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2-2023学年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2-2023学年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2-2023学年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2-2023学年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2-2023学年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呼吸系统下列结构特点中,与肺泡适于进行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的是A.肺泡数量多B.肺泡壁很薄C.毛细血管壁很薄D.气管比较长2.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鼓膜的振动要传到内耳,要通过下列哪个结构的传导A.听小骨 B.半规管 C.前庭 D.咽鼓管3.“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A. B.C. D.4.现在倡导“文明清明、绿色清明”。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倡议的是()A.把垃圾放到相应地方处理 B.放鞭炮,大量烧纸钱C.大声喧哗,随手扔烟蒂 D.砍光墓地周围的树木5.人类通过生殖系统实现了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B.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C.子宫是产生卵细胞的器官D.卵巢是胚胎发育的场所6.呼吸运动是人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D.呼气是排泄的途径之一7.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灰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世界公认PM2.5是造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PM2.5可直接进入肺,它随着血液循环首次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B→D→A→C B.A→B→C→D C.A→C→B→D D.B→C→A→D8.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A.冷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9.在肾脏的结构中,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是(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体 D.肾小囊10.下图是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b为肾小管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少B.若b为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则c内营养物质比a多C.若b为肾小球,则c内流的是静脉血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1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B.播种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12.人类起源于()A.大猩猩B.黑猩猩C.类人猿D.森林古猿13.下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哪一种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A.无机盐B.蛋白质C.糖类D.脂肪14.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A.神经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15.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若长时向近距离看书,就容易近视,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16.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其原理是()A.药物需慢慢渗出B.胃不能消化淀粉,保护胃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在口腔内消化,便于吞咽17.人体排出废物的最主要的途径是()A.排便 B.呼吸 C.排汗 D.排尿18.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历程中,下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直立行走 B.产生语言 C.防御敌害 D.制造工具19.我市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文明出行包括人过斑马线时应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人们见红灯则停、见绿灯便行走这一反射类型及其神经中枢分别是A.非条件反射,小脑 B.条件反射,大脑皮层C.条件反射,脊髓 D.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20.下列关于植物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错误的是()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越好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水C.土壤中的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D.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成幼苗21.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③的名称是_______;血管⑧的名称是________,⑤的名称是________。(2)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图中[

]________。血管⑦里流________血。(3)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是________。22.请分析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2017年春节刚过,一股弥漫着禽流感的信息扑面而来,据权威机构发布:1月份全国感染H7N9的人数达到192人,79人死亡。5月19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也确认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H7N9禽流感是通过接触禽类而导致人感染,因此,禽流感成为蛋鸡养殖业的克星,养鸡市场迎来一片哀嚎。对于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公共场所注意通风透气,喷洒消毒药水;④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等。(1)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______。(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患禽流感的人属于______。(3)上述专家提出的建议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者的是______(填序号)。(4)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属于______,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参考答案1、D【解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2、A【解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详解】耳的结构图如下:观察示意图可知: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A。【点睛】理解掌握耳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D【解析】温度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最大的,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时活性都会下降。4、A【解析】试题分析:把垃圾放到相关地方处理,符合环保理念,A符合题意;放鞭炮,大量烧纸钱,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B不符合题意;大声喧哗,随意扔烟蒂,影响了居民的休息,形成了噪声污染,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C不符合题意;砍光墓地周围树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不符合环保理念,D不符合题意。考点:保护生物圈的意义。5、B【解析】试题分析: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一种生殖细胞,卵细胞体积较大,呈球形,其直径约200微米,即0.2毫米(1微米=1/1000毫米).可以从储存一定的养分,以供受精卵初期发育的需要.因此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A错误;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生命就开始了。B正确;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D错误。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6、A【解析】

(1)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表:(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3)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吸气结束;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4)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详解】A、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6%,二氧化碳占4%。因此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少于氧气,不是多于氧气,A不正确;B、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由上而下的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后,在肺泡里进行气体交换,然后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B正确;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C正确;D、排泄的途径有呼气、排尿和排汗,因此呼气是排泄的途径之一的说法正确,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呼气和吸气,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需要认真思考逐一分析解答。7、A【解析】试题分析:PM2.5吸入人体,首先进入肺,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肺静脉,然后依次流经: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即PM2.5经过心脏的先后顺序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故选A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8、D【解析】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感受器。9、B【解析】试题分析: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剩下的形成尿液。考点:尿液的形成。10、C【解析】

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成分不同。【详解】A、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从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为肾静脉内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出球小动脉中的少。A正确。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时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含量增多,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肠静脉内的营养物质比a肠动脉多。B正确;C、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C错误。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为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c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肺泡、小肠和肾脏的功能。11、B【解析】移栽秧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损,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而且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A不符合题意;

播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因为合理密植是让最多的叶面接受光的照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光能合成能量,也能减少因为过度密植使得一些叶片无法接受光照而浪费能量,B符合题意;

早春温度还较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能够正常萌发,C不符合题意;

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在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D不符合题意。12、D【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大猩猩。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因为在当时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烈变化,迫使一部分古猿成群地转向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的最早祖先;仍然树栖生活在森林中的一些古猿,则进化成为现代类人猿的祖先。故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难度一般,属于理解层次。13、B【解析】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质的存在。14、B【解析】试题分析: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前方有梅子,又听说梅子很酸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听故事感到的流泪等。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前方道路不通;小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小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语言中枢。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方面来切入.15、A【解析】

近视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近视眼的矫正图:。A正确。【点睛】注意: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16、B【解析】由于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但不能对蛋白质进行消化;胃内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但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所以,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胶囊在胃内不能消化,到小肠内被消化,从而避免对胃的刺激,B正确。17、D【解析】

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详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其中人体内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排出尿液。【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排泄的途径。18、A【解析】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详解】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19、B【解析】

(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详解】“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20、A【解析】水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能使植物体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枝叶舒展,花瓣娇艳,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是并不是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越好,A错误。21、右心室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④左心室动脉瓣膜【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⑤上下腔静脉、⑥肺动脉、⑦主动脉、⑧肺静脉。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详解】(1)图中③是右心室,⑧是肺静脉,⑤是上下腔静脉。

(2)④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⑦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3)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与动脉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瓣膜具有防止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