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林海 -教案2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林海 -教案2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林海 -教案2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林海 -教案2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林海 -教案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2.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3.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老舍先生吗?我们学过他写的的哪些文章?有什么感受?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参观游览了大兴安岭,并且写下了《林海》这篇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林海》,一起来感受大兴安岭的独特风光。(出示课题)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进入大兴安岭之前有什么想法?(高不可攀、奇峰怪石)2.进入林中之后,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亲切、舒服)(亲切与舒服,出现了几次?感觉太强烈了!)3.作者围绕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物呢?(板书:岭、林、花)三、指导学习“岭”这一部分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2.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纲”①“岭有什么特点?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③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按要求在书上做好记号。[评析:出示“学习提纲”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书上做记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4.按学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习“岭”这一部分。(1)“岭有什么特点?(板书:多、温柔)(2)谁把写“岭”多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一: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a.哪些词可以看出“岭”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b.这些词还写了“岭”的什么多?(式样多)c.指导学生读出“岭”的多(指导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多姿多彩),先点名读后齐读。d.“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的,顺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这样的的“岭”给你什么感觉?看来,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就这么个“点”、这么个“着”字,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多么温柔的岭,谁愿意来赞一赞?e.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读出“岭”的温柔。[评析:运用学生齐读、个别读、对比读的方法,是想通过多种形式和多个层面的朗读训练,来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从而达到逐步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出示句二:“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a.“疾驶”什么意思?我们先做个数学题——假如当时的平均车速是60千米,书上讲的是“疾驶”,是快还是慢?(快)那么假设速度是一小时80千米,几个钟头就算是5个钟头吧,应该是多少千米?(400千米)也就是800里,全都是绿岭,厉害吧?(读这句突出“几个钟头”)b.用了几个看?(五个看)——为什么用五个看?去掉几个行不行?对比“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明白突出了“看”——你坐车一般干什么,会向窗外看几个小时吗?作者为什么几个小时都在看?(美,岭柔,林多,看不厌)出示句三:“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a.“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分别是什么意思?b.这两个词指的是什么岭?(秦岭)c.“云横秦岭”什么意思?简笔画表现“云横秦岭”。d.大兴安岭是怎样的?简笔画表现“温柔的兴安岭”。[评析:运用简笔画既生动又形象,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区别大兴安岭和秦岭的不同。](3)这些句子该怎样朗读?指导学生朗读。(4)作者为什么能把“岭”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具体呢?(喜爱)5.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6.总结学习“岭”这部分的学习方法,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一、找特点。二、品句子。三、悟感情。[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终身受益。]四、师生共同学习“林”这一部分。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岭”这一部分,并且归纳了学习方法。下面,就按照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林”这一部分。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按提纲自由读第3.4自然段。①“林”有什么特点?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③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林”有什么特点?(绿)①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师:绿色多不多?(多)哎,我们知道哪些绿颜色?(学生说很多)为什么不把这些颜色一一写下来呢?(太多了,一层层的,只好分成深浅明暗来写。提示读时注意声音高低变化及停顿读出颜色变化及沉醉的情感)②“目之所及”是什么意思?(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师: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绿的,林海大不大?(大)3.“林”还有什么特点?(像海洋,板书:如海)①哪些句子写“林”像大海呢?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句一:“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句二:“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句三:“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句四:“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②句三、句四是什么句式?用肯定的语气说一说。③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句式?(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感情)[评析:变换句式,虽然意思没有变,但是感情的浓淡却不一样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5.总结学习“林”这部分是按什么步骤进行的。(首先是找出“林”的特点是“绿”、“如海”,然后,通过朗读来品味句子,最后有感情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学生自学“花”这一部分。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按这种方法去学习的,老师分别给大家设置了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设置问题的方法,自己设置问题学习“花”这一部分。1.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默读第五自然段。[评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我先重点教学“岭”这一部分并得出学习方法,然后师生共同学习“林”这一部分,最后让学生按方法自学“花”这一部分,既体现了由“导”到“扶”再到“放”的过程,也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2.读了“花”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3.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花”的特点是什么?(板书:多、美丽)②“绣花鞋”指的是什么?(把兴安岭当人来写,指的是花)③为什么要写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呢?(喜爱兴安岭)④为什么说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说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花多)……4.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5.播放大兴安岭“花”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花”的美丽。6.感情朗读“花”这一部分。[评析:让学生提问题,再引导学生理解那些与中心有关的问题,这种教学形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指导学习第六、七自然段。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兴安岭,他又联想到什么?自由阅读第六、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板书:联想)1.学生自由读第六、七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出示句一: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圆柱、桌椅。这句话是写作者联想到什么?(板书:建设)出示句二: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的并不空洞。解释“空洞”,“不空洞”指的是什么?(空洞,指没有内容。不空洞,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美。)出示句三: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我们怎样做才能兴国安邦呢?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师小结:我们伐木取材,也要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就能保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林海能够万古长青。3.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七、总结全文大兴安岭很美,她应该是一种广阔的美,立体的美,由内而外的美,她美得并不空洞。让我们深情地呼唤——林海!大兴安岭很美,这种美需要我们的爱护,需要我们的保护,因为它更应是一种永恒的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林海!1.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评析: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