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十一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制定才适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一
1.检查预习状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分析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风景幽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风景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心欢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电视教材,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组织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读读课文,
3.指导勾画。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生词
2.引导理解词语。
3.引发思考,组织探讨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组织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3.组织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1、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2、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4、读读课文,想想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5、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7、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词语。
9、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10、自由读课文,思考: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11、默读思考:本文是按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表达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12、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心款待
(5)联欢话别
13、完成作业。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二
1.通过学生对课文其次部分的自读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心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重点)
2.感悟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把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难点)
3.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难点)
一、创设情景,重温“风光美〞
1.播放《天堂》,师生对话: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歌名?
2.复习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情美〞
1.透露本课学习目标:老舍先生的.这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会了奇妙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
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自学心得、质疑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③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题目字拟。
④写前辅导:我们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风景、话别、引用诗句)
⑤练笔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练笔。
三、总结课文,整体把握。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三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潇洒〞: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潇洒〞?
(3)感受潇洒: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憧憬的呀!
(4)表现潇洒:你能否读出这种潇洒的感觉来。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迷醉;行车的潇洒,令人憧憬;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心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心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复,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心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适合。
5.交流小结:热心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心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心?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陈述:看,热心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心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心?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心还不足以表达)。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方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冲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爱好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猛烈的蒙古舞蹈依旧旋绕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心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使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1.抄写课文中幽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草原
草原风景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四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画、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害羞〞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义。
感受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陈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纯净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会一下内蒙古草原漂亮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状况,让学生当老师,提醒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复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会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浮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方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探讨交流: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漂亮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迷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漂亮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漂亮的风景!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心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其次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心奔放。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心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陈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其次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的兴奋与惊喜)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飞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秀美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心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义。)寂静的草原喧嚷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喧嚷的场面打破草原沉寂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强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相互敬酒,齐声讴歌,表达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复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从草原漂亮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漂亮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近无间,咀嚼着幽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4、积累课文中幽美的语言。
1、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中含意,积累课文中幽美的语言。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探讨。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心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以下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高兴。
⑵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羊群……大白花。
⑷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次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其次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广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心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复师板书。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活斜阳。〞
1、探讨。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六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勾画、骏马、无限、鞭子、飞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你到过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吗?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1、读生字词:勾画、骏马、无限、鞭子、飞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相互提醒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相互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1、读课文,依照进入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幽美的语言。
1、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幽美的语言。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会的漂亮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心好客。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的心情怎样?
3、同桌相互探讨。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周围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四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幽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爱好、称赞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高兴和惊叹,你们怀着高兴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的美。
过渡:的天很可爱,风景也很迷人,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表达蒙古族同胞热心好客的语句好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相互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心好客。
(1)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飞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秀美的服装,骑在立刻,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调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表达这种急忙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假如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喧嚷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接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接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谢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相互探讨。)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义很深,怎么忍心立刻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义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1、课文具体写了见到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心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心欢乐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上的漂亮风光让我们深深迷醉,人民的热心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七
积累品味幽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体会句子的含义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录音机vcd
留言卡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呈现开阔壮阔,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憧憬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醒:找出能表达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开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比较的不显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其次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潇洒〞“怎么走都可以〞体会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的冲动心情灵活的呈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边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白让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八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幽美的语言。
1、品味课文幽美的.语言。
2、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电子课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漂亮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漂亮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勉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拣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调、具体、生动、确切、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九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其次册的一篇文字幽美、内容别致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呈现了草原昌盛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漂亮风光和牧民们的快乐。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漂亮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表达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勉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表达课堂评价的鼓舞作用。
(3)表达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漂亮风光和牧民们的快乐为情感目标。
(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状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表达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漂亮和快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演示:图上先出现恬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终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消极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终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叫嚷声,草原现出一片喧嚷的景象,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静静的,随着黎明的邻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恬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喧嚷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恬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奇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测、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其次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快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由于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好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逐渐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清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漂亮和牧羊人的开心。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漂亮风光。
(三)作业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对比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读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表达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及反思篇十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分析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引导思考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范读。
2.组织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是怎样写具体的呢?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其次段
1.指导读文
2.出示投影片:组织分组探讨,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段
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终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1、写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3、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画画面。
4、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地产融资居间服务合同范本(专业版)
- 2025卜璧离婚协议书及婚后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协议
- 2025年海上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海洋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竞争力提升
- 2025版砂石料生产设备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与激励方案合同
- 2025年公共安全设施维护责任书
- 2025年度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与销售联盟合同
- 2025年度租赁房屋租赁纠纷处理与仲裁协议
- 2025版宠物个人买卖合同:宠物交易健康协议
- 2025版食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保密协议模板
- 2025企业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设计
- 社保补助协议书范本
- 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
- 制度编写书写规范
- 电缆购销合同文本参考
- 新员工质量保证考试(中软国际)
- 安徽涵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磷酸酯阻燃剂DOPO、4800吨磷酸酯阻燃剂DOPO衍生品、12000吨副产品盐酸、38000吨聚合氯化铝、20000吨固化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制造业业务流程
- 石英长石无氟浮选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 对铁路机车乘务员规章培训的探讨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