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分区与转移特征_第1页
颈部淋巴结分区与转移特征_第2页
颈部淋巴结分区与转移特征_第3页
颈部淋巴结分区与转移特征_第4页
颈部淋巴结分区与转移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部淋巴结引流丰富,全身约800枚淋巴结,其中约300枚位于颈部,头颈部不同的原发肿瘤好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熟悉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及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对临床的诊断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一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颈部淋巴结按淋巴结相邻的组织器官及血管来命名,分为以下十组:1.枕淋巴结:位于枕部皮下.2.乳突淋巴结(耳后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止点处表面.3.腮腺淋巴结:位于腮腺表面

耳前淋巴结:位于耳屏前方,沿颞浅血管排列

耳下淋巴结:沿下颌后静脉前根配布

第二页,共59页。第三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4.腮腺深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

.5.面淋巴结

颊肌淋巴结:位于颊肌表面

鼻唇淋巴结(眶下淋巴结):位于眶下孔附近

颧淋巴结:位于颧肌表面

下颌淋巴结:位于下颌骨体表面6.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下腺与下颌骨体间或下颌下腺内

第四页,共59页。帮助你笑第五页,共59页。提上腭作用第六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7.颏下淋巴结:位于下颌舌骨肌表面.8.颈前淋巴结:位于颈前正中部

颈前浅淋巴结(颈前静脉淋巴结):沿颈前静脉或颈正中静脉排列

颈前深淋巴结:位于颈部脏器的前面和两侧

喉前淋巴结:位于喉的前面

气管前淋巴结:位于气管颈部的前外侧面

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及食管颈段的两侧

甲状腺淋巴结:位于甲状腺峡部前面

第七页,共59页。第八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9.颈外侧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沿颈外静脉排列。

颈外侧深淋巴结(颈深淋巴结):沿颈内动、静脉和颈总动脉排列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位于乳突尖至肩胛舌骨肌横过颈动脉的水平处

前组(颈内静脉前淋巴结):沿颈内静脉排列

外侧组(颈内静脉外侧淋巴结):沿颈内内静脉外侧分布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沿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的周围排列

前组:沿颈内静脉配布

外侧组(颈横淋巴结):沿颈横血管及其分支排列

10.咽后淋巴结:位于咽后间隙内。

第九页,共59页。第十页,共59页。臂丛brachialplexus是由第5以下(至颈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走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的支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带肌、背浅部肌(斜方肌除外)以及臂,前臂、手的肌、关节、骨和皮肤。组成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三个干,每个干在锁骨上方或后方又分为前、后两股,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自成内侧束,三干后股汇合成后束。三束分别从内、外、后三面包围腋动脉。臂丛在锁骨中点后方比较集中,位置浅表,容易摸到,常作为臂丛阻滞麻醉的部位。第十一页,共59页。第十二页,共59页。影像学分区1999年,Som等回顾分析了大量相关文献,在总结颈部淋巴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将患者头部固定于中立体位,进行平行于耳眦线层厚3mmCT扫描,然后根据所得的图像提出一种新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法,这一分区将以往的外科学分区采用影像学标志加以界定。第十三页,共59页。第十四页,共59页。示意图第十五页,共59页。Ⅰa区是一个位于中央的三角形区域,包括颏下淋巴结。引流颌、下唇中部、舌尖和口底前部的淋巴结。是口底、舌前、下颌骨前牙槽突和下唇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triangle(一)境界与层次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二)内容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下颌下间隙内,主要包含:一个腺体,两条血管和两条神经,即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gland、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舌骨肌支、面动脉、舌动脉。下颌下腺充满下颌下三角,外上为下颌骨,内上为下颌舌骨肌,后邻腮腺下前部,其间有茎突下颌韧带分隔。第十六页,共59页。Ⅰb区包括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前后腹、茎突舌骨肌和下颌骨体之间,接收来自颏下淋巴结、内眦、鼻腔下部、硬软腭、上下颌骨牙槽突、颊、上下唇和舌前大部的淋巴管。口腔、前鼻腔、面中部软组织和下颌下腺肿瘤易发生这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二腹肌digastric

在下颌骨的下方,有前、后二腹。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斜向后下方;后腹起自乳突内侧,斜向前下;两个肌腹以中间腱相连,中间腱借筋膜形成滑车系于舌骨。stylohyoid(茎突舌骨肌)居二腹肌后腹之上并与之伴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茎突舌骨肌肉第十七页,共59页。Ⅰa区第十八页,共59页。Ⅰb区第十九页,共59页。Ⅱ区包括颈静脉上组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上1/3和副神经上部周围。自颅底一直延伸至颈动脉分叉或舌骨体下缘。这个描述了II区的上下界,前界就是IB区后部,也就是颌下腺后部为界,后界就是以胸锁乳突肌后缘为界(与III区及IV区有共同的后界),以影像学角度采用颈内静脉后缘做为Ⅱa和Ⅱb的分界。Ⅱ区接受来自面部、腮腺及下颌下、颏下和咽后淋巴结的淋巴管,也直接接受来自鼻腔、咽、喉、外耳道、中耳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集合淋巴管,是鼻腔、口腔、咽、喉和涎腺肿瘤发生隐匿转移的高危区域,其中Ⅱb与口咽或鼻咽的肿瘤关系更为密切。第二十页,共59页。定义颈内静脉(v.jugularisinterna)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于颈静脉孔处与颅内乙状窦相续。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同行在颈动脉鞘内。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解剖位置颈内静脉的属支有颅内和颅外支两种。

1)颅内支通过硬脑膜窦收集脑膜、脑、视器、前庭蜗器及颅骨的血液。

2)颅外支

①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经鼻翼及口角外侧斜向下后方,在下颌角附近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下行至舌骨高度,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收集面前部软组织的血液。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一般无静脉瓣,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又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故面部,尤其是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区,发生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感染可经上述途径传入颅内,故临床上称此区为危险三角。②下颌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回流的血液。下颌后静脉分前、后两支,分别注入面静脉和颈外静脉。上颌静脉起自翼静脉丛,而翼静脉丛经眼下静脉或卵圆孔及破裂孔的导血管与海绵窦相交通。

3)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至其下端后方穿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位置表浅,在皮下可见到,临床儿科作为注射、输液、抽血的部位。第二十一页,共59页。第二十二页,共59页。颈动脉鞘carotidsheath

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鞘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位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其下部。在鞘的下部: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二者之间的后方;在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居后外侧,迷走神经居二者之间的后内方。第二十三页,共59页。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Ⅱa组第二十四页,共59页。颈内静脉后方淋巴结Ⅱb组第二十五页,共59页。Ⅲ区包括颈静脉中组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中1/3周围,是Ⅱ区向下的延续。上以舌骨体下缘为界,下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前以胸骨舌骨肌后外侧缘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为界,后以胸锁乳突肌后缘为界,外以胸锁乳突肌内缘为界,内以颈内动脉内缘和斜角肌为界。Ⅲ区所包含的淋巴结数目变化较大,主要接受来自Ⅱ区和Ⅴ区的淋巴管,及一部分咽后、气管前和喉返淋巴结的淋巴管,引流舌根、扁桃体、喉、下咽和甲状腺的淋巴液,因此是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第二十六页,共59页。舌骨上下肌群舌骨上、下肌群——分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一)舌骨上肌群4块,它们的作用是拉舌骨向上。1、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后腹起自乳突,以中间腱系于舌骨。2、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舌骨线,止于舌骨体。3、茎突舌骨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小角。4、颏舌骨肌:起自颏棘止于舌骨体。(二)舌骨下肌群

4块,它们的作用是拉舌骨向下。各肌均以起止点命名。1、胸骨舌骨肌:位于颈部正中线两侧。2、胸骨甲状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为细长带肌,分为上腹、下腹和中间腱。3、甲状舌肌肌:在胸骨舌骨肌深面。4、肩胛舌骨肌:在胸骨甲状肌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盖。第二十七页,共59页。第二十八页,共59页。Ⅳ区包括颈静脉下组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下1/3周围,它起自Ⅲ区下界,止于锁骨水平。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缘,前、后界与Ⅲ区相同,分别为胸锁乳突肌前内缘和后缘,外界为胸锁乳突肌内缘,内界为颈内动脉内缘和斜角肌。Ⅳ区所包含淋巴结数目不尽相同,主要接收来自Ⅲ区和Ⅴ区的淋巴管,来自咽后、气管前和喉返淋巴结的淋巴管,及来自下咽、喉和甲状腺的集合淋巴管,是下咽、喉和颈段食管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第二十九页,共59页。第三十页,共59页。Ⅴ区包括颈后三角淋巴结群。这一淋巴结群包括沿脊副神经下部和颈横血管的淋巴结。Ⅴ区上界为胸锁乳突肌止点处和斜方肌,下界为锁骨,从影像学角度采用舌骨体上缘作为Ⅴ区的上界,前以胸锁乳突肌后缘为界,后以斜方肌前侧缘为界。Ⅴ区接受来自枕骨和耳后淋巴结的淋巴管,来自枕骨和顶骨头皮、侧颈和后颈皮肤及肩部、鼻咽和口咽(扁桃体和舌根)的淋巴管,是鼻咽、口咽、声门下喉、梨状窝顶、颈段食管和甲状腺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第三十一页,共59页。颈后三角颈后三角:位于锁骨上缘,斜方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颈后三角区又分为锁骨上三角和枕三角。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下缘之间。枕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和斜方肌前缘之间。第三十二页,共59页。第三十三页,共59页。Ⅵ区亦称颈前间隙,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及甲状腺周围淋巴结。上界为甲状软骨体下缘,下界为胸骨柄,前界为颈阔肌和皮肤,后界为气管和食管分界处。外界是甲状腺内缘、皮肤和胸锁乳突肌前内侧缘。对于气管旁和复发淋巴结,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缘。对于气管前淋巴结,后界为气管和环状软骨前缘。Ⅵ区接受来自甲状腺、声门和声门下喉、下咽和颈段食管的淋巴管,是甲状腺、声门和声门下喉、梨状窝顶和颈段食管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第三十四页,共59页。第三十五页,共59页。咽后淋巴结:咽后淋巴结位于咽后间隙,上起自颅底,下到舌骨体上缘。咽后间隙前以咽缩肌为界,后以椎前筋膜为界。咽后淋巴结区采用咽粘膜下筋膜作为前界,椎前肌(颈长肌和头长肌)作为后界。内界为体中线,外界为颈内动脉内缘。原发或侵犯枕部粘膜和颈部器官如鼻咽、咽壁和软腭等部位的肿瘤易发生咽后淋巴结转移。对于咽部肿瘤,当其它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时,更易发生咽后淋巴结转移。第三十六页,共59页。第三十七页,共59页。一处易误诊为淋巴结的影像第三十八页,共59页。第三十九页,共59页。断层标本显示第四十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转移大量的手术与病理资料证实,头颈部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有规律的,即从一个区域向邻近区域转移,就特定肿瘤而言,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区域。第四十一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而言,鼻咽癌和下咽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较常见,分别占80%、70%。除中线位置肿瘤或具有双侧淋巴引流如软腭、舌根和咽壁等部位的肿瘤外,对侧淋巴结转移发生较少见,另外,对侧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与患侧是相似的,但淋巴结位置比患侧低,有报道95%距离颅底在2cm以上。颈部淋巴结转移也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有关,T分期越晚发生率越高,但其分布与T分期无关第四十二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发生部位和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区域相关,口腔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Ⅰ、Ⅱ、Ⅲ区,而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主要发生Ⅱ、Ⅲ区.鼻咽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双侧发生,除常见于Ⅱ、Ⅲ、Ⅳ区外,咽后组、颈后三角区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性部位,这与其他部位原发肿瘤有极显著性差异。故咽后组淋巴结肿大时,应首先考虑鼻咽癌可能,若同时伴有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肿大,则诊断准确性更高,但需与淋巴瘤鉴别。第四十三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单侧发生,常见于Ⅲ、Ⅳ区,尤其可发生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移,而头颈部其他原发肿瘤很少转移至此。第四十四页,共59页。颈部淋巴结转移喉声门上区淋巴回流丰富,声门上型喉癌易有颈淋巴结转移,齐金星等对11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Ⅱ区淋巴结内癌转移者112例(81.8%),Ⅲ区68例(49.6%),Ⅳ区24例(17.5%),Ⅵ区3例(2.2%),Ⅴ区1例(0.7%),Ⅰ区1例(0.7%)。有Ⅵ、Ⅴ、Ⅰ和Ⅳ区淋巴结内癌转移的病例均同时有Ⅱ区或Ⅲ区淋巴结内癌转移。第四十五页,共59页。第四十六页,共59页。转移淋巴结形态及边缘

表现为形态规则且边缘清楚与形态不规则且边缘不清楚者,其原发肿瘤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鼻咽癌及甲状腺癌中,形态规则且边缘清楚者分别为88%和86%。口咽癌,喉癌及下咽癌中形态不规则且边缘不清者分别为59%和68%,且外侵明显。这与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有关。第四十七页,共59页。淋巴结的密度及内部结构

文献报道,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为鳞癌转移淋巴结的CT特征性表现,如有原发肿瘤时此征象的特异性几乎为100%。其病理基础为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瘤细胞首先侵犯皮质的边缘窦,然后向髓质浸润,导致淋巴回流受阻,随后髓质区开始出现坏死。CT图像所见中心低密度区为肿瘤坏死、角蛋白、纤维组织、间质积液或水肿及存活的瘤细胞共同构成。第四十八页,共59页。淋巴结的密度及内部结构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血供丰富,且有甲状腺组织的吸碘特性,故强化明显,密度与正常甲状腺或甲状腺肿瘤相仿。腮腺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边缘常呈轻至中度环形强化,中央低密度,由于腮腺的胚胎发育特点,腮腺内可有淋巴结,邻近的淋巴结内有时也可有腮腺组织,因此诊断时应与良性的腺淋巴瘤加以鉴别。第四十九页,共59页。图1鼻咽癌伴双侧咽后组淋巴结转。转移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缘清楚,中等度强化,内部密度大致均匀(↑)第五十页,共59页。

鼻咽癌伴双侧颈下深组、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以右侧明显,形态规则,边缘清楚,中等度强化,密度大致均匀第五十一页,共59页。

图4

鼻咽癌伴双侧颈上、中深组、左侧颌下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楚,中等度强化,内部密度较均匀第五十二页,共59页。第五十三页,共59页。图5

下咽癌伴右侧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不均匀环状强化,内部呈低密度区,侵犯右侧胸锁乳突肌

下咽癌?喉癌?怎么区分?第五十四页,共59页。

图6

喉癌伴双侧颈上深组淋巴结转移。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