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史知识点_第1页
高考复习现代史知识点_第2页
高考复习现代史知识点_第3页
高考复习现代史知识点_第4页
高考复习现代史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年高考复习现代史知识点第1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攻下冬宫,起义胜利。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②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③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1921年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内容:①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三、“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②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③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取消农产品的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权力。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政治领域:⑴1988年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而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⑵他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⑶1990年又推行了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后果: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2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①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溃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证券市场的繁荣和股票投机过度,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②特点: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强,持续时间长,影响特别深远.③影响: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b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c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历史背景:①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③1933年罗斯福大选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主要内容:⑴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使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⑵新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33年-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⑶主要内容:a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法令《紧急银行法》b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d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e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对美国而言:使美国人民度过了危机,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美国.①特征:二战后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原因:世界市场的拓展,新科技应用,新兴工业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石油危机的爆发。③特征:20世纪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

原因:里根政府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④特征: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介于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联邦德国:原因:⑴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⑵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和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⑶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经济政策的新变化:⑴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⑷知识经济的兴起。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全面展开3.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①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②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5.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被美国发现,后经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了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称为舒曼计划。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

1973-1986年,欧共体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欧共体的扩大,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随之变化。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原因:⑴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⑵日本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⑷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⑸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表现: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⑴背景: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②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③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主张团结起来,推动了不结盟运动兴起。.⑵倡导者: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塞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⑶标志:1961年召开的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⑷影响: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着巨大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中国的振兴:⑴1949年-1956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⑵1956年-1966年,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很大。⑶1966年-1976年,十年文革,损失巨大。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苏联解体:过程: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困难重重。②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③1990年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剧了政局动荡,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④1991年,八一九事变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⑤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原因: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政策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也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长期存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2)原因: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②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已为主导的单极世界。③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欧盟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其影响:(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3)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现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4)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第4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①1944年7月来自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它在成立初期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又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两个国际组织总部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拥有占总投票权五分之一以上的投票权,从而拥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②内容;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③意义:从此,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①1946年美国提议,1947年签署,1948年开始实施.②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③意义: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经济发展。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的反映。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1.欧洲联盟:①欧共体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②1991年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批准”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2.北美自由贸易区:①成立: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和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首次提出,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署.1994年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②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①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②1989年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东盟等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③1991年在汉城召开的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④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④20XX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①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启动②1994年,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在关贸总协定及其达成的各项协议和基础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③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国贸易争端的机构.④20XX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48个成员国.2.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3.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影响和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垄断了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②发展中国家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经济接近崩溃边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孕育着更大规模的世界经济动荡.③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等诸多问题.第5单元:现代科学技术一、相对论和量子论1.爱因斯坦相对论及其意义提出及内容: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②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③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历史意义: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2.量子论的提出与发展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在这个基础上,新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建立起来。二、现代信息技术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基础。①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1969年,国际互联网首先在美国诞生了。②90年代以后,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WoridWideWed,即万维网),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1995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②对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⑤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加强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技能。第6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文学的主要成就1.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1)背景: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却没出现启蒙思想家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此感到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积极追求理想世界。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3)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国:①拜伦——诗人,其诗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作是《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②雪莱——诗人,主要作品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诗歌寄托了对人类未来普遍的爱,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法国:①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②大仲马: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德国:海涅,代表作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2.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1)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2)特点: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3)代表作品: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全部社会生活,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司汤达《红与黑》和莫泊桑《项链》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3、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

20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代表: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成为了文学主流。现代主义: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苏联文学:背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成就:20世纪上半期,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解冻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失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其特征是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代表作有德拉克洛瓦(法)的《自由引导人民》和哥雅(西)《枪杀马德里市民》2.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代表作有米勒(法)的《拾穗者》和列宾(俄)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3.19世纪以来印象主义的代表性作品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特点是注重画家个人的感受,着力于表现光和色的变化,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代表作有早期印象画派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此外还有马奈、后期印象画派法国的塞尚《樱桃和桃子》、荷兰的梵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的《向日葵》等。4.19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19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其特点为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电影的出现: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历程:①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活动的电影机。1895年,电影诞生,到1927年之前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电影史上的“默片时代”。②20世纪20~40年代电影艺术进入成熟期,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由小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③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影技术也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技术充分利用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电影史上的大事件:①“默片时代”,格里菲斯(美)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电影演员。②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标志着有声片时期的开始。③1928年设立“电影艺术与科学院年度奖”,即奥斯卡奖④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⑤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产生和发展:①20世纪初至30年代初,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英国的贝尔德)。②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发展。③二战以后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神速。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条件:①军事准备: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②组织准备: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经过: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举行,①大会选举产生了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②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③大会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刘少奇等为副主席。④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时间:1954年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大会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召开时制定②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①1949年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1954年,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③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1947年),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年)少数民族自治区。二、“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青年红卫兵运动对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工人造反派“全面夺权”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天下大乱局面的形成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②1982年11月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平反冤假错案,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②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后又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十一届三中会全以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82年中共十二大,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③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2.“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⑴理论:一国,就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⑵实践: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⑶提出:邓小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⑷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1984年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1987年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回归。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也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3.海峡两岸的关系:

1979年,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大陆提出了三通。

1987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港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第8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过渡时期总路线:⑴时间:1953年提出⑵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一五”计划:⑴时间:1953年到1957年⑵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3.三大改造:①从1953年到1956年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了改造.②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4.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①时间:1956年召开②内容:敌我矛盾已经解决,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运动: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③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②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④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问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①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国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②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弃.③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三、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掀起的这场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起先后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88年海南全省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5月,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5.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2.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第9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⑴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交。⑵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通商互助条约》意义: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⑶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⑸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这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⑴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⑵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⑶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⑷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⑴背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原有席位被国民党占据。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⑵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⑶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⑷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⑵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出于对抗苏联威胁⑶以及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港问题和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争端的战略考虑。过程: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基辛格访华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1979年正式建交。意义: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过程:①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②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③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⑵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⑶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联合国:⑴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⑵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⑶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⑷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地区性国际组织: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加入)。⑵加强与东盟的合作。⑶加强与欧盟的合作。⑷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XX年成立)⑸20XX年上海峰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第10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变化原因:进入19世纪中期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西风东渐对传统2.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迁及其原因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第11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主要内容: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开展民族革命,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评价: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