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故意伤害致死案辩护词_第1页
周某故意伤害致死案辩护词_第2页
周某故意伤害致死案辩护词_第3页
周某故意伤害致死案辩护词_第4页
周某故意伤害致死案辩护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辩护词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本律师接受本案被告人周某的委托,指派本律师担任其辩护人。本辩护人庭前认真研究了公诉机关的起诉书和指控证据,多次会见了被告人。辩护人注意到,被告人自接受侦查机关2012年2月26日第一次询问起,从未承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在辩护人会见中亦屡次申述无伤害被害人的行为。这不能不让辩护人以极为谨慎、认真的态度参与今天的法庭调查。现本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总体表达为“一个体会”、“一种印象”、“一个期待”,分述如下:一、辩护人的一个体会是本案无疑围绕着“生命与自由”这样一个主题人最为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本案中的被害人的生命突然逝去,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他家庭的悲剧。这让我们十分惋惜和同情!自古以来舍却一切,追求自由的人也是屡见不鲜。本案被告人遭受指控,鸣冤凄楚,也不能不让我们动容!一个人的生命不应无端以另一个人的自由来陪葬,一个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自由甚至生命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毫无疑问,在本案中所涉生命与自由发生强烈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途径必须、也只能建立在事实和法律的天平上。而本案有正直、智慧的审判人员组成的合议庭,这让我们对解决这一冲突充满信心。二、辩护人的一种印象是指对本案指控证据的看法,它由四个字组成,就是“神”、“怪”、“乱”、“假”起诉书对于被告人的指控应该说是十分明确、简捷。起诉书称:被告人周某于2012年2月20日12时30分许,在姜堰汽车总站19号检票口上客区与停车场中间的过道处与站长许某发生纠缠,受到被害人张某指责后与被害人张某发生口角,并拳击张某头部致其倒地后头部受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3月4日死亡。很显然,根据该指控,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然而,公诉机关的指控证据根本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拳击被害人这一指控事实。因为,一系列指控证据存在“神”、“怪”、“乱”、“假”的现象。首先,我们看看指控证据有多“神”——“神奇”指控被告人拳击被害人一拳的是三个证人的证言,分别是袁某、许某、杭某。三证人的证言都曾有被告人拳击被害人的描述,共同之处是被告人与许某纠缠时,被害人上来指责,被告人即向被害人头部打了一拳。为了便于法庭直观了解相关证言描述的这一场景,辩护人制作一份现场示意图(庭审已提供),我们看到被告人与许某相向走近并相遇的位置应在停车场过道上大致与20号、21号发车位中间对应位置,而被害人倒地的位置在苏州班车左后轮前面一点,这两个位置的距离应在15米左右。如果被告人在与许某纠缠时拳击被害人,那就是被告人这一拳将被害人打出近15米远!难道被告人练就了金庸笔下“九阳神功”?这不可谓不神。这一“神奇”,只能说明三证人证言中关于被告人拳击被害人的部分不可采信。本案关键证人杭某,在证言中陈述了他所看到的被告人与许某纠缠的情形、被告人拳击被害人的情形和被害人倒地的情形。而根据相关监控录像和证人证言分析,杭某只能是在被害人倒地后到现场,他不可能看到被害人倒地前的情形。我们根据发车区1号位监控录像确定杭某、张某到达事发区域的时间分别为:杭某出现在检票区走廊与19号发车位对应的位置的时间是在12:40:00(显示时间)(调整误差后时间为12:35:27),张某的本田商务车到达停车场的时间是在12:42:07(显示时间)(调整误差后时间为12:37:34)。故杭某出现在事发区域的时间最快早于张某2分零7秒。张某是在接到袁某电话称被害人被打死后召集人员驾车从汽车站外面的汇丽地板店赶赴现场,而且是在第二次电话后才行动的。其行动所需时间至少在2分钟以上,再加上两次电话间隔时间,一定超过2分钟。结合姚顺官、朱加辉陈述称其早于张某到场,根据停车场北监控显示姚、朱出现的时间为12:37:07(调整误差后时间)分析,姚、朱从汇丽地板店出发时间应在12:35:00(调整误差后时间)左右。这就说明被害人在12:35:00(调整误差后时间)前已经倒地。而杭某出现在检票区走廊与19号发车位对应的位置时间为12:35:27(调整误差后时间),而此时被害人已经倒地。如果杭某走到被害人倒地处附近,还需要至少20秒。尽管上述时间并不一定与北京时间一致,但完全不影响对事件场景时序上的分析结论。杭某在根本不可能看到张某倒地的场景,更不可能看到此前所谓纠纷的情况下,在询问笔录中竟然陈述了被告人与许某纠缠的情形、被告人拳击被害人的情形和被害人倒地的情形。杭某是学了哪门子仙术,能够感知目所不能及的场景?此不神也!由于法庭并不考虑超自然能力,故杭某的证言根本不能采信。其次,我们看看指控证据有多“怪”——奇怪一“怪”是监控录像越来越远,事发地点旁苏州班车的监控录像不见了。姜堰汽车站作为一个人群高度集聚、重点治安防控地区设置有一套监控系统,数十个监控摄像头,而提供的监控录像根本不见事件中心现场。紧靠中心现场的当时苏州班车上有四个监控摄像头,其中至少三个从驾驶室前部对着后方。这些摄像头完全有可能将事发区域的场景记录下来。然而,该监控录像并不在指控证据之中!公诉人对此问题的解释是苏州班车的监控只能照车内,照不到车外,这些解释让人感到不解!二“怪”是证明指控关键事实的证人与被害人一方的关系越来越近,无利害关系的证人一个没有。本起事件发生在中午汽车站的繁忙时刻,一定是车来车往,人进人出。而指控证据的关键证人证言只有袁某、许某、杭某三份,其中袁某是被害人的妻舅,与被害人长期合伙承包长途班车、是事件参与者。许某是车站站长,事件发生的责任人。杭某虽然似乎既非被害人亲戚、非车站工作人员,也非事件参与人,但其能够长期游走于车站内外、穿行于班车之中叫买,一定混得车站方的人缘。这些证人与被害人的特殊关系足以让人对其证人的可信度产生怀疑,而其他无利害关系的关键证人(如旅客等)一个没有,辩护人宁可相信这是侦查机关、公诉机关的疏失。而这一疏失必然要求法庭更加谨慎排除对该证据的合理怀疑。第三,我们看看指控证据的“乱”——矛盾指控证据在证明起诉书指控的关键事实方面存在四个主要矛盾。1、同一证人证言前后矛盾许某证言:2月20日询问笔录:周某一边说一边动手,怎么动手的我没看见,我只看见那个男的抬手推向张大……朝张大头上打了一拳,正好打在左侧太阳穴附近(第2卷P20页)。一方面称怎么动手没看见,另一方面又称看见抬手推向张大、朝张大头上打了一拳。袁某证言:2月20日询问笔录:打到许站长左边肩膀靠脖子的地方,把许站长的眼镜打掉地上了……张大的眼镜被那人打得飞到地上去了(第2卷P46页)。先是许站长眼镜打掉,后又称张大眼镜被打飞。2、同一证人两次以上证言相互矛盾许某陈述被告人与其冲突情形:2月20日询问笔录称这个高个子男的就用拳头打我的左面肩膀一下,打的我后退(第2卷P20页)。4月12日询问笔录称用手推了我左肩部一下(第2卷P26页)。许某陈述被告人与被害人冲突情形:2月20日询问笔录称被告人朝张大头上打了一拳,正好打在左侧太阳穴附近(第2卷P21页)。4月12日询问笔录称那个男的手就朝张大打过去了,反正打的张大上半身,具体打的什么部位我没有看得到(第2卷P27页)。许某陈述被害人倒地情形:2月20日询问笔录称张大就倒在要进档车的左后轮上,倒下的时候也没有听到什么声音,然后人就瘫到地上(第2卷P20页)。4月12日询问笔录称再看张大的时候,张大倒在苏州班车子东侧后轮旁边(第2卷P27页)。袁某陈述被告人与许某冲突情形:2月20日询问笔录称小伙子用手推许站长的左肩,然后用拳头打许站长……看到许站长和小伙子打起来了(第2卷P46页)。3月30日询问笔录称没有看到他们怎么纠缠(第2卷P56页)。袁某陈述被告人与被害人冲突情形:2月20日询问笔录称用拳头上去打了张大一拳,打到张大左耳那一部分了(第2卷P48页)。3月30日询问笔录称对张大头部的左侧打了一拳(第2卷P54页)。袁某陈述被害人倒地情形:2月20日询问笔录称被打后往后退了几步,头部往客车上一甩,然后张大就倒在要进档车的左后轮上,张大额头着地(第2卷P48页)。3月30日询问笔录称身体就向后一退靠在旁边的客车后轮前面车身上,然后就面朝下的倒在地上(第2卷P54页)。3、被害人一方利害关系人证人许某与袁某的证言相互矛盾前项关于同一证人两次以上证言相互矛盾的内容可以比较发现两证人证言矛盾之处,不再赘述。4、证人证言与鉴定结论相矛盾证人许某、袁某、杭某都曾陈述被告人拳击被害人头部一拳,且打得被害人后退,证人甚至称被害人被打的眼睛青紫、太阳穴青紫。但是,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记录检验所见被害人除左眉弓外上方见7cmX5cm皮肤挫擦伤外,头部无其他外伤。而该挫擦伤已经确认为头部与地面撞击所致,故被害人头部并无拳击伤,依据该鉴定不能排除被害人因自身原因摔倒的可能。第四,关于指控证据的“假”——虚假1、证人许某的证言部分虚假之处有:被告人一拳打在被害人太阳穴附近,太阳穴附近青紫;不知道被害人的名字;隐瞒袁某等人殴打被告人的事实等。2、证人袁某的证言部分虚假之处有:12:30到车站(事实上12:09:19袁车已在停车场);被告人拳头打许;和许站长在一起的还有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事实上李杰俊并不在场);侦查人员曾明确指出其不老实等。事实上两证人对于被告人拳击被害人的陈述由于存在矛盾,且倒地位置不符合常理,无鉴定意见佐证,亦为虚假。前述指控证据的“神”,本质上讲也为“假”。《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本案被告人不接受起诉书的指控,据该规定,认定被告人故意伤害罪的证据应当满足充分确实的程度。而前述关于指控证据的“神”、“怪”、“乱”、“假”足以表明指控证据不充分确实。简言之,指控被告人打被害人一拳的证据由于杭某并不在场、许某第二次称具体打的什么部位没看到,该两证人证言均不具有证明力。仅剩下的袁某一人的证言已不具有充分性,况且,由于该证言与鉴定意见、现场示意分析相矛盾,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其作为事件的直接参与人和被害人的亲戚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其有虚假供述的经历等,该证人证言不足采信。故公诉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不能成立。本案被告人的供述中反映了其在被袁某等人按押于苏州班车尾部打击的过程中,依稀看到东南方向一人在向冲突现场跑来的过程中好像跌了个跟头。这一供述由于没有监控录像和其他证人证言佐证,故不能直接获得印证。但是,综合分析,其有较高可信度。一是从位置关系上看,可以印证被害人此时跌倒,而指控证据称拳击倒地的位置关系是不可能的。二是鉴定意见中被害人没有拳击伤。三是被害人心脏大于常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二级,这是被害人心脏功能病变的表现,不排除当场发生心脑血管梗死、破裂或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而摔倒。四是从关键监控录像缺失的事实上看,不能排除车站隐匿对其一方不利的证据。因为被害人和袁某、张某是车站班车的承包人、许某是车站站长,事件在车站发生,由车站站长许某无端指责被告人直接导致,车站可以说是本起事件的另一方。其掌握、控制关键监控录像,而有可能记录被害人倒地真实场景的监控录像和有可能记录车站一方群殴被告人的监控录像显然是对被害人一方不利的,这些监控录像未在本案证据之列,除了车站一方可能隐匿外,尚找不到其他合理解释。五是从被告人的一贯表现看,其供述具有较高可信度。公诉机关提供的相关证据表明,被告人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为人谦和,工作认真敬业,从未与人争执。学校老师、同学给予相当高的评价。这样一个人在被害人仅说了一句话的情况下就出手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