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_第1页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_第2页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_第3页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_第4页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第1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的“居住”模式70年代设计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穴居

第2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的“居住”模式70年代设计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延庆古崖居

其中,有一石穴上下两层,并配有耳房、廊柱,可能是穴居的主人集会或祭祀之地,宽敞雄伟,山民俗称“官堂子”。全部洞穴内,门、窗、炕、灶、马槽、壁厨、烟道等一应俱全,且圆则圆,方则方,均中美学规矩

在峡谷三面直立的陡峭的岩壁上,布满了人工刻凿的大石室,或长方形,或方形,大的廿多平方米,小的仅3―4平方米;或单间,或2―3室相通;或套间平行,或上下两层;并有典型的“三居室”。第3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的“居住”模式70年代设计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重庆崖穴居

第4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的“居住”模式70年代设计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最后的穴居部落(苗)

第5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的“居住”模式——穴居70年代设计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美国西部穴居

第6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的“居住”模式70年代设计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穴居”与现代建筑设计

第7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人的“居住”模式70年代设计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巢居

第8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孟子•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意为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段作巢居,地势高亢燥爽的地段作穴居。

即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的不同,使得营建方式多种多样?巢居与穴居居住、营建方式的不同?巢居与穴居的发展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干阑式建筑

黄河流域:穴居——木骨泥墙

第9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南方较潮湿地区,“巢居”已演进为初期的干阑式建筑。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干阑建筑构件,甚至有较为精细的卯、启口等。其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已发掘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约8米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榫卯。

■干阑式民居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地区非常适用。第10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第11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第12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构件的用法

第13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土地带原始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穴居■黄河流域中游,其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为穴居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黄土质地细密,并含有一定的石灰质,有壁立而不易塌陷的特点,适合横穴和袋型竖穴的制作。

■穴居的发展,大约经过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横穴——袋型竖穴(口部以枝干茎叶作临时性遮掩或加粗编的活动顶盖)——半穴居(竖穴口部架设固定顶盖,古文所谓“复穴”)——原始地面建筑(围护结构都是构筑起来的,围护结构分化为墙体与屋盖两大部件)——分室建筑(建筑空间的组织)第14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土地带原始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穴居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第15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土地带原始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穴居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第16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时期的氏族是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台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地势高亢、水土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饮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仰韶文化聚落以向心布局为典型形态。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居住区为聚落的核心,住宅呈向心圆形整齐地排列。

■元前2600~前2000年与仰韶文化的住房相比较,这时有相当多房屋的面积有所缩小。但这时的某些聚落已扩大为城市。建筑除半地穴外,地面房屋已广泛应用。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建筑的室内地面与墙面涂以白灰,个别建筑的下面还使用了夯土台基。这种夯土技术的扩大使用,表现为古城围垣。

第17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姜寨聚落居住区中心为一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四周的地势稍高;一百多座房屋基址构成五组建筑群,东、西、南三方各一群,北方两群;每群建筑物以一个大型房屋为主体,附近分布着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址;小型房址又以中型房址为布局的次中心,构成一个个更小的单元;房址所有门向都朝向中心广场。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第18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姜寨聚落有些房址附近分布着窖穴群或幼儿翁棺葬群;广场的西边,还有两处牲畜夜宿场;居住区周围,挖有两条宽深各约2米的护村壕沟,在东部留有跨越壕沟的通道,建有寨门和哨所;壕沟外东北部及东南部有3片墓地,有170多座成人墓;西南的小河旁发现了几座窑址,是一处公共窑场。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第19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域:南面居住区、北为墓葬区、东面则是制陶窑场。居住区与窑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甲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甲

21第20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域:南面居住区、北为墓葬区、东面则是制陶窑场。居住区与窑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2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第21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域:南面居住区、北为墓葬区、东面则是制陶窑场;居住区与窑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2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丙

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丙

第22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营造技术■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的建筑。

■建筑墙体、屋顶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涂泥的做法;为承托屋顶中部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作支撑。

■建筑室内地面、墙体有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地面亦作防水处理。

第23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型。套间式布置也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客省庄遗址的“吕”字形半地穴式房子

■吕字形的双间房子最具特色。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为平整的硬土地面。后室(内室)圆形或长方形,中部有一个烧灶面,用以煮食、取暖;前室(外室)呈长方形,挖有“壁炉”和窖穴,分别兼作保存火种和藏粮放物,筑有一段斜坡或台阶式门道通向室外。

■双室房屋套间的出现,是与父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生活需要相适应的。

第24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营造技术■已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中的一批房址,均为地面建筑,房基用夯土筑成,墙体用土坯或木骨泥墙,室内地面和墙面用白灰抹面,柱子下垫石础。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第25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祭坛和神庙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辽宁凌源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庙址为深0.8~1.2米之半穴式样,平面似“土”字形,方位北偏西,纵长22米,最大处横宽8米,由一个多室建筑和一个单室建筑组成。前者在北,后者在南。就其平面而言,多室建筑有中心主室和旁室,旁室呈中轴线左右对称。就其建筑技术而言,墙体使用木架草筋,内外敷泥,拍实压光,看来当属神庙的殿堂。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残头像面敷红彩,眼嵌青色玉片

■经发掘,从遗址中出土了泥塑女神头像及躯干、上肢残段。出土泥块上绘有赭红交错、黄白相间之三角纹、勾连纹图案。

第26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第一,古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聚落、居住建筑、陶窑、祭坛等多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为后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建筑技术、艺术的成就

第二,在结构上,窑洞、木梁架和干阑三种类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基本确立以后几千年中国传统建筑的土木结构形式,特别是木梁架式样,更成为中国建筑结构中的主流。其构造也从绑扎发展到榫卯。

第三,聚落选址时注意近水、向阳、不受旱涝、易于防御,还注意把聚落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和墓地。这些经验,是通过长期实践取得的,对日后各种村镇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施用于筑墙垣、坛台、屋基的夯土技术,对后代建筑影响至大。而土坯砖、木骨泥墙、烧烤地面、白灰面及室外散水等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改善了当时建筑的使用及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为后世长期所沿袭。

第五,审美观念亦已反映到建筑中。例如室内墙面涂以白灰,不但增加了亮度,也增加了美观。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的彩绘泥片,更表明了多种色彩和图案的装饰已不限于陶器,而是扩大到建筑中了。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第27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二里头遗址中原文明的腹心地区,时代约距今3850年--355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王朝时期。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考古发现始建于二里头文化晚期的1号、2号宫殿基址,是此前学术界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

第28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遗址中心区位于东南部至中部的微高地上,由宫殿区、铸铜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组成。

■宫殿区的面积不小于12万平方米,其外围有垂直相交的大道,晚期筑有宫城。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仅见于这一区域。

■贵族聚居区位于宫城周围,中小型夯土建筑基址和贵族墓葬主要发现于这些区域。其中宫城东北和宫城以北,是贵族墓葬最为集中的两个区域。

■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和铸铜作坊都位于宫殿区以南。目前已发现了可能把它们圈围起来的夯土墙。这一带有围墙的作坊区应是二里头都邑的官营手工业区。■祭祀活动区位于宫殿区以北和西北一带

一般居住活动区位于遗址西部和北部区域。常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以及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的小型墓葬。

第29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新发现的宫城平面略呈纵长方形,沿城墙已探明的4条大道的内侧修筑。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二里头遗址宫城平面图

宫城东墙

排水沟

第30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1号宫殿基址平面近方形,其夯土台残高80公分,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南有大门遗址,门内是庭院,偏北部有一处夯土台基,上建主体建筑。周围有回廊环绕,反映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图排水沟

■殿堂面阔8间、进深3间,面积约350平方米,为坐北朝南的重檐式殿堂。柱径达40厘米,柱列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开间统一。木构架技术已有较大提高!

■这所建筑一直是至今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第31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偃师商城遗址平面图

宫城东墙

排水沟

■河南洛阳偃师县尸乡沟商城,该城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建在洛水北岸稍稍隆起的高地上。其平面大体呈南北长之矩形,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南垣已为洛河冲毁,城内探出有城门七处。门道两侧遗有木柱洞,道下沟底铺鳞状石片,系城之排水沟。■商城由外城、内城、宫城组成;宫城位于内城的南北轴线上。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第32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湖北黄陂盘龙湖畔的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它面积约1.1平方公里,建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宫城东墙

排水沟

■城内东北隅有大面积的夯土台基,上列3座坐北朝南、前后平行排列的大型宫殿基址。其中的1号、2号基址已经发掘。1号基址长39.8米,宽12.3米,有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的夯土台基,台基上部已遭破坏,但建筑物的柱穴与墙基仍基本保存。

第33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宫城东墙

排水沟

■2号基址南距1号基址13米.。从周代以后的“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制度考虑,2号基址可能是只有一个大厅的“前朝”部分,其北面的1号基址则是“后寝”部分,在基址还发现有陶管相接的排水设施。

第34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后期迁都于殷(河南安阳西北2公里小屯村)。殷墟遗址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中部紧靠洹水曲折处为宫殿区,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有墓葬区,居民则散布在西南、东南与洹水以东的地段,但墓葬区也散布着同时期的居民点和作坊遗址,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发现,似乎商的殷都并无严格(功能)的区划。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河南安阳洹水南岸殷商都城遗址宫城东墙

排水沟

■遗址本体分为北、中、南三区。北区有基址十五处,大体作东西向平行布置,基址下无人畜葬坑,推测是王宫居住区;中区基址作庭院式布置,轴线上有门址三进,轴线最后有一座中心建筑,基础下往往有人畜葬坑,门址下则有持戈、持盾的跪葬侍卫五、六人,推测这里是商王朝庭、宗庙部分;南区规模较小,建造年代较晚,作轴线对称布置,牲人埋于西侧房基之下,牲蓄则埋于东侧,很象是王室的祭祀场所。中、南二区房基下的牲人,应是祭祀或房屋奠基时的杀殉奴隶,最多的一座31人。至于宫室周围发现的奴隶住房,则仍是长方形与圆形穴居。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平面

第35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西周建造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得不超过王都1/3,中等的1/5,小的1/9……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但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这种建城制度也跟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

第36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歧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

■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悠久,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岐山凤雏建筑复原图第37页/共42页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1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