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试论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试论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试论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试论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施工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快速增长,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建设任务,带动了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居住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现阶段的建筑市场的状况看,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主体行为不规范,综合治理不到位,宏观调控力度小,企业改革进展缓慢,这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导致建筑企业近几年经济效益滑坡,与生产较快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建筑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我国建筑企业机遇和挑战同在,发展与问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建筑企业能够快速、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最强,影响系数最高。建筑业的兴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施工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快速增长。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建设任务,带动了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居住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国家把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启动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为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给建筑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从现阶段建筑市场的状况看,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主体行为不规范,综合治理不到位,宏观调控力度小,企业改革进展缓慢,这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导致建筑业近几年经济效益滑坡,与生产较快发展不同步的矛盾日趋突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更显突出,建筑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对经济的主导和支撑作用弱化,离真正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纵观建筑业的现状,机遇和挑战同在,发展与问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二、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一)建筑市场不完善、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建筑有形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没有真正形成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招投标工作没有完全到位,环节上存在漏洞,形式主义严重。在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业主)的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不遵守有关规定,操作性较大,交易问题多。有的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标的制作缺乏科学性,水分大;有的随意指定施工单位:有的招标条件针对性强,实际上人为的划定范围;有的过早泄漏标的给“关系户”;有的工程项目被任意肢解发包;还出现了综合评价分高不中标的怪现象。二是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只讲造价低,不管质量好坏;强行要求“热资”承包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行政干预多,某些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建设单位施加压力与影响,指定设计、施工单位;或任意确定重点工程、献礼工程,大大压缩建设工期。四是挂靠承包、无证或低资质越级承包、转手倒包等现象依然存在。五是建设单位受到利益驱动,强行指定建材和设备供应商,或直接负责建材的供应,不让施工单位插手,赚取回扣和差价,干扰了建筑市场秩序,给叫家经济和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带来隐患。(二)建筑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当前建筑产品价格,仍然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概(预)算加系数的计价方式,在全行业中采取低价微利的政策。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改革滞后,价格偏低,价格背离价值现象还是比较突出,建筑产品没有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成为商品,形成市场价格。近几年建材、人工费等价格急剧上涨,而定额和各项取费标准调整不及时,普遍存在“时间差”、和“幅度差”,使建筑产品的实际造价远远高于规定的造价标准,形成了鲜明的价格反差。建筑企业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经营,不能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入市场,接受价值规律的调节,而没有定价自主权,受政府和建设单位的制约较多。以商品房的建设和销售对比就能说明问题,建筑业房屋竣工面积造价每平方米500-700元之间,而房地产公司出售的商品房则每平方米高达2010元左右。建筑业被看成是单纯的劳务部门,建筑产品的价值难以实现,利润率实际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本来就比较低的7%的计划利润率,一般在4%左右徘徊,是各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且大大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三)科技进步缓慢,技术装备落后近几年,有些地区建筑企业利润下降,效益滑坡,科技投入少,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取的机械设备折旧率偏低,机械设备老化,不少的还带病运转;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提取的技术装务费率偏低,大部分企业没有能力购置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装备水平除少数大公司外基本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更是进展迟缓。因此,当前建筑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从整体上看远远满足不了建筑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技术装备情况看,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水平上仍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施工要求,更适应不了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四)建筑企业竞争力较弱,施工任务不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处于较大幅度的增长时期,施工任务有所增加。但从建筑企业看承揽的施工任务明显不足,形成强烈的反差。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队伍大量增加,特别是乡镇街道办、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建筑市场全面开放,中央、省属企业及外地企业大量进入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施工队伍相对过剩,“僧多粥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建筑企业为了生存互相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乡镇施工企业以其管理费用低,劳动力丰富低廉优势,承揽了大量民用住宅;而县以上建筑施工企业,组建时间长,企业自身负担重,机制运转不灵活,改革缓慢,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夹缝中生存,施工任务严重不足,形势非常严峻。在承揽工程中不仅要满足业主的许多不合理要求,而且降级取费非常普遍,企业只能赚到微薄的利润,甚至无利可图。(五)拖欠工程款严重,企业资金匾乏多年来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被资金短缺所困扰,资金周转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从外部看,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导致拖欠工程款、垫资己形成“通病”,企业干的工程越多,拖欠的越多,旧帐未清又添新帐。一方面企业为揽到工程任务被迫己“垫资”为先决条件,部分工程开工或竣工后,该付的款而没有付。一方面建设单位资金不足盲目上项目,筹款不及时工程价款一拖再拖。由于拖欠款的大量增加,企业资金周转慢,定额流动资金无法满足需要,只有向银行贷款并付出大量利息,加重了企业负担,彻底解决拖欠款问题已迫在眉睫。企业对资金管理不善、计划不周、控制不严是造成资金短缺的内部原因,企业未能根据施工任务的需要,从资金、物资、人员方面进行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支计划;对资金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能及时地检查资金地筹措、管理和运行情况。(六)企业包袱大、负债率高、负担沉重一是大中型企业大多数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组建的老企业,历史较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劳动强度大等原因招工困难,后备力量不足,职工老化,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近几年离退休人员多,且年年增加;伤、残、病现象严重,企业费用高,包袱大。二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三是由于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层次多、乱,向企业伸手要钱的项目繁多,检查评比费、上网费、绿化费、市场管理费、噪音污染费、占路费等,每个企业承担的费用多达几十种,社会负担重。(七)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建筑队伍增加快,尤其是乡镇办、村办企业更加明显,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企业雇用农村临时人员较多,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术;也没有通过上岗培训;有的企业对职工培训重视也不够。而建设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人员素质远远适应不了需要。而是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企业管理水平关系密切。目前建筑企业都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重生产、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没有真正形成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的正确经营观念和管理思想,管理问题较多,管理费用过高,使企业的利润绝大部分用于管理费用。三是管理制度滞后、不健全。企业改革过程中,只注重扩大经营规模,而忽视科学管理。在新体制转换中,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且不完善,出现了项目承包制,只强调经营的承包,而没有相应的管理职责,有的也形同虚设,“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严重。三、实现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当前影响建筑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振兴建筑业,使其真正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呢?(一)转换建筑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建筑企业制度首先,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现代企业产权理论,用以我国建筑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够自负盈亏的发人实体。其次,区别不同情况,对现有建筑企业进行组织形式的改造:对大中型国有建筑企业主要是实行公司制。实行公司制,应有许多类型,对大中型建筑企业,主要是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其中少数集团性的大型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取得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发展成为国家控股公司或企业集团;一般小型的国有或集体建筑企业则主要推行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国有民营和承包制等形式;此外还有中外合资、国有和集体联营、私营、合伙建筑企业等。逐步形成以国家控股建筑企业为骨干,集体建筑企业为主体,合资、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为补充的经济结构。其中的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公有制法人持股和合股基金组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可通过定向法人募集股份和内部职工持股组成公有制为主体的公司,少数可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极少数可成为股票上市公司。从发展趋势看,股份制公司将是国有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产权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二)实行工程建设总承包制,推行项目法施工对建筑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逐步建立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承包为主体,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三个层次的有机结构。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受建设主管部门或业主的委托或投票中标后,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一、设备询价与采购、材料定货、工程施工直到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实行全过程总包或部分承包,并负责对承包范围内各项分包任务进行综合协调管理和监督。这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水平,保障工程建设任务优质按期完成有重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活动,促进大中型建筑企业向科研、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等综合经营管理发展,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行项目法施工,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人才、劳务、材料、设备、资金和服务市场,形成企业市场化管理机制,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二是要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实现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的管理模式;三是要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进行动态管理。(三)培育规范化的建筑市场一是完善招标投标制,规范工程承包市场。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等多种发包形式全面纳入市场管理。各项工程建筑任务均应进入市场,公开交易,平等竞争,由业主和承包企业贪污在市场自主进行双向选择;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建制度,在保证招标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招标工程的比例;合理确定标价,既考虑业主利益,又保护承包商的利益;完善招标和评标定标方法,规范招标程序,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机制,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二是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度。参照国际惯例菲迪克(FIDIC)合同条款,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合同系统文本及工程建设合同纠纷仲裁管理程序,进一步提高承发包双方严格履行合同条款的法律意识,提高工程合同履约率;建立工程索赔制度,使预付款、履约担保、工程索赔、结算工程拖欠款等增均有法可依,保障市场动作规范有序。三是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包括工程咨询、建设监理、工程评估、招标服务、信息服务、质量检测认证等机构。这类机构要坚持独立、公正、科学、竞争的准则。一般不应挂靠政府机构,以免靠行政权利垄断业务。重点是发展工程监机构,促进建设监工作的全面推行。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实行监理工程注册制度,以保证队伍素质。四是培育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调剂市场和发展行业内技术、资金、劳务、材料等生产要素市场。五是建立适合建筑行业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四)改革现行建筑产品价格体制,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化首先改变目前国家对定额的方式,将预算定额的法定性改变为指导性,真正做到定额中的“量”、“价”实行分离,实行国家控制“量”、地方指导“价”:对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由国家制定统一定额;而价格则随行就市,由地方政府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每月或每季)发布工程造价指数、人工费指数、材料价格指数、消耗量变化指数、机械台班价格指数、投标报价指数等,作为业主和承包企业双方报价、定价和结算的参考。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改变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现状。(五)实行优质优价按质论价政策,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实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质量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建筑产品,不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是使用几十年上百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大计”。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实现,是建筑业社会信誉的首要标志。因此必须强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并从组织、制度、技术、政策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可为建筑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工作指导性标:也可为我市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及开放国内市场提供国际通用语(六)推进建筑业多元化和集团化发展,加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结合一业为主,多元经营是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增强应变能力和发挥产业潜力的长期战略方针。行业有界,企业无界,建筑企业应不断调整单纯生产型的产业机构,拓宽经营范围,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发展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建筑装饰、建材加工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配套工业、商贸等业务,形成建、技、工、商、贸等一起上的经营格局。积极引导大型建筑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建筑业企业集团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发展;一是以集团化经营的方式,发展从事各行各业的各种经营企业,通过经济利益的分配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