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_第1页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_第2页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_第3页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_第4页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成为一种颇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虽然叫魏晋小说,但这和宋代开始出现的中国长篇叙事古典小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魏晋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只能说是略具短篇叙事文学的样貌,其实只能说是后代小说的源头之一,属于当时一种特色的文学现象。我觉得不能因为它叫小说,就认为有一条从魏晋开始,到隋唐传奇,再到宋明清古典小说的那种清晰的文体发展脉络。不过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将其称之为“小说”。魏晋两种小说,志怪和志人,其都是和当时的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的。志怪小说和从汉代一路吹下来的泛神秘主义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神秘主义的热衷成风,佛教和道教两家出现。志怪小说有一些就是服务于宗教传播的,还有一些是出自文人之手,大抵是出自娱乐意义,宗教意味略浅,但也带着浓厚的迷信色彩。志人小说的发展则和魏晋官职有关,在魏晋那种门阀政治的运作中,品评人物成为重要的活动,名人的一两句点评就能决定着别人终身的命运,而品评人物的根据,却不过是言谈举止的琐事而已。这因此应运而生志人小说,因为士子要想混得开,必须要学习所谓名士风度,因而记录这类名士言谈举止的小说,甚至成为必读的教科书了,甚至梁武帝还敕命手下编写《小说》。我倒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这种创作基本首重趣味性,可能和当时文化风气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吸收了上古神话传说,先秦两汉寓言,还有史传文学的一些优点。其篇幅短小,常常利用细节和只言片语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展现……唔,设定?反正志怪小说里不少就纯粹是模仿古代人物诉说神异设定的,姑且称之为展现设定吧。这些小说给后世的戏曲小说提供了不少素材。|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数量本来很多,但是至今大多数已经散失了,唯一剩下来两本比较完整的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吴均的《续齐谐记》。不过其他小说集里面的不少故事有片段存留。其他的还有,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班固所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张华的《列异传》和《博物志》,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刘义庆的《幽明录》,东阳无疑的《齐谐记》,梁吴均的《续齐谐记》,颜之推的《冤魂志》——等等,怎么颜之推你个浓眉大眼也搞这出,我还以为写出《颜氏家训》的人应该和朱熹差不多同调来着……对了,祖冲之还有《述异记》,祖冲之也是熟人啊后来了解多一点,发现颜之推贼信什么因果报应循环不爽的佛教观点,并且将历史典故加以附会,算是援佛入儒的一位人物。而且从董仲舒开始儒家就塞进去一堆阴阳家神秘主义,也笑话不了别人……这些志怪小说内容很复杂,有些是专门为了宗教宣传而作的,比如《冥祥记》,这种东西不值得一读。不过还有不少收集民间神话传说的故事,或者是编辑连缀古籍而成,因其神异怪诞,包含有超自然的成分,于是被人搜集加工写进志怪小说中。因此同一则故事可能见于多本书中,不断收集编写的过程也同样包含有加工重写,不少故事从粗糙的梗概变成比较完整曲折的短篇文言小说。其是我国小说发展初期的产物,大多数都是短小故事,总的来说艺术上比较粗糙。里面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已经开始注意营造情节和人物,因其篇幅所限,也形成了用寥寥数语突出故事主题的精悍风格。里面一些比较著名的故事……比如《搜神记》中干将莫邪的故事,其在《列异录》中只是一个简短的梗概,到了这里已经有了生动的对话和细节描写。楚王令干将莫邪为其铸剑,剑成后杀干将,其子长大后欲为父报仇,但楚王已有防备,于是其人以命相托于一侠客,以自己的头为敲门砖,为此侠客创造接近并刺杀楚王的机会,最终复仇成功。其情节离奇古怪,也没有统一的设定背景。那啥《搜神后记》中还有《白水素女》的故事,起这名谁知道啊,实际上就是田螺姑娘嘛,只不过这一版的田螺姑娘有一个“白水素女”的设定,在天上有编制的。《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也很出名,这俩人共入天台山,在溪边遇到两个仙女,于是结为夫妻共渡半年时间,回到家发现已经过了七代上百年了。《述异记》有烂柯的故事,与之类似。志怪故事写爱情的也不少,人神人鬼人人鬼鬼都有,还有经典烂俗爱情故事结尾,什么化为鸳鸯化为蝴蝶,还有什么坟上的树愿结连理枝什么的。写鬼的也有,比如《搜神记》中宗定伯骗鬼的故事,我是不明白为啥鬼被吐唾沫以后就变山羊了,反正你也不用在这种故事里面找成体系的设定,奇奇怪怪就是风格。写斩妖除魔的也有不少,比如《李寄斩蛇》,写少女猎户斩杀大蛇为民除害的故事,这蛇也是专门吃少女。令人惊讶的是,周处除害的故事居然是记载在《世说新语》里当正经事记录的,可能真的有周处这么个人吧。|志人小说也有不少,但是大都散失了,留下来的是《西京杂记》和《世说新语》。其中三国魏国的邯郸淳有《笑林》,是笑话集,有点类似于《笑林广记》,开后世诽谐文字之端。后来还有《解颐》两卷,不过这本更惨,《笑林》多多少少还留下一些残篇,这本一个字都不剩,只留下名字。《西京杂记》根据葛洪所说(吹),他家里有一本刘歆的《汉书》一百卷,班固就是抄这本的,只抄出来两万字就能有此成就,今天他再摘出来一些,命名为《西京杂记》,写给大家看——一看就是满嘴胡咧咧,说的人煞有介事,听的人也只是表面上附和一下,其实都知道这是扯淡。所以这本书摆明了就是葛洪自己写的,记录西汉人物奇闻异事,比如王昭君出塞,比如临沂沽酒,都是出自本书。其写作文笔可观,情节生动有趣,趣味性很强,当乐子看够了。《世说新语》是之前《郭子》《语林》一类小说的集大成者,作者是刘义庆。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在宋代是宗室子弟,被封为临川王。其崇尚儒学,晚年信佛,一直喜爱文学。世说新语分为三卷,依照内容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篇,记录东汉末到魏晋时期名士们的轶事。其大部分是表现名士所谓“风流”的,其标榜“雅量”“豪爽”,讲究“容止”,就连“任诞”“简傲”也能成为清高的表现。这些内容的篇章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不过有时因为过于夸张,甚至自己也要揶揄一下,在《任诞》里王恭就说,名士不需要才能,会喝酒就行。其能在极为短小的篇幅中,通过人物的只言片语或者一二行为,生动地表现当事人的性格特征,比如写王戎吝啬,卖给别人李子怕人种出来,就挨个钻核。另一个特点则是漫画式的夸张,《忿狷》写王述的性急就很有特色。有时候也用多人对比的手法写传主的性格,比如《雅量》里写孙绰谢安等人一起坐船,遇到风浪,其他人皆色变,只有谢安一人镇静自若。除此之外,《世说新语》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反映社会豪奢风气的,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还有石崇命美人劝酒,客人喝不干净就杀美人,王敦不胜酒力,三次谢绝,于是石崇真的连杀三人,王敦面不改色,但心中已经有不忍,于是劝石崇,石崇表示我杀我自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