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 教学设计_第1页
《玩偶之家》 教学设计_第2页
《玩偶之家》 教学设计_第3页
《玩偶之家》 教学设计_第4页
《玩偶之家》 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读传世经典,悟戏剧人生——《玩偶之家》教学设计芜湖县第一中学单晓飞【教学分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为“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以“丰富的心灵”为人文主题,以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为核心任务,选取了一篇戏剧和四首诗歌。几篇文章通过不同地域、不同作家展示各自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对人性自由、个性解放、自我意识的强烈表达。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的名著——《玩偶之家》所开创的“社会问题剧”样式,有着世界性的影响。《玩偶之家》批判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与不合理的家庭制度,提出了个人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口号,反映了近代西方社会尖锐的社会问题。【学情分析】1.有了解:学生在高一必修阶段学过《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戏剧,因此对戏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2.有能力:高二学生对外国戏剧和诗歌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有需求:高二学生阅读需求发生了转变,由阅读感知上升到鉴赏思考,由继承传统到放眼国际,由立足课本到丰富校本,由立足课内到丰富校外。4.有困难:译文的隔膜,文化背景、表达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影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外国作品时,可能在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者情感、作品主旨等方面会有困难。【教学目标】1.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玩偶之家》的主要剧情,把握突转手法。2.通过关注时代背景,探究戏剧主题,认识“社会问题剧”。3.通过比读,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教学重难点】1.通过关注时代背景,探究戏剧主题,认识“社会问题剧”。2.通过比读,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比读探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利用智慧课堂推送:(1)《玩偶之家》原著;(2)鲁迅的《伤逝》以及《娜拉走后怎样》。2.完成问卷调查表《玩偶之家》(节选)1.你最喜欢读的片段是什么?2.为什么喜欢读?3.海尔茂和娜拉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人?4.读完《玩偶之家》节选你有哪些困惑和不解?二、情境导入教师运用语言引入《玩偶之家》的学习:戏剧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观看别人的故事,映照我们的人生。从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我们感受到英雄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我们感受到性格悲剧的遗憾;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我们又将感受到何种悲剧之美呢?今天我们一起翻开被称为19世纪女性宝书的《玩偶之家》,一探戏剧与人生。三、新知学习活动一:梳理剧情,品突转魅力1.请一位同学概括《玩偶之家》的关键剧情。点拨:要善于提炼关键信息,形成有效的故事链。2.发现突转,品味突转的魅力。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所以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和发现。”请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找出《玩偶之家》当中的突转,自选片段进行演读,体会突转的艺术效果。点拨:在演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点评,并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小结:两封信的出现,让剧情发生了两次陡转突变,共出现了三次突转。海尔茂一开始甜言蜜语,当遇到危险时恐吓怒骂,危机解除后又软语欺哄。在两次剧情的突转中,他自私冷酷,虚伪专制,怯懦无耻这种形象在两封信出现前后一展无遗。娜拉在海尔茂的变化中越发冷静和清醒,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通过演读,感受“突转的剧情,鲜明的人物”这一效果。活动二:精读台词,探“出走”根源根据问卷调查表中学生提出的困惑,组织以下几个话题探讨。话题一:戏剧中反复出现的“奇迹”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台词进行探讨。示例:人物台词含义作用娜拉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丈夫会拼着性命、牺牲一切去救自己。幻想、等待今天晚上奇迹没有出现。我现在不相信奇迹了。当危险出现时,丈夫撕去正人君子的面纱,暴怒咒骂,原来丈夫是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梦醒、觉悟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要成为一个人,跟丈夫一样的一个人,至少要学做一个人。追求、创造小结:正是在“奇迹”中,娜拉才一步步地从幻梦中觉醒,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玩偶般的地位,在家庭中也是从属地位,并且引发了娜拉对“责任”和“人”的思考。话题二:海尔茂认为娜拉最神圣的责任是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你赞同吗?如何理解娜拉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这句话。点拨:可以结合海尔茂和娜拉关于“宗教”“道德”“法律”的对话来探讨。视角责任宗教道德法律海尔茂(男性)女人最神圣的责任是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信仰的宗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女人的良心和道德,甘于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女人做一切都要经过男人的同意。如借钱,需丈夫或父亲同意,否则不合法。娜拉(女性)对自己的责任,成为真正的人。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宗教的话是否合用,要仔细想想。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同不信世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学习支架1】“男人在田间劳作,女人在家中操持;男人舞刀弄枪,女人缝制衣裳;男人用脑思考,女人用心体量;男人发号施令,女人唯命是听;若不是这样,一切都将陷入混乱。”(节选自英国的丁尼生于1847年发表的《公主》)【学习支架2】社会问题剧:立足于生活实际,反映当时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而创作的戏剧。小结:法律是男人制定的,责任道德是用来约束女人的,宗教是用来束缚人心的。这一切对女人来说合理吗?如果不合理,为什么还要遵从?所以娜拉说“究竟是我正确,还是社会正确”正体现出娜拉的反抗精神。所以说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是夫妻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女性对男权压迫的反抗。娜拉在与海尔茂的冲突中,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她依附丈夫而活,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由,最后毅然出走,勇敢地追求个性解放。活动三:质疑比较,悟精神内核质疑辩论:娜拉应不应该出走?点拨:易卜生在创作《玩偶之家》时设定的结局是“娜拉出走”,但他曾迫于社会压力,写了“娜拉回归”这一结局。引导学生思考易卜生和当时社会对这两种结局的不同态度,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两种结局的认识。活动四:比较阅读,思“走后”怎样比较阅读《玩偶之家》和《伤逝》,探讨娜拉们的出走,完成下表。篇目《玩偶之家》《伤逝》话题娜拉们的出走反抗者娜拉子君反抗对象资本主义的法律、道德、宗教封建旧道德、旧习俗追求的目标学做一个真正的人只是为了爱——盲目的爱反抗方式出走出走命运走向?死亡四、课堂小结1.引用名人评价总结。萧伯纳说:“莎士比亚把我们搬上舞台,可是没把我们的处境搬上舞台……易卜生不但把我们搬上舞台,并且把在我们处境中的我们搬上了舞台。”易卜生笔下人物的困惑,那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和痛苦,至今依存。如果《玩偶之家》中的人物活在今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这就是社会问题剧的价值所在。2.质量评价:根据学生在四个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给出相应的点评,或激励,或表扬,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提出希望。五、作业设计布置、指导学生准备话剧展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梳理《玩偶之家》的关键剧情,引导学生找到本剧的突转;并让学生自选片段进行演读以体会突转的艺术魅力。在演读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挑战。教师根据课前的问卷调查表中学生所提出的困惑,组织了两个话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娜拉为什么会出走,并以此探究出本剧的主题。结合易卜生和当时社会对《玩偶之家》结局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一场关于“娜拉应不应该出走”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提升。第四个活动是比较阅读《玩偶之家》和鲁迅的《伤逝》,探讨娜拉们的出走。通过对比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