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代,君主进行重大抉择时,会根据多名占卜官员的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进行决议。战国游士多敢于和君主分庭抗礼,君主也往往以平等态度相待。材料旨在说明A.统治方式带有迷信色彩B.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C.专制皇权缺乏产生条件D.游士敢于挑战君主权威2.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贵族地主崛起。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与“公室”的争斗愈演愈烈,其结果各诸侯国的“公室”程度不等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政权,这反映了A.西周的分封制彻底崩溃B.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生矛盾C.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D.礼崩乐坏的局面推动社会变革3.秦始皇陵发掘的工程劳役人员的墓地中,发现瓦文墓志中标志有死者出身地点的地名共十四个,分别属于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这说明秦王朝大范围的徭役征调A.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开发B.推动了国家疆域的拓展C.促进了区域间文化融合D.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4.西汉利用均输、平准机构,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体现了西汉政府A.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B.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C.试图缩小区域间经济差异D.旨在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5.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A.是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的体现B.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素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6.《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指出: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在1840~1894年的54年间,增长还不到1倍,年率不足1.3%,在1895~1920年的25年间,约增长47%,年率约1.6%。这主要说明了A.列强商品倾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变动B.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经济冲击作用明显C.农村经济中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D.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迅速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面对外来侵略,我们应积极地自强迎战,“以守为战”“以守为款”,让外国人听我方调度,以达到“以夷攻夷”“以夷款夷”。该主张A.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外交模式B.已抛弃藐视西方的传统观念C.引导着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D.找到了抵抗侵略的正确途径8.陈旭麓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而协定关税,新的关税比旧有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他们的外交是成功的。这表明“当时的人”A.认清国家发展短板B.把握世界外交潮流C.缺乏近代治国理念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9.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发出了堪为当时最强音的改革呼声:“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材料表明A.清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B.西方的侵略引起士人警觉C.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D.学习西方的思想开始出现10.下表是由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其意图是爆发前夕对“亚罗号事件”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英军攻占广州之后对清军的战败、清朝官员的被捕,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战争进入尾声时期大量发表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报道文章和评论,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A.跟踪报道还原事件真相B.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C.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D.大搞噱头以吸引读者11.“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由取资”这是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篇》的原则,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纲领;所谓“取资”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施政方针,要从当时的实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决不能应循守旧。洪仁玕的《资政新篇》①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发的一个重要文件②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③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向何处去的问题④得到实施并取得一些成效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2.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军事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B.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C.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13.1892年,江苏候补道张翼通过关系谋得了开平矿务局总办的“肥缺”。在其主持之下,矿务局的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每况愈下,结束了它的鼎盛时期。上述材料反映出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力较大B.中体西用思想缺乏实施基础C.洋务运动受到封建因素制约D.近代管理模式在华水土不服14.“中法战争爆发后,地处抗法前线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等省民众焚教堂、驱教士,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很大的声势”该材料反映了A.反洋教是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B.中法战争中民众踊跃参加战斗C.民众开始自觉主动反对外国侵略D.洋教侵略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15.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从侧面反映了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B.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C.国人民族意识增强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16.维新人士提倡民权,是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参政权,不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应享有的政治权利;推崇君主立宪,因“民智未开”而主张暂缓实行;宣传进化论,承认渐进过程,不承认突变,即应改良而非革命。这些主张体现出A.近代中国无法实行共和政体B.维新派对中国的国情认识深刻C.民族资产阶级思想较为落后D.维新派不敢根本触动专制制度17.康有为在早已了解西方进化论的情况下,却仍旧用儒家公羊学派“张三世”学说,指出人类历史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递嬗而进,即从君主专制而君主立宪而民主共和,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这表明康有为A.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越性B.已有依据国情推动改革的意识C.不认同西方的社会进化史观D.坚持“中体西用”的改革原则18.在《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B.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19.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擢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A.忠君爱民B.斗争方式暴力单一C.崇信儒学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20.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北京城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2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初步仿行了“利君”“利民”而独“不利百官”之君主立宪政体,还动用政府资源以“开民智”的形式对民众进行宪政、自治及行使民主权力等系统训练,进而达到制衡官僚集团的目的。清政府此举A.维护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C.促进了民族资本规模迅速壮大D.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进步22.20世纪初期,留学生通过归国考试获得功名,或进入清朝翰林院等学术机构,或进入各级行政机关。这样,一批不见经传的留学生迅速崭露头角,被推上了社会大舞台,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阅读如下1905—1911年留学生获得翰林、进士、举人人数统计图。这一现象可以说明A.留学生成为政府主要力量B.清朝统治危机得到缓解C.彻底改变了政府官员结构D.政府对新型人才的需求23.武昌起义后,各地先后出现多种旗帜,最终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近代国家特征开始显现24.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可知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25.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瓦解与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阶段任务B.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C.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新的民主共和政体下保留了许多封建思想残余26.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异常活跃,有激进和保守二派之分。各种政党分化组合,党派林立,国民党力量强大,曾一度在国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受执政者打压,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知A.共和制度丧失生命力B.民主政治不合时宜C.专制政体扩大影响力D.政治革新道路曲折27.下图为19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纱锭数量变化状况。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得益于A.民国建立使中国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B.列强对华投资规模扩大C.政府实行了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D.南京临时政府提倡国货28.自谭嗣同在《仁学》中首揭“个人自主之权”以来,“个人自主”成为中国知识人的中心价值之一。1916年初,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也特别提倡“尊重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但此后这种价值观逐渐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主要是因为A.西方民主影响力降低B.国人觉悟逐步提高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西学东渐不断加强29.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家的正当地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摒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B.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C.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D.全盘继承儒家传统学说30.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人普遍重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把古典歌谚、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这些一向为士大夫所鄙夷的“俗文化”请上学术殿堂。他们旨在A.确立民俗文化的主流地位B.提倡新道德以反对旧道德C.为传播西学披上传统外衣D.借民俗文化排挤传统儒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1866年,出使英俄的公使曾纪泽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该文针对“欧洲人遽(于是,就)谓中国即一陵夷衰微终至败亡之国”,指出“愚以为中国不过似人酣睡,固非垂毙也”。曾纪泽谈到“中国先睡后醒”,但并未提到“睡狮”。1899年,梁启超发表《自由书·动物谈》,提到:“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扭转)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材料二到20世纪初,“睡狮”、“醒狮”之说开始广为流行。1902年,蔡元培等组织明强学社,发表广告称:“今者欧美各国已由民族主义之熟达,而进于民族帝国主义。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说:“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1904年,《东方杂志》第一期封面图案,把雄狮的形象特征结合在了龙的形象上。——上述材料均据单正平《近代思想文化语境中的醒狮形象》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梁启超等先进人士要“为我四万万人告”“睡狮猛醒”之说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睡狮猛醒”之说传播的特点,并简析其传播的意义。(15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中体西用”一般认为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关于其作用和意义,史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如下表所示。看法代表人物甲“中体西用”充分体现了洋务运动目的和手段的根本矛盾,理论上的自相矛盾与实际行动的行不通,硬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体系糅合在一起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黄逸峰、姜铎等乙“中体西用”虽有局限性,但主流是进步的,是发展变化着的革新进取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来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季云飞、陈旭麓等丙“中体西用”是一种由积极走向消极反动的社会思潮。1894年中日战争以后,其逐渐丧失了历史进步意义,成为中国社会继续近代化的思想障碍。丁伟志、何继龄等——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任意提取一种观点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65年,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866年,设立福州船政学堂。1867年,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8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开平矿务局。1885年,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1887年,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初具规模。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1890年,张之洞建汉阳铁厂。1893年,设立湖北自强学堂。 ——摘编自陈恭禄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维新派认为,就当时形势来看,先要变通的就是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及教民之法。富国之法有六项: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养民之法有四项:务农、劝工、惠商、恤穷;教民之法也有四项:普及教育、改革科举、开设报馆和设立道学。此外,康有为还建议光绪帝裁撤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 ——摘编自陈可畏《康有为<公车上书>与<应诏统筹全局折>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12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6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BCAC6-10CCCAC11-15BCCAC16-20DBBDB21-25DDABD26-30DCCBD二、非选择题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