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2语文版必修2_第1页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2语文版必修2_第2页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2语文版必修2_第3页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2语文版必修2_第4页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2语文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凝成的作品李凭箜篌引练习题II识记基本知识一、生字(一)请你为下面加点字注音。清寥() 悲天悯人() 簧管()布衾()曙光()缪司()亵渎()憔悴()忐忑不安()箜篌()(二)请你给本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三)辨析下面形似字,为其注音并组词。(四)请你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松驰()女锅()二、词语(一)请你查阅工具书.结合文意解释下面词语。暴虐:悲天悯人:呜咽:亵渎:憔悴:(二)请辨析下面各组词语的含义。缘故•原因忐忑不安•七上八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窃窃私议三、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马可(1918〜1976),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江苏徐州人。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歌剧院院长。马可在陕北曾深入民间,搜集、研究民间音乐及地方戏曲音乐,探索发展民族音乐的道路。他的音乐作品以富有生活气息与民族色彩著称。代表作为歌剧《白毛女》(作曲者之一),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歌曲《南泥湾》等,共创作大小作品百余首,此外还有电影音乐《画中人》等及其他作品。《心血凝成的作品》选自《冼星海传》。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一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W课后巩固练习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疲乏(fd)积忿(琵n)淫威(yin)B.奢望(she)昂然(dng)纠缠(jiU)C.神妪(qU)芙蓉(r6ng)谦恭(gOng)D.颤栗(ll)突兀(wU)雕琢(zhu6).填空。(6分)(1)《心血凝成的作品》选自《》,作者,当代音乐家。(2)《李凭箜篌引》选自《》,作者,唐代诗人。(3)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李凭中国弹箜篌()(2)芙蓉泣露香兰笑()(3)石破天惊逗秋雨()(4)露脚斜飞湿寒兔().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3分)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平原上的一棵小草,也要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绿意。.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应变的,有的竞争性,有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A.灵活性协作个性B.适应性节制宽泛C灵活性节制宽泛D.适应性协作个性.根据要求完成下题。(4分)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不少于50个字)二、整体感悟(10分).从冼星海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5分).谈谈你对《李凭箜篌引》运用典故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5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2分)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4分).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请简要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4分)四、拓展阅读题(16分)月亮月亮跟我走二十年过去了,月亮没有丝毫的改变。月亮的存在对于夜晚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她皎洁的光辉照着女孩眼眸永远不能穷尽的远方。远方对女孩来说仅仅只在医院院子的范畴之外。前面月光越过最南端门诊部的二层楼房,朝北月光漫过医院最后边田地里孤零零的太平间。太平间的长度仅仅比一个成年人的高度多出一点。太平间坐落在田地中央,四周是一片鲜艳丰硕波澜起伏的西红柿地。女孩家的窗户正对着太平间。这排宿舍是由原来的病房改造的,女孩的母亲以前手拿注射器在这些病房里忙碌地进出过。刚搬来时,女孩不敢朝北边的窗户看。十几米远的太平间在每一个夜晚黑魃魃像隐蔽了无数鬼似的异物。天一黑女孩早早睡觉了,她认为闭上眼睛,黑色异物就从她的世界消失了,连同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洁白的月光。北窗下后来种了一棵丝瓜藤,在阳光的召唤下藤儿婀娜地朝上伸展开腰肢,长得茎繁叶茂,挂满了绿茵茵的丝瓜。丝瓜和鸡蛋做成汤喂养了女孩的童年,直到有一天女孩长得脸像西红柿身材像丝瓜。月光在丝瓜藤的掩映下,抵达太平间时开始有了宁静平和。在日久天长的对峙中,太平间永远没有变数的死寂日渐失去神秘与恐惧。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女孩和小伙伴手牵着手,从田地绕到太平间的门口,在那个废弃已久的屋外停留了一刻。她仔细打量装满了空气的空荡荡的小房间,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开了。清风吹在她的身后。女孩从此不再惧怕从月光下的北窗眺望。月亮晶莹的光芒静静地倾泻下来,覆盖了生机无限的西红柿地。稠黏的月光仿佛是液体流进了西红柿的体内。西红柿是女孩童年时代对水果的唯一记忆,她对那刚刚从地里摘下的新鲜饱满的果实记忆犹新,她对那酸甜的滋味永远乐此不疲,满怀向往。西红柿的滋味就是月光的滋味。在弥漫了来苏儿气味的医院里,某一天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一位18岁的少女服毒自杀送进了医院,消息在医院被人们奔走相告。召唤医护人员抢救的铃声在医院上空刺耳地响着让空气骤添了几分紧张。在小城医院里职工家属看热闹的忙碌可与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相媲美。一楼急诊室的窗外扒满了看热闹的人。女孩没有挤进去。抢救的结果,18岁的少女依然是死了。是在医生进行长时间的人工呼吸按摩之后停止呼吸的。女孩在事后听到大人们的闲谈,一个美丽的生命的逝去让人万分感慨,人们不知道一个18岁的生命选择死亡的理由。所有看热闹的人都目睹了18岁少女抢救时敞开的雪白的胸脯和她眼角最后滚落的泪珠。月光下,用毛玻璃挡住的一楼产房,婴儿诞生时的啼哭冲破夜色。女孩甚至能听到在白搪瓷的托盘中,闪着月光的剪刀碰出清脆的声响。月光之于夜晚,如同火升腾起的火焰。有一天,女孩走出童年的医院,走向月光照耀的远方。无需对往昔说跟我走吧,她知道,唯有月光,始终虔诚地挂在一生的星空。什么都可以改变,唯有月亮是永远皎洁的脸。月亮没有风烛残年。.“丝瓜和鸡蛋做成汤喂养了女孩的童年,直到有一天女孩长得脸像西红柿身材像丝瓜。”此句有何作用?(3分).18岁女孩自杀身亡与本文中心有何关系呢?(3分).如何理解太平间与18岁女孩事件之间的关系?(3分).“婴儿诞生时的啼哭冲破夜色”有何深意?(3分).阅读画线句子,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4分)五、中考题(14分)(2006,包头,4分)下面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两个有病句,用文后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垃圾畅销书畅销的原因很多,或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或是作为一时新闻的补充,①或是拿来作为炫耀,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生命力短暂,②未必经不起仔细推敲。它们因急功近利而生,也因急功近利而死。走过街头旧书摊,我时常发现它们的踪影。③它们灰头土脸地夹杂在一些过期杂志中,没有了往日的骄横。(2006,四川眉山,2分、)请你以古今中外某一文化名人为话题,选用下列所给的词语(至少3个)写一段通顺的话(不超过80字)。备选词语:为民请命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歌可泣丰功伟绩顶礼膜拜(2006,黄冈,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006,兰州,4分)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④联写一人即可)。(1)上联: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下联: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允矣]对啊,恰当啊。(2)上联:两表酬三顾下联:一对足千秋()(3)上联: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下联: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4)上联: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下联: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六、探究性学习(10分)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湖面封冻时饿死了。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七、综合性学习(15分)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民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读本书名: 活动过程:① ②③(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家乡,名扬天下。特产名称: 广告词: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们小组探寻的收获。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参考答案心血凝成的作品II. -(一)lidominhudngqinshumiuxieduqiaocuitantekonghou(四)“驰”应为“弛”;“锅”应为“娲”。一、(一)暴虐:凶恶残酷。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辛,怜悯百姓的痛苦。呜咽:①低声哭泣。②形容凄切的水声和丝竹声。本文取此义。亵渎:轻慢;不尊敬。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二)缘故•原因相同点是都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区别在于:原因使用范围广,可用于重大事物或一般事物,可用于具体因由之前或之后。一般可以用“缘故”的地方多可以用“原因”。如:他正在总结成功的原因。缘故使用范围较小,常用于一般事物,用于具体因由之后,多用于口语。如:他到这时候还没来,不知什么缘故。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相同点是都形容心神不定。有时可换用。区别在于:它们都常形容心情。但忐忑不安还可形容表情,七上八下不能。忐忑不安常跟“心中;'”心里”这类词配合着使用,但又不受此限制,有时可单独使用;七上八下一般只能跟这类词配合着用,不单独使用。忐忑不安多用于书面,七上八下多用于口语。如:(1)这两位的脸上微微露出忐忑不安的样子。(2)因为做了点亏心事,当突然听到校长要自己去谈谈时,他心里七上八下地跳得厉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窃窃私议三词都表示互相低声说话。区别在于:窃窃私语和窃窃私议含有“私下、偷偷、背地里”的意思,交头接耳本身不含这个意思,有时仅形容小声交谈的样子。如:(1)全场记者活跃起来,交头接耳地议论着。(2)只听见好些声音窃窃私语道:“去呀!”“不了“左边走!”“别害怕!”(3)他发言时,台下的社员窃窃私议关于他行为不端的事。W.一、1.C点拨:“神妪(qu)”应为“神妪(yU)”。(1)冼星海传马可(2)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3)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点拨: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京城,指长安(2)形容乐声欢快(3)引出(4)露滴点拨:结合句意理解。示例: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铁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也要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点拨:要按仿写句子的规则来写,与例句一一对应的词的词性要相同。D点拨:结合句意,注意词语意义的相对。示例:李教授已经70多岁了,可是他还是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里搞科研,在学生们的再三请求下,他才离开实验室,休息一会儿。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的真实写照!点拨:其他的回答也可以,一定要够要求的字数。二、.略。点拨: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活用典故而又自铸伟辞。他用典不仅十分灵活,而且更把它们几乎不见痕迹地熔铸在自己独造的奇峭词句和形象之中。本来,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音乐的神话传说,诸如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或师旷鼓琴“大风致而雨随之”等等,但这些神话传说都显得比较原始而简略,主要是从效果上来夸张音乐的神奇,往往缺少生动具体的形象;李贺则根据众多的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匠心独运地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点拨:本题旨在感悟用典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三、.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猿耐醒葑嗾呒家盏母叱 次镇嗪葱慈耍盏揭患 竦墓nA!案咔钱币挥铮 吮碧魇奔泊蔷旁律针铮购小扒铜咂锁囊僮迹掰吧钞钱薄i澳呵钱敝嘲啾龈缓獭?nbsp;点拨:此题渗透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课标理念。.“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诗人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对乐曲的感受和评判,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四、.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惧怕太平间转到下文不再惧怕。点拨: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时,常常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进行切入。.女孩从童年起一真仰望月亮,月亮将伴她一生,还她永世的纯洁与美丽,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而对太平间的恐惧伴随着她的童年,当她走出了恐惧时,死亡的18岁女孩,让她对生命,对月光有了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期盼一一“月亮月亮跟我走”18岁女孩事件对中心起到了铺垫和升华的作用。.二者都是女孩对死亡的记忆,前者是蒙咙的、神秘的,后者是具体的、真实的,正是这两件事,使女孩对死亡,对月亮有了全新的理解。点拨:找两者的关系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代表新生事物,有死亡也有新生,生死是人生最自然的韵律。点拨:抓住婴儿的特点一一新生,再联系具体语境去分析。.略。点拨: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一些伤痛与不愉快的经历,也肯定会有真诚,纯洁的美好品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忘记痛苦,保留纯真。不要把本题写成决心书,应多从理性上谈认识。五、点拨:第①个画线句为病句,缺少宾语,所以用增补号补上宾语“的资本”第②个画线句为病句,与上句前后矛盾,犯了否定多余的毛病,所以用删除号删去“未必”,或者用换用号将“经不起”换成“经得起”。2:略。点拨:注意根据题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