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1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老师的职责如今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考虑……将越来越成为一位参谋、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鼓励、理解、鼓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老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确定“以人为本”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自己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鼓励、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究,把学生的“发现”与“创造”视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老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他们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动。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认识:一、联络生活、感知数学“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数学来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主体〔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既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又有直觉洞察、直观猜测、合理归纳与活动思维过程,有利于进步自己对数学的认识。二、身临其境,探究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在教学时老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构造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展观察、考虑、探究。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程度。比方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创设情境。1.求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然后计算,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什么,此时课堂气氛比拟平稳。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时很多学生会感到很繁,怕动手计算,课堂出现沉闷现象。此时老师立即口答出答案,学生就会感觉到很惊奇,为之一振,进而产生疑问:“老师怎么会看出答案?这里会不会有规律?”课堂出现窃窃私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泼了课堂气氛。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开场的计算和老师的结论观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场投入到观察、考虑、探究中去。4.提出问题:你敢肯定你所猜测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敢于说理、敢于证明,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三、由点到面,触类旁通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一个再认识、再进步的过程,复习中的最大矛盾是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既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入提醒知识的内在联络,让学生在掌握规律中理解、记忆、纯熟、进步。比方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相联络,根的判别式可以作为判别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的根据:当△>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点。假如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别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位置〔交点是在坐标原点的左边还是在坐标原点的右边〕等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把知识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步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总之,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开展,应随“学情”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理解。只有老师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效劳于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2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该怎样设计?围绕问题该怎样进展教学,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进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论,就问题设计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于现实又寓于现实,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那么或数学思想。”这一观念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同时说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比方,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周来本班的积分统计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失分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观察:星期一二三四五六合计积分+3-2-4-2+2+4然后提出问题:“谁能帮我们班算出这一周的总积分呢?”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能用“抵消”的方法统计出这一周本班的总积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题:“〔+3〕+〔-2〕+〔-4〕+〔-2〕=?”发现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算。当学消费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便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数据分成了几种类型,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展开新知学习,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改观。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导入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情境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当然,情境问题的创设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比方,在《函数》一节的教学时,我用游乐园中的摩天轮引入,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分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我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反响,只是偶然听到:“摩天轮?”“很危险……”本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函数问题,只因为农村学生对该情境的认识模糊,一时没有进入到虚拟情境中来,导致课堂开端出现“僵局”,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2、教学重点、难点处的问题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设计好的问题串可以强化重点与打破难点。例如,《结识抛物线》一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而作图过程又是一个难点问题,要从所画的图像中发现并归纳性质,首先得画出较准确的函数图像。在学生画图像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几种错误画法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1〕根据你画的图像,给自变量x任取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吗?〔2〕自变量x的范围是什么?〔3〕在00)图像上,〔1〕比拟y1、y2、y3的大小关系。〔2〕假设D〔a,y1〕、E〔b,y2〕、F〔c,y3〕三点也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上,其中a0判断y1、y2、y3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问题〔1〕采用了直接代入计算的方法得到结果,对问题〔2〕显然用代入法难以得到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来解决。经过讨论后,学生A答复:“因为k>0时,反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y3。”学生B答复:“我们组用特殊值检验得出y20,所以y3>y1>y2。”学生C答复:“我们组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y3>y1>y2。”经过对以上不同做法的比拟和鉴别,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有了彻底的理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例题或练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既稳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验到理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4、在学习反思中的问题设计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对欠缺,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普遍,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不彻底,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彻底分析^p错因,让学生在错题中有反思的时机。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时很容易出错,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我设计了如的表格:通过引导学生对错因彻底分析^p与校正,学生明白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认识到了自己的缺乏。然后我出了几道解方程的练习,结果发现,学生确实重视了错误,效果明显有所好转。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确实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体验,在对问题的分析^p、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考虑,与人分享成果,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3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教育资和教育需求也随之增长和变化。我校进展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而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老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对分层教学教案设计进展初步讨论。1、教学目的的制定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目的,先要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的,哪些属于层次目的。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详细的要求。2、教法学法的制定制定教法学法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详细情况而定,如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注重培养其自学才能;对B层学生,那么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对C层学生那么要求要低,浅讲多练,弄懂根本概念,掌握必要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3、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也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详细情况而定。4、教学过程的设计4.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老师以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为各层学生呈现合适于本层学生程度学习的内容。4.2分层练习,讨论生疑。学生对照各自的目的分层自学。老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理论,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4.3集体回授,异步释疑。“集体回授”主要是针对人数占优势的B层学生,为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而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老师为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分先后在层内释疑即“异步释疑”。5、练习与作业的设计老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那么。“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局部;“三层”是指老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根底练习;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时机,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开展的余地。分层教学下老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形成成功的鼓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4一、教材分析^p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拟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根底。二、学情分析^p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根底。三、教学目的知识目的: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可以根据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于实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确实立.五、教学过程〔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14631000(2)y=tx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是自变量,y是函数。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于实际.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举例:以下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1〕y=(2)xy=10(3)y=k-1x(4)y=-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p与练习让学生更加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y与x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1ky+1与x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xkxkxkxkx2xy与x-1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y+1与x-1成反比例,那么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k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