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西周贵族政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发生演变,士与卿大夫和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民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表明:A.学术下移有利于士阶层的崛起B.分封制的瓦解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关键D.社会转型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生巨变,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士大夫”的含义也发生变化,说明分封制的瓦解推动社会阶层流动,B项正确。“士大夫”称谓的出现与分封制的瓦解有关,而不是学术下移有利于士阶层的崛起,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分封制的瓦解推动社会阶层流动,与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关键无关,C项错误。“士大夫”称谓的出现不等于官僚政治的形成,故D项错误。2.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答案】B【解析】A属于法家的主张,故排除;C中的“追求平等”属于墨家的主张,但墨家不维护地主利益,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D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故排除;儒、墨、道、法四家学说都有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也都希望实现自己阶层的人生理想,故B属于其共同之处。3.《旧唐书》在《高祖本纪》中记载,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率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则在《高祖本纪》和《太宗本纪》中,将这一事件叙述为“刘文静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新唐书》的考证更为准确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的失败D.历史叙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旧唐书》中明确记述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而《新唐书》中记述为诸将为举所败;由于同一事件会在相关的许多人传中都有记载,只是详略程度、叙述角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历史叙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旧唐书》与《新唐书》之间的史料价值对比,无法推断出《新唐书》的考证更为准确,A项错误。B项说法只符合《新唐书》,不是对材料的完整解读,错误。C项说法只符合《新唐书》,不是对材料的完整解读,错误。4.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反映出A.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于一致B.儒道合流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丰富了城隍的信仰内涵D.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隍的内涵和职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被列入国家祀典,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政府一般在民众观念中注入统治思想的内容,无法体现一致,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无法体现儒道合流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城市管理职能的变化,无法推断出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D项错误。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变化A.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为基础B.表明清政府与传统社会彻底决裂的态度C.与近代民族危机出现和深化同步D.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逐渐进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出洋学习发端”到“开始主动派出”再到“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可知清政府对于西学的态度发生变化,天朝上国观念逐步动摇,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逐渐进步,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进步,主要与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有关,A项错误。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逐渐进步,不等同于与传统社会彻底决裂,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已经出现了,与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故C项错误。6.《申报》刊登近代一电文:“民军起义,海宇光复。以战争之故,农辍于野,工休于肆,商绝于途。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纷扰浃旬,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生计攸关,剥肤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绕,致生意外干涉。”该电文:A.痛斥了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经济的破坏B.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C.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可能D.期盼北伐胜利实现南北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纷扰浃旬,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和所学知识可知,该电文希望革命派和袁世凯迅速达成和议,但又担忧袁世凯存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可能,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武昌起义之后的南北议和,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武昌起义之后的南北议和,与义和团运动无关,B项错误。北伐战争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期间,与材料反映的武昌起义之后的南北议和不符,D项错误。7.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处理这一同国耻事件时的方式(部分学科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科目内容社会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远因近果、抗救方案国语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算术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音乐国耻歌.义勇军歌等A.学校教育重视民族精神和责任的培育 B.各阶层对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强烈不满C.国耻教育一直是近化国民教育的主题 D.社会各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国耻歌、义勇军歌等”等可知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的是教育界的基本情况,不能得出社会各阶层的主张,故排除B;C项“一直”说法明显不合史实;D项材料不能体现,材料没有涉及统一战线的相关信息。8.下图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对领袖的称呼,反映了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D.个人崇拜之风在新时期愈演愈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毛主席”到“胡哥”,从“万岁”到“加油”,说明人们对领袖的称呼越来越人性化、民主化,从而说明中国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没有涉及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是否提高,而是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项错误。D项与“小平,你好”“胡哥,加油”不符,故错误。9.下表格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国别花果重要原因日耳曼宗教哲学宗教革命(一)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二)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三)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法兰西政治哲学法国革命(一)专制政体的发达。(二)政治的亟需改革。英吉利应用科学工业革命(一)工业发达。(二)尚实用的民族性。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不是法国革命的原因,故排除A;宗教改革没有受到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故排除BD,材料所显示的宗教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结果,故选C。10.分析下图,对该图主题概况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B.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C.工业文明兴起及向世界传播的过程D.经济组织形式由手中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说明了全球化开始,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总体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故B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完成,与20世纪中期之后的史实不符,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准备条件,不是对材料的全面反映,C项错误。D项只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信息,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故错误。11.“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较少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文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都是陌生的。”材料意在说明A.苏联工业化的历史地位B.斯大林的经济思想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D.斯大林的革命活动【答案】C【解析】材料“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较少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说明斯大林模式形成与斯大林个人经历有关系,分析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C正确;A、B和D不是材料论述主旨思想。12.下表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了美国投票权的基本稳定B.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C.扭转了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D.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表明,中国、印度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不断增加,说明国际经济秩序逐渐变化,D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A不正确;表中数据的变化不能反映美日经济衰退,B不正确;C说法过于夸大,与史实不符。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16世纪,出现私人大银行,文艺复兴时期公共银行的复兴,银行界集散场所形成,典当兴盛。1609年阿姆斯特丹市建立了威塞尔银行,它吸收了300荷兰盾以上的存款,成为整个17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被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被所有的欧洲视察家视为样本。1816年英国制定了《金本位制度法令》无限制的法定通货和自由铸币现象不复存在。1821年恢复了英镑的可兑换性,金本位制度有了具体的内涵。从此英镑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伦敦成为国际银行和交易的中心。1865年,通过拉丁联盟协定,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与瑞士确认它们忠于复个位制,同时缩减白银的货币职能。20世纪初期银行事物从制定规则时代转向建立体制的时代,1930年在巴塞尔成立国际结算银行。1944年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复兴开发银行。——摘编自《世界金融发展年表》材料二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是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三1912与1922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年度新设数停业数实存数资本总数(万元)19122323727141922363513712861——摘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近代世界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形成这些趋势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阐述银行与经济的之间关系。【答案】(1)趋势:私人银行逐步发展为国家化、国家化;银行的业务功能越来越丰富齐全;金融中心由荷兰逐步转移到英、美;银行运行逐步体系化、制度。原因: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大国间经济竞争加剧,促进银行也发展;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2)西方经济侵略推动近代中国银行的产生;外国近代银行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加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同时也促进中国自身银行也得兴起和发展。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为银行的兴起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近代银行的发展带动金融业的进步和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1)关于近代世界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15-16世纪,出现私人大银行”“1609年阿姆斯特丹市建立了威塞尔银行,它吸收了300荷兰盾以上的存款,成为整个17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被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被所有的欧洲视察家视为样本”“从此英镑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伦敦成为国际银行和交易的中心”“20世纪初期银行事物从制定规则时代转向建立体制的时代,1930年在巴塞尔成立国际结算银行”“1944年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复兴开发银行”等信息可从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化、银行业务丰富、金融中心转移、银行体系化和制度化方面回答趋势即可。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贸易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银行业的发展等方面思考原因即可。(2)根据材料二“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是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可从西方经济侵略推动近代中国银行的产生、加剧对中国经济掠夺方面思考作答;根据材料三“1912与1922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的内容可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为银行的兴起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中国近代银行的发展带动金融业的进步和促进了经济发展。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为河南安阳西高穴墓概况及其相关史料与考古发现。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相关史料及其考古发现墓葬位置河南安阳西高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曹操)。二月丁卯,葬高陵”,高陵作为地名,指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县。曹操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殓以时服,葬于邺(安阳市)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高陵的具体位置,历史上争议颇多,素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记载,曹操在彰德府讲武城外。墓葬形制和结构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江西南昌刘贺(海昏侯,(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出土器物大量玉器、画像砖、石碑(石碑上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这几个字)与江西南昌刘贺墓有类似具有汉代特征,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历史上的“魏武王”有:①《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②《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记载魏武王姚襄,字景国,南安赤亭人。③《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冉闵,谥号武悼天王基本信息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曹操(155年-220年),姚襄(331年-357年),冉闵(?-352年),依据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内容,对比相关于考古发现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判断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墓主是否是曹操,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1:西高穴墓墓主是曹操。理由:年龄与曹操吻合;墓葬位置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遗令》相符,《遗令》作为曹操遗书,按封建礼节被遵守的可能性较大;墓葬形制吻合王侯身份;出土文物符合汉代特征;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与《三国志武帝纪》一致。示例2:西高穴墓墓主不是曹操。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解析】本题以河南安阳西高穴墓的材料为切入点,运用史料研究的方法,围绕设问要求“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墓主是否是曹操”,表明态度,然后运动史料互证的方法阐述论题即可。例如:认为西高穴墓墓主是曹操,根据材料“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曹操(155年-220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年龄与曹操吻合方面回答;根据材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曹操)。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殓以时服,葬于邺(安阳市)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可从墓葬位置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遗令》相符方面思考作答;根据材料“与江西南昌刘贺(海昏侯,(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还可从墓葬形制和结构、出土文物符合汉代特征、;出土器物上的文字等方面思考作答。另外学生还可从西高穴墓墓主不是曹操方面确立论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作答即可。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制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就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答案】(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解析】(1)由“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可知传统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但由于这种社会组织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清朝“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可见,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2)旗盟制度的出现之前,“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入关后,为了改善草原政治面貌,实行盟旗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在巩固统治的同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寒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通过有限赔款利于德国恢夏;通过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2)应该赔款,即是认定战争责任的体现;不能过度赔款,则是从过去、将来和整体等角度考虑问题,并结合材料中的“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来分析概括。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配方在婴幼儿视力保护中的营养素配比应用报告
- 第三节 地图-地理的语言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地理中华中图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中华中图版五四学制2024
- 股份制医院股权管理协议范文
- 2025年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标准)花店联盟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后续还款协议书
- 2025年生物材料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第十三课 调节变幻的情绪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龙教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
- 2025年互联网营销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 2025年美容美发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蒙台梭利教学法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4月份公路养护工作计划
-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2
- 初中英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应用文篇
- YC/T 210.2-2006烟叶代码第2部分:烟叶形态代码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熵权法教学讲解课件
- 医师病理知识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
- 课堂因“融错·容错·溶措”而精彩
- 安宁疗护服务流程
- 热分析DSC培训new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