此诗为王安石年轻时所作。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下此诗,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广情怀。(三)整体感知.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明确:呈现画面: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塔有“千寻”,突出了塔之高。运用虚写、侧面衬托的手法,通过写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侧面烘托出塔之高,同时灿烂的图景象征诗人美好的前程。.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明确:译文:不怕浮云遮住了视线,只因为置身在塔的最高层。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颈联中“浮云”怎样理解?比喻眼前的困难、挫折。四、学习《游山西村》(一)作者作品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是古代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存诗9000多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二)写作背景《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诗人因主张张浚北伐而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被罢官。诗人回到家乡后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诗人心中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光明,他也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三)整体感知.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明确:“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确: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包含着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的哲理。3.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明确:颈联写村中所闻所见。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乡俗民事,既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民的喜爱。4.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明确:尾联不仅表明诗人与当地村民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当地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明确:①热情好客的村民。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五、学习《已亥杂诗》(一)作者作品龚自珍(1792—1841),字璱(s6)人,号定盦(@冷,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多咏怀和讽喻之作。代表作有《己亥杂诗》。(二)写作背景《己亥杂诗(其五)》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共写成七言绝句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三)整体感知.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明确:表达感情:一方面,是离别京城、告别好友的忧伤;另一方面,是逃出令人窒息的桎梏与樊笼的喜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明确: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己亥杂诗(其五)》主要写了诗人的几种情感?明确: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遇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报国之情。诗人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新的奋斗历程,诗歌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情感。自我检测.文学常识填空。(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字 ,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2)《望岳》的作者是 ,字 ,别号 , 朝伟大的 诗人。(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 ,字 ,号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之一。(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南宋诗人,字 ,号 。(5)《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 ,字 ,号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理解性默写。(1)杜甫《望岳》中的“ ,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2)《游山西村》一诗中表达失望处见到希望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 寄寓了自己虽已辞官却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志与追求。(4)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 。(5)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的“ , ”。.下列对本课五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间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寂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古吊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农村的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在前三联中,诗人用哪些词语写出了泰山的“高大”?(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古诗词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按要求回答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和“ ”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陈子昂 伯玉(2)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唐现实主义(3)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唐宋八大家(4)陆游 务观 放翁(5)龚自珍 璱人 定盦.答案:(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4)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答案:C解析:《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答案:(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解析:(2)本题考查品析词语。先理解词语本义,然后依据“词不离句”的原则分析语境义,最后体会诗人情感。.答案:(1)“青未了”“钟”“割”“曾云”“决眦”。(2)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答案:(1)B(2)诗句蕴含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人伤情协议书
- 涉外工程协议书
- 小区路沿维修协议书
- 工程委托保修协议书
- 禁牧补偿协议书
- 小学航模社团协议书
- 汽车年检协议书
- 班级捐书协议书
- 石油亏产协议书
- 家庭电表过户协议书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 大学班会课件
- 2025年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纳西族文化课件
- 矿石加工中的化学工艺安全技术考核试卷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解读学习
- 网络钓鱼攻击防范-第1篇-全面剖析
- 《环境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美版(北京)(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三方水泥合同协议
- 采矿管理协议书范本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年4月高三毕业班诊断学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广西三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