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长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_第1页
QC成果长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_第2页
QC成果长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_第3页
QC成果长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_第4页
QC成果长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大隧道超前地地质预报及及监控量测测QC成果一、工程概况111.1项目目简简述温州绕城高速西西西南线工工程(仰仰义至阁阁巷)第02标段,全全长3.3555公里,共共设隧道1座:乌岩岩尖隧道,采采用双洞六六车道形式式(上下行行分离)。本本标段隧道道设置汇总总表见下表表。本标段隧道道设设置汇总表表表序号隧道名称隧道类型起讫桩号隧道本标段长度度度(m)1乌岩尖隧道分离式K7+000~~~K8+330081308ZK7+00000~ZK8++226012601.2隧道工程程程地质概概况乌岩尖隧道处于于于低山丘丘陵区区,地面面最高高点225m左右,隧隧道道设计洞洞顶高高程49~30m。隧道进进洞洞口处于于沟谷谷中,地地形坡坡度大,地地势势陡峭,洞洞口口段有季季节性性溪流,水水流流不大,受受流流水作用用,部部分段中中风化化基岩裸裸露,较较完整,呈呈大大块状,进进口口段地质质条件件较好,围围岩岩岩性有有粉砂砂岩、细细砂岩岩,属于于硬质质岩,抗抗风化化能力较较强,但但该段隧隧道埋埋深较小小,小小于45m,受隧道道埋埋深、风风化及及水文地地质条条件影响响,围围岩为Ⅳ~Ⅴ级;出洞洞口口段处于于丘陵陵山脊处处,地地形坡度度较缓缓,围岩岩岩性性有粉砂砂岩、细细砂岩,岩岩质质较坚硬硬,岩岩体较完完整,属属硬质岩岩,抗抗风化能能力较较强,出出洞段段工程地地质条条件较好好,但但该段隧隧道埋埋深一般般较小小,围岩岩以ⅣⅣ~Ⅴ级为主;;隧隧道洞身身段埋埋深一般般在50~160m,其中发发育育一条节节理密密集带和和霏细细斑岩穿穿插其其中,洞洞身段段岩性一一般为为粉砂岩岩,属属硬质岩岩,除除节理密密集带带和霏细细斑岩岩岩脉属属于ⅣⅣ级围岩外外,一一般围岩岩稳定定性较好好,属属于Ⅲ级。二、QC小组概概况QC小组名称长大隧道超前地地地质预报报及监监控量测QC小组所属部门中铁航空港集团团团杭州分分公司司温绕2标工程部部成立日期2013年1111月1日登记日期2013年1111月1日注册号小组人员情况顺序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文化程度组内职务顺序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文化程度组内职务1周岐文32男总工程师大专组长6张校铭29男测量主管本科组员2孙新明29男副总工兼工程部部部长本科副组长7李仁亮28男技术主管本科组员3柳磊28男安质部长大专组员8李振23男主管工程师中专组员4陈德虎44男物设部长大专组员9刘建利31男工程部副部长本科组员5孙治国35男实验室主任本科组员10于文杰29男技术主管本科组员制表人:柳磊日期:200114年12月3日三、监控量测作作作业监控量测读取数数数据洞内收敛测量现场测量拱顶沉降测量选题理由及确定定定课题本隧道属于长大大大公路隧隧道,设设计为双双向六六车道,开开挖挖断面大大,不不良地质质情况况较复杂杂,如如何加强强隧道道施工过过程中中围岩的的变形形、沉降降,确确保隧道道施工工的安全全极为为重要的的;2、通过现场施施施工监控测测量量,及时时有效效提高隧隧道围围岩险情情预报报,防止止事故故发生;;3、隧道施工量量量测是新奥奥法法施工的的重要要环节,是是反反馈动态态设计计的重要要依据据,它关关系到到施工安安全、结结构稳定定及工工程造价价等方方面;4、本工程工期期期紧,任务务重重,抓好好围岩岩监控量量测,指指导隧道道施工工,以确确保隧隧道安全全施工工是保证证工程程施工进进度和和质量的的关键键;5、监控量测是是是温州绕城城高高速西南南公司司强力要要求在在每座隧隧道施施工中实实施,我我项目部把围围岩岩量测工工作作作为隧道道施工工的头等等大事事之一。2013年1111月1日项目部成成立立了QC小组,召召开开了第一一次小小组会议议,确确定了《加加强强隧道监监控量量测有效控控制制隧道施施工安安全》的课课题题,商讨讨如何何提高围围岩监监控量测测对隧隧道施工工的指指导作用用。五、现场调查项目部管段内乌乌乌岩尖隧隧道在在进洞施施工时时,洞顶顶、洞洞内均设设置了了观测点点,对对地表沉沉降、洞洞内水平平收敛敛进行了了观测测。现场场技术术进行了了观测测,发现现洞顶顶地表K8+22990断面有一一条条长约6m,宽1~2mm的横向裂裂缝缝。我们项目部及时时时组织工程程部部、安质部部和和项目部部的各各级技术术质量量管理人人员及及项目部QC小组开展展了了对管段段内隧隧道开挖挖施工工中存在在的沉沉降、变变形问问题的QC攻关活动动。通通过现场场施工工调查,以以及及查阅相相关施施工技术术资料料后,经经会讨讨论分析主主要要原因如如下::调查一:经QCCC小组调查查,乌乌岩尖隧道道洞洞口处于于浅埋埋地段,围岩岩为为强风化化粉砂砂岩,节理理裂裂隙发育育,自自稳性较较差;;调查二:乌岩尖尖尖隧道进进洞开开挖工法法采用用双侧壁壁导坑坑法施工工,但但未严格格控制制左、右右侧导导坑步距距大于于15m,现场实实际际为两侧侧导坑坑同时并并进;;调查三:乌岩尖尖尖隧道进进洞施施工时逢逢多雨雨季节,虽虽然然洞顶截截水沟沟已施作作,并并按设计计对边边仰坡进进行了了锚喷支支护,但但洞口段段基岩岩裂隙水水发育育,造成成土体体承载力力及自自稳性降降低,从从而加剧剧了地地表沉降降;调查四:隧道进进进口段拱拱脚处处基岩较较硬,开开挖采取取浅孔孔爆破,爆爆破破振动对对地表表沉降有有一定定的影响响;调查五:监控量量量测点已按按要要求布设,并及时进行行了监控量测测。六、确定目标及及及可行性论论证证1、确定目标:::(1)测点布设设、检检测及时时规范,切切实实反映隧隧道的的沉降、变变形形情况,及及时时对变形形超限限的段落采取加加固固措施。(2)确保施施工安全全及结结构的长长期稳稳定性;;(3)验证支支护结构构效果果,确认认支护护参数和和施工工方法的的准确确性或为为调整整支护参参数和和施工方方法提提供依据据;(4)确定二二次衬砌砌施作作时间;;(5)监控工程程对周周围环境境的影响响;(6)积累量量测数据据,为为信息化化设计计与施工工提供供依据。2、可行性论证证证:(1)公司、业业主及及项目部部对隧道施施工工监控量量测工工作的重重视、支支持和隧隧道施施工的需需要;;(2)QC成员员有着着丰富的隧道施工、监监测经验,为为我们攻攻关提提供了有有力的的技术保保证;;(3)我项目部部与西安安长大大公路工工程检检测中心心合作作,成立立乌岩岩尖隧道道监测测小组,专专门门负责隧道道监控量测测及超前地地质质预报工作作。七、要因分析及及及确定1、要因分析:::(1)现场作业业人人员培训教教育工作作不到到位,部分人员员的的安全、质质量量意识不强强,对双侧侧壁导坑坑工法法的严格格实施施存在消消极抵抵抗心理理;(2)双侧壁导导坑工工法实施施过程中中,左左右侧导导坑同同时并进进,未未严格按按照工工法要求求控制制两侧导导坑步步距不小小于15m,造成开开挖挖过程中中沉降降量偏大大;(3)隧道进口口段段拱脚处基基基岩较硬硬,开开挖采取取浅孔孔爆破,爆爆破破振动对对地表表沉降有有一定定的影响响;(3)洞口段埋埋深深仅5m左右,拱拱顶顶覆盖土土层较较薄,且且较为为松散;;(4)乌岩尖隧隧道道进洞施工工工时逢多多雨季季节,虽虽然洞洞顶截水水沟已已施作,并并按按设计对对边仰仰坡进行行了锚锚喷支护护,但但洞口段段基岩岩裂隙水水发育育,造成成土体体承载力力及自自稳性降降低,从从而加剧剧了地地表沉降降;(5)监控人员员对布布设的测测点及时时进行行了测量量,但缺乏对隧隧道道沉降、变变形形的数据进进行行分析、处理理,没有有起到对对隧道道施工的的指导导作用。2、要因确认以上多方面原因因因是引起起隧道道地表沉降降、开开裂的主要因素,所所以应及时进行行测测点的布布设和和监控量测测,从从而进一一步掌掌握隧道道施工工中的沉沉降、收收敛及稳稳定情情况,以以便及及时采取取措施施、调整整预留留沉降和和变形形量。八、对策实施1、根据调查结结结果和我们QC小组在共同同研究得出出结论,针针对对主要因因素采采取的对对策如如下:(1)加强现场场作业业人员及及管理人人员的的培训、教育育,对工法进进行行详细交交底,扭扭转作业业人员员的思想想认识识,提高高其安安全质量量意识识;同时时,要要求技术术人员员对监控控测点点的埋设及数据据量量测、分分析做做到及时、规范;(2)加强现场场监监管力度,严严格按照工法法要求执行,规规范双侧壁导导坑法施工工工序,提升现现场施工质量量;(3)洞口浅埋埋段段加强监控控控量测频频率,确确保施工工安全全可控;;(4)对乌岩尖尖隧隧道右线洞洞洞顶处裂裂缝,采采取灌注注水泥泥浆进行行封堵堵,并加加强观观测;后后续施施工过程程中,对对于洞口口段的的开挖、支支护护,尽量量避开开雨季施施工,以以减小地地表沉沉降;(5)加强隧道道监监控量测工工工作,做做到及及时检测测,并并对隧道沉沉降降、变形形的数数据进行行分析析、处理,以起到对隧隧道道施工的的检测测指导。2、培训教育:::2014.4...20QCC小组现场技技术术人员、施施工工作业人人员以以及监控量量测测小组人人员召召开了思思想教教育及工法法培训会会,对双侧侧壁壁导坑工工法进进行了培培训,同时时讲解了监监控量测对对隧道施工工的重要性性。2014.4...25上午8:00小组成员员组组织全体体现场场技术人人员和和监控量量测小小组人员员进行行培训,主主要要培训以以下内内容:(1)提高全员员的的责任心和和和责任感感,以及我小小组组为此立立下的的决心和和管理理力度;;(2)监控量测测点点的埋设、保保护;(3)按要求的的频频次对测点点点进行监监测,并并及时做做出数数据分析析,对对隧道沉沉降和和变形做做出准准确判断断。3、隧道监控量量量测目的::(1)监视围岩岩和和围岩应力力力分布状状态,掌掌握围岩岩和围围岩应力力分布布状态和和围岩岩、隧道道支护护变形发发展趋趋势;(2)确定二次次衬衬砌支护的的的最佳时时间,使使围岩和和隧道道支护结结构达达到最佳佳工作作应力状状态;;(3)了解在不不同同工作状态态态下围岩岩和隧隧道支护护的受受力状态态及应应力分布布;(4)评价隧道道支支护结构和和和隧道施施工方方法的合合理性性和安全全性;;(5)为判断二二次次衬砌支护护护成型后后围岩岩和隧道道支护护系统是是否稳稳定提供供依据据;(6)为实现动动态态变更设计计计,调整整施工工方法,修修正正支护参参数提提供依据据。4、监控量测制制制度和资料料完完善(1)小组人员员积积极组织量量量测小组组对监监控量测测制度度、方案案等进进行完善善和整整理,并并对大大家进行行了技技术培训训和交交底。(2)在进行洞洞内内拱顶沉降降降监测、净净空空收敛监监测的的同时,地地表表沉降监监测也也同样重重要,特特别是对对有断断层、地地质条条件较差差、围围岩不稳稳定、浅浅埋、偏偏压、洞洞口段等等地表表的沉降降变化化进行观观测。(3)监控量测测小小组人员对对对监控量量测数数据及时时进行行变形、沉沉降降分析,对对超超限的隧隧道积积极分析析原因因,采取取措施施,防止止沉降降、变形形过大大造成隧隧道施施工的不不安全全因素。九、效果检查通过QC活动的的的开展,监监控控量测人人员及及现场技技术人人员的责责任心心得到加加强,监监控量测测的各各种制度度、方方案等资资料得得到了完完善,规规范的量量测点点布置和和保护护,监测测小组组人员及及时对对测点按按照频频率进行行量测测,同时时能做做到及时对对测测点的沉沉降、变变形数据据分析析,以便便及时时调整开开挖方方法、预预留变变形量、支支护护参数、二二衬衬施作时时间等等。在管段内乌岩尖尖尖隧施工时,监监控控量测工工作顺顺利及时时进行行,有效效监控控。2014年度,QC小组共编编制制、发布布《工工程地质质超前前预测报报告》32期,《监监控控量测月月报》16期,为现现场场安全、优优质质施工提提供了了坚实的的技术术支撑。在几次围岩急剧剧剧变化的的情况况下,通过过及及时、精精确的的超前地地质预预报及监监控量量测工作作,我我们提前进进行行了策划划,及及时采取取了支支护变更更加固固措施,取取得得了良好好的效效果。在在小组组人员及及监控控量测小小组成成员的努努力下下,监控控量测测工作得得到了了业主、监监理理单位的一致肯定和和表表扬。《工工程地质质超前前预测报报告》《监控量量测测月报》十、小组总结通过加强监控量量量测在隧隧道施施工中的的QCC应用,我我们们获得了了效益益、声誉的的双双丰收,现现总总结如下下:1、通过开展QQCC活动,增强强了了我项目目部技技术人员的素质质,提提高了在在监控控量测技技术方方面的攻攻关能能力,为为今后后更好的的开展展技术攻攻关工工作奠定定基础础;2、解决了因为为为监控量测测工工作的不不及时时不规范范,造造成的在在隧道道变形和和沉降降过大的的情况况下,没没有及及时改变变施工工工艺和和支护护参数等等问题题,避免免了无无监测情情况下下的施工工不安安全因素素;3、通过监控量量测测检测到围围围岩的变变化情情况,及及时反反馈围岩岩的变变形和沉沉降量量,有效效指导导隧道安安全施施工作业业,同同时实现现效益益最大化化;通过通过目前测测测量所取取得的的数据统统计分分析,不不同级级别围岩岩收敛敛稳定时时间如如下表所所示::围岩级别稳定时间(d)))Ⅲ级围岩35Ⅳ级围岩42Ⅴ级围岩464、通过本次活活活动丰富了了大大家的QC活动经验验,同同时增强强了团团队精神神。十一、巩固措施施1、对全体技术术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